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血浆ET及CGRP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温怀凯;倪莉;应斌宇;王志英

关键词:脑出血, 脑梗塞,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疾病治疗前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分别对51例脑梗塞患者和6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浆,作ET和CGRP水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ET含量,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有所下降,血浆CGRP含量在疾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在脑卒中的急性期,血浆ET及CGRP均升高,治疗后逐渐下降,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提示神经肽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肝炎患者PT、HPT、FⅦ:C和TAT检测的比较

    目的探讨PT、HPT、FⅦ:C、TAT 4项指标在急性肝炎患者测定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方法急性肝炎住院患者26例,同步检测PT、HPT、FⅦ:C、TAT 4项指标,并分别与90例正常人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患者 4项指标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0.001);4项指标的灵敏度依次为19%、27%、38%,77%;TAT均值高出正常组4倍,其特异性为97%、阳性预期值为87%、阴性预期值为94%,均高于PT、HPT和FⅦ:C 3项指标.结论 4项指标均有助于临床判断急性肝炎的严重程度.TAT异常出现得早,敏感性好,发病早期诊断优.

    作者:陈慧芬;陈权;李稻;王鸿利;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泌尿系感染1例

    我们于2001年12月从1例双肾结石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荣幸;朱景丽;王守芹;王永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制仪器术中股骨颈前倾角测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股骨颈前倾角术中新的测量方法.方法应用自制股骨颈前倾角测量仪,术中测量1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20个股骨颈前倾角和5例解剖标本的10个股骨颈前倾角,30个髋关节均行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以验证术中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术中测量值±s为37.37±15.05,CT测量值±s为37.17±14.04,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5).结论该仪器术中测量值准确,操作简单易行,省时,是一种无损伤性操作.该仪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德光;韩桂全;张秀玲;刘亚;李忠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中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分析

    目的对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cs,HTG)中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沈阳地区115名HTG患者及150名血脂正常健康成人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分析ApoB基因XbaI多态性对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及HTG组中基因型均以X-X-为主.HTG组X+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X+X-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 vs 4.0%,P<0.01;25.2% vs 8.0%,P<0.01).HTG组中,X+X-基因型者TG、TC、LDL-C、ApoB水平均高于X-X-基因型者(TG、ApoB水平P<0.05;TC、LDL-C水平P<0.01).结论 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I多态性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联,X+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是中国人HTG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宫立国;刘晓茹;邱广斌;李海峰;崔娴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人胃癌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及优化

    目的初步建立、优化用于胃癌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得到一种分析胃癌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新方法.方法提取胃癌组织中蛋白质,对以固相pH梯度为第一向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电泳参数和凝胶浓度进行一系列优化.进一步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胃癌组和正常组总蛋白质,银染显色、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同组样品在3次不同实验中所得蛋白质斑点数目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值%):胃癌组和正常组分别为23.00±10.11、20.33±9.90.变异系数范围(%):胃癌组和正常组分别为3.80~60.10、2.70~56.89.同一蛋白质斑点在3次实验中等电点、分子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8.76%±5.14%,13.00%±4.22%和10.84%±9.16%.获得了较好的分辨率和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建立及优化表明适合于胃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赵吉生;房学东;冯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面神经炎与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通过比较面神经炎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滴度的差异以及面神经炎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变化,探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面神经炎之间的关联.方法用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SPA)染色法对11例面神经炎患者及26例正常人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进行检测,还对其中6名患者进行了发病早期及2周后的血清抗VZV抗体检测.结果面神经炎患者组的抗VZV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6例患者的不同疾病阶段测得的抗体滴度中,3例患者在发病2周后抗体滴度比发病初期增加4倍以上,1例增加2倍,2例无改变.结论抗VZV抗体滴度与面神经炎的发病相关,提示VZV感染可能是面神经炎的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许蕾;王增;郑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肌梗死患者及其同胞者血脂水平和ApoE基因分析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I)者及其同胞的血脂水平和ApoE基因多态性,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MI患者65例,MI患者的健康同胞141例,健康对照者47例,分别检测其血脂(TC、LDL-C、HDL-C和TG)水平及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TC、TG、LDL-C和TC/HDL-C水平MI组及同胞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则MI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与血脂异常相关的ApoE基因3种基因型中以E3/3型多见,但ApoE基因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很低,但MI组中其携带者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E4等位基因携带者早发MI频率的为非E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倍;③非条件Logistic回归建立的血脂及ApoE危险因素指标与MI的相关性为:TC>5.2 mmol/L、TG>2.26 mmol/L、LDL-C>3.4 mmol/L、TC/HDL-C>5.0为MI危险因素,HDL-C>0.9 mmol/L为MI的保护因素.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和MI的重要易患因素,MI及其同胞者血脂水平升高,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促使冠心病和MI发生的遗传因素.

    作者:陈燕;赵明;刘允桂;白小娟;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伤口分泌物分离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是兼性厌氧G-杆菌群中常见、成员庞大、与疾病关系密切的菌科,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肠杆菌科细菌大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它们寄居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与机体呈共生状态.除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埃希菌属有明显致病作用外,肠杆菌科其他种属的细菌常常被认为是机会致病菌,常引起如菌血症,脑膜炎,泌尿系、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约有50%的医院内感染都是由这些机会致病菌引起.本文分析讨论了我院近年来从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到的97例次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结果.

    作者:程烜;马小明;梁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苏州地区plt和MPV个体变化的调查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106例健康成人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方法用自动Beckman Coulter inc.的Model STKS计数仪和与仪器匹配试剂由专人检测.结果 2002年5月份的plt为(172±48)×109/L,9月份为(145±47)×109/L(P<0.0001).两次检查plt的平均值,9月份比5月份降低了14%;但从个体的变化情况看,减少率大为62%(5月份为165×109/L,9月份为62×109/L),增加率大为40%(5月份为99×109/L,9月份为139×109/L).此外,MPV值也有变化.观察plt呈低值的血液涂片标本,巨大血小板或大型血小板的出现频率增高.结论苏州地区健康成人plt和MPV值有个体变化.

    作者:冈田德弘;本射滋己;近藤民章;王笠;吴昀;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相关冠状病毒

    自从2002年11月从中国广东省出现首例SARS病例以来,全世界已有31个国家报告有SARS病例.SARS是一种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2003年3月下旬,香港大学、亚特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及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相继报告从SARS病人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体.已知的冠状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本文将就冠状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SARS病原体的确定及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周密;李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课时少、内容多,每一章讲解很多的化验项目,正常值、临床意义繁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抓不住重点,有的一带而过,不易理解掌握,学生厌学;另一方面,有很多同学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将来要从事临床工作,片面的理解实验诊断是检验人员的事,所以学起来热情不高.特别是实验课,更是如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文海;韩春平;汤文莉;腾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反应性氧中毒物质诊断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为探讨反应性氧中毒物质在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应用ACT-2000超高倍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对550例标本进行自由基踪迹(HLB)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200例,符合率94.5%.非恶性肿瘤组200例,符合率81.5%.恶性肿瘤组150例,符合率76.0%.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辅助检测手段.

    作者:陆建红;陈国军;董长林;朱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40例患儿中重症肺炎8例、轻症肺炎32例.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期时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显著(P<0.01),而恢复期时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和健康儿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在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尹正;崔连东;张玉英;吕先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烧伤患者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后血清 IL-18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感染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烧伤患者血中IL-18的水平.结果烧伤后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感染组患者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1~0.05);伤后第1天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烧伤总面积(TBS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烧伤能增强机体表达IL-18,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晓东;王顺宾;吴伯瑜;江琼;黄明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 方法采用双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B)进行ESBLs确证试验,并将ESBLs产生株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613株G-B中,共检出产ESBLs细菌108株,检出率为17.6%.ESBLs产生株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45/155,29.0%)和肺炎克雷伯菌(39/133,29.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标本,其次为尿液标本和创面分泌物;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多,其次为肾内科和神经内科;ESBLs产生株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敏感性较高的只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结论产ESBLs细菌临床分布广泛,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苏维奇;闫志勇;刘丰海;于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皮肌炎患者血清LDH、CK及其同工酶分析

    目的探讨LDH、CK及其同工酶对皮肌炎的诊断及病程判断价值.方法用日本HITACHI 74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国REP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检测57例皮肌炎患者血清LDH、CK同工酶.结果 57例皮肌炎患者82.21% LDH总酶升高,91.22% CK升高.在总酶升高的病例中,同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LDH、CK同工酶的检测对皮肌炎的诊断及其病程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鉴清;李平;赵敏;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以新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5-Br-PADCAP为显色剂双试剂自动分析法测定血清锌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锌.方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苯酚(5-Br-PADCAP)为显色剂测定血清锌.结果该法线性范围0~80 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0%,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0、0.026,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 =1.008 7X-0.194 4,r=0.991 7.75例健康人血清锌含量为8.63~22.07 μmol/L(±2s).结论用5-Br-PADCAP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锌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连国军;潘利琴;孟东娅;胡晓芳;李宝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N-1号防治糖尿病肾病鼠进行性肾损伤

    目的观察DN-1号(黄芪、党参、丹参、大黄复方合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STZ单剂(65 mg/kg)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动物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1号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DN-1号对各组血糖、血脂、血肌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脏病理的影响.结果糖尿病肾病组4~8周对尿蛋白排泄率、血脂、TGF-β1、IL-8水平,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均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DN-1号治疗组8周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TGF-β1、IL-8较未治疗组低 (P<0.01或P<0.05).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也较对照组低.血糖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1号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对肾损伤有保护和延缓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损伤保护机制与DN-1号降低血TGF-β1、IL-8分泌,减少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秀珍;周霞;马瑞霞;王艳;孙建平;于宁;刘丽秋;赵振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作者:苏洁平;张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多态性的研究

    血小板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参与者,其功能是通过其表面的受体糖蛋白来实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能够改变其抗原性,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本文将对目前进行深入研究的几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多态性进行论述.

    作者:江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