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沙利;杨政;胡勤明;杨忠民
1 研究背景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证据,不同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参次不齐,导致胆道癌患者的预后差别也很大.因此胆道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极大的帮助,也有助于缩小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距.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Japanese society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JSHBPS)在2008年出版了胆道癌和壶腹癌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这是唯一聚焦胆道肿瘤的临床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诊断标准.
作者:黄华冰;杜奕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介绍了PBC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对早期诊断、密切监测疾病并指导规范治疗,改善PBC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眭;王江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 000~1/100 000.依据编码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基因的不同,可将PFIC分为三型.PFIC-1、PFIC-2和PFIC-3分别是ATP8B1、ABCB11和ABCB4基因突变所致.PFIC-1和PFIC-2血清GGT活性正常,而PFIC-3血清GGT活性升高.PFIC以严重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在婴儿或者儿童期发病,进展迅速,通常在儿童或者青春期进展为终末期肝病.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生化学检测、肝脏影像学、肝脏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等.熊去氧胆酸是所有类型PFIC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外科胆汁分流术能减轻部分PFIC-1或PFIC-2患者瘙痒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对大多数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邓宝成;刘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缝合方式患者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洽的162例行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单纯间断缝合(称为A组),45例行单纯连续缝合(称为B组),49例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称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f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组患者胆肠吻合时间和T管放置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和C组胆肠吻合时间要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A组T管放置率高,B组次之,C组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术后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3组之间胆道狭窄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胆道缩窄幅度大,C组小.结论 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是一种精细的胆肠缝合方式,可以减少胆肠吻合时间、降低T管放置率和胆道缩窄程度.
作者:周晋航;吴黎明;王江华;王伟;张林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美国肝胆胰学会于2014年1月15日主办了一场专家共识会议,旨在回顾当前有关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治疗的证据,以建立实践指南.总体上,在GBC高发区,胆囊标本常规应包括至少3块组织切片以及胆囊管边缘.对于不典型增生或已诊断为癌的标本,应广泛取样.若患者适合手术,则直径>1 cm和影像学证实有血管蒂的胆囊息肉应行外科切除.疑诊或确诊为GBC的患者至少应行横断面对比成像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淋巴结清扫术应充分评估任何可疑区域淋巴结、主动脉腔静脉区域淋巴结,至少获得6个淋巴结标本.
作者:宁峥;祁兴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门诊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肝炎组,选择同期无明显躯体及精神症状随同患者就诊的家属和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SF-36、CLDQ和SSRS量表对肝炎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SF-36量表中肝炎组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CLDQ量表中肝炎组的系统症状、情感、焦虑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SSRS调查发现肝炎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结论 门诊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年龄大、女性、离异、农民、经济收入低、主观支持少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的患者更需要关注其生存质量,医务人员应该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作者:贾莹;李晓光;李璐;梁京津;康永峰;林菲;邓忠华;王伟;张碧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重复的原因、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2次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7例患者共完成187次ERCP,其中60例完成2次ERCP,6例完成3次ERCP,8例完成4次ERCP,2例完成5次ER-CP,1例完成7次ERCP.2例发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大出血,2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1例发生十二指肠穿孔,2例在术后3周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结论 胆总管结石的反复发作、胆管炎性狭窄、慢性胰腺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是患者反复多次行ERCP的原因,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有更高地重复行ERCP几率.多次行ERCP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作者:王继恒;何玉琦;高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64例,其中进行纤维胆道镜治疗33例(称为纤维胆道镜组),钬激光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31例(称为联合组),对两组一次性取净结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纤维胆道镜组一次性取净结石率为72.73% (24/33),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7/33);联合组一次性取净结石率为93.55% (29/31),并发症发生率为3.23% (1/31).两组一次性取净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68、4.728,P值分别为0.027、0.030).结论 钬激光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一次性取净结石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袁来顺;路旭;孙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迄今国际上尚无有关ICP的统一诊治意见.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第1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该指南的发表对我国ICP诊治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在ICP诊治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为此,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ICP曾有过许多命名,也引起了诊断和治疗的混乱,自第1版ICP诊疗指南发表后,国内教科书和文献已基本一致采用了第1版ICP诊疗指南中的命名.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及2013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分别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的2009版及2013版.近2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资料进一步积累.
作者: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从循证医学角度系统评价吸烟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sa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吸烟、香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危险因素、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英文检索词包括smoking、cigarette、tobacco、risk factors、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cohort studies、case-control studies.查找20多年来吸烟与PBC发病风险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 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共5459例,其中PBC患者25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比较,其患PBC的风险增加(OR=1.49,95% CI:1.11 ~2.00,P=0.009).按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美洲人群的OR为1.57,95%CI:1.20 ~2.04,P=0.000 8,吸烟组和非吸烟组PBC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欧洲人群的OR为1.41,95%CI:0.73 ~2.73,P=0.31,吸烟组和非吸烟组PB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研究证实吸烟会增加PBC的发病风险.由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量的规范化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范鋆钰;孙凌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合并急性胆管炎(AC)患者术前胆道引流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O医院治疗的MOJ合并AC,且术前行胆道引流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称为PTCD组),35例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称为ERB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DBil、ALT、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两种术前胆道引流治疗的优缺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 DBil、 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BD组的3个生化指标的下降水平较PTCD组更明显(P值均<0.05).ERBD组平均住院时间较PTCD组短(t=3.172,P<0.05),且住院总费用比PTCD组更少(t=2.562,P<0.05).ERBD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PTCD组高(25.7%vs3.45%,P<0.05),胆道出血、胆道感染和切开或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均较PTCD组低(P值均<0.05).结论 术前胆道引流能显著控制AC症状,改善肝功能,ERBD治疗较PTCD治疗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MOJ合并AC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秋恋;吴珊珊;刘朝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终可以演变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等,发病主要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8[1].当患者具有胆汁淤积的生化学表现、血清学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阳性、肝脏组织学支持如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小叶间胆管破坏等证据时,即可诊断为PBC.PBC与其他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原发性干燥综合征(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肌炎、硬皮病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PBC与pSS的关系尤为密切,研究表明在PBC患者中,pSS的发病率达69%~81%[2].关于PBC合并pSS的病例国内报告尚不多,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PBC合并pSS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沙利;杨政;胡勤明;杨忠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临床上常用的胆管外引流手段,与胆管内支架引流一同构成内科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1].理论上,内引流符合生理需要,长期外引流因改变胆汁的生理排泄途径而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较少.本文报道长期胆管外引流患者并发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临床表现为凝血障碍2例.
作者:张峰;缪成成;钟文琪;张明;诸葛宇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探讨影响肝组织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511例,检测肝组织学、血清HBsAg定量、HBV DNA定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5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异常.年龄≥40岁组HBeAg阳性率、HBsAg定量、HBVDNA定量均低于年龄<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86.80、2.99、7.25,P值分别为<0.000 1、0.003、0.000 1).不同年龄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0.03、61.92,P值均<0.000 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45、-1.51、-0.153、-0.181,P值分别为<0.000 1、0.019、0.012、0.005).结论 低ALT水平慢性HBV感染者年龄是影响肝脏组织学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HBsAg水平可作为此类患者无创性判断肝脏组织学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陈学福;陈小苹;马晓军;黄晶;罗晓丹;廖金瑶;岑爱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文介绍了2014年美国肝胆胰学会(America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AHPBA)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诊治的专家共识,内容覆盖了其诊断、分期、外科治疗、辅助治疗等多方面内容,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1 ICC的诊断与分期1.1 临床表现 ICC患者早期多无临床表现,进展阶段可出现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包括体质量减轻、乏力、腹部不适、肝肿大或腹部可触及包块,胆道梗阻相对罕见.
作者:周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肝外胆管变异的辨别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武汉市蔡旬区人民医院行LC且术中发现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的60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术中发现胆囊管变异32例,胆囊管汇入肝外胆管位置异常20例,胆囊管与肝总管共一侧壁再汇入胆总管2例,胆囊床迷走胆管2例以及副肝管4例.顺利完成LC患者51例,成功率85%;中转开腹9例,中转率1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存在胆管残留结石,另1例LC术后1周发生胆汁渗漏,再次手术后恢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腹腔内出血、感染及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掌握肝外胆管结构变异,术中细致分离解剖胆囊三角区,辨别肝外胆管变异的种类,针对性地给予合适的操作方法是LC的关键,可明显降低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彭磊;田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人群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方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0月参加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其中1133例胆囊结石资料缺失,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100 377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胆囊超声波监测.根据超声监测结果按有、无胆囊结石将观察对象分成两组,有胆囊结石组和无胆囊结石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并对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100 377例观察对象中,男80 129例,女20 248例;年龄18 ~ 98岁,平均(51.89±12.66)岁.无胆囊结石98 109例(97.7%),有胆囊结石2268例(2.3%).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2.5%vs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0,P=0.033),且不论男女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工种、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囊炎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分别为0.765 [95%可信区间(95% CI):0.681 ~0.853]、1.439(95% CI:1.388~1.493)、1.40(95%cI:1.282 ~1.535)、0.821 (95% CI:0.706~0.955)、1.234(95% CI:1.075~1.416)、1.080 (95% CI:1.022~1.142)、12.519(95% CI:10.678 ~14.678).结论 高龄、女性、肥胖、血糖、高hs-CRP、胆囊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颖;吴治宇;马向明;董浩;屈顺喜;田园;李振华;曹立瀛;付庆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检测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4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50例AOS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R-CP治疗,治疗中抽取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选择抗生素,评价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总插管成功率为92% (138/150),引流有效率为94.2%(130/138);有效引流的130例患者TBil和DBil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60.3±43.4) μmol/L vs(110.2±53.1) μmol/L,(35.5±23.6) μmol/L vs(65.5 ±33.2) 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6、8.65,P值均<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5.2% vs 83.4%)(x2=11.85,P<0.05);胆汁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胆汁培养阳性标本总数的85.7% (78/91),加入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做为首选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做为二线用药.结论 ERCP是治疗AOSC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胆汁标本的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可迅速缓解患者中毒症状,预防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何朝晖;祝伟;谢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鉴于抗HCV药物研制进展非常迅速,针对抗HCV治疗的指南更新也非常及时.2014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及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联合发布了一部丙型肝炎诊治指南[1],同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关于丙型肝炎管理及治疗的指南[2].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丙型肝炎治疗的指南[3-4].作者曾对4部指南进行了解读和比较[5-7].
作者:戴明佳;颜学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