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山市农村贫困山区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

刘瑛;吴晓兵;杜彩芹;许琨

关键词:生长和发育, 农村人口, 学生
摘要:为了解唐山市农村贫困山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以便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贫困山区儿童的营养状况,笔者于2000年4月对唐山市遵化县农村贫困山区部分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和家庭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进行合理的子女教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397名和整群抽取的在校学生1 02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保护.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例组社会心理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危险因素有留级、童年经历虐待、吸烟、自杀未遂、认为周围人的言行针对自己、可疑幻听和父亲的拒绝否认;保护因素有好朋友多和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碧云;黄雪竹;陈炳为;倪宗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性肥胖女孩3种激素水平及与BMI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单纯性肥胖女孩的血清瘦素(Leptin)、雌二醇(E2)、胰岛素(Ins)3种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相互作用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青春期女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荥阳市6所中小学女生2 000名测量体重后,从筛查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60名,同时从正常体重女生中抽取60名为对照.按年龄分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其血清3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对照组和肥胖组女孩的Leptin和In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Leptin和Ins水平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3种激素水平均随年龄、体重和BMI的升高而升高.肥胖女孩的Leptin和Ins分泌紊乱.瘦素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肥胖的程度,结合内分泌水平可对肥胖程度以准确评价.

    作者:胡巧云;耿敏学;张春利;张磊;张德甫;陈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安区居民食盐含量与中小学生碘营养知识调查

    国务院于1994年10月1日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5~2002年我国连续4次开展全国性碘缺乏病监测工作.过去一直认为上海不是缺碘地区,但1994年对中国十大城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进行的调查中,上海地区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仅为71.27 μg/L,再次调查则为64.5 μg/L,低于100 μg/L.虽然没有明显的碘缺乏病流行,但仍处于碘营养不足状态.在这种边缘状态下,尤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需碘量较高的人群来说,尚面临碘缺乏的威胁.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朱蔚;何永频;王叶萍;朱红梅;刘艳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湖北民族学院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研究分析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97~1999级医学生中的土家族学生509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1项SCL-90因子分≥3分的学生占21.41%,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总体上,土家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生.结论土家族医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且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应根据土家族人的心理特性对土家族医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作者:袁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肥胖男生血清瘦素、性激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男生血清中瘦素及性激素水平,探讨瘦素对男性性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郊县8~16岁肥胖男生49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年龄相同、体重正常男生46例为对照,按年龄分为8~10岁、11~13岁、14~16岁3个年龄段,分别测定血清瘦素、睾酮、雌二醇含量,调查首次遗精时间.结果肥胖男生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睾酮含量、雌二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瘦素与首次遗精时间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酮、雌二醇水平和首次遗精时间与正常男生差异无显著性,其瘦素水平的升高对性发育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德甫;耿敏学;胡巧云;陈姜;马爱华;段新维;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包头市100名小学生2次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间隔5 a复测瑞文推理能力测验智商(IQ)变化,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瑞文推理能力测验,对包头市在校的同一批小学生间隔5 a测定IQ.结果 2次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校小学生经过5 a的学习,男、女生IQ水平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学校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秦荣;王宗霞;侯慧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头部意外伤害63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头部意外伤害的原因,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97~2002年收治头部意外伤害的中小学生63例的伤害原因.结果头部意外伤害中小学生63例中,车祸伤40例,高处坠跌伤12例,硬物击伤8例,锐器刺伤3例.经积极治疗,治愈51例,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应提高学校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周钟阳;温振东;王廷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初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初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和家庭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后,污染区学校学生各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学校学生;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平时不开或很少开窗通风、家里使用地毯、饲养猫狗等宠物、与别人共用卧室、冬季取暖、家人有吸烟等因素对中学生呼吸系统不同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结论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余向东;查日胜;钮丽;范亚平;孙业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国家儿童体成分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新加坡和荷兰3个国家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含量的关系,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实验设计,将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高进行配对筛选,要求年龄为7~12岁,每个研究地点50名儿童,男女各半.采用密度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的体脂含量.结果研究发现3个国家儿童以及不同性别儿童的BMI和体脂百分含量(BF%)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各国儿童年龄和BF%进行调整后,新加坡儿童的BMI显著低于中国儿童和荷兰儿童.BMI、年龄和性别相同的情况下,新加坡儿童的BF%(24.6%±0.7%)显著高于中国(19.2%±0.8%)和荷兰儿童(20.3%±0.7%).结论不同国家之间儿童体质的含量有所不同.

    作者:王京钟;王筱桂;Deurenberg P;Deurenberg-Yap M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临沂市城乡小学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在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少年从小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之一.为了解临沂市城乡小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行为现状以及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开展小学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对临沂市城、乡4所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2 01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彬;姜兆勇;李耀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的效果,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方法对杭州市、温州市3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1 423名进行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本底和终末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1周内每天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3.3%.在家吃早餐、中餐、晚餐的小学生依次占75.8%,31.5%和92.6%.健康教育后,小学生中餐良好膳食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早餐和晚餐行为改变不明显,主要是家庭成员影响所致.营养知识知晓率经干预后明显提高.结论在小学开展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促进饮食行为改变,形成良好的三餐行为.同时应加强家庭成员的营养教育.

    作者:陈钢;徐锦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隐患与对策

    我国高校学生多为在校食宿生,人数多且相对集中.高校学生食堂是以从事为高校学生提供饮食消费和服务的场所.制作出安全、美味、营养的饭菜,让大学生放心消费,保证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和校园秩序是其宗旨.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食宿学生数量剧增,大多数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致使食堂规模相对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学生的就餐环境.另外,食品原料中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的超标,导致高校学生饮食卫生与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正确审视目前高校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吉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福建医科大学161名毕业生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

    目的了解医科毕业生的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为进一步开展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在校毕业生161名进行自评调查.结果本、专科毕业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各因子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逐步回归分析中自责、解决问题和幻想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明显;45.0%的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感到需要帮助,8.7%的学生感到将要精神崩溃.结论毕业生基本形成较成熟的应付方式,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心理指导,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毕业分配应激.

    作者:杨金秋;姜小鹰;林大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鄂西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偏食与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鄂西土家族和苗族小学生的偏食和贫血状况,为有效地纠正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校7~12岁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偏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氰化法.结果偏食和贫血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但各年龄组间差异较明显,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偏食会造成小学生营养素摄入比例失调,并导致贫血.结论

    作者:魏文科;侯建军;张宏;许建安;郑庭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宁夏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性知识来源与性态度

    目的了解宁夏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性健康知识现状,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大学部分师范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宁夏大学师范生的性知识缺乏系统性,性知识来源单一,且存在性别、民族、城乡的差别;黄色网站以及色情读物的接触使传统的性观念受到严峻的挑战;学生的性防范意识不强,且对性病尤其是对艾滋病及感染者存在歧视心态;对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知识的教育普遍欢迎(99%).结论在师范生中开展性健康知识系统教育势在必行,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作者:徐明;邵佩兰;张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饮食营养及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营养及健康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西南地区28个少数民族大学生1 386名进行调查.结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男、女生分别占56.4%和67.3%),存在挑食行为(37.8%)、偏食行为(45.9%)和按自己嗜好饮食(31.9%);体格检查显示,31.7%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58.1%的女生经期不正常,43.2%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是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应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合理营养指导.

    作者:张有平;刘学哲;吴献华;谭学才;陈代梅;李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作者:万逢洁;何敏;郑艳燕;邓其军;赵亚玲;翁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市区中学生采取多级抽样法,对抽取的中学生1 421名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BD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评估.结果来自单亲家庭的被试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有自杀意念组被试较少地体验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较多地受到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影响.母亲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影响较大,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作为保护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异性家长的过干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减少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作者:张志群;郭兰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私立学校初一新生焦虑和抑郁状况

    目的探讨私立学校初中新生的情绪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青岛市某私立学校初一新生228人进行整群抽样测查,匹配市区公立学校初一新生239人作同期对照,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5.79%处于焦虑状态(女生检出率较高),高于对照组(9.21%),差异有显著性(χ2=4.65,P<0.05);观察组SAS均分高于对照组及常模,其中独生子女SAS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3.25%处于抑郁状态(男生检出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32.22%)(χ2=4.67,P<0.05),但SDS均分不低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同时存在率也以观察组较高(12.28%),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27,P<0.05).结论私立学校初一新生存在以女生为主的较高焦虑检出率、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较高焦虑水平以及以男生为主的抑郁检出率和较高抑郁水平,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樊晓光;周东明;潘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肥胖程度对中老年教职工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大学中老年教职工肥胖及肥胖程度对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高校教职工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电子工业学院40岁及40岁以上参加健康体检的475名教职工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S)、空腹血脂(TC、TG、HDL-C)、血压(SBP/DBP),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肥胖检出率为42.74%,其中男性为47.24%,女性为37.56%,男女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3,P<0.05);(2)FBS,TC,TG,SBP,DBP平均值随肥胖程度加重而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即体重正常组<肥胖前期组<Ⅰ度肥胖组<Ⅱ度肥胖组,HDL-C则相反;(3)BMI与FBS,TC,TG,SBP,DB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中老年教职工是肥胖症的高发人群;肥胖前期已出现DBP显著升高,随着肥胖程度加重,血压越高,糖、脂类代谢紊乱也越重,因此对中老年教职工超重者进行干预迫在眉睫.

    作者:尹汤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