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华;徐芬;汪庆余;李里香
目的 探讨切除输卵管的术后病理特征、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562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709条(63.08%)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或呈萎缩反应性改变;108条(9.61%)输卵管系膜副中肾管囊肿;15条(1.33%)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输卵管内膜异位症;35条(3.11%)输卵管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278条(24.73%)输卵管炎症(其中252条输卵管积液,26条黄色肉芽肿性输卵管炎);10条(0.88%)输卵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1条(0.98%)输卵管良性肿瘤;2条(0.18%)输卵管恶性肿瘤.结论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可治疗输卵管炎性病变,去除和预防输卵管及卵巢癌变.
作者:秦艳;周东华;张汝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27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41~83岁,平均60岁.27例均发生于胃,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或黑便.肿瘤直径2.7~8.5 cm,均位于肌壁内,边界较清,切面灰黄色.低倍镜下20例(74.1%)肿瘤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肿瘤实质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条束状或波浪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S-100(100%,27/27)、SOX-10(100%,27/27)、GFAP(63.0%,17/27)、CD57(70.4%,19/27)、pgp9.5 (70.4%,19/27).9例GS行c-KIT及PDGFRA基因测序,均为野生型.21例患者于手术后随访5 ~ 126个月(平均56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GS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软组织肿瘤,淋巴细胞套是重要的形态学特征之一,需结合S-100、SOX-10等免疫组化标志物确诊.
作者:冯怡锟;胡桂明;蒋玉涵;常佳;吴会芳;任景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例成人Xp11.2异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示右肾下极占位,考虑为透明细胞型肾癌可能;行机器人辅助腔镜下右肾肿瘤切除,显微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有纤维组织包膜;肿瘤细胞上皮样胞质嗜酸性,由大小两种细胞组成,肿瘤组织中见散在钙化及砂粒体形成,少数细胞含有色素.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E-cadherin、P504S均呈强阳性,TFE3部分阳性,其他标志物均为阴性.FISH检测:(1)可见TFE3基因断裂;(2)TFE3基因断裂阳性.结论 Xp11.2异位性肾细胞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肾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可辅助靶向治疗.
作者:张淑媛;黄晓娟;赵文娣;吴继锋;尹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患者女性,24岁,半年前发现左上腹部局部包块,鸭蛋大小.10天前出现左侧上腹隐痛,呈持续性,大便后,未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发热,遂入住我院.体检:左侧上腹触及一大小6 cm×5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边界清.彩超: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欠均匀,胰管内径不扩张.于胰体部探及一大小7.0 cm ×4.4 cm ×2.8 cm的囊性包块,壁厚毛糙,分界尚清,其内可见分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显示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腹部CT示左侧腹膜后见囊实性软组织团块,与胰腺体部关系密切,较大截面6.8 cm×3.6cm,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见持续性轻中度强化;余胰腺实质强化均匀,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图1).CT示左侧腹膜后囊实性占位,考虑胰腺体部来源,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性大.
作者:雷浪;张德元;曾良涛;张昕昕;李里香;李五根;雷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 2017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膀胱肿瘤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新鲜标本21例,采用Real-time qPCR检测IDO和Bin1的mRNA表达.结果 在2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 mRN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4.084,P<0.001);Bin1 mRNA明显低于癌旁组织(Z=-4.508,P<0.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表达强度与Bin1表达呈负相关(r=-0.588,P<0.05).IDO及Bin1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和TN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IDO高表达、Bin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两者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邢月;罗丹;杨承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内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发生于左额部的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73岁,因头痛伴吐字不清半个月入院.头颅MRI示左额叶占位.镜检:肿块由两种截然不同的肿瘤成分构成—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两种成分多数截然分开,交界处相互浸润.免疫表型:胶质母细胞瘤成分表达Nestin、GFAP,Ki-67增殖指数约90%;脑膜瘤成分表达EMA、Claudin1,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 脑膜瘤合并胶质母细胞瘤的碰撞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10例,好发于老年男性,均位于幕上大脑实质,预后差,准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作者:李艳青;曾英;邹国祯;付萍;肖华亮;赵连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黏液在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病理诊断指标中的价值.方法 从12例AFE中提取15份标本(6例尸解、其中3例尸解同时取腔静脉血、6例腔静脉血)采用HE染色、黏液(pH 2.5)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CKpan、CD34、CR,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羊水有形成分.另收集1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6例AFE尸解病例的肺小血管中及9例腔静脉血标本中检出不同比例的羊水有形成分,其中上皮占23.56%,黏液占65.60%,脂肪占1.27%,胎粪占8.91%,毳毛占0.63%.5种有形成分的检出率总体比较,黏液(P <0.001)、上皮(P <0.001)、脂肪(P <0.001)阳性检出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粪(P=0.430)及毳毛(P=0.1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E的黏液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检出的羊水有形成分中黏液检出率较高,其在AFE病理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昶;唐忠庆;郑赓唐;黄骞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cated gene-1,AEG-1)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诊断参考指标和治疗靶向位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60例同期手术的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EG-1和L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EG-1与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但两者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AEG-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均密切相关(P<0.05);L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TG-Ab值、TPO-Ab值有相关性(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EG-1与Livin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s=0.673,P<0.001).结论 AEG-1、Livi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在临床中联合检测两者将更有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望为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徐国帅;蔡相军;陈江波;罗雪;刘洪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2.患者女性,48岁.7年前发现右侧乳腺肿块,花生米大小,行肿块切除,诊断“良性分叶状肿瘤”.3年前于手术切口瘢痕旁出现肿块,如小鸡蛋大小,行肿块切除,诊断为交界性分叶状肿瘤.2年前肿块复发2次,肿块如鸡蛋大小,终行右侧乳腺改良根治术,诊断为恶性分叶状肿瘤;术后化疗3次.2017年1月患者右侧胸壁发现复发肿块,于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切片送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2017年8月患者再发胸壁肿块,大小4 cm×2 crn×1.5 cm,行手术切除.
作者:李光芬;申梦佳;徐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患者男性,5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个月,左额部脑膜瘤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反复头晕、消瘦入住我院.各项实验室检查:血糖11.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2017年4月腰椎磁共振平扫:(1)左额部脑膜瘤;(2)腰椎退变伴L5-S1椎间盘轻度后正中突出;(3)脑血管MRA未见异常.患者入院血糖正常后转外科行脑膜瘤手术.头颅MRI检查平扫:脑沟、脑池形态正常,脑中线结构居中,脑室结构对称.左侧额叶外侧见半球形占位,边界清楚,大小约1.4cm×2.5 cm,T1 WI呈稍低信号边缘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邻近板障增厚.增强扫描:左侧额部占位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可见脑膜尾征.脑实质未见异常对比强化,脑沟、脑池清晰,脑膜及室管膜未见增厚及异常对比强化(图1).MRI诊断:左额叶脑膜瘤.
作者:郝华;徐芬;汪庆余;李里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借助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结直肠病理组织切片的自动辅助诊断.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已确诊的92例增生性息肉、61例管状腺瘤、135例腺癌及10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存档病理切片,利用数字显微镜采集1 790张数字病理图像.其中1 530张图像作为训练集,260张图像作为测试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基于训练集训练自动辅助诊断模型,并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结果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结直肠病理图像测试集上的整体准确率≥91%,采用该方法对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可达96.7%.结论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结直肠病理组织切片的自动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效率,还能够降低漏诊风险.
作者:王莹;段佳佳;祝闯;刘军;董慧慧;齐勇刚;金木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β-catenin及TCF/LEF家族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中的表达,分析β-catenin、TCF/LEF家族与肠神经系统发育(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及HD发病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和狭窄段中β-catenin及TCF/LEF家族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19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和狭窄段中β-catenin、TCF1及TCF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β-catenin、TCF1、TCF4蛋白在44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肠肌间神经丛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在狭窄段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P <0.001、P<0.001、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β-catenin、TCF1及TCF4在各段肠肌间神经丛表达呈显著正相关;LEF1、TCF3蛋白在44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及狭窄段肌间神经丛均阴性.RT-qPCR实验结果表明19例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近端切缘β-catenin mRNA表达量是狭窄段的1.39倍(P<0.05),近段切缘TCFl mRNA表达量是狭窄段的1.96倍(P<0.05),近端切缘TCF4 mRNA表达量是狭窄段的1.62倍(P<0.05).结论 β-catenin、TCF1及TCF4在HD患儿手术切除肠段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D发病相关.
作者:刘慧;徐曼;雷蕾;谭憬一;刘敏;董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寡细胞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84岁,临床以甲状腺肿块就诊.镜检:肿瘤侵袭性高,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稀少,梭形,类似纤维母细胞,核轻度异形,核分裂象偶见,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致密硬化,类似于木样甲状腺炎,肿瘤周边存在细胞高密度区,梭形肿瘤细胞呈短束状或席纹状排列,核异型明显,其间散在可见单个或多个核的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p53呈阳性(约60%),EMA、TTF-1、Tg、desmin、S-100、Myogenin、MyoD1、CD34和Pax-8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50%.结论 甲状腺未分化癌属于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寡细胞亚型是其中特殊形态学变异型,侵袭性高,临床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作者:饶洁;何惠华;吴昊;余鑫鑫;袁修学;袁静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GRHL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GRHL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HRL3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4.0%(64/100),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5.0% (10/40);GRHL3蛋白阳性与患者性别(x2 =0.794,P=0.373)、年龄(x2=1.500,P=0.211)、肿瘤位置(x2=0.568,P=0.451)、肿瘤大小(x2 =1.145,P=0.285)、分化程度(x2=1.382,P=0.240)均无关;与肿瘤临床TNM分期(x2=7.545,P=0.006)显著相关.GRHL3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结论 GHRL3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GRHL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且GRHL3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检测胃癌组织中GRHL3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分辨肿瘤的恶性程度,并对患者术后治疗和预后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许易诚;郭立钰;蔡文文;涂珍珍;周海胜;熊茂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化生性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M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9.2岁.临床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肿瘤大径6.5 ~12.0 cm,界限清楚或有包膜,切面呈均质、实性,质韧,灰白、灰黄色.镜下肿瘤显示双相分化特点,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呈岛状排列并相互吻合,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梭形细胞形态温和,呈束状排列;两种类型细胞中核分裂象均罕见.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呈强阳性,EMA呈灶阳性,CD20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 ~4%;梭形细胞vimentin呈弥漫阳性,EMA呈弱阳性,CD20呈阴性;间质淋巴细胞CD3呈阳性,TdT呈阴性.患者均无重症肌无力,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M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胸腺肿瘤,其独特的双相性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雷;关会娟;魏建国;杨斌凤;罗荣奎;孔令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FOXM1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FOXM1、E-cadhef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FOXM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FOXM1阳性者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者;而Ecadherin表达与之相反,FOXM1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198,P=0.019).结论 FOXM1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在胃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中可能起到潜在的关键作用.
作者:郭云娣;李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患者年龄28 ~ 33岁,平均29.5岁.患者3例因体检发现,3例以不规则出血就诊.5例行细胞学检查阳性,6例行HPV检测均提示高危型感染.显微镜下病变与周围间质边界清晰,腺腔内由复层未成熟圆形、卵圆形细胞核与含黏蛋白的空泡大小不等的上皮细胞混合构成.5例伴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伴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均表达p16和CEA,不表达ER和vimentin,其中5例p63散在表达,Ki-67增殖指数高,特殊染色PAS、AB-PAS均阳性.2例行全子宫切除,4例行子宫颈锥切.随访6 ~ 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年轻女性的特殊类型子宫颈原位腺癌,与高危型HPV密切相关,常伴其他病变.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酌情采用宫颈锥切,需密切随访.
作者:陈文静;陈伟芳;李荔;康小玲;郭玉娟;林慧娟;张江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全世界人群中普遍易感,可以感染B、T及NK细胞.皮肤T/NK细胞感染EBV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其病理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及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张燕林;韦萍;谢建兰;郑媛媛;周小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本实验室在辅助科研工作中制作大量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动物模型,在实践中摸索出HE染色和油红O染色两种技术的优化制片方法.同时应用新型实用专利封片剂(已经申请专利保护),不再使用传统明胶甘油封片,改进封片技术不但使病理切片色泽艳丽,而且可以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不再褪色.笔者用该方法制作切片标本长达2年,室温保存至今未褪色,现结合实践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宋光乐;郭守东;黄慧慧;朱霞;隋宏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l,PD-L1)mRNA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NAscope法检测PD-1、PD-L1 mRNA的表达,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 64例NSCLC患者中,PD-1、PD-L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0.6%和35.9%.PD-1、PD-L1 mRN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PD-L1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60岁以上患者PD-L1 mRNA阳性率较高(P<0.05).64例NSCLC样本中发生EGFR基因突变27例(占42.2%),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及高分化患者中突变率高.相关分析显示,PD-L1 mRNA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0.283,P<0.05).结论 NSCLC患者PD-L1 mRNA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
作者:王珊;董丽儒;任会强;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