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吴晓兵;杜彩芹;许琨
为了解桂林市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5~10月对桂林市象山区、秀峰区和七星区0~6岁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测评.
作者:王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学生青春期性知识知晓状况,以便在初中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4~16岁年龄段的男生204名和女生212名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对月经害怕的比例占42.45%;男生对遗精害怕以及认为手淫影响健康的比例分别为25.9%和59.7%,而不知道是否影响健康的比例占36.8%。46.8%的学生渴望参加集体交往,希望有一般关系异性朋友的比例占53.5%。只有30.5%的男生和15.6%的女生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42.46%的学生希望了解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知识。结论 初中学生性观念、性态度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也显示出对性知识、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掌握的不足。学校的性教育应以科学的性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性道德教育。
作者:黄友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提高学生营养盒饭的卫生质量.方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文件推荐的原理与程序,参照我国相关卫生规范,以上海市徐汇区日供学生盒饭量为20 000份,8 000份,1 000~3 000份的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生产、运输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为:食品采购、食品加热烹调、熟食容器餐盒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洗手、学生盒饭出锅至食用间隔时间.针对关键环节提出相关干预措施.结论 3家执行干预措施的公司所供盒饭均符合卫生要求,未执行干预措施的公司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作者:于晓宇;华荣秋;杨龙彪;孙冬梅;颜萍;倪晓岚;姜洪;王维娟;刘长青;李科;王树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淮南市儿童弱视的患病状况,以便提高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儿童弱视的危害和早查早治重要性的认识,保护并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方法采用国标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视力不足0.8者,经1%阿托品眼水、眼膏散瞳检影验光,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结果受检儿童2 520人,弱视患病率为2.54%,初诊率为78.12%.男女及不同年龄组间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以屈光不正性弱视(65.63%)居首位.儿童弱视与家族遗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儿童弱视的漏诊、漏治率较高,需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
作者:屈立宜;王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江南大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制定高校学生结核病爆发流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南大学1998~2002年本科新生共16 556人进行PPD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强阳性者登记随访,不采取预防性服药方法.结果被调查学生中PPD试验阳性率为67.68%,其中强阳性率为1.38%.强阳性者中有结核病史者占33.77%,有过敏史者占17.54%,高于普通人群.新生入学后2~3 a是结核病的高发期.结论 PPD试验是在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单平;王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贺莉萍;郭毅;冯赟;李十月;刘晴;陈湘宜;左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私立学校初中新生的情绪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青岛市某私立学校初一新生228人进行整群抽样测查,匹配市区公立学校初一新生239人作同期对照,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5.79%处于焦虑状态(女生检出率较高),高于对照组(9.21%),差异有显著性(χ2=4.65,P<0.05);观察组SAS均分高于对照组及常模,其中独生子女SAS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3.25%处于抑郁状态(男生检出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32.22%)(χ2=4.67,P<0.05),但SDS均分不低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同时存在率也以观察组较高(12.28%),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27,P<0.05).结论私立学校初一新生存在以女生为主的较高焦虑检出率、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较高焦虑水平以及以男生为主的抑郁检出率和较高抑郁水平,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樊晓光;周东明;潘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科毕业生的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为进一步开展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在校毕业生161名进行自评调查.结果本、专科毕业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各因子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逐步回归分析中自责、解决问题和幻想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明显;45.0%的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感到需要帮助,8.7%的学生感到将要精神崩溃.结论毕业生基本形成较成熟的应付方式,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心理指导,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毕业分配应激.
作者:杨金秋;姜小鹰;林大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用药知识、用药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大学生药物滥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5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用药知识的答对率为56.0%,用药行为的不良率为26.6%,性别、专业、来源地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影响用药知识、用药行为的因素.结论大学生对用药知识缺乏了解,并普遍存在不良的用药行为.应加强对大学生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蔡玲;杨丽;林汉生;夏苏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笔者对一起发生于学校的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秦建强;杨晓竺;石奇运;杜海林;方继军;张小平;那星一;高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和早餐营养摄入情况,以便为高校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材料.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大学医学院不同年级和专业中抽取18个班级共496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1周内的早餐就餐情况资料.结果 1周内大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只有58.6%,女生就餐率高于男生(P<0.05).早餐就餐与起床时间有关.大学生早餐蛋白质和总能量的摄入量分别为11.0 g和1 397 kJ,低于我国成人中等体力活动的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s)的30%的水平.结论大学生早餐就餐率低,早餐质量不高.
作者:张旭慧;黄俊仪;朱益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8名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为目标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实验.用自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家庭和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分和心理健康问卷总分接近中等组和/或优生组,且该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问卷得分及心理健康问卷总得分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而2个对照组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学习成绩提高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
作者:高秀君;王芳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学校卫生资料的统计工作一般分三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作者: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男生血清中瘦素及性激素水平,探讨瘦素对男性性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郊县8~16岁肥胖男生49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年龄相同、体重正常男生46例为对照,按年龄分为8~10岁、11~13岁、14~16岁3个年龄段,分别测定血清瘦素、睾酮、雌二醇含量,调查首次遗精时间.结果肥胖男生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睾酮含量、雌二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瘦素与首次遗精时间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酮、雌二醇水平和首次遗精时间与正常男生差异无显著性,其瘦素水平的升高对性发育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德甫;耿敏学;胡巧云;陈姜;马爱华;段新维;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及自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对云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634名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的测试分值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测试分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自编计算机反应时测定系统的信度和效度,以便推广应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55名研究对象分别用计算机和传统方法进行反应时测试.结果 2种仪器反应时测试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除听觉反应时中的快、慢反应时和视觉简单反应时中的慢反应时外,其余各项反应时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计算机各项反应时指标间具有高度内相关性(P<0.05或P<0.01);对同一样本采用计算机进行2次测试(间隔10 d),结果经t检验有7项指标(共9项)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计算机反应时测试系统具有方法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陈容;汤天趵;赵忠诚;白春玉;张迪;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德阳市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效果,以便为青少年口腔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城区、城郊和农村12与15岁学生613名,检查软垢指数(DI)和牙石指数(CI).结果 12岁软垢指数城郊和农村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0.01),12岁牙石指数城郊组女生高于男生(P<0.01).12岁和15岁的软垢和牙石指数均以农村高,依次是城郊、城区(P<0.01).结论软垢与牙石指数农村高于城郊和城区,其分布特点与口腔卫生保健和口腔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培秀;徐梅;黄林军;刘宗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娄底市初中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生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娄底市4所中学3 830名初中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伤害发生率为30.76%,且随年级上升而升高,初三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分别为36.76%和25.61%.伤害类型以跌伤、刀(锐)器伤、碰伤为主,占66.91%,且居前3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以玩耍与游乐(31.07%)、走路与骑自行车(19.19%)、运动(14.60%)占前3位.伤害程度中、重度伤占7.98%,致残(死亡)率为104.44/10万.伤害平均每人次引起缺课3.78课时,活动受限2.11 d,家长误工0.86 d,直接医疗支出37.19元.伤害的发生与父母监护及收入有关.结论娄底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伤害预防重在行为规范,宜采取健康促进的方法,实行综合防制策略.
作者:戴练平;王乔笙;曾穆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状况及流行趋势,并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9~2002年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巧云;马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血压和肺活量是了解心脏、血管和肺功能发育程度的重要生理功能指标,在体质和健康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甘肃省地处西北高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与东南各省有较大差别.为了探讨甘肃省汉族学生生理功能的发育特点和趋势,更好地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笔者对200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血压及肺活量的发育水平进行了分析.
作者:韩鸣辉;王凤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