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1号防治糖尿病肾病鼠进行性肾损伤

赵秀珍;周霞;马瑞霞;王艳;孙建平;于宁;刘丽秋;赵振宵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DN-1号,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8
摘要:目的观察DN-1号(黄芪、党参、丹参、大黄复方合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STZ单剂(65 mg/kg)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动物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1号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DN-1号对各组血糖、血脂、血肌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脏病理的影响.结果糖尿病肾病组4~8周对尿蛋白排泄率、血脂、TGF-β1、IL-8水平,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均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DN-1号治疗组8周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TGF-β1、IL-8较未治疗组低 (P<0.01或P<0.05).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也较对照组低.血糖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1号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对肾损伤有保护和延缓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损伤保护机制与DN-1号降低血TGF-β1、IL-8分泌,减少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血浆ET及CGRP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疾病治疗前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分别对51例脑梗塞患者和6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浆,作ET和CGRP水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ET含量,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有所下降,血浆CGRP含量在疾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在脑卒中的急性期,血浆ET及CGRP均升高,治疗后逐渐下降,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提示神经肽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温怀凯;倪莉;应斌宇;王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作人乳头瘤病毒新亚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新亚型(注册号:AF276910)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PCR-微孔板杂交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胃癌组织中HPV新亚型,结合临床特征了解其致病特点.结果 202例经HPV通用引物筛查阳性的泌尿生殖道标本中,2例HPV新亚型阳性,占0.1%;51例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3例HPV新亚型阳性,占5.9%;15例胃癌组织,未测到HPV新亚型.结论早在5年前本地区HPV新亚型就已存在;HPV新亚型在宫颈癌组织中被测到,可能提示其有致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学君;张国荣;蔡红光;徐国强;叶飞;詹乾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癌74例误诊分析

    我院10年来收治肺癌563例,其中74例误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反应性氧中毒物质诊断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为探讨反应性氧中毒物质在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应用ACT-2000超高倍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对550例标本进行自由基踪迹(HLB)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200例,符合率94.5%.非恶性肿瘤组200例,符合率81.5%.恶性肿瘤组150例,符合率76.0%.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辅助检测手段.

    作者:陆建红;陈国军;董长林;朱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栓前状态研究进展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 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 HC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PTS颇为常见,各种血液及非血液疾病时均可见到,如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栓形成涉及四大方面:血管内皮系统、血小板系统、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纤溶和抗纤溶系统.因此,通过有关检测有可能识别血栓前状态,这对及时加以处理,防止其发病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就血栓前状态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武焕玲;林隆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课时少、内容多,每一章讲解很多的化验项目,正常值、临床意义繁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抓不住重点,有的一带而过,不易理解掌握,学生厌学;另一方面,有很多同学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将来要从事临床工作,片面的理解实验诊断是检验人员的事,所以学起来热情不高.特别是实验课,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文海;韩春平;汤文莉;腾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8例的临床分析

    感染性角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难治的眼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我院2002年9月~11月收治真菌性角膜溃疡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铁辉;李勤;李云;冯国军;吴立格;张克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瘦素(leptin)是由成熟脂肪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160 kD的蛋白质,它可将体脂沉积的信号传向中枢,通过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和抑制脂肪合成,以调节脂肪代谢.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以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同时观察瘦素与体重指数、血糖水平、血脂等的关系,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瘦素、24 h尿蛋白定量、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糖、血脂等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张滨;孟令伟;郭宜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ANCA检验诊断的研究进展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主要颗粒成分和单核细胞溶酶体的一类自身抗体,常出现于系统性血管炎的患者中,近年来随着ANCA检测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项重要且客观的血清学指标.本文就ANCA的产生、性质、常见疾病及实验室检测方法等作综述.

    作者:魏丽晶;杜娟;王喜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多态性的研究

    血小板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参与者,其功能是通过其表面的受体糖蛋白来实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能够改变其抗原性,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本文将对目前进行深入研究的几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多态性进行论述.

    作者:江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 方法采用双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B)进行ESBLs确证试验,并将ESBLs产生株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613株G-B中,共检出产ESBLs细菌108株,检出率为17.6%.ESBLs产生株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45/155,29.0%)和肺炎克雷伯菌(39/133,29.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标本,其次为尿液标本和创面分泌物;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多,其次为肾内科和神经内科;ESBLs产生株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敏感性较高的只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结论产ESBLs细菌临床分布广泛,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苏维奇;闫志勇;刘丰海;于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苏州地区plt和MPV个体变化的调查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106例健康成人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方法用自动Beckman Coulter inc.的Model STKS计数仪和与仪器匹配试剂由专人检测.结果 2002年5月份的plt为(172±48)×109/L,9月份为(145±47)×109/L(P<0.0001).两次检查plt的平均值,9月份比5月份降低了14%;但从个体的变化情况看,减少率大为62%(5月份为165×109/L,9月份为62×109/L),增加率大为40%(5月份为99×109/L,9月份为139×109/L).此外,MPV值也有变化.观察plt呈低值的血液涂片标本,巨大血小板或大型血小板的出现频率增高.结论苏州地区健康成人plt和MPV值有个体变化.

    作者:冈田德弘;本射滋己;近藤民章;王笠;吴昀;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现代医学中实验诊断学前景的设想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与国际各先进国家的医学交流日益增强,对我国医学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绝大多数省区级医院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管理、现代化设备、科目齐全的现代化医院,对疾病诊断手段齐全,治疗措施先进,有利于疾病的早日诊断和患者早日康复.面对医学现代化发展,如何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化医学、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及能熟练掌握、运用诊断学知识的合格学生是医学院校当前的迫切任务.

    作者:梁文瑛;道彩梅;谢晓园;杨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40例患儿中重症肺炎8例、轻症肺炎32例.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期时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显著(P<0.01),而恢复期时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和健康儿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在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尹正;崔连东;张玉英;吕先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溶血剂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溶血剂,实现在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广泛应用.方法根据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参考一些文献资料,研制出自配溶血剂,与原配溶血剂作一系列对比实验,并应用于临床标本测试.结果自配溶血剂的各项性能指标都已达到原配溶血剂的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自配溶血剂能取代原配溶血剂应用于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

    作者:刘和录;彭向阳;吴雄君;梁巧玲;徐志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中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分析

    目的对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cs,HTG)中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沈阳地区115名HTG患者及150名血脂正常健康成人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分析ApoB基因XbaI多态性对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及HTG组中基因型均以X-X-为主.HTG组X+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X+X-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 vs 4.0%,P<0.01;25.2% vs 8.0%,P<0.01).HTG组中,X+X-基因型者TG、TC、LDL-C、ApoB水平均高于X-X-基因型者(TG、ApoB水平P<0.05;TC、LDL-C水平P<0.01).结论 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联,X+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是中国人HTG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宫立国;刘晓茹;邱广斌;李海峰;崔娴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人胃癌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及优化

    目的初步建立、优化用于胃癌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得到一种分析胃癌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新方法.方法提取胃癌组织中蛋白质,对以固相pH梯度为第一向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电泳参数和凝胶浓度进行一系列优化.进一步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胃癌组和正常组总蛋白质,银染显色、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同组样品在3次不同实验中所得蛋白质斑点数目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值%):胃癌组和正常组分别为23.00±10.11、20.33±9.90.变异系数范围(%):胃癌组和正常组分别为3.80~60.10、2.70~56.89.同一蛋白质斑点在3次实验中等电点、分子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8.76%±5.14%,13.00%±4.22%和10.84%±9.16%.获得了较好的分辨率和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建立及优化表明适合于胃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赵吉生;房学东;冯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氧饱和度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定义为口鼻气流消失超过10 s,同时伴明显的胸腹呼吸运动或食道内压波动.以气道完全塌陷,气流消失但胸膜呼吸运动仍存在为基本特点.以睡眠呼吸暂停、夜间觉醒、白天困倦不可抑制性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近年来发病率高、患者同时患肥胖疾患且可引起心脏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30例肥胖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流变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秀;王芳;亓同钢;李晓静;苏维娜;王晓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壶腹部乳头状腺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上腹部隐痛2个月,加重伴黄染半个月,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

    作者:左晓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应用于PCR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应用于PCR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的DNA,PCR反应扩增甲状腺髓样癌RET基因第11外显子,分析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应用于PCR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 μm×1组织切片组,PCR反应循环次数40次组,PCR反应模板量0.05 μg组PCR反应取得高质量目的基因DNA.结论减少提取组织用量有利于减少抑制PCR物质的量,有利于反应的成功;PCR反应循环次数一般应大于40次;PCR反应时减少模板量有利于PCR反应成功.

    作者:赵吉生;盖宝东;森隆弘;滕盛启成;大内宪明;里见进;张德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