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谈顺;林香桃
患者女性,29岁,因左侧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术后化疗1个疗程后于2016年1月19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2015年1 1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左侧卵巢畸胎瘤剔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左侧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Ⅱ级,于2015年12月给予BEP方案化疗.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及异常,腹部平坦,压痛反跳痛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1)左侧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术后;(2)BEP化疗1个疗程后.现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直肠侧方盆腔腹膜处见一大小0.5cm×0.5 cm及芝麻大菜花样病灶2处,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张文书;杨庆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结直肠GCT患者的临床特征、肠镜表现、肿瘤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结直肠GCT中男性居多,平均发病年龄51.2岁.4例腹泻,2例便秘,2例无症状;肿瘤直径2 ~13 mm,平均6 mm;6处病灶位于近端结肠,3处病灶位于直肠.6例肿瘤行内镜下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锲形切除术,1例为活检咬除.治疗后随访时间2个月~5年(中位数2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证据.结论 结直肠GCT内镜下大多表现为黏膜隆起,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内镜下切除疗效满意.
作者:林海君;余晶晶;林琪;毛建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7岁,因间歇性嗳气,腹胀3个月余,黑便2周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幽门前区可见一息肉样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色泽如常,有长蒂,为防止病灶出血,故未行活检.上腹部CT平扫示胃窦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7~31 HU,病变与胃窦大弯侧胃壁相连,局部胃壁稍厚,胃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术中所见:切除约2/3胃,于胃窦大弯近幽门管处可见一大小4 cm×4 cm×3 cm的包块.质韧,包块有蒂,蒂根部侵及胃壁肌层.另于胃体中部浆膜面下见一大小0.6 cm ×0.6 cm质硬包块,界清.
作者:马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豚鼠前列腺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前列腺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含干细胞因子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和形态,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 培养24 h后的细胞贴壁良好,可见胞体为梭形,有2个或多个突起.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突起彼此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结构.该类细胞c-Kit抗体荧光染色阳性.结论 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成年豚鼠前列腺ICCs,可用于前列腺ICCs的电生理学研究.
作者:李应龙;马路平;王江平;王勤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常见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CRC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采用Sanger测序法对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各个基因的突变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统计各个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 252例CRC中,KRAS、BRAF、NRAS和PIK3CA突变发生率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突变共140例(55.5%),其中KRAS 113例(44.8%),NRAS 1例(0.4%),BRAF 19例(7.5%),PIK3CA 28例(11.1%),包括PIK3 CA与KRAS、NRAS、BRAF基因发生双突变21例(8.3%);KRAS的主要突变类型包括G12A、G12C、G12D、G12R、G12S、G12V、G13D、T20M、A59T、Q61H、Q61L、Q61P;NRAS仅有1例突变为G12D;BRAF的主要突变类型为V600E、D594G、K601E;PIK3CA的主要突变类型包括E542K、E545K、Q546K、Q546P、Q546R、M1043I、H1047R.PIK3CA与KRAS、NRAS、BRAF之间会发生交叉突变,但KRAS、NRAS、BRAF三者之间基本不存在交叉突变.结论 CRC中KRAS阳性突变率居高,PIK3CA次之,BRAF、NRAS突变率低,且PIK3CA常与KRAS、NRAS、BRAF发生交叉突变.对CRC患者行KRAS、NRAS、BRAF、PIK3CA等多基因检测,可正确指导并选择抗EGFR单抗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作者:刘影;郑细闰;朱亚珍;何青莲;郑广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胃癌是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新的胃癌分子分型中的EBV相关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与EBV感染有关.近年研究发现,ARID1A(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A)基因和PIK3CA(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atalytic alpha)基因在EBVaGC中的突变率较高,其可能与EBV感染和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该文就近年来ARID1A和PIK3CA在EBV相关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红;谈顺;林香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扩增情况,定量分析HER-2表达和分布特征的异质性,探讨其在判读中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运用欧式距离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HER-2蛋白阳性率(3+)为12.33%,与基因扩增情况显著相关(P<0.001).98例有HER-2蛋白表达的标本总异质性、组内异质性及组间异质性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1、0.040);组内异质性大小明显低于组间异质性.根据标准判读为HER-2蛋白为2+及3+的病例异质性大,1+病例小.HER-2蛋白表达分布较均一的病例近乎为零,而同时具有阴阳脸及花斑样特征的病例多.根据标准判读HER-2蛋白为0的病例中,有7例具有明显异质性.结论 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的异质性较大且类型多样,判读时首先要增加观察视野,选择至少2个组织块进行HER-2蛋白检测;其次无论HER-2蛋白表达水平高低,均需同时检测基因扩增情况,以确保判读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岳君;王娜娜;杨苗苗;韩彪;孟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Bufal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FAK活化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e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Bufal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FAK、E-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Bufalin对ECA109细胞中FAK活化水平及FAK、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Bufalin对ECA109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表明Bufalin抑制FAK、E-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ufalin抑制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和FAK的活化.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Bufalin可以抑制ECA10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药物干预组(20、40、60、80、100 nmol/L Bufalin及PF562271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穿过基膜的细胞个数由107.00±8.19下降至78.67±3.06、61.67±3.06、42.67±3.512、24.33±2.517、10.33±3.215、9.00±2.6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穿过基膜的细胞个数由127.67±8.02下降至102.33 ±4.51、87.33±7.10、73.00±4.58、57.33±2.52、39.00±3.61、37.33±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ufalin可以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AK的活化,提示Bufalin可能是通过下调FAK来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EMT过程及食管癌的迁移及侵袭.
作者:刘雪姣;岳萌;张玲玲;贾迎;刘月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肺腺癌中ROS1蛋白表达和融合基因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评估IHC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IHC和FISH技术对332例肺腺癌中ROS1蛋白表达和融合基因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检测的结果和相关性,并探讨ROS1融合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332例肺腺癌中FISH阳性者13例,阴性者319例,RCS1融合基因阳性率为3.9%;ROS1蛋白表达结果:0者312例,1+者2例,2+者5例,3+者13例,ROS1蛋白过表达率为6.0%;经FISH检测312例RCS1蛋白表达为0的标本无ROS1融合基因,2例1+的标本中也无ROS1融合基因;5例2+的标本中有2例ROS1融合基因,13例3+的标本中11例有ROS1融合基因;IHC检测0和1+、2+、3+标本FISH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0(0/314)、40%(2/5)和84.6%(11/13);IHC检测ROS1蛋白为2+~3+的标本中72.2% (13/18)显示ROS1融合基因,0~1+患者中无1例有ROS1融合基因(Kappa系数=0.831,P<0.01);IHC检测ROS1蛋白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100%和98.4%.结论 IHC检测ROS1蛋白表达和FISH检测ROS1融合基因,两种方法有较高的符合率,一致性较好,IH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检测肺腺癌ROS1融合基因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小芹;王玲;刘凤磊;王卓;赵凤辉;郭应芳;王金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已在生物科技、病理诊断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但对于整个电镜技术流程而言,超薄切片技术不仅是技术的难点,更是反映结果的关键步骤.为得到一张优质切片,越来越多的电镜工作者喜欢采用钻石刀切片,但因钻石刀价格昂贵且刀刃极易受损,操作者应注意钻石刀的维护与保养,以延长其使用期.为使初学者对生物超薄切片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现将常用生物材料进行超薄切片制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汇总如下.
作者:李宁宁;张俊霞;刘湘花;李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左侧乳腺无痛性肿物7天入院.B超示左侧乳腺内菲匀质低回声结节(BI-RADSⅣa类).外科检查:双侧乳腺对称,乳头无抬高、内陷及溢液;双乳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左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质硬区,大小3 cm ×2 cm,边界不清,质略硬,活动度较差,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乳腺肿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结果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局部考虑恶变伴鳞化.遂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刘洪博;王文智;邱雷;刘艳彩;刘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ma,HVL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HVLL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和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8岁,均有10年以上的反复头部种痘水疱病样皮疹伴高热.肿瘤细胞浸润真皮或至皮下组织,小到中等大,轻中度异型性,围绕皮肤附件和嗜血管生长.2例肿瘤细胞CD2、CD3、CD7、CD8、TIA-1和Granzyme B均(+);CD56和CD30均(-).2例EBER均(+).例1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例1患者行CEOD方案化疗1次,确诊后1年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例2患者行化疗4次,病情得以控制.结论 HVLL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儿童的EB病毒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史尤其是皮损特点为诊断重要提示,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病毒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可确诊.
作者:唐雪峰;郭乔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Keap1、Nrf2和HO-1的表达,并探讨氧化应激通路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结直肠腺癌及2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eap1、Nrf2和HO-1的表达.结果 Keap1、Nrf2和HO-1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者表达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Nrf2和HO-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Keap1和Nrf2表达呈负相关,Nrf2和HO-1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氧化应激Keap1-Nrf2信号传导通路参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指导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白美玲;郝秀轻;李峰;张林西;郭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BAI1、VEGF在结肠异型增生性异常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管状腺瘤及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 联合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观察ACF,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异型增生性ACF、40例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35例管状腺瘤癌变及32例结直肠正常黏膜标本中BAI1和VEGF的表达.结果 BAI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异型增生性ACF、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管状腺瘤癌变组中的阳性率逐步降低,分别为93.8%、72.5%、45%、11.4%,且异型增生性ACF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结直肠正常黏膜组(P<0.05),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异型增生性ACF组(P<0.05),管状腺瘤癌变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VEGF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异型增生性ACF、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管状腺瘤癌变组中的阳性率逐步升高,分别为9.4%、52.5%、62.5%、94.3%,且异型增生性ACF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正常黏膜组(P<0.05),管状腺瘤癌变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型增生性ACF组及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在异型增生性ACF、管状腺瘤及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BAI1和VEGF表达呈负相关(rs=-0.656,P<0.05).结论 BAI1低表达与VEGF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前病变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为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作者:刘芳;部晶;张鹏;安亚伟;尚雪飞;彭燕;成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hase promoting factor,MPF)(Cyclin B1/CDK1复合物)及其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8、p21、E2F-1的变化与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5例食管鳞癌组织(同一病例包括食管鳞癌、上皮内瘤变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别观察各组中Cyclin B1、CDK1、p18、p21及E2F-1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Cyclin B1及CDK1蛋白阳性率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逐渐升高,MPF(Cyclin B1/CDK1复合物)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68.6%.p18、p21及E2F-1蛋白表达在正常食管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组织中逐渐升高,在食管鳞癌中均呈高表达.在食管鳞癌中,Cyclin B1表达与CDK1、p18、p21及E2F-1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CDK1与p21表达分别与p18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在食管癌变的过程中,G2/M期转换阶段重要的分子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Cyclin B1/CDK1复合物)呈高表达.MPF与p18、p21、E2F-1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p21蛋白过表达应在食管上皮内瘤变早期阶段引起重视.联合检测Cyclin B1、CDK1、p18、p21及E2F-1蛋白表达有助于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病变发生发展的评估.
作者:李丽;李雅琴;李雪婷;陈晓赛;张振华;王全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体标本与动物标本的组织处理,以及不同动物脏器的处理程序,已有过一些报道,但说法不一[1-4].本文取材小白鼠不同脏器组织,分别用改良的“常规送检标本通用脱水程序”与“小标本脱水程序”处理,并比较这两种程序处理的小白鼠各脏器在常规制片、免疫组化片中的差异,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伟;刘亚军;陈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肺部肉芽肿性炎症通常由于肺部感染了特殊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形成有相对诊断意义的特征性肉芽肿.常见的病原体有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梅毒螺旋体、真菌等.本文采用过碘酸-Schiff(PAS)染色法、Grocott六胺银染色法、Zie-hl-Neelesn抗酸杆菌染色法,并改良其染色技术,以帮助鉴别这些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肺部疾病.
作者:叶敏;赵兰香;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性,58岁,绝经5年,患者20年前体检时发现子宫肌壁间有约2 cm的结节,考虑为平滑肌瘤.之后一直未再检查.半年前行CT检查时发现结节增大至鸡蛋大小,定期复查.2014年12月彩超检查示绝经后子宫前位,大小67mm×69mm×5 mm(图1),肌层回声不均匀,后壁可见一大小62 mm×46 mm偏强回声团,边界清楚,内膜线样居中,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回声.MRI检查示子宫呈前倾后屈位,子宫体积增大,外形不规则,于子宫后壁见一大小48 mm ×61 mm×65 mm,短T1长T2,T2压脂呈低信号,周围可见长T1、T2信号,考虑子宫后壁肌瘤并肌瘤脂肪变性可能性大.子宫内膜厚3 mm,子宫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子宫颈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双侧附件未见异常信号.入院后行子宫全切术并送病理检查.
作者:居红格;霍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内镜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发展,上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色素内镜的广泛应用.其中用碘溶液进行内镜下食道黏膜染色,是现在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目前许多病理科接收的早期食管癌手术标本有的病灶不明显或非常细微,因此,准确地取到病变部位尤为关键.本实验效仿色素内镜的碘染色法,将其运用到病理取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郭鹏;刘虹;邱梦琦;马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顺铂(DDP)分别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对裸鼠肺腺癌A549细胞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经药物作用后裸鼠移植瘤中mTOR、LC3-Ⅱ及Bax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OR mRNA在DDP+RAPA组、DDP+3-MA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组和DDP组(P<0.05);LC3-ⅡmRNA在DDP+ RAPA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Bax mRNA的表达量在DDP+3-MA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mTOR蛋白在DDP+ RAPA组、DDP+ 3-MA组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空白组和DDP组(P<O.05);LC3-Ⅱ蛋白在DDP+ RAPA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P <0.05);Bax蛋白在DDP+ 3-MA组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治疗后空白组、DDP组、DDP+ RAPA组及DDP+ 3-MA组对裸鼠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0、36.5%、43.9%、55.0%.结论 DDP联合RAPA或3-MA均可以明显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且抑制作用均大于单独使用DDP.
作者:卜静;张艳;杜芸;赵银环;王蕊;纪晓坤;吴娟;吴家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