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栗;崔文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开展妇科盆腔手术的156例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病例仅开展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病理则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开展预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样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给予护理满意度调查,依据统计学处理结果判断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6%,临床调查中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迎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服务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71.67%(43/60);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33%(5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该组患者总数的18.33%(11/60);观察组仅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33%(2/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作者:庄杨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科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必要性以及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行剖宫产手术,术中行子宫切除术的20例患者。结果本文20例患者于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切除术,占总分娩人数的0.028%。其中10例因胎盘因素行子宫切除,占50%;5例因宫缩乏力、难治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行子宫切除,占25%;3例因羊水栓塞行子宫切除,占15%;因子宫破裂、子宫畸形行子宫切除的患者各1例,分别占子宫切除总数的5%。结论剖宫产术中根据病因采取对应的止血方式后,如仍无法控制出血、病情危急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孙丹;战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62例重型脑外伤后机械通气24 h以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认为气道损伤、不合理用药和细菌易位、呼吸治疗相关器械污染、不良卧位、营养不良、基础疾病和不良心理反应是相关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后,36例单纯气管插管患者仅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6例气管切开患者有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感染率为4.8%,低于国内一般感染率水平(9%~70%)。结论在预防和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时,通过保护气道、合理用药、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体位护理、营养支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静;韩晓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注射泵、输液泵是医院临床使用率较高的医疗设备,检测其流量及日常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临床医疗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该院开展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及检测的时间比较早,本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对有关输液泵、注射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该院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对其质量检测项目和方法进行研究,对质量控制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质量控制检测的对策。
作者:关玉杰;王东辉;张仁诚;袁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前往该院就诊的5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观察组于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对照组(214.65±12.42)min,观察组(180.23±8.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4%,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佳,不仅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降低了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之于内镜下切割吻合器更高,如果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可选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
作者:孙磊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该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子痫前期患者,分别予以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方法,观察疗效、相关并发症、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新生儿出生存活率均为100%,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在发生相关并发症,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及依从性方面,对照组分别为(3.3±0.5)、(8.9±0.2)优于循证组(2.7±0.4、(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Apgar评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方面,循证组分别为40(93.8)、37(86.2)、42(97.7)优于对照组36(84.5)、42(97.2)、3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是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有效结合效果更佳。
作者:朱瑞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评价自拟肺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肺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51例,仅选用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为20(37.7%)例,良为24(45.3%)例,差为9(17.0%)例,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为11(21.6%)例,良为22(43.1%)例,差为18(35.3%)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肺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患者服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缩宫素引产中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缩宫素引产妇女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总产程(8.76±1.03) 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3.92±1.62)h(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7.52±1.36)分、VAS(1.53±1.02)分、Apgar(10.03±0.4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40.36±1.28)分、SAS(39.67±2.37)分、HAMD(5.14±0.0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缩宫素引产的妊娠妇女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妇女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满丽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保洁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0名保洁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保洁员均未正确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置,缺乏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个人防护知识欠缺,不重视防护用具的使用。结论应加强对保洁员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保洁人员个人防护的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正确操作卫生规范,控制好医院感染。
作者:李栗;崔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临床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整体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案进行病房管理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临床管理的自身业务能力、工作模式、护士的分级管理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措施落实在临床管理的人性化方面的要求。结论表明,人性化的管理在临床医学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工作的效果。
作者:李艳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148例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加入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蛋白质(LDL)、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者患者的TC、LDL、TG明显比对照组低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为9%,对照组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为4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达到稳定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目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巫金娜;黄晓青;陈梅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无差异(P>0.05),而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5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给予其早期康复治疗预后情况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PCI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术后并发症腰部酸痛、急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急性血管闭塞干预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6(43.3)、1(1.7)、2(3.3)、1(1.7),对照组分别为36(60.0)、4(6.7)、3(5.0)、1(1.7),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测评分值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分别为(80.3±13.5)、(79.2±11.6)、(53.8±6.9)、(69.7±12.3)、(70.6±14.8)、(71.6±20.3)明显高于对照组(63.5±16.7)、(69.1±13.4)、(43.7±11.9)、(52.7±15.6)、(58.2±18.2)、(63.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李映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胃肠道疾病所致恶心呕吐所占比例高达61.00%,是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与其他恶心呕吐发生原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00%,其中显效率高达61.00%,与无效率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恶心呕吐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接诊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饮食及精神状态,根据其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谢忠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MP组和VAD组,MP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MP化疗方案治疗,VAD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根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判定标准:MP组中部分缓解19例(83.33%),进步21例(83.33%),总有效率83.33%;VAD组中部分缓解19例(39.58%),进步21例(43.75%),总有效率91.67%。 VAD组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总有效率略高于MP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VAD组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MP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MP方案和VAD方案中,VAD方案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细胞消除的速度,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中平;张雪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密切观察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特点规律,确保基层门诊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部门诊近三年所发生的39例药品毒副反应病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39例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和患者的年龄有关。结论医疗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的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新药特药的用法用量以及副作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吴晓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枪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2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冷刀内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腔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大尿流率、术中失血量、再手术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9.35±6.1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95±5.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10.37±7.82)mL及住院时间为(4.14±0.7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68±8.37)mL和(5.54±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尿流率(16.14±2.96)mL/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3±3.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再手术率、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手术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等多重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方晓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对药品质量管理在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必要性和方法。调查全院范围的药品管理现状,对造成该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药品管理制度未落实、采购和库存管理不科学、储存环境不规范、摆放混乱和有效期管理不严等问题。从加强基层医院人才培养,完善药品监察制度,加大投入,完善药房基础设施,强化药品采购和药库的管理,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医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方法。
作者:吴泽金;虎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针对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药物用于老年胃溃疡并发胃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老年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实施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复发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7.5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药物用于老年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治疗,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安全性更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