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兰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李小明;李志强;程徽;王炳涛;席沧海;谢伟;李莹;刘新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兰州市大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个人行为,以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防制依据.方法对兰州市3所大学和2所高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自填式问卷收集有关个人背景、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个人性行为资料.结果大学生和高中生对艾滋病、性病及相关知识的掌握,除个别项目外,差异均无显著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认识较明确,但对游泳、手淫,特别是蚊虫叮咬、共用牙具和剃须刀能否传染艾滋病认识模糊.大、中学生各有7.9%和2.9%发生过1次以上性行为,学生认为没有性经历的仅占24.3%,44.2%的学生赞成在学校设立避孕套销售点,62.4%的学生从未参加过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结论大中学生的健康行为、性健康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要培养青年学生自尊、自重、自爱,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青年学生的艾滋病和性病健康知识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农村中学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为了解农村中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帮助膳食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学生膳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于2002年10月对河南省遂平县山查岈山乡在校中学生进行了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王梅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岛市1985~2000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是儿少卫生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是观察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营养、体育锻炼等诸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指标.为此,笔者对1985~2000年青岛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作者:李泽民;陈柬;段海平;常春;纪锋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鸭山市中小学生3种常见病患病情况

    视力低下、龋齿、沙眼是中小学生常见的3种疾病,了解和掌握患病情况,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双鸭山市1998~2002年监测点校中小学生的疾病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冀晓辉;翁瑾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贵阳市1 867名12~17岁女童性发育与血压关系

    目的研究青春期女性性发育与血压的关系,以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9~11月对贵阳市12~17岁女童1 867名进行性发育评价,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发育水平(月经来潮与否),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随乳房和/或阴毛发育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在同一乳房和/或阴毛发育水平时,上述2项指标并未呈现来潮者高于未来潮者的趋势.不同年龄、同一性发育水平时,除在性未发育个体的2项指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外,其他性发育水平(月经来潮与否)的2项指标均未见有明显的规律性增加或下降.结论综合考虑性发育水平可较好地反映青春期女性个体的血压变化.

    作者:黄靖;江映红;李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淮北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淮北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表,经预试验后对在校学生8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主要来自于家庭(44.35%),来源于学校课堂的占(12.27%),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占(4.01%);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学生对自身营养状况表示满意者不到50%;有96.48%的学生认为早餐重要,但17.74%的学生从不或偶尔吃早餐;认识到零食有害于健康的占(73.40%),但不吃零食的学生仅占6.43%.结论中小学生及家长基本营养知识缺乏,普遍重视营养但不懂得或不能坚持合理营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作者:张清华;岳亿玲;刘素芹;李玉芹;路安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延安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延安市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延安市小学二年级学生391名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延安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正确率为51.33%,县区小学生为46.56%,乡村小学生为36.46%(P=0.001);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正确率为42.99%,县区小学生为31.25%,乡村小学生为30.10%(P=0.001).结论应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李刚;杭大磊;宋超峰;李洁;丁小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上饶师范学校学生乙肝病毒携带现况及相关知识调查

    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一般性消毒难以将其杀灭;传播途径较为广泛,传染者的血、尿、汗、唾液等分泌物极易污染周围公共用品.因此,了解学生的HBsAg携带情况,有助于更好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者:罗词安;罗宏;罗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安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男生吸烟现状

    吸烟害己害人,人尽皆知,而且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烟龄越长,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因此,控制吸烟,尤其是控制青少年吸烟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解青少年吸烟现状,探讨杜绝青少年吸烟行为,笔者于2003年3~4月对安阳市3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男生进行了吸烟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秀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

    学校、幼儿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具有人群聚集、密切接触、年龄集中的特殊性,也是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突发事件已日益关注,国务院新近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做好传染病预防等公共卫生工作,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此,笔者根据在基层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

    作者:方利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频闪教室光源保护学生视觉功能的应用与评价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小学为34%~61%,初中为68%,高中为90%.预防近视有效的方法除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视近工作量、做好用眼卫生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外,照明光源的改善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荧光灯都是由灯管及驱动电路(即镇流器)2部分组成.荧光灯的频闪现象是由于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频率过低,在低频信号的驱动下,灯管中荧光粉的亮度会随着驱动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亮度的周期性变化就是频闪现象.解决荧光灯的频闪现象方法有许多,其中有效、经济的方法是更换z现有荧光灯的驱动电路,使其输出信号的工作频率由普通荧光灯的50Hz提高到30000Hz.由于荧光粉的余辉时间为几毫秒,如果将荧光灯的工作频率提高,使灯管两端交变电场变化的速度远远高于荧光粉的反应速度,这时荧光粉的亮度将无法随着驱动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工作状态下,荧光粉将连续发光而无频闪现象.

    作者:董中旭;刘杰;梅建;杨先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266名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明显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3.4%,5.4%和4.0%.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作者:佟月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言语性学习障碍儿童6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言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临床表现,以便为防治言语性学习障碍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言语性学习障碍儿童63例进行临床表现分析.结果言语性学习障碍儿童智力检测结果(IQ)基本正常,与对照组儿童的智力结构构成、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言语性学习障碍儿童智力构成各要素发展水平均与正常儿童有差异.

    作者:徐家丽;孔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 291名小学生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小学生尿常规情况,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确保学生健康.方法对1 291名小学生使用尿+项试带和尿分析仪进行初查;对初查阳性者,嘱家长带其去医院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反馈.结果小学生泌尿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68%,复查诊断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学生占初查尿检阳性学生的42.10%,女生患病人数比男生多.结论小学生泌尿系统疾病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注意卫生习惯,并保证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保健.

    作者:孙颖;高维;滕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比较

    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经过近1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取得许多成功经验.与美国相比,中国学校健康教育还刚起步.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发展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了解、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俞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包头市城区小学生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的智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已有报道,学生的年龄、学习成绩、性别、父母文化、父母职业、环境变迁、母亲生育年龄等因素均与智商有关[1-4].

    作者:秦荣;王宗霞;侯慧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系统了解1985~2000年间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1985,1995,2000年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样本,选择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及体重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2项派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a间河南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城市学生增长值多数高于乡村学生;而1995~2000年间城乡间发生了逆转,即乡村学生多数指标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学生;1995年以来城乡学生青春突增期有提前趋势.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多数年龄组具有形态生长速度加快、快速增长期提前和持续增长期延长的特点.

    作者:杨现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海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省不同民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方法抽取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县、循化县地区对汉族、土族、撒拉族7~18岁中小学生7199名,采用<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营养状况.结果青海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2.67%,营养过剩率为1.53%.城乡学生均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分别为49.34%和53.41%(P<0.05);汉族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撒拉族和土族学生;撒拉族和土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8.29%和38.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汉族、土族、撒拉族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城市学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农村,分别为3.22%和1.09%,差异无显著性(P>0.05);撒拉族学生高于土族和汉族乡村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海省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很严重,应加强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科学知识的教育.

    作者:曹玉洁;姬红蓉;杨岩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BV-DNA与乙肝二对半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及乙肝二对半结果,以便为研究乙肝二对半的不同模式与病毒复制、传染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乙肝二对半及HBV-DNA.结果被试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及HBsAg阳性+抗HBc阳性的HBV-DNA的阳性率与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及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存在呈正相关.HBeAg阴性不代表没有乙肝病毒的复制.抗HBs阳性的少数个体,仍存在乙肝病毒复制的可能性.

    作者:贾绍春;岳伟彬;刘蕊;郑晓丽;阚耀东;纪凤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兰州市2002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兰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指导合理营养提供依据,笔者于2002年9月对兰州地区中小学生2460名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仁名;王尔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大学生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以便为师范类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师范大学同伴教育者所在的13个寝室大学生214人为研究对象,与之对应的同年级、同性别、同专业的13个寝室大学生21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的同伴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前2组具有可比性,教育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误解率,教育后明显降低,总误解率下降6.9%;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教育后有明显的转变;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同伴教育近期效果不明显.结论在大学生艾滋病预防中,以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近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但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作者:叶利贞;徐秀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