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马林;林国桢;倪莉红;李泽荣;陈健;赵宇腾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以便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4所中学初一至高二年级的2 51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学生的性知识水平逐渐提高,但还不适应身体发育的需要;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有一定了解,但仍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HIV/AIDS;多数学生希望获得系统的青春期性知识和AIDS知识.结论目前学校的性教育、艾滋病知识教育滞后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学校应开展正规的性教育和AIDS知识教育.
作者:姚绍芳;吴凤玲;侯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生常见病是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方案>中确定的蛔虫、沙眼、贫血、龋齿、视力低下、营养不良和肥胖等7种疾病.成都市于1995~2000年间,按照<学生常见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2001年接受了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组的考评,现将考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才明;张涛;汪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西3所中学1 855名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作伤害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2.02%,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10.5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发生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尤以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较为突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以及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可控制伤害的发生.
作者:马迎教;吴琪俊;邓树嵩;林健燕;谭盛葵;廖建英;蒙仕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为了解陕西省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及其变化规律,以便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现将2000年陕西省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1995年同类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亭;杨瑾;姚翰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初,广东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其传染之快、危害之大前所未见.学校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当出现病例时,疫情更容易扩散和蔓延,因此受到教育、卫生部门高度的重视.广州市某中学曾出现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由于患者发病早期仍在校上课,密切接触者多,且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在1个月内死亡,在社会上一度引起恐慌.笔者依照防制要求做了大量调查及控制处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抚,稳定了学校教学秩序.
作者:倪莉红;马林;林国桢;李泽荣;陈健;林琳;赵宇腾;刘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408名学业不及格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SCL-90测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补考次数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结果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6.03%,且多为中度以上异常.心理异常检出率,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4次以上补考学生高于初次补考学生;学业受挫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结论学业受挫非大学生情愿,且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异常.多次学业受挫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学业受挫大学生实行心理帮助.
作者:史小力;魏汉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固定矫正器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探讨预防脱矿的简便易行方法.方法对治疗组(固定矫治器矫正组)、非治疗组和氟化物组(正畸治疗后用含氟牙膏刷牙)各40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非治疗组脱矿率为3.17%,治疗组为14.2%,氟化物组为8.9%.结论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问题不容忽视.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防治釉质脱矿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作者:李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3年度参加<健康心理学>选修课程的医科大学生352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近期效果组和中期效果组,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课程前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结果近期效果组在教学前后除合理化和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期效果组在教学后合理化的得分升高,而幻想、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降低(P<0.05);2组的变化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合理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近期效果和中期效果看,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健康心理学>课程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近期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蒙衡;吴汉荣;王礼桂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学生饮用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且与许多介水传染性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用7 a时间,对西昌市中小学生饮用水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诞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全科医学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观和方法论,填补了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梁万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贫困医学生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实习前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7名)和对照组(45名),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组进行了为期8周的综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3种心理量表对2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SCL-90量表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康奈尔医学指数总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预后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综合干预模式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嵘;秦竹;赵宗翼;楚更五;杨玉芹;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组辅导过程中人际交往与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通过分析影响人际交往的相关因素,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策略.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小组辅导的36人进行测试,对其中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较高的22人的3项测验进行比较.结果 16PF测试中,兴奋性因素、适应与焦虑次级因素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610,P值均<0.01.SCL-90测试中,症状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0.665,0.646,P值均<0.01.结论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人格诸多因素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与心理健康诸多因子亦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人际关系小组辅导应在思路、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整合性.
作者:王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2月22日~3月29日,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小学发生一起传入性麻疹爆发.全校6个班(含学前班)309名学生,共发病39例,罹患率12.6%.无死亡病例.
作者:葛显成;胡宝文;林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血压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巢湖市3个乡镇的1 245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由专业人员对血压进行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压的分布呈正态分布;3岁与5~6岁组组间儿童的收缩压(SRP)和舒张压(DBP)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学龄前儿童的血压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性别间的差异不明显.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5.9%,其中男性为5.0%,女性为7.3%.农村幼儿血压偏高的诊断参考值标准为110/70 mmHg.结论 3~6岁儿童血压的分布呈正态分布,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建议对农村幼儿血压偏高情况进行早期防治.
作者:唐晓武;潘发明;叶冬青;余万春;祝高峰;范引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1982年的乙肝会议上,将我国、东南亚及热带非洲划为乙肝高度流行区(高度流行区HBsAg阳性率为8%~20%),病人以婴幼儿及青少年为主[1].为了解惠州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笔者对该校1998级至2001级大学新生及2000级、2001级初中新生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田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其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且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1].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2],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杜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品质进行探讨,以便为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各类型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各58名,对其进行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测试.结果除注意转移能力外,学习困难儿童在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的划削错误率和注意分配能力上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都存在着显著性.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品质可能存在一定缺陷.
作者:张曼华;杨凤池;张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壮族居民较多的集居省份.为了解壮族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探讨其性发育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笔者于2002年9月~12月,对桂林市大中专院校壮族学生进行了女生月经初潮及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骆耐香;戴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对医大一年级医学生266名进行SCL-90、EPQ、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测查分析.结果被试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65%,SCL-90总分主要受N分和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影响.结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个性特征和生活遭遇.
作者:俞少华;张亚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重要的一餐,是获取一天所需营养素的基础.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智力和体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又是学习繁重的时期,因此,是否吃早餐以及早餐质量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生长发育更为重要.为了解卫校学生早餐状况,以便开展早餐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合理营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笔者于2002年9月对大同市卫生学校学生进行了早餐状况调查.
作者:冯玉荣;段爱旭;范利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