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李建华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师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以高师三年级学生126人为实验组,进行54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并以同校同级学生109人为对照组.用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调查表和Cawte健康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在心理健康信念、行为与健康水平上实验组的前测与对照组测验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前测、后测结果之间、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测验之间存在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进了高师生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与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郑雪;王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掌握怀远县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1999年对全县39所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进行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珍;刘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少年快餐饮食行为现况,为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4城市抽取3~16岁的儿童少年10 216名,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他们知晓快餐店的情况、食用快餐的比例和频率以及对快餐营养的认识.结果:90.0%的城市儿童少年知道快餐,其中92.3%的食用过快餐.在食用过快餐的儿童少年中平均每月食用快餐1~3次的占18.8%,每月食用4次以上的占2.9%.有关快餐的信息主要来自广告、父母和同伴.大多数儿童少年对快餐营养的认识不全面.结论:我国城市儿童少年食用快餐行为普遍存在,因此应加强儿童少年的饮食营养知识教育并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行为.
作者:吴瑾;马冠生;胡小琪;马文军;于玲;程桂兰;付柏颖;解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护校女生正值青春期,此阶段是生理心理发育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性健康教育,培养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加强性道德和性法律意识,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是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不容忽视的课题.
作者:程继军;张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1995~1999年间全区初中毕业生HBV感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凤台县1997年以来参加大学、中专升学体检的高、初中毕业生8 624人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近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以供开展近视防治工作参考.
作者:方严;赵长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掌握男性少年儿童外生殖器疾患及卫生状况,1997年3月至5月,结合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小学10 866名男生进行外生殖器专科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兴仁;李德伟;陈文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青岛市学生的健康状况,根据<1998年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要求,对青岛市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泽民;刘春;李跃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学校卫生工作是卫生防病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卫生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直接关系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能否得到全面地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深感我省学校卫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若不很好地加以解决,将有碍于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何健屯;王素琴;钟娅;盛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市区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我们于1998年10月对市区中小学生进行现时营养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聚隆;陆亚琦;周亚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增长.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与10年前相比,7~18岁学生平均身高增长3.09cm,平均体重增长2.5kg.但是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资料是中国29个省会城市的孩子,所得出的结果是大城市孩子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那么农村的孩子怎样呢?为此从六合县教委1999年全县约11万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档案中,抽取10所农村小学和县实验小学(县城)进行小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检测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孙光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几年来,以治病健身为诱饵的学练活动,传播比较广泛.我们全体医务人员,不相信这个反科学的歪理邪说,广泛宣传自我保健常识和医学知识,号召师生员工积极参加校医院组织的保健查体,并为他们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做到某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有病相信医生、相信先进的仪器设备及诊疗技术、相信药物的治疗作用、广泛宣传和介绍有益的健身活动,如多种方式的晨练、早操、太极拳、太极剑、老年健美操、老年迪斯科等.
作者:刘灿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信任他人量表(TIP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西某师院97名壮族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情感理解因子分低于常模,父母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常模,母亲过份保护低于常模(P<0.05),艾森克人格评定结果均显示男女E、N、L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信任他人量表测查结果显示以关心自己为主;相关分析显示FF1、MFi与各项信任指标呈正相关,其中与B因子呈显著正相关,FF1、MF1与P和N显著负相关,FF2与P呈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的人格有重要影响.
作者:伍业光;唐全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漳平市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变化规律,我们于1993年4月对城区192名小学生进行了6年的追踪观察(即从一年级观察到六年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美;陈文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评价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华西医科大20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吸烟问卷调查,同时采用气象色谱法检测他们头发中尼古丁含量,以作为评价吸烟与否的客观指标.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91,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0.1%.结论:证明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对实验室检测所需的样本含量估计问题也做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雅娟;马骁;佘玉群;李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于性病/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于1999年6月对锦州医学院及锦州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共613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医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性病/艾滋病的有关知识,68.68%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有区别;76.35%的学生认为患性病的母亲生小孩时会把性病传染给孩子;58.08%的学生同意避孕套不仅用于避孕还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观点;29.36%的学生认为每次性交均使用避孕套是预防性病/艾滋6病的可靠方法.结论:医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建议在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课,加强性道德教育,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柳晓琳;李淑云;程晓萍;高显会;潘峰;杨桂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3~1998年我们对市区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体检.现将色觉检查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亓立新;陈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高考学生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及限报专业的原因,以指导和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笔者对延边地区1989~1998年高考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金香兰;李松花;李正烈;黄龙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研究采用SCL-90和EPQ测查一组初中生和高中生,旨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以及年龄(年级)的递增对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为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累经验和资料.
作者:王秋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