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斌;黄晓萍;谢雪梅;习育华;罗祥龙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为营养监测和改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平顶山煤业集团幼儿园儿童670人,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的方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膳食调查,并从中抽取205人进行体格检查、营养指标测定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Ca,Fe,Zn含量.结果幼儿园儿童能量、Fe、硫胺素、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RNI),而蛋白质、Ca、视黄醇当量和核黄素摄入量低于RNI标准,尤其是Ca摄入量偏低,仅达RNI的33.8%;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中,脂肪达31.60%,蛋白质为10.18%,膳食中蛋白质来源以谷类为主,占总摄入量的 51.91%,来自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摄入量的 43.71%(达50%以上为好);脂肪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血清Ca缺乏检出率为 83.90%,核黄素和维生素C缺乏或不足分别为24.39%和5.85%.结论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乳及乳制品、有色蔬菜及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作者:陈姜;耿敏学;陈琴;刘威;钟美铃;范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02年乌鲁木齐市7~12岁儿童肥胖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学龄期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确定研究对象,测定7~12岁肥胖儿童各项指标,并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乌鲁木齐市7~12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5.3%,肥胖儿童的心肺功能指标劣于健康儿童,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高于健康儿童.结论乌鲁木齐市学龄儿童肥胖率较高,学校应加强对肥胖儿童的体质及血压、血脂监测,及早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
作者:曹明芹;古丽巴哈尔·卡德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英国、荷兰在预防HIV/AIDS学校健康教育领域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促进我国预防HIV/AIDS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组织代表团于2001年12月4~16日对英国、荷兰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为期13 d的考察.
作者:马迎华;廖文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腮腺炎、水痘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为预防幼儿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市1991~2001年幼儿园传染病填报资料进行发病率统计,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腮腺炎的发病率从1991年的 5.076%下降到2001年的0.72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痘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1991~2001年平均为2.938%;其他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低,1991~2001年平均为1.220%.结论腮腺炎、水痘是幼儿园中的主要传染病.城市和农村幼儿园腮腺炎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痘发病率城市幼儿园呈下降趋势,而农村下降不明显.
作者:徐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性别角色特质与焦虑及抑郁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3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女生在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 0.05);正性的男性化特质或女性化特质与焦虑、抑郁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双性化与男性化者比女性化与未分化者焦虑、抑郁水平低.结论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焦虑及抑郁密切相关.
作者:余小芳;邓小农;王立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及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以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压力源构成情况和常用的几种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等,在7个事件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与适应问题、其他、亲友与财产丧失.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付困境(85.3%)等.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结论生活应激事件主要来自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等.采用的应对方式一般为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付,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
作者:刘春燕;李文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视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儿童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些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国1991年与1980年同类资料相比,10 a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平均上升了23.45%[1].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汉语阅读障碍(read disorder,RD)儿童视觉编码和词语成分加工的脑功能定位及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BOLD)响应与加工作业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9名RD儿童为病例组,以28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组儿童年龄分别为(9.81±1.22)岁和(9.77±1.19)岁.运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观察760 nm和850 nm的漫射光强变化,测定受试者左前额皮层的血流量和血氧的变化.结果 2组儿童左前额叶的BOLD响应强度在词语成分加工时均显著强于视觉编码加工.视觉编码加工时,RD儿童左前额叶的血流量增加,对照组的血流量减少;词语成分加工时,RD儿童和正常儿童左前额叶的血流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但RD儿童脑区域激活强度和激活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左前额叶参与RD儿童视觉编码和词语成分加工作业.汉语RD儿童在完成上述2项加工作业时的脑局部血流量的代谢机制和脑功能机制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汉语RD儿童神经生理机制的异常可能是其发病的大脑物质基础.
作者:吴汉荣;姚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矮身材儿童的致矮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矮身材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4所中学初中生3 240名进行身高测量,筛选出92例矮身材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正常身高儿童1∶1与之配对,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骨龄判定、血清激素及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矮身材检出率为3.21%;病例与对照组间父母身高、骨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出生方式、出生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矮身材儿童偏食者多、缺乏体育活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矮身材组血清睾酮均值低于对照组(P<0.001),睾酮与身高、骨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矮身材发生与父母身材矮小、难产、低出生体重、偏食、体育活动少、血清睾酮水平偏低等因素有关;儿童少年矮身材多为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
作者:娄晓民;李岚;曹咏梅;陈姜;张德甫;胡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连城县中小学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校自备饮用水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防止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发生,连城县卫生防疫站于2002年12月~2003年1月进行了相关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栋;罗汉刚;罗健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为初中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某校246名初三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多数初中生倾向于应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学习成绩中等女生较其他人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男生较其他人更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在防御策略上,女生比男生更回避,学习成绩中等以下学生比中等学生更多运用同一化,而学习成绩中等学生则较多运用幻想、升华、制止和回避.结论初中生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应对应激的防御策略可能不同.
作者:舒幼娥;孟宪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学生身体发育现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以200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检测数据与全国同年龄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山东省7~17岁儿童青少年2000年与1985年比较,身高平均增长城男为5.83 cm,城女为3.93 cm,乡男为6.90 cm,乡女为5.74 cm;体重平均增长城男为10.13 kg,城女为6.25 kg,乡男为6.61 kg,乡女为4.08 kg;胸围平均增长值城男为3.75 cm,城女为2.67 cm,乡男为2.02 cm,乡女为1.08 cm;肺活量平均增长值城男为21.54 ml,城女为-16.00 ml,乡男为29.09 ml,乡女为-26.00 ml.结论山东省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身体发育匀称度和营养得到改善,特别是农村学生生长突增起止时间提前.
作者:杨育林;徐留臣;魏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08名军医大学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为44.9%,其相关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考试、忧虑、抑郁、噪音、人际关系矛盾和睡眠不规律,且失眠学员缺少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结论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学员失眠现象的预防和调节.
作者:李娟;蔡全才;戴震;林建;陈北川;刘世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前后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在新的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黄铎香编制的<心理健康测查表>,对不同时期的2 64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医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改革前,改革前有心理障碍的在校生占11.9%,改革后上升到14.8%(P< 0.05);增加的心理疾病以强迫症为主(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各类心理疾病得分改革后均高于改革前,其中恐怖分、强迫分和精神分裂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应及时针对医科在校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作者:周成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濮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笔者于2002年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3所中学和6所小学的2 02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998人,男生1 031人.
作者:蔡桂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又是综合因素的反映,很难由某一个指标来确定.但把所有的指标都考虑进去,也是不可能的.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医学标准,筛选出对大学生(18~24岁,无重大疾病)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方面因素--体育锻炼达标程度、身体形态功能、疾病状况、心理卫生,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由于针对不同因素采用了相应的评价方法,此评判方式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举例说明如下.
作者:商厚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贵州省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笔者根据贵州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1991年和2000年7~18岁中小学生龋病、蛔虫感染、贫血、近视、营养不良、肥胖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励;付舒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受到了普遍重视[1].为了解寄宿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于2001年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范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的营养问题,影响身心健康.为了解南宁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并为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1年9~11月对南宁市43所中小学共12 362名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
作者:刘海燕;卢毅;刘凤翔;黄汝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校园内群体食物中毒特别是恶性投毒事件时有报道.这些事件中毒人数多,波及面广,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1997年起,柳江县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校园食品卫生监督力度,有效地控制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就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林运成;黄以仁;曾菊华;谢化凤;韦恒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