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合并肾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袁宏伟;韦玄;贾永峰;云芬;宝鲁日;张军;乌新林;施琳

关键词:肾肿瘤, 嗜酸细胞瘤, 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hybrid oncocytic/chromophobe tumors,HOC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l例肾HOCT合并肾乳头状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眼观:右肾中段见2个肿物.镜检:肿物大者由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组成,两种成分混杂或镶嵌排列;免疫表型:CK7局灶弥漫强阳性或强弱不等,EMA、E-cad和P504S阳性,vimentin阴性,Ki-67增殖指数<3%.肿物小者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局部浸润性生长,纤维血管轴心内见砂粒体.免疫表型:CK7、P504S、EMA、CD10、vimentin和E-cad均阳性,CDll7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肾HOCT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血管球瘤1例

    患者女性,34岁.因间断性黑便10余天人院.患者既往体健,2014年7月26日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肿物,活检病理结果示胃窦慢性炎症伴腺体增生.7月28日赴上级医院行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黏膜下肿瘤.8月5日本院胃镜示与胃体交界处大弯侧见一较大的黏膜下球形隆起(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术后电话随访1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宋芳;龚圣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舌血管球瘤1例

    患儿女,2岁,4个月前发现左侧舌缘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破溃出血.10多天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肿物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考虑血管瘤.7天后因肿物明显增大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见舌背部黏膜表面肿块,2.0 cm×l.5cm×1.0 cm大小,红色,质地中等,边界清,无触痛.

    作者:罗纯;叶长华;陈桂妃;刘友斌;王名法;彭万来;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LJ1高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构建并鉴定pCDNA3.0-HLJ1真核表达质粒,检测HLJ1基因表达上调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反转录PCR法钓取HLJ1基因片段并与pCDNA3.0载体连接,酶切及测序鉴定pCDNA3.0-HLJ1重组质粒.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HT29中分别转染pCDNA3.0和pCDNA3.0-HLJ1,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LJ1的表达,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pCDNA3.0-HLJ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pCDNA3.0-HLJ1质粒入结直肠癌细胞后,肿瘤细胞G1/G0期比例明显增加(P<0.05),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 pCDNA3.0-HLJ1质粒为进一步研究HLJ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HLJ1将结直肠癌细胞阻滞在G1期并抑制其侵袭能力.

    作者:王舰梅;张熙曦;周铁军;倪江涛;刘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病发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由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病(steroid-resistant minimal change disease,SR-MCD)发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演变过程中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分别利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具有激素抵抗的临床特点,初次活检镜下均表现为足细胞弥漫性肿胀,局灶可见增生(≥3个连续排列或叠层),且初次肾活检均可见C4d节段不均匀系膜区较强表达,6例均由SR-MCD发展为FSGS.结论 当发现MCD足细胞病变显著或有较强C4d表达时应提示临床医师该患者有向FSGS发展的可能.

    作者:王慧;姚梅宏;王明月;曾德华;李敏;曾玲;郑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初步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对比观察单纯性胃炎(20例)、胃黏膜上皮肠上皮化生(肠化)(20例)、不典型增生(28例)、早期胃癌(36例)、进展期胃癌(73例)中HP、ERK1/2、蛋白激酶Cθ(Protein kinase Cθ,PKCθ)的表达.结果 不典型增生组(39.29%)和肠化组(30.00%) HP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胃炎组(5.00%)、早期胃癌组(2.78%)和进展期胃癌组(1.39%)(P<0.05).单纯胃炎组、肠化组和不典型增生组ERK1/2染色阴性;早期胃癌组(63.88%)和进展期胃癌组(68.49%)癌细胞呈ERK1/2阳性着色.低分化腺癌组(82.50%) ERK1/2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组(51.52%)(P<0.05).对各组标本进行PKCθ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PKCθ仅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间质及癌周淋巴细胞中阳性着色.高分化腺癌组PKCθ表达(54.55%)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组(32.50%)(P<0.05).结论 HP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涉及ERK1/2的高表达.PKCθ在胃癌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令超;张娜;单粉粉;张竞文;常越;景丽;秦璟;张建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STAT蛋白在抑瘤素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STAT蛋白在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及分泌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OSM(20 ng/ml)组(OSM组)、OSM+雷帕霉素(100 ng/ml)组(OSM+R组)和OSM+氟达拉滨(100 ng/ml)组(OSM+F组).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K18、d-SMA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3、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分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OSM刺激后CK18的表达下调,而α-SMA的表达上调并分泌过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Col Ⅰ和FN;此外,OSM还可磷酸化激活STAT1和STAT3.OSM的上述作用可被雷帕霉素和氟达拉滨所阻断.结论 OSM具有促纤维化特性,而STAT1和STAT3信号活化在OSM介导的纤维化进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建英;杜云霞;张玮;张瑞华;封晓娟;刘思媛;刘青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Wnt信号通路成员蛋白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这一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结直肠正常黏膜、70例腺瘤、128例腺癌组织中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NK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降低(P<0.05),其在轻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 D1阳性率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均依次升高(P<0.01),且Cyclin D1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中度及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NKD1、β-catenin、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癌分化程度、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NKD1的阳性率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rs=-0.645,P<0.0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Cyclin D1阳性率呈正相关(rs=0.618,P<0.01).结论 NKD1、β-catenin、Cyclin D1三者可能参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评价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苗玉;周玮玮;张欣;郭效忠;邢荣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腺癌预后评估中Tiam1蛋白过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T淋巴瘤转移诱导因子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ducing factor 1,Tiam1)过表达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iam1蛋白在102例GAC组织、21例胃异型增生组织和3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过表达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GAC组织中Tiam1阳性率为85.3% (87/102),强阳性率为61.8% (63/102),均明显高于胃异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GAC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浆膜浸润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块大小等均无关.结论 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GA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Tiam1蛋白过表达可成为GAC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源;杨洋;车拴龙;林贞花;金铁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合并肾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hybrid oncocytic/chromophobe tumors,HOC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l例肾HOCT合并肾乳头状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眼观:右肾中段见2个肿物.镜检:肿物大者由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组成,两种成分混杂或镶嵌排列;免疫表型:CK7局灶弥漫强阳性或强弱不等,EMA、E-cad和P504S阳性,vimentin阴性,Ki-67增殖指数<3%.肿物小者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局部浸润性生长,纤维血管轴心内见砂粒体.免疫表型:CK7、P504S、EMA、CD10、vimentin和E-cad均阳性,CDll7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肾HOCT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

    作者:袁宏伟;韦玄;贾永峰;云芬;宝鲁日;张军;乌新林;施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5585-3p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miR-5585-3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1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基因芯片扫描,依据fold change≥1.5、P≤0.05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miRNAs,miR-5585-3p是其中之一.采用qRT-PCR检测95例DLBCL石蜡标本中miR-5585-3p的表达,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作为对照,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iR-5585-3p在DLBCL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P <0.001),且non-GCB亚型miR-5585-3p的表达水平是GCB型的2.4倍(P =o.006).miR-5585-3p高表达与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呈正相关(P =0.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LBCL中高表达miR-5585-3p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iR-5585-3p低表达者(P =0.049).预后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60岁(P =0.010)、IPI评分3~5分(P =0.004)、高表达miR-SS85-3p(P=0.014)为DLBCL独立不良预后指标.结论 miR-5585-3p高表达可能与DLBCL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宁;丁凯阳;张瑰红;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狼疮性肾炎肾小球中nestin和活化型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狼疮鼠肾小球中nestin和足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 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小鼠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取30周龄雌性MRL/MPJ小鼠和MRL/faslpr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狼疮性肾炎模型组.血、尿生化检测小鼠肾功能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肾小球中活化型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小球中nest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肾小球中活化型Caspase 3与nestin共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组小鼠24 h尿蛋白(Upro)明显升高(P<0.05),而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透射电镜结构显示,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小球上皮细胞出现足突融合,基膜出现明显的不规则增厚.(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化型Caspase 3在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小球中表达增高;(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estin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模型组肾小球中nestin 蛋白表达上调.(5)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中仅见nestin蛋白表达,未见明显的nestin和Caspase 3共定位表达,在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小球中出现了nestin 蛋白和Caspase 3蛋白明显共定位.(6)相关性分析: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小球中活化型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量与24 h Upro呈明显正相关(r=0.827,P=0.006).结论 足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和(或)足细胞凋亡可能在狼疮性肾炎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敏;封晓娟;吴超;董娜;刘金熹;李宏博;张玉军;刘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KLF5和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通过分析KLF5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KLF5和Survivi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胃癌组织和40例正常胃组织中KLF5和Survivin的表达,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KLF5和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胃癌组织中KLF5和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46.84%和56.96%,二者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LF5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444,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KLF5和Survivin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和29个月)明显低于阴性组(48.5个月和50.6个月)(P <0.000 1).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KLF5和Survivin异常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KLF5和Survivin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有关,并且二者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和协同效应,是胃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小玲;田志逢;王萍;王现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脂肪酸合成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发现脂肪酸合成增加,而过去人们认为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正常的能量合成形式.该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使肿瘤细胞的内源性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后者可对肿瘤细胞的生存产生重要的作用,提供了肿瘤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及结构物质,而且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些发现让人们对FASN产生新的认识,使得该酶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其可能对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该文现就其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曹钟;岑红兵;郑昌旭;夏丹萍;万勇汉;敖启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于皮肤印戒细胞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59岁,因脑出血后一侧肢体活动不便17年,加重1周人院.体检发现背部偏左侧可见一3.5 cm×3.2cm大小隆起型肿物(图1),表面灰红、灰褐色,局部稍有波动感,有压痛.血象检查未见异常,头颅及胸腹部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双侧腋窝、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在局麻下取部分肿物行病理检查.

    作者:岳振营;徐滨;李文雪;常峰;董艳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诊断免疫组织化学阴性对照的标准化:来自国际特设专家委员会的建议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免疫组化操作步骤繁多,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以及不同的检测系统等均可影响染色结果,而设置对照(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是检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染色结果是否可靠的关键.阳性对照主要用于证实目的抗原是否存在以及评估抗原表达水平,阴性对照主要用于评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即排除假阳性结果).对照标准化是免疫组化质量控制及其结果判读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在日常病理工作中如何选择应用免疫组化对照是其关键.近,国际特设专家委员会对诊断免疫组化阴性对照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对诊断免疫组化阴性对照的分类及标准定义、阴性对照结果判读及选择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专家推荐意见[1].本文就该方面内容作一简介.

    作者:刘勇;杨海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对减少病理切片重切率的作用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初是美国制造业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管理活动.1962年由日本引进医院管理,逐步得到业内肯定,后由台湾引进大陆[1-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于2014年引进QCC管理,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并进行QCC活动,目的是逐步提高病理技术和诊断质量.尤其在减少病理切片重切率上效果显著.

    作者:张丽荣;刘花;刘珍;王丽萍;杨绍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中LOXL2过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LOXL2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揭示LOXL2和EMT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LOXL2对肝细胞肝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LOXL2、Snail、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采用CD31/PAS双染法检测肝细胞肝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情况,并分析LOXL2与EMT分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X2和Spearman相关分析来分析其与VM形成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OXL2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OXL2对肝细胞肝癌预后的价值.结果 LOXL2表达与Snail、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密切相关,LOXL2表达与肿瘤分级和VM形成相关.LOXL2阳性表达或VM形成的患者其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比LOXL2阴性表达和无VM形成的患者短(P<0.05);同时具有LOXL2阳性表达和VM形成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LOXL2表达与EMT标记蛋白相关,并与肝细胞肝癌分级和VM形成密切相关,且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邵兵;赵秀兰;刘铁菊;孙冉;张艳辉;古强;董学易;吴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难治性癫痫二次手术41例患者脑切除标本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分析并比较接受第二次癫痫外科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功能神经科接受第二次手术治疗的4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1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1~51岁(平均10.29岁),病程2~ 30年(平均11.91年),第二次手术距第一次手术0.5 ~20年(平均7.05年).脑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FCDⅢa者8例(19.51%),FCDⅢb者11例(26.83%),FCDⅢd者15例(36.59%),双重病理7例占17.07%(5例为FCDⅢa伴胶质瘢痕/瘢痕脑回,1例为FCDⅢa伴血管瘤,1例为FCDⅢa伴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术后随访0.5 ~5年,Engel Ⅰ级25例(61.0%),EngelⅡ级14例(34.1%),EngelⅢ级1例(2.45%),失访1例(2.45%).颞叶癫痫20例(占48.78%).结论 接受第二次癫痫外科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切除标本病理类型仅包括FCDⅢ型和双重病理.这两种类型的患者再次手术后,效果良好,Engel Ⅰ级和EngelⅡ级共占95.1%.获得性脑损伤(如高热惊厥、外伤、难产等和脑肿瘤切除术后)致胶质瘢痕的形成和脑功能重建的过程、颞叶及内侧结构未能完全切除、肿瘤复发及致痫灶切除范围不够,是再次行癫痫外科手术的主要原因;精准完整的术前评估可以有效地减少再次手术的风险.

    作者:李岩;付静;刘潜;郭彦科;冷慧;邢炜;梁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

    目前,HER-2基因扩增检测的主要方法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FISH可作为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金标准”,但其存在荧光淬灭快,且需要在暗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以及染色切片保存周期较短,不能用于回顾性研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介绍一种新的观察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的方法即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法(dual-color silver-enhanced in-situ hybridization,DSISH).

    作者:何燕;时姗姗;章如松;魏雪;饶秋;周晓军;马恒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脐部胰腺异位1例

    患儿,男,18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其家属偶然发现脐下有一黄豆大小的肿块,呈青紫色;患儿无哭闹、发烧、腹痛症状,故未予以重视.因肿块明显增大而就诊,肿块如核桃大小,表面青紫色加深;无压痛及破溃,患儿无面色苍白.

    作者:刘海萍;王星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