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莉;韦小民;华正祥;张秀琴;武英伟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不仅有细胞的过度增值,同时还存在细胞凋亡异常.研究表明,有多种癌基因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Survivin是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family of protein,IAPs)的一个新成员,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生,抑制细胞凋亡[1].研究发现Prohibitin基因多态性突变与北美地区50岁以下妇女的乳腺癌发生率高度相关,PHB可以抑制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2].
作者:王波;邵晴;秦继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肾脏是常受累的器官.SLE患儿早期可有60%-80%肾脏受累,起病2年内可有90%出现肾脏损害[1],肾脏损害与SLE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儿狼疮性肾炎(LN) 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现对我科自2000年4月-2010年9月间经临床确诊的25例小儿LN患者临床及部分病理资料(11例行肾活检并有完整的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景凤;孙晶;吴曼;刘树军;娄岩;王杨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体的纤溶系统中,纤溶酶的转化主要依赖于血浆游离的t-PA 和PAI的活性.t-PA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同时特异性的结合于纤维蛋白凝块上,加强纤溶效应.PAI 是t-PA 的抑制物,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血小板等均能合成PAI.血小板是PAI重要的储存库.正常情况下t-PA与PAI21 处在动态平衡状态,两者对人体纤溶系统的调节起着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和畅通血管通道的作用,一旦其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许多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A 和PAI21 活性有明显改变,而对于不同梗死面积t-PA、PAI是否随之改变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的t-PA、PAI测定,了解其与脑梗死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t-PA、PAI是否对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大小有评估作用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像,能精确呈现急性梗死灶部位及大小,排除陈旧病灶干扰,以其为依据,准确度大大提高.分别研究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以及梗死组之间差异,了解三者与急性脑梗死以及梗死面积之间的关系.
作者:纪蒙;胡文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现在全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食源性疾病排在首位,其主要原因是食品污染,主要病原菌有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因此,为了快速的、有效地检测出病原菌,减少或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临床工作者和检疫部门研究出效率更高的多重PCR检测法.多重PCR检测法是一种更优于PCR的特殊技术,在同一体系中可以加入多种引物,并对多个待检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多种病原体也只需一次PCR反应,因此,在鉴别诊断混合感染时多重PCR技术具有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率的优势[2].本文中,我们就多重PCR在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国胃癌发病率非常高,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早期胃癌(EGC)的症状不典型,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多为晚期胃癌.因此,警惕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对于避免延误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胃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是EGC诊断率的提高.本研究收集并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间经外科手术和内镜下切除病理证实84例EGC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EGC内镜表现特点和病理特点,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和消化内镜医师对EGC的了解.
作者:沈剑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缺血修饰白蛋白作为心肌缺血的早期标志物,已逐渐被临床医生接受.由于血清白蛋白存在于血循环中,并非是心肌缺血所特有,在非心肌缺血时,IMA也可升高.IMA作为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可以检出机体任何缺血事件[1].因此我们对T2DM和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IMA的检测,探讨T2DM患者早期检测IMA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茉莉;韦小民;华正祥;张秀琴;武英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精神科病人伴发糖尿病病例的增多,如何对精神科病人的糖尿病的早期预防、监测及干预治疗则成为笔者关注和研究的方向.众所周知,糖尿病因易使病人产生失明、肾衰竭及血管病等长期并发症,甚至造成病人死亡,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可喜的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经广泛使用,临床生化检测方法学也日趋成熟,糖尿病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也日渐增多[2,3].其中之一的血清果糖胺(Fractosamine,FTM),作为一种衍生物,存在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以非酶促反应中,能将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表现出来.我们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组别的患者进行血清FTM及血糖浓度结果加以比较,以期加深对果糖胺的认识,探讨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意义,能指导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寒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5′-N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在肝胆系统发生病变时,其释放的5′-NT经胆汁酸处理,去垢后释放入血,使血清中5′-NT活性增高,故其在胆道疾病中的升高比在肝脏疾病中显著.ALP、GGT一般作为传统胆汁郁积标记酶应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刘体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基因损伤的复杂过程,它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和抗凋亡基因过表达有密切的关系,Survivin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再激活和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在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瑛坚;李胜;王立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肿瘤中的表达,研究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实质组织中EGFR、C-erbB-2、PCNA的表达,与15例正常胃组织相对照,并对三者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三者在胃癌检验中的作用和价值.结果 EGFR、C-erbB-2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EGFR与C-erbB-2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PCNA的标记指数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均呈现正相关,P<0.05,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EGFR、C-erbB-2和PCNA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方法,可能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马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来,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已有广泛的体内应用:如磁共振成像,细胞标记、干细胞祖细胞示踪及组织修复,肿瘤生物探针检测,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等方面,本文综述了USPIO的化学合成、表面修饰以及它们的生物医学应用进展.
作者:于莉莉;庄家琪;张惠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幽门螺旋杆菌(HP) 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胃癌的发生亦有相关.笔者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3065例来院健康体检的自然人群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新;胡掌朝;孟君杰;杨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的小血管炎,除皮肤的紫癜外,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肾脏受累,引起紫癜肾炎常见,同时也成为病情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紫癜肾炎常发生在病程第2~8周,但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预见,目前还不清楚.尿NAG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小管受损的标志物,我们就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出现紫癜性肾炎前的临床表现、皮肤紫癜持续的时间、关节症状出现与否、消化道出血存在与否及尿常规检查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了检测,现总结如下.
作者:夏沫;王吉;张思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大肠癌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大肠癌新发例,49.2万人死于大肠癌[1].近年来,大肠癌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大肠癌复杂的发病机制需要继续不断的研究.肿瘤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随着技术的不同完善,在临床研究中越受青睐,应用越来越广.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探讨Dukes B期大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蛋白质的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的病因、机制、转移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照红;姚嵩梅;何成彦;张耀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临床实验研究表面,脑震荡伤后脑血流可产生异常变化,且有脑血管痉挛改变[1-3].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衍化的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流稳定的因子.本文为探讨脑震荡伤不同时期NO浓度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从2010年2月至10月对62例脑震荡伤患者血浆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同时采用彩色三维多普勒(3D-TCD)对脑血流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启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大于30%[1]且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其耐药性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带来不少的阻力.因此,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耐药性及流行病学特征,对有效治疗及预防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非常有意义.本文对我院2006年-2009年间分离21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作者:张冰;滕春燕;张曙东;金玉芬;邓沫;于艳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相关指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4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功能、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颈动脉中膜内层增厚程度也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是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前期阶段,患者血清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显著升高,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或定期随访是有必要的.
作者:杨春江;涂群飞;余磊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小肠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3%-5%[1],小肠血管源性肿瘤和小肠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更是临床少见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检查手段的局限等,临床诊断特别是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我们总结近5年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血管源性肿瘤和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例8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予以分析讨论.
作者:王大广;所剑;张洋;张健广;孙璇;徐越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白血病多合并多脏器损害,肺部侵犯非常多见,且易误诊为肺部感染性疾病.白血病肺部侵润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Maile等[1]报道在因白血病死亡的病例中,尸检肺部有白血病细胞侵润的在24%-64%.临床工作中,因其白血病病人免疫力低下,容易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白血病病人合并肺部侵润,症状多较轻微,所以白血病肺部侵润容易被医生所忽略或误诊.如何尽早发现和正确诊断白血病合并肺侵润,目前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高分辨率CT(HRCT)在显示肺内病变上明显优于的X线胸片及普通的肺部CT扫描,它可以清晰显示4-5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结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白血病肺部浸润的患者肺部CT资料,分析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的表现,评价HRCT对白血病肺浸润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作者:范宝岩;陈亮;朱万安;许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Ki-67核抗原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宫颈癌,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Ki-67核抗原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依次递增,Ki-67核抗原的表达随Survivin表达增加而上升,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Ki-67核抗原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作者:田琦;吕胜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