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6起火灾人员伤亡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南玮秋;尤莉;刘国明;赵长华

关键词:火灾, 回顾性, 人员伤亡,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征,为制订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搜集13年火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年共发生火灾306起,共导致15人伤亡,其中11人受伤,4人死亡﹔伤者大年龄75岁,小6岁,以轻伤为主(占72.7%),农民受伤者占81.8%,受伤原因以烧伤为主(占81.82%)。死亡者大年龄75岁,小3岁,其中有3例老人和1名儿童,均为农民。结论重视火灾伤亡者的救护,降低死亡率。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两种分娩方式适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16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83)和阴道分娩组(n=79)。比较剖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和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感染率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的并发症,但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产妇和胎儿情况。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及腋窝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以及腋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入我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患者11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组与乙组。甲乙两组均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技术,甲组58例患者照射胸壁,乙组60例患者照射胸壁加锁腋野。两组患者照射剂量46~56GY,治疗时间为5~6周。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乙组与甲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近期总体缓解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和乙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进行腋窝照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研究未得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适行或传统放射治疗照射胸壁或胸壁加锁腋野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是照射胸壁加锁腋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实施时需要加以考虑。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个体化确定需要更多的随机研究来证实。

    作者:刘向阳;夏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晚孕引产400例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晚孕引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晚期妊娠引产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200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对两组引产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损伤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引产有效率为88.0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0%(1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破裂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晚孕患者进行引产,促宫颈成熟,较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彤洁;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辽源市2009-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辽源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呈逐年显著递增趋势,均在同年死因顺位构成中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增高,70岁达到死亡率的高峰。结论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应成为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苑海英;刘旭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多西他赛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肝癌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瘤体缩小有效率为83.33%,腹水消退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瘤体缩小有效率为56.67%,腹水消退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的瘤体缩小、腹水消退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在血甲胎蛋白(AFP)、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化疗中,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能有效的提升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没有加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云鹤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LDL-C、TG、TC、hs-CRP水平及LVEF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及FM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传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要想保证实验室检验质量,必须做到患者、护士、医生和检验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共同负责,共同保证。通过对患者讲解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向临床科室发放《检验手册》、《检验标本留取指南》手册和对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思想、业务素质的再提高,使样本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检验结果的误报率降至低。因此,必须的管理制度和提高医生、护士和检验技术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韩文君;王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病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8月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新生儿脓疱病的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将其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对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之后的2013年10~12月间的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结果导致出现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病区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母婴同室的管理工作、新生儿的管理、室内环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暴发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之后,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控制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新生儿脓疱病医院感染暴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医院在新生儿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羽;武胜涛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乙肝肝硬化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报告及随访结果

    目的:对15例乙肝肝硬化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分析总结随访结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接诊的15例乙肝肝硬化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诊断结果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对15例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椎体骨折愈合情况、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预后情况:2例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1年后死亡,3例患者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在2年后死亡,5例患者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3年后死亡,2例患者发现椎体骨折后5年死亡。调查结束后,仅剩3例患者存活。随访期间,1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22例次,自发性腹膜炎17例次,肝肺综合征10例次,消化道出血22例次,出现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6例次,出现肺栓塞2例次,出现肝肾综合征6例次,出现肝性脑病5例次,出现原发性肝癌1例﹔1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15例患者中,3例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复查无显著变化,6例患者椎体压缩有加重趋势,2例患者新增椎体骨析,5例患者腰痛症状无任何好转,4例患者腰痛症状加重,2例患者腿痛症状加重,5例患者出现过下肢抽搐的症状。15例患者肝病发展情况:2例患者肝病基本处于稳定的状况,1例患者病情不稳定,12例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应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尽量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代少武;刘立;刘云华;贾婷;刘春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常规扫描的成像特点进行总结探讨,评估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从92例腰椎间盘CT检查的患者中,共搜集了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结合影像资料对搜集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该病的CT平扫和部分手术术后结果,进一步回顾分析总结。结果笔者通过这74例病例进行总结,CT检查结果如下:以L4-5、L5-S1间盘为多发,且可累及多个间盘。结论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其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段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口渗漏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进行普外科手术后发生腹腔引流管口渗漏的2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3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及时换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每天换药次数、皮肤损伤、舒适度、更换衣物次数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分别为17.9 d、4.2次、11例、2例、3.8次及90元/d﹔而实验组分别为12.4 d、0.2次、0例、14例、1次及11元/d,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件式泌尿造口袋处理引流管周围渗液,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静;庾雪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忠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临床检验人员,修改实验教学计划与大纲、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许会静;张磊;郝峰;刘磊;郭健;李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值耗材属于医院财务支出管理的重点,其价值含量高,售价高,安全性要求也极为严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和低值易耗品相比,其往往直接作用于人体,属于价值含量较高的医疗用品,故而医院将这种高值固定资产管理格外重视。不过,现如今不少医疗组织机构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医用高值耗材的探索模式,以供对其管理提供一定考量依据。

    作者:李嘉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分析研究消化内科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中经常发生的护理风险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消化内科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管理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结果观察组施行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4.00%)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2.00%)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36.00%),患者满意度(100.00%)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94.2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4.00%)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52.37%)。结论在消化内科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灿;张明溪;陈凌艳;李亚娟;孙畅;张月铭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1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两组血液标本做不同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溶血状态等性质,针对此做分析对比,比较不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溶血状态的不同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其中于输液同侧上肢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的血糖(231.10%)、氯(-37.57%)、钠(32.85%)尿酸(159.48%)、肌酐(-20.27%)、钾(-30.69%)等成分均有显著变化﹔送检时间长的标本准确率低如肌酸激酶同工酶(24.71%)显著升高﹔溶血标本中的血清浓度较红细胞内物质浓度低,如溶血标本中胆红素变化率高达123.89%,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法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采集部位,及时迅速的将血液标本送检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可以大程度的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韩爱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儿童高铅血症实施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儿童高铅血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于我院筛查出高铅血症婴幼儿142例,采取减少环境铅污染、卫生指导、营养干预措施,对综合干预前后血铅下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治疗后儿童平均血铅浓度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性,血铅水平干预前后比较差值75ug/L,P<0.01。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儿童高铅血症的疗效显著,值得积极进行推广宣传。

    作者:吴春艳;朱然科;罗绍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长期过量饮酒者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对比长期过量饮酒者与少量或不饮酒者糖尿病、上腹部彩超、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提示两部分人群间在脂肪肝、糖尿病、甘油三酯(TG)、谷氨酸转肽酶(GGT)、嗜酸性粒细胞(EO)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方法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长期过量饮酒者62例及不饮酒或偶尔饮酒者52例,分析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炎、肾结石,生化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尿酸(U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尿常规中尿蛋白、尿红细胞的结果。结果饮酒组脂肪肝高于非饮酒(χ2=6.24、P=0.013)﹔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饮酒组(χ2=7.216、P=0.008)﹔甘油三酯高于非饮酒组(t=2.57、P=0.011)﹔谷氨酸转肽酶高于非饮酒组(t=2.26、P=0.026)﹔嗜酸性粒细胞低于非饮酒组(t=-3.156P=0.002),62例饮酒者的脂肪肝、糖尿病、甘油三酯、谷氨酸转肽酶、嗜酸性粒细胞方面与少量或不饮酒者有明显差别,提示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有危害,建议饮酒者控制饮酒量。结论产期过量饮酒对人体的血脂,肝脏、血糖、免疫细胞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饮酒者需控制。

    作者:田长生;靳海丽;贾剑锋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绩效考核在口腔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口腔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建立护理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具有口腔专科特色的绩效考核标准,将绩效管理与量化管理集合起来,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考核管理负责制,考核过程中准确把握可操作性和公正性的考核原则,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并进行反馈,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作为年度考评的依据,能使护理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结果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提高,个人原因引起的护理差错降低,患者、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上升,投诉率及护患矛盾的比例也大幅下降。结论绩效考核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医生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作者:王卫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早期休克患儿42例的诊治经验总结

    目的: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荣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