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坤;王学利;王珩;赵银环;吴家宁;王蕊;吴娟;杜芸
目的 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LDD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年龄23 ~ 56岁,平均3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伴或不伴小脑体征等.MRI表现为特征性“虎斑征”.光镜下表现为局部小脑结构紊乱,颗粒细胞及浦肯野细胞减少并代以多量异常神经节细胞.随访2例5~8年复发,其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 LDD属于小脑的罕见原发性良性病变,诊断依靠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完整切除.
作者:袁菊;吴楠;王璇;时珊珊;陆珍凤;吴晋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PBM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1例PBML,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右肺下叶切除标本,切面灰红色,质软.可见多个灰白色质中结节,大结节直径2.2 cm.肿瘤细胞密集区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其间散在部分管腔样结构.梭形肿瘤细胞胞质丰富,核呈长杆状,细胞无异型及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desmin、ER均阳性,管样结构上皮细胞中TTF-1阳性.结论 PBML属于可发生转移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既往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仅依靠影像学易误诊,只有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标记才能确诊.
作者:詹媛;江锦良;黄传生;蔡勇;罗庆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SIX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5例子宫颈癌、42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IX1的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应用RNA干扰技术,采用SIX1-siRNA表达质粒转染子宫颈癌Hela细胞,检测转染后子宫颈癌Hela细胞SI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MTT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SIX1阳性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且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SIX1-siRNA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SIX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Hela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结论 SIX1可能通过促进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江梅;肖芳;陈艳昕;李桃;周颖;赵敏;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患者女性,27岁,因左侧颈前肿物1个半月于2014年6月2日来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体检发现左侧颈部肿物,余无不适.入院查体:气管居中,左侧颈部可触及大小4.5 cm×2.5 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左侧颈部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肿大,右侧甲状腺未触及肿物和肿大淋巴结.眼球无突出,双手无细震颤.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颈部CT平扫:甲状腺左侧叶实性占位,不除外甲状腺癌并左侧淋巴结转移.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包块切除,术中见左侧甲状腺一大小4 cm×3 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将其钝性分离、完整切除,分离右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术中快速病理示甲状腺恶性肿瘤,遂行左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剥离皮瓣,分离颈阔肌至颈总动脉甲状腺分支水平约1 cm处,见多枚肿大淋巴结,质硬,大直径约1.5 cm,部分肿大淋巴结与左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内静脉粘连,手术切除左侧残余及颈前区甲状腺腺体并清扫淋巴结.
作者:周兵;王洁;刘浩茹;曹杰;刘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16岁,流涕和鼻塞1个月,无甲状腺病变及其他异常.鼻内镜检查发现后鼻中隔带蒂息肉样肿物,表面光滑,行内镜下肿物切除.镜下肿瘤组织呈明显的乳头状结构,乳头排列较紧密,大小不一,个别乳头中央间质水肿,可见纤维血管轴心,乳头表面衬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或局灶透明,核分裂象罕见,可见钙化及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pan、TTF-1、CK7、EMA、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小于3%.结论 鼻咽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癌属于非常罕见的鼻咽低级别腺癌,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
作者:张冬梅;魏建国;王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患者女性,65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体大弯偏后前壁可见一大小0.8 cm×0.8 cm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糜烂,见胃体多发直径0.2~0.4 cm息肉样隆起;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病理检查眼观:黏膜组织1枚,大小2.7 cm ×1.5 cm,表面见一隆起区,面积2.2 cm×0.8 cm,隆起高约0.4 cm,切面灰白色,质中,隆起距周边切缘近0.2 cm.镜检:胃表面黏膜完整,部分区腺体肠上皮化生,固有腺体减少,符合萎缩性胃炎改变.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见病变累及,病变主要由两种区域构成,区域有交叉(图1).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散在分布细胞巢团区域,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条索样,部分区呈线性分布,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淡染,细胞核圆形,中等大小,染色质粗颗粒状,轻度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图2).
作者:沈小静;吴洁;徐晨;纪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37例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组织标本,对其临床病理特征、HE及特殊染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7例肺隐球菌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2~ 80岁,中位年龄45岁.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胸痛,部分重症患者有慢性病或激素治疗史,另有15例患者无症状.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有结节影18例,团块状、片状影19例,混合病变10例.4例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均阳性,37例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结论 肺隐球菌病好发于青壮年,多数患者无免疫功能受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数病例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六胺银等特殊染色有助于病理诊断;乳胶凝集试验可作为肺隐球菌病的首选辅助诊断手段.
作者:徐建平;宋蓉蓉;赵洁婷;叶伟;方浩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例巨滤泡型PTC,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巨滤泡型PTC主要由大滤泡构成,内含浓稠胶质,细胞呈半透明,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状.免疫组化标记癌组织中CK19、HBME-1均呈弥漫强阳性,Galectin-3有1例呈中等程度阳性,其余2例呈弥漫强阳性.CD56均呈阴性.结论 巨滤泡型PTC形态学特殊,临床病理诊断易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滤泡型腺瘤等良性病变,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作者:张静;李道明;李振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TSD)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20例ESCC组织,采用CD34/PAS套染检测ESCC VM情况;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SCC中VM标志性分子血管内皮钙黏素(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VEGF)以及HIF-1α、CTSD的表达,分析HIF-1 α和CTSD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 120例ESCC中HIF-1α和CTS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形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有关;120例ESCC中有25例存在VM;HIF-1 α和CTSD在有VM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VM组,且均与VM表达呈正相关;CTSD在HIF-1 α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HIF-1 α阴性组,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VE-cadherin、VEGF在CTSD阳性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CTSD阴性组,且与CTSD表达均呈正相关,提示在ESCC中CTSD表达与VM的形成相关.结论 CTSD有可能通过HIF-1α参与ESCC中VM形成过程,另外HIF-1 α和CTSD高表达提示ESCC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周芳芳;卢林明;陈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中Tiam1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浆液性卵巢癌组织、64例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以及27例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过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iam1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癌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Tiam1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4.7% (83/98)和70.4%(69/98);在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Tian11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7.5% (56/64)和73.4%(47/64),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2.2%和7.4%)(P均<0.01).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及绝经情况无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iam1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低于Tiam1蛋白低表达患者(P均<0.05),且Tiam1蛋白高表达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也明显低于Tiam1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Tiam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杨洋;孙洁;朱光;朴俊杰;林贞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患者女性,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呼吸困难5天,X线检查发现右侧大量胸水,临床以胸水原因待查,不除外结核性胸膜炎收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咯血,无明显体重减轻及其他症状和体征,饮食、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史.辅助检查:血生化CA125:1 231.6 U/mL(0~30 U/mL)、CA153:42.3 U/mL(0 ~ 30 U/mL)、CA199:4.4 U/mL(0 ~ 37 U/mL).胸水化验:抗酸杆菌、真菌培养均阴性.双肺CT:右侧大量胸水,右肺受压呈软组织影,纵隔及气管明显左移,纵隔内及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乳腺B超:双侧乳腺增生,未见占位.子宫及双侧附件B超:左侧附件见一73 mm×39 mm低回声,右侧附件见一38 mm×34 mm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血流丰富(图1).
作者:权春姬;金仁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L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有多年吸烟史的男性,平均年龄63岁(44 ~ 81岁),大多为外周型肿块(88%).肿瘤镜下以器官样、巢状生长为主;局部可见栅栏状(41%)、假腺样(35%)、菊形团(47%)结构,多伴大片坏死.中等~大多角形肿瘤细胞伴较多的胞质,粗颗粒状或泡状核(94%)及明确的核仁(76%).免疫组化标记Syn、CgA、CD56及TTF-1阳性率分别为71%、36%、71%、35%.Ⅰ+Ⅱ期10例(59%),Ⅲa期7例(41%).16例(94%)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80%的患者接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20%的患者接受小细胞肺癌化疗,2例患者(12%)接受放疗.随访5~60个月,生存率Ⅰ期75%、Ⅱ期80%、Ⅲ期43%.结论 LCNEC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绝大部分病例可以与小细胞肺癌及其他非小细胞肺癌鉴别.部分病例可以有缺乏核仁等不经典的形态学特点,应结合其他形态特点综合评价.LCNEC与小细胞肺癌及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及预后不同,应尽量避免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或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作者:朴正华;张慧芝;周新成;沈晓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例乳腺结节性筋膜炎,并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5岁,病程短,无局部外伤史,肿块平均直径1.2 cm,3例位于乳腺实质,1例紧邻皮肤.4例病变均见不同程度梭形细胞增生和红细胞外渗及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3例边界不清,浸润周围乳腺及脂肪组织.3例行术中冷冻,2例与常规诊断完全符合.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CD10和SMA,不表达CK(AE1/AE3)、CK5/6、CK14、CAM5.2、ER和PR.随访6~93个月,4例经手术局部切除后,均未复发.结论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临床较少见,术中冷冻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易与乳腺纤维瘤病、叶状肿瘤及低级别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等良、恶性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和SMA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结节性筋膜炎有帮助.
作者:刘艳梅;张银华;赵峰;岳娜;杨波;房新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Beclin1、LC3和mTO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食管30例正常黏膜、3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早期癌及126例进展期癌中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eclin1在进展期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其他四组(P<0.005).LC3在食管进展期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组(P <0.005).mTOR在进展期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 <0.005).Beclin1、LC3、mTOR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Beclin1与LC3、Beclin1与mTOR在食管进展期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mTOR与LC3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进展期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Beclin1作为抑癌基因激活自噬,导致肿瘤细胞过度自我消耗死亡;mTOR通过抑制自噬及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生长.联合检测Beclin1、LC3和mTOR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估进展程度和预后判断.
作者:舒向芳;温菲菲;李扬扬;何双;刘梦瑶;吴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诊断.方法 观察25例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24 ~ 72岁,平均44岁.临床表现多为阴道流血或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示84%病例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性结构,电镜观察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小细胞型和大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的细胞核特征典型,核分裂象≥20/10 HPF(64%)、10~20/10 HPF(28%)及< 10/10 HPF(8%),常伴凋亡(72%)及坏死(92%).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3例,复合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合并CIN3级1例、鳞癌1例和腺癌3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合并鳞癌2例、腺癌1例).Syn阳性率96% (24/25),CgA阳性率70.5%(12/17),CD56阳性率78.6%(11/14),CKpan阳性率76.9%(10/13),CK-pan染色呈核旁点状或线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60% ~90%.13例行根治术并辅以化疗,5例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 子宫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少见,与消化道和肺系统的命名一致,诊断参数标准稍有差异,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金欣;孙晓慧;余波;姜少军;陆珍凤;石群立;沈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许多疾病可在早期发现;特别是肿瘤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综合医院病理科的医技力量难以满足临床快速发展的需求,有效组合现有的病理医技力量、变革组织结构、壮大病理专业队伍,仍是医疗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作者:苗英;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77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Ki-67表达在肿瘤部位、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囊性变、单发或多发、出血、坏死及合并其他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部位、核分裂象、单发或多发及危险度分级有相关性(P<0.05),其中Ki-67增殖指数与核分裂象及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Ki-67增殖指数可作为判断GIST危险度分级及预后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王帆荣;陈芸;李梅;赵艳红;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转染Beclin1质粒的自噬基因Beclin1和免疫应答效应分子HLA Ⅰ、Ⅱ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表达,分析Beclin1在卵巢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Bechn1质粒转染SKOV3细胞前后Beclin1和HLA Ⅰ、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Beclin1质粒转染SKOV3细胞后,其自噬小体的变化.用MTT法检测Beclin1质粒转染SKOV3前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SKOV3细胞转染Beclin1质粒后,Beclin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分别是空载体组的5、2倍.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Beclin1质粒组卵巢癌细胞MDC标记的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增多.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Beclin1可诱导HLA Ⅰ、Ⅱ等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Beclin1质粒组的HLA Ⅰ-A、B、C和HLAⅡ-DP、DQ、DR的mRNA分别是空载体组的2、1.6、3倍和2、6、3倍;其HLA Ⅰ、Ⅱ的蛋白表达分别是空载体组的2、1.6倍.MTT结果显示,Beclin1质粒组与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在转染24、48、72、96 h后,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6%、37.8%、24.35%、14.81%.结论 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转染外源性Beclin1可诱导细胞自噬并使免疫应答效应分子HLA Ⅰ、Ⅱ的表达增加.HLA Ⅰ、Ⅱ表达的增加可能使卵巢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转染外源性Beclin1可抑制卵巢癌SKOV3的细胞增殖.
作者:纪晓坤;王学利;王珩;赵银环;吴家宁;王蕊;吴娟;杜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3,TLR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质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专利技术(CN101319971B)制备人体HCC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HCC细胞中TLR3的表达,同时检测间质中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HCC中TLR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间质微环境的关系.结果 HCC中TLR3的阳性率为71.57%,与癌脉管侵犯(P=0.001)、肝硬化背景(P =0.007)、Edmondson分级(P=0.001)、TNM分期(P =0.000)呈负相关;与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呈正相关(P=0.000);与间质浸润的T细胞(P =0.002)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P=0.000)呈正相关;与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P=0.000)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P=0.000)呈负相关.结论 TLR3对HCC间质微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作者:张崇辉;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病理科仍采用传统方法处理常规病理标本,整个过程耗时8~14 h,基本能满足日常病理诊断的需要[1-2].随着现代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病理科标本量增多、病床周转率逐渐增高的现象日趋凸显,病理诊断报告发放速度需随之加快,这就需要缩短标本处理时间[3-4].因此,有些快速组织处理方法也逐渐被多家病理科应用到常规工作中.本科室在实践工作摸索出一种新型快速全自动组织脱水机联合使用Fast Flex快速组织处理试剂的方法,可在2~4h内通过4个步骤自动完成病理标本的处理.为全面评估这种新型快速组织处理技术的效果,同时采用新型快速组织处理方法和传统组织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组织在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龙;李红威;刘从容;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