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刘佳;朱琴梅;胡弘毅;王甦

关键词:癌, 肝细胞, 猬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综述
摘要:Hedgehog(Hh)信号通路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对调节胚胎发育及胚胎形成后分化起重要作用,其异常激活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传导异常可导致肝细胞癌(HCC)发生,并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深入探讨Hh信号通路与HCC的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HCC的发病机制,为HCC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作用靶点.
临床肝胆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弹力图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3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进行TEG检测和传统凝血项检测.选取TEG检测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Angle)、血栓大幅度(MA)]和凝血项指标进行双变量的直线相关分析,并对TEG检测指导临床使用血成分及输血量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情况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41,P值分别为0.001和0.030);纤维蛋白原(FIB)与K呈负相关(r=-0.03,P=0.008);血小板(PLT)与Angle、M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68,P值分别为0.029和0.000);FIB与MA呈正相关(r=0.33,P=0.040).R值在TEG肝素酶杯中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TEG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宏香;张瑞金;齐玫;于艳华;娄金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胆囊炎:世界急诊外科学会立场声明

    1 摘要背景:关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严重性分级、治疗策略、手术时机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是关于急性胆囊炎治疗的系统性回顾,同时,根据所得结论对近期相关指南中所提及的推荐意见进行验证.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持指南中关于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推荐意见.同时,由于早期处理可以降低住院天数以及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继发合并症的机会,因此,建议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关于抗菌药物的作用所持观点并不一致,还应关注其耐药情况.部分学者主张对有进行性加重的炎症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或经皮穿刺胆囊引流,回顾性分析结果暂不支持这一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新概念与新证据

    硬化性胆管炎根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中PSC的发病可能与免疫相关.近些年,新发现了一种硬化性胆管炎,以血清及组织免疫球蛋白(Ig) G4水平升高为特征,对激素治疗效果良好.PSC和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可统称为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在新概念中探索多种表现为硬化性胆管炎疾病间的同与异,更有助于拓展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新思路与方向.

    作者:韩英;朱疆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在肝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0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者174例,其中初诊肝癌患者86例,肝硬化患者39例,肝炎患者29例,健康对照20例,并对初诊肝癌的37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的复诊.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亲和吸附层析法检测血清GP73、AFP、AFP-L3的水平.各组血清标本检测数据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总体比较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秩和检验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 肝癌组GP73、AFP、AFP-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肝癌组中GP73和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而肝癌患者中GP73和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P值均<0.05);初诊肝癌的37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AFP-L3复发组术前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术前(P<0.05).结论 血清GP73、AFP、AFP-L3在肝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AFP-L3可以作为鉴别肝病良恶性以及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的指标.

    作者:张勤;单洪丽;续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流行病学与自然史变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全面介绍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PBC的流行病学情况,并针对熊去氧胆酸药物广泛应用前后,PBC自然史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近些年在PBC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尽管我国在PBC的诊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认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和患者自身对该疾病的认识、成立中国多中心联合的PBC研究组、深入探索PBC的发病机制,将为我国PBC患者的有效治疗奠定重要的基础.

    作者:王立峰;李元元;金磊;王福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右膝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以“右膝关节肿痛4月余,发现肝硬化1个月”之主诉于2014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因右膝关节胀痛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右关节腔积液.行穿刺抽液术,行术前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93×109/L,中性粒细胞1.32×109/L,血小板(PLT)36×109/L;肝功能示:总蛋白(TP)57.8g/L,Alb 29.7 g/L,胆碱酯酶2.82 KU/L(5.4~32.0 KU/L),ALP 140 U/L;血总胆固醇3.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1.58mmol/L;术前感染五项(HBsAg、抗-HAV、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均阴性.抽取淡黄色清亮液体12 ml后,自觉症状减轻.术后行腹部B超及上腹部增强CT均示肝硬化、脾大、腹水(少量);胃镜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轻度),考虑系肝硬化失代偿期所致三系血细胞减低及肝功能异常,给予补充Alb、保肝、调节免疫力等治疗后出院.

    作者:贺娜;王俊;赵龙斌;吴开春;周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严重乳酸酸中毒2例分析

    临床上,肝硬化死亡常与肝衰竭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相关.严重乳酸中毒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本文2例晚期肝硬化患者,因出现严重的乳酸中毒而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65岁,农民.因头晕,柏油便3d入院.既往嗜酒史40年,600 g/d.入院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神经性皮炎.患者人院当天予止血、禁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未再出血,且生命体征稳定.

    作者:吕永豪;温伟琴;曾晶晶;胡小花;饶珂寒;项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灵台县妇幼保健站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45例,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种类不同,将患者分为PBC组(n=162)、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n=42)和其他肝病患者(LDC)组(n=41).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SP100以及GP210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法检测血清中抗可溶性肝抗原(抗SL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抗AMA).组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检验和Fisher's检验.结果 PBC患者的AMA、AMA-M2、抗GP210的阳性率分别是93.21%、87.65%、19.75%,高于AIH患者的19.05%、7.14%、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311,P=0.001x2 =98.264,P=0.001;x2 =10.312,P=0.012).PBC患者的AMA、AMA-M2及抗GP210的阳性率分别为93.21%、87.65%、19.75%,LDC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9.76%、2.44%、7.32%,PBC患者明显高于LD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2.745,P=0.003;x2=112.574,P=0.002;x2=15.217,P=0.042).结论 AMA对PBC的诊断具有标志性意义,抗SP100对PBC的疾病进展具有提示作用,抗GP210对阴性PBC患者具有诊断作用.

    作者:曹长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脂肪肝是CHC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脂肪肝对CHC患者病情发展及其抗病毒疗效都有重要影响,归纳了近年来CHC患者并发脂肪肝的病毒和宿主方面的因素及脂肪肝对CHC患者预后的影响.CHC合并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魏芳芳;张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腹胀2年余加重3d”入院.该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腹胀,未介意,无发热,近期自觉腹胀加重.病程中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胸闷、气短,二便正常,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叩击痛阴性,肠鸣音约3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振水音.

    作者:陈雨;刘亚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新近认识

    对肝纤维化做出早期诊断,并动态监测其变化,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仍是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但因其局限性,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准确的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数学模型、超声、超声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临床使用的合理选用及如何相互对照验证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方向可能是将上述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和综合评估,以提高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武琼;徐光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56例PB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d,口服)联合熊去氧胆酸片(UDCA)(50 mg/片,10~15mg·kg-1 ·d-1)治疗.对照组给予空白安慰剂(4片/次,3次/日,口服)联合UDCA 50 mg/片,10~15 mg· kg-1·d-1)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PBC-40量表、肝功能(ALT、AST、ALP、GGT、TBil)、肝脏弹力硬度值的变化.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ALT、AST、GGT、ALP、TBil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19、3.0953、3.0279,P值均<0.01;t值分别为2.4420、2.1621,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肝功能仅GGT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治疗组GGT、AL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61、2.3106,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脏弹力硬度值由治疗前(14.37±10.58)kPa显著下降至(10.02±5.96)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4,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BC-40量表皮肤瘙痒、社交和疲劳维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58、2.1409、3.2441,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疲劳和社交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91、2.6287,P值均<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显著改善PBC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肝脏弹力硬度值,显著改善患者PBC-40皮肤瘙痒和疲劳等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凌鹰;周振华;孙学华;李曼;朱晓骏;金树根;张鑫;高月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应用前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内小胆管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复杂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众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其中.从天然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在细胞以及分子层面对PBC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该发病机制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能够为该疾病研究领域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向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方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卢芳汀;廉哲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44例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2例作为对照组,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不定期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两组术后生存差异.结果 恩度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70.45% vs 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7,P<0.05);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84.09% vs 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8,P<0.01);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9.00个月和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0.64个月和8.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结论 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疗效及PFS,但对总生存期的改善不明显.

    作者:刘琪;武振明;齐秀恒;郭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丙型肝炎铁代谢的失调机制

    肝脏是人体储存铁离子的主要器官,因此铁离子代谢失常与慢性肝炎密切相关.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中铁离子过载的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铁调素调控非常复杂,依赖于许多变量,包括不同阶段的肝脏炎症情况、转铁蛋白参与的铁离子循环以及胞内铁离子储存等,这些因素都与引起HCV相关肝脏疾病患者中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讨论了系统铁离子稳态的调控、CHC与铁离子失调的关系及诱发CHC铁离子过载的机制.认为深入认识铁离子稳态和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将促进HCV相关疾病的控制与治疗.

    作者:秦源;郭永红;张颖;贾战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eg10基因在黏着斑激酶介导的肝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 初步探讨Peg10基因与黏着斑激酶(FAK)介导的肝癌细胞耐药(CAM-DR)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R)对L02细胞、ADR耐药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ADR(7404/ADR)和Peg10基因沉默的siRNA-BEL-7404/ADR(siRNA-7404/ADR)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7404/ADR和siRNA-7404/ADR裸鼠荷瘤模型,48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A、C、D组注射7404/ADR细胞,B、E、F组注射siRNA-7404/ADR细胞;A、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E组给予5-Fu,D、F组给予尾静脉注射ADR,测量瘤块体积,RT-PCR检测Peg10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G10、p-FAK、p-JNK、p-ERK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DR和5-Fu对siRNA-7404/ADR 24 h的IC50值均较7404/ADR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41,7.560,P值均<0.01).B、C、D组肿瘤体积较A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F组肿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E组与C组比较,F组与D组的肿瘤体积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E、F组Peg10的mRNA极少表达,C、D组Peg10的mRNA表达较A组有所降低.B组PEG10蛋白极少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p-FAK、p-JNK、p-ERK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PEG10、p-FAK、p-JNK、p-ERK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较A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F组p-FAK、p-JNK、p-ERK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C组与E组、D组与F组相比,PEG10、p-FAK、p-JNK、p-ERK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Peg10基因失活后可增加ADR耐药的BEL-7404细胞株对5-Fu和ADR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FAK、p-JNK、p-ERK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海;常城;朱艳莉;李丹;张丽;余力群;方春华;胡亚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在布加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大量研究发现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与布加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介绍了凝血因子Ⅱ及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回顾了有关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的患病率进行了分析,着重总结了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与门静脉血栓和布加综合征的关系.认为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门静脉血栓和布加综合征的风险.但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在中国患者中的患病率极低,其也许并不足以作为中国门静脉血栓和布加综合征的病因.

    作者:张文文;祁兴顺;郭晓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髓纤维化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和髓外造血是骨髓纤维化的病理学基础.其临床进展缓慢,出现进行性贫血、脾脏肿大、外周血幼稚细胞、泪滴状红细胞和骨髓干抽,伴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1].临床较少见,大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一,无特异性症状,易误诊、漏诊.本院收治1名骨髓纤维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付晓霞;李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Hedgehog(Hh)信号通路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对调节胚胎发育及胚胎形成后分化起重要作用,其异常激活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传导异常可导致肝细胞癌(HCC)发生,并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深入探讨Hh信号通路与HCC的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HCC的发病机制,为HCC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作用靶点.

    作者:刘佳;朱琴梅;胡弘毅;王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2014年间85例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AS/CD31双染检测NOTCH4表达与VM的相关性;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靶向抑制肝癌细胞NOTCH4的表达,观察其对VM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VM阳性的组织标本中NOTCH4高表达(P=0.019);siRNA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NOTCH4基因的mRNA表达(P值分别为0.007、0.003)及蛋白表达(P值均为0.000)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向抑制NOTCH4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在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VM管状结构的形成.结论 NOTCH4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癌中VM的形成,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程锐;柯坤;蔡欣然;周浩辉;陈燕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