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恩如;吴丽娜
患者女性,31岁,因停经38+5周,发现臀位1天于2017年8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为2016年12月2日,中孕期B超见子宫腔内肿物.入院产检:子宫高32 cm,腹围102 cm,胎儿估重3 000 g,胎方位为左枕前胎位,胎心规律,140次/分,先露浮,未扪及宫缩;内诊示子宫口未开,先露臀,棘上2 cm.B超示胎头右侧探及一大小8.77 cm×8.19cm×7.56cm等回声光团,边界清,内见2个囊状无回声,大小分别为2.36 cm×2.16 cm、2.01 cm×2.16 cm,边界清.遂于8月31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男婴,检查子宫腔见直径约10cm肿块,取出顺利,送病理检查,胎盘胎膜完整.
作者:王慧;史丽萍;岳振营;董艳光;徐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儿男,年龄15个月,4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活动减少,伴排便、排尿费力,哭闹时常伴有排便、排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双侧足背部痛觉逐渐减退.专科检查示双下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足背痛觉缺失.我院MRI示骶尾部骶尾骨前缘及椎管内可见一巨大椭圆形肿物影,边界尚清,大小5.1 cm×4.1 cm×8.5 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内可见斑片状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边缘强化,肿物沿椎间孔向后累及椎管及皮下软组织、竖脊肌、臀肌.胸8~9、腰4以下椎体见片状T2WI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合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肿物累及椎管及皮下软组织,合并多发椎体转移(图1).
作者:袁理;陈峥嵘;夏健清;牛会林;曾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恶性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鞍区占位)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1.5 cm×1.0 cm×0.5 cm.镜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样排列,局部伴有小灶鳞状分化,部分区域可见梭形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细胞密度高,中等大小,有异型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63、CK5/6和β-catenin均(+),SMA灶状(+),Ki-67增殖指数约20%,Syn、CgA及垂体六项等均阴性.患者术后行放疗,6.5个月后死亡.PCR-荧光探针法检测BRAF V600E提示存在突变.结论 恶性颅咽管瘤罕见,原发性恶性颅咽管瘤更为罕见,恶性颅咽管瘤临床预后较差,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立英;田玉旺;许春伟;祁晓莉;张轶华;张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抑制P130CAS(P130 Crk-associated substrate)基因对食管癌细胞ECA109中Angiopoietin-2表达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P130CAS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ECA109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干扰效率.应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抑制P130CAS基因表达对ECA10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对Angiopoietin-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LVT716 siRNA慢病毒载体,ECA109细胞P130CA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并建立稳定细胞株;抑制P130CAS基因表达导致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同时Angiopoietin-2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抑制P130CAS基因表达可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可下调Angiopoietin-2表达.
作者:唐绪容;黄伟;屈虹;马洪飚;罗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抑制miR-23a-3p表达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转染miR-23a inhibitor到HL-60细胞抑制miR-23a-3p的表达.HL-60细胞分为3组:HL-60组(阴性对照组)、scramble组(转染对照组)和miR-23a inhibitor组.qRT-PCR技术检测MMP-9和VEGF mRNA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转染scramble后HL-60细胞miR-23a-3p表达无明显变化.转染miR-23a inhibitor后HL-60细胞miR-23a-3p表达显著下降(P<0.01).scramble组与阴性对照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3a inhibitor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scramble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3a inhibitor组细胞迁移显著降低(P<0.01).转染scramble不会影响MMP-9和VEGF的表达.miR-23a inhibitor组MMP-9和VEGF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3a inhibitor组MMP-9和VEGF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 抑制miR-23a-3p表达可减弱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侵袭和迁移.
作者:胡敏;符才波;陈瑜;王娇;陶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Ewing样肉瘤是好发于儿童与年轻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Ewing样肉瘤与Ewing肉瘤具有相似的形态改变、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因此对于鉴别诊断形态不典型的Ewing肉瘤、不具有经典遗传学改变的小圆细胞肿瘤较为困难.目前,Ewing样肉瘤有CIC重排肉瘤和BCOR重排肉瘤两种亚型.现回顾性分析Ewing样肉瘤的分子病理特点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Ewing样肉瘤的认识水平.
作者:骆敏;张玉梅;李永强;黄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无其他伴随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腹部CT示结肠占位.肠镜示结肠不规则隆起,结肠癌可能.肠镜病理活检: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癌.予mFOLFOX6方案化疗3次,患者腹痛稍好转,复查腹部CT:(1)降结肠占位伴周围淋巴结转移,考虑癌;(2)盆腔左侧囊性包块,考虑畸胎瘤;(3)腹腔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术中见右侧肝肾隐窝、右侧腹膜后多个串珠状互相融合肿大淋巴结,质地坚硬,考虑为转移癌;在降结肠近乙状结肠处触及一质地坚硬肿块,大小6.0cm×6.0 cm×5.0 cm,穿透浆膜层,活动度欠佳,致结肠不全梗阻,近端肠管轻度扩张;病灶所在处结肠旁、左侧结肠系膜内以及结肠下动脉根部淋巴结串珠状肿大融合.左侧附件处可见一直径5.0 cm大小囊实性肿块,考虑畸胎瘤可能.
作者:龙卫国;郑芳;庄莹;李梅;朱海峰;吴建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ous nephropathy,P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针对其基因学、足细胞表面受体及自身抗体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PMN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鉴别诊断很重要.PMN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常不理想;近年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获得肯定的疗效.该文旨在对PMN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邱明珠;郑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上调和下调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中c-Met基因表达水平后,该细胞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电穿孔法将c-Met siRNA和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Met分别转染入肺癌A549细胞后采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肺癌细胞系.转染48 h后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研究分别上调和下调c-Met基因表达水平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移植瘤实验检测基因沉默和激进c-Met基因表达水平并联合放射射线照射对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c-Met下调组中肺癌A549细胞内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上调组中的表达水平则得到了明显升高.c-Met下调组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升高,c-Met上调组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P<0.05).下调组中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抑制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上调组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下调组裸鼠移植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而上调组裸鼠移植瘤的瘤体平均体积则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因沉默c-Met的基因表达水平能显著降低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明显提高移植瘤瘤体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鄢丽敏;张志勇;闫继东;徐晋珩;刘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男性,75岁,发现右颌下淋巴结10余年,花生米大小,2016年7月肿物迅速肿大(直径约2 cm),不伴疼痛,无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症状,2016年12月切除活检右颌下淋巴结.彩超检查示双侧颈部、左锁骨上、双颌下见异常肿大淋巴结,大直径4 cm(位于颈部),血常规未见异常,肝脾未见异常.
作者:陈海月;张燕林;金仁顺;刘兰;周小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六安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 virus,HPV)的感染状况及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特点.方法 收集六安世立医院病理科2015年4月~2017年9月子宫颈分泌物标本929例,采用PCR法对13种高危型HPV型别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29例标本中阳性233例,总阳性率为25.08%.单一感染的例数多,达188例(80.69%);双重感染32例(13.73%);多重感染13例(5.58%).统计不同年龄段感染高危型HPV,其中40~49岁组阳性例数为94例,占所有阳性例数的40%.将各年龄段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安地区感染高危型HPV多的亚型为52、16、58及56型.结论 随着年龄的升高,六安地区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也会升高,但70岁后患者阳性率明显降低.双重感染在30~39岁组中多,多重感染在60~69岁组中多;这为六安地区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王瑾;金光玉;葛小丽;孙景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男性,5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CT示胰体部有一大小2.7 cm×2.8 cm×2.8 cm的类圆形肿块.内镜超声引导下行针吸活检.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该患者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无任何不适,无肿瘤复发.细胞学检查 涂片显示大量一致的小肿瘤细胞,呈假乳头状、分支状排列,假玫瑰样排列,外衬肿瘤细胞(图1).背景上散在许多单个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平滑或轻度不规则,均匀细颗粒染色质,无染色质透亮,核仁小或者不明显,缺乏核膜的高度扭曲和核的显著多形性.
作者:龚伟;陈国荣;黄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镜下均可见增生的子宫内膜样腺体,部分拥挤呈簇状,细胞具有轻~中度异型,可见鳞状(桑椹样)化生,肿瘤间质富于细胞或呈纤维性;其中2例局灶区域伴重度异型(上皮内癌),1例局部伴微浸润.肿瘤细胞ER约70%阳性,PR约80%阳性,CK、CK7、vimentin、CA125均阳性,p63、CK5/6示化生的鳞状细胞阳性,WT-1阴性.结论 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较为罕见,手术切除病灶预后良好.
作者:潘育;周东华;曾宪峰;田甜;甄甜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8例PMBL、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phoma-non-specific type,DLBCL-NOS)和10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20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PMBL患者中位年龄31岁,均发生于前纵隔,因肿瘤巨大而引起相应压迫症状.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中等大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单核类圆形或多核瘤巨细胞,透明细胞或梭形细胞样多见,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与非纵隔原发DLBCL-NOS及CHL形态上有重叠.免疫组化染色示CD200在PMBL中的阳性率为100% (18/18),DLBCL-NOS阳性率为36.84% (6/19),CHL阳性率为90% (9/10).CD200表达在PMBL与DLBCL-NOS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00),DLBCL-NOS组与CHL组间也存在差异(P=0.012),而CD200表达在PMBL组与DLBCL-N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8).结论 PMBL属于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标记CD200可协助PMBL与DLBCL-NOS的鉴别诊断,但CD200在PMBL与CHL鉴别诊断中无特殊意义.
作者:田薇;王璇;史倩芸;陈辉;陆珍凤;石群立;周晓军;沈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鼠体内MyD88在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肺纤维化后的表达变化,从而进一步探索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BLM分别诱导MyD88基因缺失型与野生型小鼠肺纤维化,HE、Masson染色检测肺部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野生型小鼠模型MyD88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基因缺失型小鼠模型肺纤维化程度均轻于野生型,野生型造模组小鼠MyD88表达量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yD88基因缺失型小鼠造模组羟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yD88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进程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商安全;吉萍;李冬;王微微;陆文英;吴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和CD4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型乳腺癌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HIF-2α和CD44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HIF-2α和CD44在MDA-MB-231细胞以及MCF-7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调控HIF-2α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44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2α在基底型乳腺癌组织及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CD44在基底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管腔型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HIF-2α与CD44在乳腺癌细胞中共表达,且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调控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基因,CD44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与HIF-2α基因的变化一致.结论 在乳腺癌中,HIF4α基因与CD44基因表达密切相关,HIF-2α可能通过调控CD44的表达来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干性”.
作者:徐华;余学问;黄忠华;李振国;闵琴琴;梁莹莹;徐洲稳;王家传;邵牧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RNAscope技术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5.0% (33/60)和28.3%(17/60),RNAscope技术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阳性率分别为56.7% (34/60)和30.0% (18/60),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1.000).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PD-1的Kappa值为0.831,一致性好;PD-L1的Kappa值为0.879,一致性好.结论 RNAscope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的一致性接近100%,为今后临床筛选用药患者的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的临床数据.
作者:李莹莹;董丽儒;王欣;熊艳杰;唐慧;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ASPS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4例,男女比为4:3.年龄9~42岁,平均24.4岁.年龄为9岁的患者肿块位于眼眶,其余病例均发生于四肢,下肢为主.肿瘤大体表现为实性包块,切面均质,灰黄色或灰红色,肿块较大的肿瘤局部可伴有出血、坏死.低倍镜下,ASPS具有显著特征性的巢状或器官样生长方式,巢状结构在大小和形状上比较一致,巢状结构中间伴血窦样血管裂隙,肿瘤中心可出现坏死,呈假腺样.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多角形到圆形,边界清楚.胞质丰富,嗜伊红,富含糖原,空泡状.细胞核大小一致,圆形,居中,核仁明显,1~2个;但核分裂少见,血管侵犯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核TFE-3均弥漫强阳性,MyoD1胞质阳性,CK、EMA、vimentin、S-100和HMB-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 ~20%.特殊染色示胞质PAS染色阳性.结论 ASPS肉瘤是一种组织来源不明的肉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赵丽娜;黄亚冰;高利昆;何惠华;袁静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肺恶性潜能未定GT的活检标本、术中冷冻标本、术中细胞学刮片及术后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瘤细胞丰富,圆形或卵圆形,密集围绕血管,胞质均匀透明淡染,核圆,较一致,位于中央,部分区细胞增生活跃,偶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SMA和vimentin均阳性,Syn、CD56、CgA、CK、CK7、Napsin A和TTF-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0%.结论 肺GT非常罕见,活检、冷冻及细胞学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据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通过对肺GT进行观察,为进一步提高GT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治疗方案提供临床病理资料.
作者:王冰;朱琳;白彬;马广贞;李君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腹膜胶质瘤病(gliomatosis peritonei,G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盆腔未成熟畸胎瘤伴G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6~39岁,肿物直径10 ~ 30cm.镜下见未成熟的原始神经外胚层及成熟或未成熟的中内胚层组织,其组织学分级Ⅰ级4例、Ⅲ级3例.GP镜下见多个完全成熟的神经胶质结节播散性种植于大网膜、腹膜及淋巴结.术后对3例未成熟畸胎瘤Ⅲ级患者采取辅助化疗,5例患者随访24.5 ~54个月,均生存,另2例失访.结论 未成熟畸胎瘤伴GP极为少见,其预后与未成熟畸胎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但其较未伴有GP的患者更易复发.
作者:张群;李晓晗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