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水;徐雪芬;黄剑
目的 观察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eoplasm,FICTION)法检测109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TNFAIP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检测成功的78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发现32.1% (25/78)病例存在TNFAIP3基因缺失.TNFAIP3基因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B症状、肿瘤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有关(P=0.019).结论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的高比例TNFAIP3缺失,且与IPI关联,提示TNFAIP3缺失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作者:刘芳;王映梅;李明阳;赵丹晖;李侠;刘一雄;王哲;闫庆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5岁,因闭经1年后阴道流血1个月,B超提示盆腔包块人院.体检:皮肤、口腔黏膜无色素沉着.复查盆腔B超示右侧附件区可见一低回声团,大小96 mm×87mm,边界清.腹部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右侧卵巢增大,大小11 cm×10cm×7 cm,实性,质地偏软,包膜完整,左侧卵巢偏小,表面光滑,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盆腹腔腹膜光滑.行右侧附件切除术.
作者:万珍玲;肖晓岚;吴文川;何艾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合并肾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嫌色性肾细胞癌合并肾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6岁,反复左侧腰部疼痛2个月.眼观:左肾巨大肿物,大小19 cm×12 cm×8 cm,切面灰黄色,质地嫩,可见坏死、囊性变.镜检:肿瘤细胞以嫌色细胞癌成分为主,部分区域见鳞状细胞癌成分,可见角化珠及细胞间桥,两种肿瘤成分混合交错存在.免疫表型:嫌色细胞癌区域肿瘤细胞CK7、CD10、CD117(+),鳞状细胞癌区域肿瘤细胞p63、p40(+).特殊染色:Hale胶体铁染色两种成分均(+).结论 嫌色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肿瘤,预后较好,但嫌色性肾细胞癌合并肾鳞状细胞癌罕见,合并鳞状细胞癌成分可能提示预后更差,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估需要对更多病例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王晨静;郭文娟;罗荣奎;宿杰阿克苏;侯英勇;谭云山;侯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份尿脱落细胞进行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并同时与涂片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镜下细胞数目多、厚薄一致,细胞形态清晰,易于观察诊断,用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诊断膀胱癌的阳性率高于涂片法(P<0.01).结论 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可以明显提高膀胱癌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智俊;彭桂香;张丹芳;钟胜华;黄风琴;刘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蛋白ATM和p16在早期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早期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M和p16蛋白在早期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早期食管癌组织中,ATM蛋白阳性率为60.9%,p16蛋白阳性率为68.1%,且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位置无关(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ATM蛋白和p16蛋白表达均下降,且两者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 =0.598).结论 ATM和p16蛋白在早期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两者表达均下降,且两者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韩笑;陆荣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病理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目前公认的疾病诊断手段中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报告发出的及时性,是病理质控中重要的质量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病理报告的及时性,保证病理质控质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于2016年1~7月将品质管理圈模式应用于降低病理科报告延发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宁;付尧;陈洁宇;樊祥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年,随着众多与疾病诊断、预后及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出现,以石蜡组织DNA为材料进行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及筛查已成为临床诊断及相关研究的常规手段.对于各种基因分析而言,重要的是能够获得足够纯度和数量的DNA[1].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提取的质量好坏及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2].目前病理科所使用的DNA大部分为人工提取,使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DNA者占极少数.因此,本实验由两名分子实验室技术员独立完成对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与手动提取核酸进行提取DNA效率的验证比较.
作者:林丹义;张科平;许洁;颜黎栩;骆新兰;刘艳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作者:邢亚萍;宋晓霞;丁胭脂;孔令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73例手术切除的SPN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SPN,女性57例,男性16例,发病年龄7~ 68岁,平均28岁,中位年龄27岁.肿瘤平均直径6.47 cm(0.13~ 14 cm).30例SPN位于胰头、9例位于胰体、33例位于胰尾,1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胰头及胰尾.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4.8个月(12~99个月).坏死、钙化、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细胞核异型性、浸润性生长、神经侵犯在非复发/转移组与复发/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胰外侵犯、脉管瘤栓形成及增殖指数Ki-67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N胰外侵犯、脉管瘤栓形成和Ki-67增殖指数≥4%,对于预测SPN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高汉青;庞霞;赵香田;王青杰;马怡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主要表现为长梭形的肿瘤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典型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区或分化较好的横纹肌母细胞区,肿瘤细胞表达肌源性标记desmin、Myogenin和MyoD1,Ki-67核增殖指数为15%~ 60%.结论 儿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少见,易漏诊或误诊,需与儿童常见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作者:马阳阳;陈莲;冯佳燕;肖现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yclin D1和claudin7在常见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yclin D1和claudin7蛋白在309例常见肾上皮性肿瘤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分析两种抗体对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Cyclin D1在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2% (50/58)、8.2% (4/49)、70.0% (98/140)、8.8% (3/34)、42.9% (6/14)和71.4%(10/14).RO分别与ChRCC、PRCC相比(x2=64.72、52.56,P<0.000 1),CCRCC与ChRCC(x2=55.87,P<0.000 1),PRCC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x2 =4.28,P =0.039),CCTPRCC与ChRCC(x2=21.69,P<0.000 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laudin7在RO、ChRCC、CCRCC、PRCC、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CCTPR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7%(12/58)、87.8% (43/49)、8.6%(12/140)、50%(17/34)、14.3% (2/14)、57.1% (8/14).RO与ChRCC(x2=47.82,P<0.000 1)、CCRCC与CCTPRCC(x2=26.57,P<0.000 1)、PRCC与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2=5.29,P<0.05),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阴性对于R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95.9%,而Cyclin D1阴性/claudin7阳性对ChR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96.6%.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阴性对CC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和71.4%,而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阳性对CCTP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9%和95.0%.结论 Cyclin D1和claudin7在不同组织类型肾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对RO与ChRCC、CCRCC与ChRCC、PRCC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燕;赵鹏;于文娟;王强;陈云庆;邹玉伟;李玉军;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染色质重塑蛋白4A(CHMP4A)及睾丸特定蛋白-2(TSPYL-2)基因在食管癌早期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从RNA及蛋白水平检测CHMP4A及TSPY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化区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HMP4A及TSPYL-2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化区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HMP4A在正常食管黏膜、癌化区域组织、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TSPYL-2基因在正常食管黏膜、癌化区域组织、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CHMP4A及TSPYL-2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CHMP4A及TSPYL-2基因一致.结论 差异表达基因CHMP4A及TSPYL-2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基因备选基因进行后续实验.
作者:杨荣;尚丽娜;马桂;宋丽娟;杨春霞;刘玮;何欣;康雅琼;罗雁;熊海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白蛋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NLRP3炎性体激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不同蛋白尿水平的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的表达;用BSA刺激HK-2细胞,再用高浓度KCl、Cathepsin B抑制剂CA074 Me及活性氧(ROS)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diphenyliodonium chloride,DPI)作用于HK-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和IL-18生成的变化.结果 大量蛋白尿的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athepsin B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蛋白尿的患者(P<0.05);CA 074 Me组、DPI组的IL-1 β和IL-18蛋白和mRNA生成明显减少(P<0.05),而高浓度KCl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白蛋白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LRP3炎性体激活,可能与Cathepsin B释放和ROS生成有关,而与钾离子外流无关.
作者:丁丽红;吕林莉;王德光;郝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差异.方法 对右肱骨BPOP、右肱骨软骨肉瘤及左肱骨骨软骨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 BPOP、骨软骨瘤患者无明显疼痛,软骨肉瘤患者伴剧烈疼痛,镜下BPOP由编织骨、钙化性软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规则排列而成,常出现奇异性软骨细胞及特征性“蓝骨”,影像学示BPOP病灶位于骨表面,病灶与附着骨之间一般无髓腔相通,可与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鉴别.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与软骨肉瘤、骨软骨瘤易混淆,结合影像学与组织学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杨直;吴婺松;张洪生;刘碧英;黄培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OG-1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中DOG-1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DOG-1的阳性率(27.08%,13/48)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0,0/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的阳性率(39.58%,19/48)也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3.3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DOG-1、C-erbB-2的表达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在多灶且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DOG-1与C-erbB-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503,P=0.024).结论 DOG-1及C-erbB-2的表达与PTC的转化、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PTC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并为靶向治疗提供可能性.
作者:贺亚敏;高丽丽;李惠;钱晓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Orai1和STIM1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结肠腺癌及5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肠腺癌组织中Orai1和STIM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P均<0.05);Orai1和STIM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肠腺癌中Orai1与STI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 =0.001,rs=0.34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Orai1蛋白、STIM1蛋白、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Orai1和STIM1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结肠癌的发展,有望成为结肠癌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艳东;朱琳;周永莉;周伊;郑建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载玻片是用于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结构必备的装置,通过将组织细胞附着于载玻片用于后续的观察、研究及诊断[1-2].制作好的组织细胞玻片常需要晾片[3],晾片板是为了便于镜下观察、长久保存置有组织标本载玻片的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医学院、生物检测中心、化学、农业、军事、动物研究所、实验室等机构[4-5].目前,市场上普及的晾片板主要是单层20片装、单层24片装、单层30片装,由于晾片板的使用周期较久,对于样本量较大、样本放置时间较久及某些特殊研究要求对像而言,单层且只能放置20~30张载玻片的晾片板装载效率远远不能满足某些特殊的要求,且使用也较为不方便.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作者提供一种双层48片装载玻片塑料晾片板,结构如下.
作者:尹金宝;孙艳琴;李红梅;曾超;魏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日常免疫组化染色中防止组织切片在染色过程中脱落,是免疫组化的重要环节[1].因此,操作前必须将载玻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itriethoxyssicane,APES)进行预处理.本科室利用全自动染色机制作涂胶载玻片,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载玻片规格:25.4 mm×76.2 mm× (1~1.2) mm;(2)APES试剂:10 mL(工作浓度1:50);(3)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4)全自动HE染色机(Leica St5020型,德国Leica公司);(5)丙酮;(6)蒸馏水(自配);(7)重铬酸钾清洗液.(8)实验对照组的组织标本类型:选用质地较硬,易掉片的子宫颈锥切组织、子宫平滑肌瘤组织、带血块的子宫内膜组织.
作者:鲁波;钱洁芳;任丽芳;张鹏;沈寅;李美平;戈文舜;包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Runx-3及β-catenin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Runx-3和β-catenin蛋白在30例正常胃黏膜和49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unx-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织(34.69%) (P <0.05);β-caten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细胞膜中的阳性率(100%)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织(57.14%)(P<0.05),但其异位表达率(0)显著低于早期胃癌组织(75.51%)(P<0.05).早期胃癌组织中Runx-3及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等均无关(P>0.05),但有脉管侵犯的早期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细胞核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有脉管侵犯的早期胃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细胞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结论 Runx-3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其可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β-catenin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膜表达缺失而存在核/质异位表达,在脉管侵犯的早期胃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膜表达缺失,而Runx-3蛋白细胞核阳性表达增加,提示两者与早期胃癌的脉管侵犯相关;联合检测Runx-3蛋白及β-catenin蛋白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作者:张聪;曹立宇;李玉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肿瘤分早、中、晚期或者分早期和进展期,对临床正确制订治疗方案有帮助.因此,临床上比较关注患者的分期.在国内的传统教科书中早期结直肠癌的表述大多为“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至于有的临床诊疗规范也是这样表述,引起混乱.该概念是不准确的,给非专科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造成误导.黏膜下癌如果有淋巴结转移,属于Ⅲ期(图1).Ⅲ期病变当然不属于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该如何定义呢?
作者:来茂德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