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回、汉族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

宝继英;张丽英;苗文娟;富景春

关键词:少数民族, 神经衰弱, 患病率, 学生
摘要: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并提出了许多预防及调试措施.为了解对中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神经衰弱的患病情况,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7所中学的回、汉族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各民族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提供依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臭氧净化大学生宿舍及卫生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研究

    目的判断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对大学生宿舍及卫生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质量体积分数的影响,探索学校室内空气净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和国家规定的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各项目分析的标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有明显降低室内空气中NH3,CH2O质量体积分数的作用(P<0.05);对NO2的质量体积分数有增高的作用(P<0.05);但对CO2质量体积分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对NH3、CH2O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作者:易义珍;唐明德;陈律;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作者:孙殿凤;衣明纪;刘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校每年应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已纳入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自1979年以来每5 a都要进行1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国家教育部已决定启动经常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2 a一次).

    作者:张朋才;谢忠元;张学化;高学峰;张迎修;徐留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学生压力事件与挫折耐受性调查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挫折耐受性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否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挫折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作者:李东斌;黄晓萍;谢雪梅;习育华;罗祥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患病情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现状,为中小学生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分层整群抽取48个调查点,共调查8 328人,分为12,15和18岁3个年龄组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12,15和18岁年龄组龋病患病率分别为22.51%,22.25%和20.41%;12,15和18岁年龄组龋均分别为0.46,0.50和0.51;牙龈出血检出率12岁组为1.71%,15岁组为1.35%,18岁组为1.89%;牙结石检出率12岁组为15.13%,15岁组为30.56%,18岁组为50.93%;牙周软垢检出率12岁组为 32.59%,15岁组为34.11%,18岁组为36.93%.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结论重庆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率相对较低,牙周病患病率相对较高,龋患牙充填率低.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使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

    作者:林居红;李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压力源构成情况和常用的几种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等,在7个事件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与适应问题、其他、亲友与财产丧失.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付困境(85.3%)等.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结论生活应激事件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等.采用的应对方式一般为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付,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

    作者:刘春燕;李文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判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又是综合因素的反映,很难由某一个指标来确定.但把所有的指标都考虑进去,也是不可能的.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医学标准,筛选出对大学生(18~24岁,无重大疾病)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方面因素--体育锻炼达标程度、身体形态功能、疾病状况、心理卫生,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由于针对不同因素采用了相应的评价方法,此评判方式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举例说明如下.

    作者:商厚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中学生运动性肌肉痉挛136例分析

    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常会发生大腿、小腿、足部、腰、背、腹,甚至全身的肌肉痉挛.由于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而引起肌肉僵硬、酸胀疼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成绩,还会导致更严重的运动损伤.笔者将1996~2002年青岛第五十八中学136例中学生运动性肌肉痉挛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史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延边州朝鲜族学生2000与1985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以1985年和2000年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确定15 a来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体能素质发育水平,探讨朝鲜族学生体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朝鲜族的民族体育学、卫生学、人口学等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刚;王利;曲霞;刘淑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贵州省中小学生常见病动态分析

    为了解贵州省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笔者根据贵州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1991年和2000年7~18岁中小学生龋病、蛔虫感染、贫血、近视、营养不良、肥胖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励;付舒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英国和荷兰预防性病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现状

    英国、荷兰在预防HIV/AIDS学校健康教育领域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促进我国预防HIV/AIDS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组织代表团于2001年12月4~16日对英国、荷兰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为期13 d的考察.

    作者:马迎华;廖文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原工学院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分析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提高身体和思想素质,中原工学院每年新生入校时,均要求进行为期15 d的军训.在此期间,学生出现的心理上、躯体上的疾病较多,笔者对2002年入校新生军训期间出现的一些常见病进行了统计,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01年南宁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的营养问题,影响身心健康.为了解南宁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并为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1年9~11月对南宁市43所中小学共12 362名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

    作者:刘海燕;卢毅;刘凤翔;黄汝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3岁前吸烟饮酒与中学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13岁前吸烟、饮酒行为与中学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以便为制定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BBS)对3 127名合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包括34项危害健康行为和9项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中学生13岁以前吸烟率为9.7%,13岁以前的饮酒率为45.7%.13岁前吸烟的中学生,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1 a内喝过酒、大量饮酒、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8项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3岁前饮酒中学生的打架、自杀意念、每天吸烟、1 a内喝过酒、大量饮酒、少食蔬菜、上网时间过长、见过毒品、曾有性行为等9项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3岁之前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中学生同时存在其他多种危害健康行为,避免儿童青少年早期接触烟酒对预防青少年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有积极意义.

    作者:陶芳标;高茗;马淑芳;李婉;张金霞;王敏;苏普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分析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08名军医大学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为44.9%,其相关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考试、忧虑、抑郁、噪音、人际关系矛盾和睡眠不规律,且失眠学员缺少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结论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学员失眠现象的预防和调节.

    作者:李娟;蔡全才;戴震;林建;陈北川;刘世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青岛市学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调查

    据报道,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约占错牙合畸形病因的21.62%,依次为口呼吸、咬唇习惯、偏侧咀嚼、咬物、吮指习惯等[1].由于功能与形态是相制约的,长期的不良习惯,可使牙颌系统产生深覆牙合、反牙合、上牙前突等错牙合畸形,使局部功能发生障碍,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

    作者:吴迪;刘春雷;夏季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寄宿制初一学生焦虑、抑郁和应付方式研究

    中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受到了普遍重视[1].为了解寄宿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于2001年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范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但它的消极面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其中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深刻,具体表现在认知冲突、情感冲突、意志冲突、人格冲突和社交冲突上.

    作者:张平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广东药学院学生住院疾病构成分析

    学生因病住院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广东药学院近年来学生住院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学生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我们分析了近5 a来广东药学院学生因病住院的疾病构成,报道如下.

    作者:李伯佳;张信;朱永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现状及展望

    近百年来,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学校卫生的实践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医学顾问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国外专家提出了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并在欧洲若干国家试点,取得很大成功.

    作者:陈润;马迎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