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中华;卢英强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s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是一类生长因子受体和一些非受体类酪氨酸激酶能激活转录因子[1],是Darnell[2]于1990年在研究干扰素(IFN)信号转导通路时首次被发现.STAT蛋白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蛋白,作为JAK(Janus Kinase)-STAT途径中重要的JAKs底物,STATs在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春光;姚宪章;张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引起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也是常见的通过性传播的病原体,反复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往往引发宫颈炎、前列腺炎,从而造成不孕不育的发生.本文对来我院就诊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杰;王岩;闫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肌酸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化合物,1832年由法国科学家Chenreul发现并命名,多年来人们对肌酸的代谢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肌酸是体内能量储存、利用的重要化合物,而红细胞内的肌酸浓度与红细胞生存时间密切相关,是判定红细胞年龄的一个理想指标[1].所以测定红细胞内肌酸浓度对于临床上与红细胞寿命相关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脾亢等的诊断、鉴别等都有很高价值,本文就红细胞肌酸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陈芳;唐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是常见病,根据1999年6月公布的我国19省市25~64岁20余万人群糖尿病普查结果,患病率为2.5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经济收入增高,糖尿病患者总数将以每年至少100万的数量增加,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时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失调,诱发脑梗死.本文对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韩丽艳;刘艳;王丹;郝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用PCR-SSCP分析技术进行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检测用于大肠癌早期筛选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大肠癌患者留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术前保存的粪便.分别从肿瘤组织及粪便中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单链多态性分析-溴乙锭(PCR-SSCP-EB)染色方法检测两种标本中p53基因扩增情况及第5、6、7、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53基因特异性扩增产物及5~8外显子突变在肿瘤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中广泛存在.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突变27例,粪便中24例,其p53突变检出的敏感性为60%,无粪便中检出突变而肿瘤组织未检出者,两种标本中突变检出部分符合率为100%.结论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张纯海;马冲;盖宝东;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Lin等在1993年首先发现,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对多巴神经元有明显的营养与促存活作用.神经损伤后其靶器官及损伤区域GDNF表达增加,提示损伤神经元对GDNF的需求增加.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损伤的中枢神经元具有可塑性,也能再生且在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再生速度及质量均有显著增强.G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NTFs)之一,对神经元细胞的支持及存活作用已成为中枢神经研究的热点.
作者:鞠海英;刘永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作者:马学玲;王晓明;张桂茹;刘亢丁;赵臣堂;周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盐酸氨基胍单独或联合治疗8周,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肾皮质荧光值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行肾组织PAS染色测定平均肾小球截面积(MGA)及体积(MGV),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比值、血糖水平等.结果 8周时,各组糖尿病大鼠Ccr、UAER、MGA、MGV、肾重/体重比值、AGEs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还原型谷胱苷肽、盐酸氨基胍单独或联合治疗组Ccr、UAER、MGA、MGV、肾重/体重比值、AGEs含量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及盐酸氨基胍均可减少肾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保护作用.
作者:罗健华;那宇;张晓暄;李银辉;胡秀丽;杨晓春;郑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SLPI基因启动子驱动下EGFP表达载体并验证该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特异调控活性.方法通过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基因组中扩增SLPI启动子,经序列分析后,利用pcDNA3.1(+)和pEGFP构建SLPI启动子调控下EGFP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宫颈上皮癌Hela、肺腺癌A549、SPC-A1和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特异调控EGFP表达的活性.结果克隆出的SLPI启动子序列与Genebank上SLPI基因上游5'末端转录调控区的序列完全一致,稳定转染的细胞株Hela、A549、SPC-A1和HepG2中,CMV启动子控制下的EGFP基因均有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而SLPI启动子调控下的EGFP基因在Hela、A549和SPC-A1中有表达,发出绿色荧光,在HepG2中则未见荧光发出.结论 钓取的人SLPI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具有特异调控其下游基因表达的活性,为探索该启动子调控下的抗肺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杜晓媛;张桂珍;杜珍武;杨绍娟;卜莉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随机留取2003年门诊孕检孕妇的阴道后穹隆分泌物525例(年龄23~37岁,孕周21~36周).新生儿皮肤分泌物188例.
作者:王玫;鲁辛辛;董云秋;谷晔红;孙淑美;田小波;黎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血脂的测定是检查动脉硬化的常规项目.美国血脂学会指出LDL-C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当T-CHO超过6.2 mmoL/L并且LDL-C异常时需对患者限制饮食并采取治疗措施.从测定方法上看,多年来一直以选择沉淀法分离LDL-C部分再显色测定,这样不适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近年来有进口LDL-C双试剂引进,但价格昂贵未能普及,多以测定T-CHO,HDL-C和TG以Friedwaid公式推算LDL-C的结果[1,2].我们根据LDL-C和HDL-C的性质选择了表面活性剂,用分散剂控制LDL-C部分,防止产生大颗粒沉淀,使其反应呈溶胶状,在600~630 nm波长下其吸光度与LDL-C含量成正比.制备了LDL-C直接测定法试剂,在各型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赵轶;高宇巍;蒲丹;董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并研究其体外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p53cDNA全长插入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用Egr-I的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的CMV启动子,构建成pcEgr-hp53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Egrhp53和pcDNA3.1分别转染入SKOV3细胞株,细胞株命名为SKOV3-hp53及SKOV3-vect,并经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增培养,两组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构建正确,稳定转染pcEgr-hp53联合X-射线照射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体外基因-放射联合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提高临床恶性肿瘤放疗疗效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者:董丽华;付士波;杨英;刘扬;龚守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收集48例经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宏儒;邹吉华;刘兵;邓玉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我们联合检测和比较常规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四项,以探讨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监测指标.
作者:葛学顺;陈桂明;葛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防止由于输血引起的临床疾病传播,卫生部规定了一些血液筛查项目标准[1],但标准中无血液酒精含量的检测.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2003年5月到2004年7月威海地区220例献血者血液中酒精含量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吉勇;姜领;翟福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2004年1月至12月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咽拭子培养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诊断为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咽拭子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9%,革兰阳性菌26株占44.1%;其中有16例同时进行咽拭子+痰液培养,病原菌一致的有11例,占68.5%;在抗生素使用符合咽拭子培养药敏结果与不符合药敏结果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1%和40.9%,两组数据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应尽量避免经验用药.
作者:刘洪光;金冬;刘雪琴;叶昌斌;王元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国产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MGAC)常规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MGAT)与试管抗球蛋白技术(TAT)平行试验,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同时,采用该两种技术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标本以评价国产MGAC的血型血清学诊断价值;应用前二种技术与凝聚胺技术(MPT)平行试验,检测已知IgG抗体的凝集效价来评价国产MGAC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结果MGAT与TAT的检测特异性完全一致,其检测敏感性接近TAT,而高于MPT 1~2个凝集梯度,在新生儿溶血病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血型血清学诊断中,MGAT与TAT的结果也基本一致.结论国产MGAC可常规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血型血清学检测.
作者:吴远军;朱学海;刘彦慧;李重江;陈宝婵;吴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电图运动试验(TET)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而被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和协助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正确判断TET的阳性结果对于准确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缺血以及介入治疗后的效果等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一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TET检查,经对比检查结果和相关的临床资料来评价TET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同时,探讨影响TET假阳性结果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正确判断TET阳性结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王忠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内毒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造瘘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经造瘘管肠道内给予LPS后即时测定体内内毒素水平,并观察长期给予LPS对大鼠肝脏生化功能的影响和肝脏病理学变化,以及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由此评价外源性内毒素增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给予LPS后实验组门脉血内毒素水平即可增高,特别是60 min以后更为明显,未检测到外周尾静脉血毒素水平增高;长期给予LPS(每周1次,持续9周)转氨酶水平增高显著,肝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突出;肠粘膜通透性在酒精饲喂组增高,其中同时给予LPS组较单纯酒精饲喂组有所增高,但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外源性内毒素可加重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的肝损伤,提示临床中重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治疗对酒精性肝病病性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西金;高长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表达,及其随损伤后恢复时程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用明胶酶谱测定损伤后神经组织内MMP-2和MMP-9的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条带的属性.结果正常坐骨神经组织内仅表达MMP-2,不表达MMP-9;坐神经挤压伤后1 d时,M MP-9表达水平高;M MP-2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水平略有增加,7 d时高.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的条带是MMP-2和MMP-9.结论 MMP-2和MMP-9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损伤修复过程.
作者:何凤君;包晓群;杨德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