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湖
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就全国范围来讲,环渤海地区(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青少年身材高[1,2].然而,这些报道仅限于身高1项指标,缺乏对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本文对环渤海地区7~18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便为国家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人类学资料.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深入研究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透明胶纸拭子法对淮南市3所幼儿园幼儿和2所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肛周检查,镜检蛲虫卵.结果淮南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 24.95%,其中幼儿园儿童为27.4%,小学一年级学生为17.3%,差异有显著性(P<0.05);幼儿园小班、中班及大班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7.2%,26.5%和33.9%,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2%和2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淮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普遍存在,有关部门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蛲虫疾病的流行控制.
作者:蔡茹;李朝品;贺骥;杨庆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南京市某高校111名女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1名女大学生中痛经、白带异常和下腹痛者分别占44.1%,31.5%和21.6%. 73.0%的女大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做过人流的有7.4%.女大学生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 20.7%~67.6%.结论应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以保证她们能够进行知情选择和决定.
作者:徐芾;吴盛辉;徐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判断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对大学生宿舍及卫生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质量体积分数的影响,探索学校室内空气净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和国家规定的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各项目分析的标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有明显降低室内空气中NH3,CH2O质量体积分数的作用(P<0.05);对NO2的质量体积分数有增高的作用(P<0.05);但对CO2质量体积分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低质量体积分数臭氧对NH3、CH2O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作者:易义珍;唐明德;陈律;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L-90对419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和41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超过7%,人际关系敏感因素的检出率超过15%.结论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为该群体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内的各方面帮助.
作者:汪明;郑禹;包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常会发生大腿、小腿、足部、腰、背、腹,甚至全身的肌肉痉挛.由于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而引起肌肉僵硬、酸胀疼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成绩,还会导致更严重的运动损伤.笔者将1996~2002年青岛第五十八中学136例中学生运动性肌肉痉挛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史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P)是WHO公布的新发现的传染病菌,其危害在我国日趋严重,尤其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以1%~4%的年速率增长,在12岁儿童的感染率已高达40%以上[1].近年来,口腔中的HP及口腔HP与胃HP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沈丽娟;彭艳英;金建玲;陶建秀;任慧;江熠;高霞;郁世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并处于死因顺位第1位[1].众所周知,由于历史、政治、军事等各种社会原因,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生存条件与卫生资源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
作者:赵允忠;陈桂华;胡世勋;马少文;唐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为农村初中生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 47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农村初中生的焦虑水平比较高,总检出率为9.2%;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低于初一、二年级学生;普通初中学生的焦虑倾向高于重点初中.结论应针对农村初中生中焦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赵红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校每年应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已纳入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自1979年以来每5 a都要进行1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国家教育部已决定启动经常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2 a一次).
作者:张朋才;谢忠元;张学化;高学峰;张迎修;徐留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以Child-to-Child方法作为载体进行学校营养教育,评价Child-to-Child(C-T-C)健康教育方法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组学生应用C-T-C教学模式进行3个月的营养教育.实验组学生在参与自身营养促进的同时,通过调查、表演、广播等形式向辐射组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传播.结果实验组与辐射组学生营养知识及格率均明显提高(P<0.01),对营养与健康的态度及食品消费价值观念有明显转变,饮食行为有所改善,同时参与营养教育的行为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应用C-T-C方法进行学校营养教育效果显著,具有投入小、收益大的优势,应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小鸣;段爱旭;庾小平;王嘉;刘二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视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儿童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些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国1991年与1980年同类资料相比,10 a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平均上升了23.45%[1].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领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已颁布实施,适用年龄7~18岁.该标准的制定是学生营养评价的新进展之一,而营养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基层学校卫生工作者可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从一个侧面增强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评价目标、科学依据的认识,做到正确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连城县中小学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校自备饮用水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防止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发生,连城县卫生防疫站于2002年12月~2003年1月进行了相关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江栋;罗汉刚;罗健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在我国每年发病5万~10万例,占世界发病总数的90%以上[1].
作者:侯冲;戴向阳;焦颖;李民;李明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现状,为中小学生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分层整群抽取48个调查点,共调查8 328人,分为12,15和18岁3个年龄组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12,15和18岁年龄组龋病患病率分别为22.51%,22.25%和20.41%;12,15和18岁年龄组龋均分别为0.46,0.50和0.51;牙龈出血检出率12岁组为1.71%,15岁组为1.35%,18岁组为1.89%;牙结石检出率12岁组为15.13%,15岁组为30.56%,18岁组为50.93%;牙周软垢检出率12岁组为 32.59%,15岁组为34.11%,18岁组为36.93%.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结论重庆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率相对较低,牙周病患病率相对较高,龋患牙充填率低.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使中小学生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
作者:林居红;李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08名军医大学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为44.9%,其相关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考试、忧虑、抑郁、噪音、人际关系矛盾和睡眠不规律,且失眠学员缺少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结论军医大学学员失眠现象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学员失眠现象的预防和调节.
作者:李娟;蔡全才;戴震;林建;陈北川;刘世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学生因病住院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广东药学院近年来学生住院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学生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我们分析了近5 a来广东药学院学生因病住院的疾病构成,报道如下.
作者:李伯佳;张信;朱永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营养是影响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营养是当今社会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良好的营养状况是成人后健康的基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变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为此,笔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营养知识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作者:钱松雪;赵桂艳;刘志瑜;倪芝萍;顾勤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幼儿零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幼儿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502名9~36个月的幼儿进行了零食行为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先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影响因素有饭菜/零食花费比、家中常备有零食、每月用于零食的花费、家长常用零食奖励孩子等.结论影响幼儿零食行为的因素都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在对幼儿零食行为进行教育时,其主要对象应是家长.
作者:孙文杰;高永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