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国霞;熊莉华
湖北民族学院坐落于大巴山东麓,鄂、湘、黔、渝交界处的湖北省恩施州,是一所集理工、文史、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民族,其中以汉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等为主.为了解常见肠道蠕虫在各地区、各民族学生中感染的主要种类、分布状况和流行程度,以便为今后肠道蠕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每年在新生入校时对全院学生进行1次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检查并整理归档.现将该院医学院1998~2002年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继红;王催茜;刘命昌;李天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出生到5岁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区与城市郊区间经济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营养不良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为了解常熟市5岁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笔者采用Z评分法(也称标准单位法)[1]于2001年对常熟市11个城镇5岁以下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张明芝;朱虹;杨永生;王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有关报道,肥胖可简单地定义为过多体脂堆积达到可危害健康的程度的一种疾病[1],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为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占肥胖症总数的95%以上.
作者:杨建雄;王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2年6月20~23日,丹东市某高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中毒学生96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黄黎生;张羽;白志诚;孙云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调查福建省部分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汉畲族中学生在抑郁、恐怖等因子中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对照组不同,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存在显著性.结论畲族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应针对畲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工作.
作者: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架路汽车废气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城市修建机动车高架路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设在高架路边2所小学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检测血清溶菌酶、IgG和IgM,测定肺活量、记忆力、注意力等,并同时与远离马路、环境较好的另2所小学学生作对照比较.结果高架路附近小学生与清洁区小学生比较,免疫状况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血清溶菌酶水平显著下降;高架路附近小学生的肺活量高呼气流速也较清洁区小学生有所变化,暴露距离长的流速增加,短距离时间长的则相反.未发现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出现明显改变.结论高架路附近小学生暴露于汽车废气和噪声污染中,机体免疫状况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肺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黄蓓;陈成章;宋宏;吴翠玲;陈鸾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女中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性态度现况,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市3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女生1 34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中学生性成熟期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性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相当缺乏.38.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46.2%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避孕及避孕方法,55.3%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性病.影响性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有:是否接受过学校性教育,是否来月经,父亲文化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学校、家庭、广播电视等.结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在学生性知识的获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能满足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加强学校性教育及生殖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彭安娜;戚小兵;黄晓娜;吴静;石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体合唱活动对改善人际关系敏感的有效性,为高校教职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CL-90量表,筛选大学一年级学生中训练人际敏感症状高分(中度)者6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干预组开展集体合唱训练.结果通过集体合唱干预8周后,干预组大学生人际敏感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集体合唱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厉芳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7~12岁视力低下学生各年龄组远视、近视的分布情况,以便为有效防治小学生视力低下提供依据.方法用1%阿托品眼膏对7~12岁视力低下学生进行散瞳验光.结果调查549只眼,远视204只,构成比37.16%;近视339只眼,构成比为61.75%.7,8岁视力低下学生中,远视分别是近视的8倍和6.3倍;9岁组,远视是近视的1.4倍;10,12岁组近视分别是远视的4.8倍和10.2倍.10岁后,学生近视构成比增高.结论 7~9岁视力低下学生以远视为主,10~12岁视力低下学生以近视为主.9岁是学生屈光状态的转折点,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应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
作者:覃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为师范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编心理素质调查自陈问卷,对河南省3所不同类型高等师范院校学生570名进行测试.结果 3种类型师范院校学生在自我评价、合作素质、独立素质、职业态度等心理素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男生与女生在职业态度评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情绪素质、意志素质、独立性评分低于城市学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型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作者:李建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心理卫生状况,为预防和控制教师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3所大学、56所中学、20所小学的556名教师进行测评,对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家庭人均收入和居住地的教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SCL-90中有1个因子≥3分界定为有心理问题,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50.0%,女性检出率为17.9%;不同类型学校以及不同年龄、教龄、经济状况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高于大学教师;家庭人均收入在500~1 000元和教龄大于20 a的教师心理卫生问题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对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结论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应对各类教师进行心理援助.
作者:王金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银川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为研究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其性格之间的关系及为干预措施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校的2 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从中选取218名伤害儿童作为病例组和218名与其同年龄(年龄相差3个月以内)、同性别、同民族、同班级的无伤害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意外伤害与性格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N,L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LGE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外向性格的儿童较内向性格儿童易受伤害,且性格孤僻的儿童也较易受伤害.〖HTH〗结论应针对青少年性格与意外伤害之间的关系,重点对外向性性格及孤僻的儿童青少年采取有效的安全健康教育措施,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海萍;尚玉秀;张勇;刘红梅;任彬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笔者对湖北大学2003级入学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各200人进行了口腔卫生行为调查和口腔健康检查.
作者:敖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小学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常学习和身体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兰州铁路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于2002年对10 500名兰州铁路局所辖地区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双生子儿童贫血状况和贫血同病率,探讨其遗传和环境效应.方法选取5~19岁双生子228对,其中MZ(单卵双生子)142对,DZ(二卵双生子)86对,在DNA卵性鉴定基础上,以成对法计算同病一致率、调整BMI前后组内相关系数及遗传度.结果双生子儿童贫血检出率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贫血同病一致率分别为MZ 0.28,DZ 0.15,Hb(血红蛋白)遗传度为0.23.调整BMI前后MZ与DZ组内相关系数和遗传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贫血状态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效应更明显.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逄增昌;王伟;甄宏;翟耀明;胡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及早发现青少年近视,以往多主张用阿托品散瞳验光以明确诊断[1].但由于阿托品散瞳作用维持时间长,且副作用较多,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不易接受,往往推迟验光检查,延误了配镜矫正.美多丽是一种短效睫状肌麻痹药物,为探讨其对青少年近视散瞳验光作用,笔者于2000年起对青少年近视用美多丽与阿托品散瞳验光80例(160眼)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延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易引起爆发流行.2003年5月吴江市同里中学发生一起风疹爆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鞍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相关行为,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调查问卷,整群抽取马鞍山市6所小学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8.48%和29.36%;一~六年级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5.90%,35.12%,37.09%,45.04%,46.86%和44.50%.结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存在差异.男生意外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意外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上升.
作者:周宗国;郭书芹;范亚平;查日胜;张燕;孙业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是现代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身心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还应当作为现代教育必须树立的、用以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理念,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试对身心健康教育理念的意义、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作一探讨.
作者:王淳;魏景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入校大学生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的变化情况,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大连大学新入校健康医学本科生志愿者,男生10名,女生13名,分别于入学后第1,3,7,13周,采取基础状态下唾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查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结果男、女生之间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男生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第1周与第3周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入校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时期唾液免疫球蛋白A浓度有显著性变化.
作者:孙莉;于新宇;甄铁梅;赵莲华;李长荣;佟凤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