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赵鹏;于文娟;王强;陈云庆;邹玉伟;李玉军;张伟
患者男性,58岁,因近2个月尿末尿道酸胀,有尿不尽感,夜尿2~3次人院.无肉眼血尿,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无体重下降.患者8年前在外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此后病情一直稳定,在2016年复查时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膀胱壁有稍高回声区,遂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开口处新生物,大小约1 cm,活检病理报告提示黏膜慢性炎.又行CT检查,报告为膀胱右侧壁异常增厚.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再次行膀胱镜检可见左侧输尿管蠕动较好,开口正常,喷清尿,而膀胱右侧壁黏膜有异常区,面积5 cm×4 cm,大部分呈滤泡样,部分呈类菜花样改变.取病变黏膜送病理检查.
作者:司海鹏;李惠;高丽丽;章宜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MyD88通路关键因子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表达.方法 选取6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包皮环切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中MyD88通路关键因子IRAK1、IRAK4和TRAF6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IRAK1、IRAK4和TRAF6在观察组中普遍呈高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80%、83.3%和91.7%,对照组中无表达或呈低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96.7%、98.3%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MyD88通路关键因子I-RAK1、IRAK4、TRAF6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作者:史毓杰;杨文林;林立;陈惠勇;尹嘉文;陈嘉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yclin D1和claudin7在常见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yclin D1和claudin7蛋白在309例常见肾上皮性肿瘤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分析两种抗体对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Cyclin D1在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2% (50/58)、8.2% (4/49)、70.0% (98/140)、8.8% (3/34)、42.9% (6/14)和71.4%(10/14).RO分别与ChRCC、PRCC相比(x2=64.72、52.56,P<0.000 1),CCRCC与ChRCC(x2=55.87,P<0.000 1),PRCC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x2 =4.28,P =0.039),CCTPRCC与ChRCC(x2=21.69,P<0.000 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laudin7在RO、ChRCC、CCRCC、PRCC、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CCTPR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7%(12/58)、87.8% (43/49)、8.6%(12/140)、50%(17/34)、14.3% (2/14)、57.1% (8/14).RO与ChRCC(x2=47.82,P<0.000 1)、CCRCC与CCTPRCC(x2=26.57,P<0.000 1)、PRCC与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2=5.29,P<0.05),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阴性对于R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95.9%,而Cyclin D1阴性/claudin7阳性对ChR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96.6%.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阴性对CC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和71.4%,而Cyclin D1阳性/claudin7阳性对CCTP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9%和95.0%.结论 Cyclin D1和claudin7在不同组织类型肾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对RO与ChRCC、CCRCC与ChRCC、PRCC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燕;赵鹏;于文娟;王强;陈云庆;邹玉伟;李玉军;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病理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目前公认的疾病诊断手段中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报告发出的及时性,是病理质控中重要的质量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病理报告的及时性,保证病理质控质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于2016年1~7月将品质管理圈模式应用于降低病理科报告延发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宁;付尧;陈洁宇;樊祥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73例手术切除的SPN标本,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SPN,女性57例,男性16例,发病年龄7~ 68岁,平均28岁,中位年龄27岁.肿瘤平均直径6.47 cm(0.13~ 14 cm).30例SPN位于胰头、9例位于胰体、33例位于胰尾,1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胰头及胰尾.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4.8个月(12~99个月).坏死、钙化、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细胞核异型性、浸润性生长、神经侵犯在非复发/转移组与复发/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胰外侵犯、脉管瘤栓形成及增殖指数Ki-67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N胰外侵犯、脉管瘤栓形成和Ki-67增殖指数≥4%,对于预测SPN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高汉青;庞霞;赵香田;王青杰;马怡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作者:邢亚萍;宋晓霞;丁胭脂;孔令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睾丸原发性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及Sanger测序法检测原发性DLBCL中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分析MyD88及CD79B基因突变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NF-KB蛋白在细胞核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15例DLBCL均为非生发中心B(non germinal center B,non-GCB)细胞型,4例存在CD79B基因Y196位点突变(26.7%),7例存在MyD88基因L265位点突变(46.7%),3例同时存在CD79B及MyD88基因突变(20%).8例患者获得随访,未发现CD79B及MyD88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论 中国人睾丸原发性DLBCL中存在较高的CD79B基因Y196位点和(或)MyD88基因L265位点突变,为针对这些突变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世荣;刘杨;刘芳;王映梅;王哲;郭双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几年,弹力纤维染色被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如肿瘤静脉浸润、浆膜浸润的判断,肿瘤早期浸润的确定、皮肤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常常用到弹力纤维染色.皮肤组织HE染色中,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相似,均着染深浅不一的红色,两者较难区分,只有通过弹力纤维特殊染色才将两者显示出来.显示弹力纤维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Gomori醛品红法、Weigert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法、维多利亚蓝法、Uana地衣红法等[1],后三种方法染色时间均长,有些甚至要过夜.在常规病理检查工作中常用Gomori醛品红法,作者通过工作实践和摸索,对Gomori醛品红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红梅;郭荣年;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儿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主要表现为长梭形的肿瘤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典型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区或分化较好的横纹肌母细胞区,肿瘤细胞表达肌源性标记desmin、Myogenin和MyoD1,Ki-67核增殖指数为15%~ 60%.结论 儿童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少见,易漏诊或误诊,需与儿童常见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作者:马阳阳;陈莲;冯佳燕;肖现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年,随着众多与疾病诊断、预后及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出现,以石蜡组织DNA为材料进行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及筛查已成为临床诊断及相关研究的常规手段.对于各种基因分析而言,重要的是能够获得足够纯度和数量的DNA[1].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提取的质量好坏及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2].目前病理科所使用的DNA大部分为人工提取,使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DNA者占极少数.因此,本实验由两名分子实验室技术员独立完成对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与手动提取核酸进行提取DNA效率的验证比较.
作者:林丹义;张科平;许洁;颜黎栩;骆新兰;刘艳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在血管球瘤中的表达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5例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的表达.分析35例血管球瘤不同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呈片状分布在血管之间或呈环状围绕在血管周围,瘤细胞边界清晰,外形规则,有时可见瘤细胞与梭形平滑肌细胞移行过渡.免疫表型:血管球瘤可表达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 Ⅳ,阳性率分别为58.6%、97.1%和100%.血管球瘤的不同类型与患者性别和肿瘤体积无关,与患者年龄相关(P=0.01).35例血管球瘤中vimentin和SMA均呈(+),2例CD34呈局灶(+),1例desmin呈(+),EMA、S-100、CgA、CD68及CD99均呈(-).结论 h-caldesmon和collagenⅣ可作为血管球瘤诊断的标志物,FLi-1可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标志物,有助于血管球瘤的诊断.
作者:杨勇;王瑞琳;徐瑾;尹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份尿脱落细胞进行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并同时与涂片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镜下细胞数目多、厚薄一致,细胞形态清晰,易于观察诊断,用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诊断膀胱癌的阳性率高于涂片法(P<0.01).结论 尿脱落细胞琼脂石蜡双包埋连续切片法可以明显提高膀胱癌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智俊;彭桂香;张丹芳;钟胜华;黄风琴;刘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蛋白ATM和p16在早期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早期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M和p16蛋白在早期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早期食管癌组织中,ATM蛋白阳性率为60.9%,p16蛋白阳性率为68.1%,且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位置无关(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ATM蛋白和p16蛋白表达均下降,且两者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 =0.598).结论 ATM和p16蛋白在早期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两者表达均下降,且两者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韩笑;陆荣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LKB1/STK11 (liver kinase B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基因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LKB1重组过表达稳转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组稳转细胞株,同时加入空白对照组,通过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KB1 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KB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系的增殖能力.结果 Westem blot和q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KB1组PC-3细胞中LKB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LKB1组PC-3细胞中LKB1表达显著升高.CCK-8法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KB1组PC-3细胞0、24、48、72 h各时间点的细胞活力,发现LKB1组PC-3细胞的生长活力于铺细胞24 h后开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C-3细胞,LKB1组PC-3细胞与空白对照组PC-3细胞相比,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LKB1基因过表达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LKB1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的潜在靶点.
作者:刘治;潘大庆;徐从云;陶陶;吴奎;肖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eoplasm,FICTION)法检测109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TNFAIP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检测成功的78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发现32.1% (25/78)病例存在TNFAIP3基因缺失.TNFAIP3基因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B症状、肿瘤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有关(P=0.019).结论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的高比例TNFAIP3缺失,且与IPI关联,提示TNFAIP3缺失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作者:刘芳;王映梅;李明阳;赵丹晖;李侠;刘一雄;王哲;闫庆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5岁,因闭经1年后阴道流血1个月,B超提示盆腔包块人院.体检:皮肤、口腔黏膜无色素沉着.复查盆腔B超示右侧附件区可见一低回声团,大小96 mm×87mm,边界清.腹部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右侧卵巢增大,大小11 cm×10cm×7 cm,实性,质地偏软,包膜完整,左侧卵巢偏小,表面光滑,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盆腹腔腹膜光滑.行右侧附件切除术.
作者:万珍玲;肖晓岚;吴文川;何艾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与WHO(2005)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将口咽从传统口腔中独立出来,集中描述,体现了12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3-5],强调了FISH和(或)PCR技术直接检测HPV的重要性,但允许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作为间接测试HPV状态可靠的替代品,使分子分型变得简单易行.基于HPV测试状态,新版将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PSCC)分为HPV阳性及HPV阴性,而非传统分类的角化型与非角化型.如同子宫颈癌,已经明确HPV阳性的OPSCC同样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但实践中不再推荐对其进行组织学分级.精准分类有助于肿瘤界定、解释流行病学趋势及预测临床预后,使诊断的可重复性与临床一致性更强.本文将重点介绍新增病种及其相关背景的知识.
作者:方三高;魏建国;周晓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载玻片是用于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结构必备的装置,通过将组织细胞附着于载玻片用于后续的观察、研究及诊断[1-2].制作好的组织细胞玻片常需要晾片[3],晾片板是为了便于镜下观察、长久保存置有组织标本载玻片的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医学院、生物检测中心、化学、农业、军事、动物研究所、实验室等机构[4-5].目前,市场上普及的晾片板主要是单层20片装、单层24片装、单层30片装,由于晾片板的使用周期较久,对于样本量较大、样本放置时间较久及某些特殊研究要求对像而言,单层且只能放置20~30张载玻片的晾片板装载效率远远不能满足某些特殊的要求,且使用也较为不方便.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作者提供一种双层48片装载玻片塑料晾片板,结构如下.
作者:尹金宝;孙艳琴;李红梅;曾超;魏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患者男性,62岁,因无明显诱因胸闷、心悸人院.入院后血压范围180/100~200/130 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浓度74 g/L,血肌酐1 067 μmol/L,尿素氮46.2 mmol/L,白蛋白33.9 g/L,尿蛋白定量587 mg/24 h,尿微量白蛋白127 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19.9 mg/mL,乳酸脱氢酶LDH 261 U/L;血IgM 0.10 g/L,IgA、IgG正常;自身抗体谱、ANCA抗体均阴性,肝功能无异常.双肾彩超:左肾大小11.1 cm×5.6cm×5.9cm,右肾大小14.1 cm×6.1 cm ×6.6cm,皮质厚度均为1.0 cm,右肾体积稍大,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增粗,皮髓质分界不清,考虑慢性肾功能不全改变.
作者:杨子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肿瘤分早、中、晚期或者分早期和进展期,对临床正确制订治疗方案有帮助.因此,临床上比较关注患者的分期.在国内的传统教科书中早期结直肠癌的表述大多为“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至于有的临床诊疗规范也是这样表述,引起混乱.该概念是不准确的,给非专科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造成误导.黏膜下癌如果有淋巴结转移,属于Ⅲ期(图1).Ⅲ期病变当然不属于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该如何定义呢?
作者:来茂德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