范虹江
北京市开展学生营养午餐已经4 a多了,学生营养餐食谱是依据卫生部1998年发布的<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量>制定的.根据实际操作,感到其中一些数据不够准确,给营养师的营养素计算带来诸多不便.现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罗海鸥;安健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减少大学生无偿献血后的不适反应,探讨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在衢州学院医学专业大学生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为对照组,现场记录和问卷调查大学生献血后的不适反应.结果 270名无偿献血大学生,107人出现不适反应,发生率为39.6%.其中99名医学专业大学生28人出现献血后不适反应,发生率为28.28%;171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79人出现献血后不适反应,发生率为46.20%,明显高于医学专业大学生(χ2=8.43,P<0.01).结论大学生献血后不适反应发生率较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减少大学生无偿献血后不适反应的效果.
作者:诸葛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方法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为测试工具,对15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青少年的行为与合群2个自我意识分量表得分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秀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濮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笔者于2002年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3所中学和6所小学的2 02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998人,男生1 031人.
作者:蔡桂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并提出了许多预防及调试措施.为了解对中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神经衰弱的患病情况,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7所中学的回、汉族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各民族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提供依据.
作者:宝继英;张丽英;苗文娟;富景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英国、荷兰在预防HIV/AIDS学校健康教育领域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促进我国预防HIV/AIDS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组织代表团于2001年12月4~16日对英国、荷兰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为期13 d的考察.
作者:马迎华;廖文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武昌区3~6岁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为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武昌区7所幼儿园3~6岁655名儿童为样本,用自制儿童意外伤害调查表对儿童过去1 a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单因素采用χ2分析,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意外伤害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儿童性别、是否早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儿童自身性格、儿童生活能力、大人陪伴时间等.结论武昌区3~6岁集体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意外伤害对武昌区儿童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作者:向兵;刘筱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南京市某高校111名女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1名女大学生中痛经、白带异常和下腹痛者分别占44.1%,31.5%和21.6%. 73.0%的女大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做过人流的有7.4%.女大学生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 20.7%~67.6%.结论应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以保证她们能够进行知情选择和决定.
作者:徐芾;吴盛辉;徐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为初中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某校246名初三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多数初中生倾向于应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学习成绩中等女生较其他人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男生较其他人更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在防御策略上,女生比男生更回避,学习成绩中等以下学生比中等学生更多运用同一化,而学习成绩中等学生则较多运用幻想、升华、制止和回避.结论初中生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应对应激的防御策略可能不同.
作者:舒幼娥;孟宪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领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已颁布实施,适用年龄7~18岁.该标准的制定是学生营养评价的新进展之一,而营养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基层学校卫生工作者可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从一个侧面增强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评价目标、科学依据的认识,做到正确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压力源构成情况和常用的几种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等,在7个事件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与适应问题、其他、亲友与财产丧失.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付困境(85.3%)等.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结论生活应激事件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等.采用的应对方式一般为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付,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
作者:刘春燕;李文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桃园小学三~五年级8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生活方式知识(48.35分)、态度(18.52分)、行为(59.58分)问卷得分小学生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男生在知识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三、四年级小学生的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P值均<0.05).结论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干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作者:王芳芳;许言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判断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对大学生宿舍及卫生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质量体积分数的影响,探索学校室内空气净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和国家规定的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各项目分析的标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有明显降低室内空气中NH3,CH2O质量体积分数的作用(P<0.05);对NO2的质量体积分数有增高的作用(P<0.05);但对CO2质量体积分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对NH3、CH2O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作者:易义珍;唐明德;陈律;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性别角色特质与焦虑及抑郁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3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女生在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正性的男性化特质或女性化特质与焦虑、抑郁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双性化与男性化者比女性化与未分化者焦虑、抑郁水平低.结论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密切相关.
作者:余小芳;邓小农;王立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为农村初中生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 47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农村初中生的焦虑水平比较高,总检出率为9.2%;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低于初一、二年级学生;普通初中学生的焦虑倾向高于重点初中.结论应针对农村初中生中焦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赵红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提高身体和思想素质,中原工学院每年新生入校时,均要求进行为期15 d的军训.在此期间,学生出现的心理上、躯体上的疾病较多,笔者对2002年入校新生军训期间出现的一些常见病进行了统计,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农学院大学生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学生合理膳食.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称重法,对农学院食品系学生272名进行5 d膳食调查.结果学生能量摄入量不足,男女生早餐分别占全日能量的28.1%和26.7%,动物性脂肪与植物性脂肪来源适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优质蛋白质比例偏低;铁摄入量充足,但主要为非血红素铁;钙、维生素B2、尼克酸摄入量不足.结论农科大学生膳食营养素摄入结构不合理,应增加优质蛋白质、钙、动物性铁、维生素B2、尼克酸摄入量.
作者:邵佩兰;徐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L-90对419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和41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超过7%,人际关系敏感因素的检出率超过15%.结论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为该群体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内的各方面帮助.
作者:汪明;郑禹;包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血压是反映心脏、血管发育程度的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指标.尽早发现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异常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滕州市市区35 513名 10~18岁学生的血压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关祥旭;郭占春;耿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作者:孙殿凤;衣明纪;刘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