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RMS法检测同一位点连续突变的病理解决方案

刘彦魁;陆威;张春军;齐晓薇

关键词:分子病理, ARMS, 连续突变
摘要:扩增受阻突变体系(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法是分子病理检测领域发展快的方法之一,其是建立在RT-PCR基础上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 ARMS法作为RT-PCR检测方法的发展和延伸,也具有RT-PCR法的缺点,即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我科日常的分子病理检测中,曾出现一起连续检测到多例同一位点发生突变的事件,在本科科主任的带领下,与临床医师、受检患者、医院主管领导、试剂生产与供货方沟通后,妥善解决一起可疑污染事件,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分子病理预警处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迷你临床病理演练评估(Mini-CPEX)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指标是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纽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医师也被称为“医师的医师”,掌握病理临床应用技能不仅是专科病理医师的需要,也是其他专业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病理临床专业技能培训在中国医学本科教育中,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借鉴美国内科医学会( 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 ABIM)推荐的评价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测评工具--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Mini-CEX),经过多年摸索,在病理教学中引入迷你临床病理演练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双萍;张铭旋;李柱虎;金铁峰;林贞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阴囊高分化脂肪肉瘤误诊为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患者男性,63岁,因右下腹痛2天余,以急性阑尾炎收治入院。阑尾炎术后发现患者左侧腹股沟区有一肿块,患者自述肿块存在2年余。查体:站立位,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局限性隆起型肿块,进入阴囊,12 cm ×9 cm大小,质地中等偏硬,无压痛,平卧后肿块不消失,不能回纳,透光试验阴性。遂行左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左侧阴囊内肿块切除术,术中见阴囊内肿块呈实性,质偏硬,从左侧阴囊底部向内上方将肿块推出左侧腹股沟区切口,完整切除肿块。术后行核磁共振检察,腹膜后未见占位性改变。

    作者:黄思念;姚俊霞;侯英勇;罗荣奎;黄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

    患者,73岁,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块3个月入院。病程中肿块进行性增大,伴坠胀不适。查体:双侧乳腺肥大,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左侧睾丸肿大,大小5.0 cm ×4.0 cm。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内见一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血清AFP、β-HCG、睾酮及雌二醇水平正常。胸腹部CT示:两肺多发性结节灶,耻骨及坐骨多发性破坏灶。临床诊断:左侧睾丸肿瘤,伴肺、骨多灶性转移。遂行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牛多山;杨杰;姚丰;陈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咽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NPC及20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li1蛋白在NPC组织(57.14%)中的表达高于慢性鼻咽黏膜炎组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li1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5)。结论 Gli1蛋白在NPC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NPC的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夏含笑;刘陶文;沈冰;邓恋;屈元姣;彭丽芳;曹轶林;何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颅内肿瘤22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各年龄组病例数大致相当。常见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发病部位:幕上153例(69.23%),幕下68例(30.77%)。幕上常见为大脑半球和鞍区,幕下为小脑和第四脑室。 WHOⅠ级或良性肿瘤89例,占40.27%;恶性肿瘤132例,占59.73%,其中WHO Ⅳ级或其他高度恶性肿瘤61例,占27.60%。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少见。胚胎性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类型多样,恶性居多,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唐雪峰;孔莹琴;郭乔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71岁。左肺有一肿物,7.5 cm×7 cm×5 cm大小,呈灰白色,分叶状,质硬,包膜完整。镜下显示在瘤细胞分化较好的区域,细胞多为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可见纤维瘢痕组织及瘤细胞围绕分支状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在瘤细胞分化较差区域,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可见少数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多见(>20个/10 HPF),并见多个小坏死灶,局部瘤细胞突破包膜,向周围肺组织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CD34、CD99和vimentin 均呈弥漫强阳性, BCL-2呈弱阳性, Ki-67增殖指数>20%。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极为罕见,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术后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丁洪基;隋中媛;王贵珍;王灿;刘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醛固定液与甲醛固定液对组织形态学保存效果比较

    组织固定是组织处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病理诊断学中,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以其低成本、易配制和固定后组织保持优异的组织形态学特点而成为具有悠久传统的国际通用组织固定液。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甲醛的危害性逐渐动摇了其作为病理学界固定“金标准”的地位,病理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甲醛严重超标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推广应用环保型固定液取代甲醛固定液。本实验通过配制3种无醛固定液来进行组织固定,通过 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并以NBF作为对照来比较不同固定液对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影响,试图建立新的高质量的组织固定液。

    作者:吴平;张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原发性实体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女性,47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周,皮肤破溃1天入院。体检:左侧乳晕区靠外上象限见一直径6 cm的肿物,表面皮肤淤血、破溃,破溃范围3.5 cm ×2.5 cm;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35×109/L。B超检查:左侧乳腺乳晕区靠外上象限探及一大小6.8 cm ×6.5 cm ×4.0 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无明显包膜,其内回声不均匀。甲状腺、肝脏、胆囊、胰腺、双肾及脾脏均未见异常。

    作者:岳振营;董艳光;胡营营;张洪艳;徐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工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ALK蛋白表达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手工免疫组化(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法检测不同克隆号 ALK抗体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ALK蛋白表达,并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60例NSCLC石蜡样本,运用4种抗体D5F3(Ventana)、D5F3(Cell Signaling)、1A4/1H7(OriGene)、5A4(Abcam)联合常规手工IHC分别检测NSCLC中ALK蛋白水平,与抗体D5F3(Ventana)采用全自动IHC(BenchMark)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5F3(Ventana+BenchMark)检测发现ALK融合阳性NSCLC者32例,ALK融合阴性NSCLC者28例,经FISH法验证结果一致。采用手工IHC法检测4种抗体D5F3(Ventana)、D5F3(Cell Signaling)、1A4/1H7、5A4染色灵敏性分别为93.8%、84.4%、93.8%、56.3%,特异性均为100%,与D5F3(Ventana+BenchMark)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6.7%、91.7%、96.7%、76.7%。手术切除大标本的ALK表达优于活检小标本。结论手工IHC法简便经济、易于普及,选择高灵敏性、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中小医院临床筛查ALK融合NSCLC,染色阳性病例再行抗体D5F3(Ventana)全自动IHC或FISH法检测。

    作者:沈勤;王璇;余波;刘标;徐艳;王艳芬;夏秋媛;周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中Cav-1的异常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检测胃癌(gastric cancer, GC)细胞系及其组织标本中小凹蛋白-1(Cav-1)的表达,并探讨基因甲基化对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AGS、MKN45、BGC-823)及104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av-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中Cav-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av-1的表达。结果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细胞株后,AGS中Cav-1 mRNA由阴性表达恢复为阳性表达,MKN45及BGC-823中Cav-1 mRNA在处理前后均呈阳性;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分别处理3株细胞,处理前后Cav-1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 MSP检测结果显示,AGS细胞株可扩增出甲基化条带,5-Aza-Dc处理后,甲基化条带消失,MKKN45及BGC-823处理前后均无甲基化条带扩出。胃癌组织中Cav-1基因甲基化率为29.8%(31/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0);癌组织中Cav-1基因高甲基化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UGIC)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Cav-1的阳性率为51.9%(54/10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癌组织中Cav-1表达与其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明显相关(P=0.000)。结论 Cav-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且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艳丽;周珍;郭炜;邝钢;杨植彬;董稚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p34 cdc2)对喉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的表达,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结果在随访2年以上的喉鳞状细胞癌中14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组),71例未复发(未复发组)。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切缘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6.5%;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8.8%和21.2%;Cdk1/p34cd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6%和29.4%。喉鳞状细胞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切缘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9.6%( P=0.003),切缘组织中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5.5%(P=0.004),切缘组织中 Cdk1/p34cd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1%和23.9%(P=0.013)。癌旁切缘组织中p53与p21及Cdk1/p34cdc2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过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密切相关。

    作者:孙玉满;刘宏侠;杨俊泉;吴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癌中EZH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腺病、9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和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组织中EZH2和p53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EZH2在ILC与ID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其在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低于ILC与IDC组织(P<0.0167)。 EZH2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等均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生存状态及p53表达有关( P<0.05)。 p53蛋白在乳腺腺病和I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其在ID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ILC与乳腺腺病组织(P<0.0167)。 p53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无关,与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分子亚型及生存状态相关( 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乳腺腺病、ILC及IDC组织中, EZH2及p5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EZH2及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小霞;孟刚;李丽;王岳君;杨苗苗;韩彪;陈青;黄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CD151、MT1-MMP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CD151、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该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黏膜组织、40例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172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D151、MT1-MMP的表达。结果CD151和MT1-MMP在正常黏膜组织、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0.0%、78.3%和13.3%、22.5%、79.1%,二者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CD151、MT1-MMP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 CD151与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51和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CD151和MT1-MMP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参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苗杰;郭秀芳;许欣;姚冬颖;刘晓丽;齐蕾;付琳;李永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卵巢透明细胞癌中HNF-1β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HNF-1β在卵巢不同类型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探讨HNF-1β在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7例透明细胞癌、35例高级别浆液性癌、2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黏液性癌、2例移行细胞癌和13例转移性Krukenberg瘤中HNF-1β的表达。结果27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均不同程度表达HNF-1β,阳性率为85.2%;35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HNF-1β呈核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2.9%;2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5例HNF-1β呈阳性,阳性率为23.8%;10例卵巢黏液性癌中HNF-1β均呈核阳性,阳性率为60.0%;13例Krukenberg瘤均可见HNF-1β呈不同程度核阳性,阳性率为53.8%;2例卵巢移行细胞癌均不表达HNF-1β。与透明细胞癌相比,HNF-1β在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黏液性癌、Krukenberg瘤和透明细胞癌中HNF-1β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HNF-1β诊断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76.5%。结论 HNF-1β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标志物,HNF-1β弥漫强阳性对诊断卵巢透明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作者:熊克美;黄文斌;王劲松;李青;程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主要的支撑学科。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简称2010版《共识》)[1],对推进我国肝癌病理诊断规范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近5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有新的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4年4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简称《指南》)制订专家会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RMS法检测同一位点连续突变的病理解决方案

    扩增受阻突变体系(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法是分子病理检测领域发展快的方法之一,其是建立在RT-PCR基础上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 ARMS法作为RT-PCR检测方法的发展和延伸,也具有RT-PCR法的缺点,即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我科日常的分子病理检测中,曾出现一起连续检测到多例同一位点发生突变的事件,在本科科主任的带领下,与临床医师、受检患者、医院主管领导、试剂生产与供货方沟通后,妥善解决一起可疑污染事件,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分子病理预警处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彦魁;陆威;张春军;齐晓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睾丸支持细胞瘤肺转移1例

    患者男性,59岁。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位于枕顶部,低头时明显,呈阵发性胀痛。头颅MRI示: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可见2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肿块影、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楚,增强后中度强化(图1),双上肺实质内见多个密度影,诊断意见:(1)左肺上叶前段多发病变,考虑转移瘤;(2)肺气肿;(3)肝脏见小囊状低密度影。患者2年前发现左侧阴囊肿大,渐增大如鸡蛋大小。外科检查:双侧腰背部未见异常包块突起,肋腰凹存,双肾未触及,未触及腰腹部异常包块,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左侧阴囊肿大,左侧睾丸6cm×4cm×4cm大小,附睾与睾丸界限不清,质硬,无压痛。右侧睾丸2.5cm×1.0cm×1.0cm大小。B超示:左侧睾丸、附睾增大并回声异常声像图,右侧睾丸未见异常,附睾显示不清,诊断意见:左侧睾丸肿瘤性质待查。CT示:左侧阴囊内软组织肿块影,3.7cm×3.2cm大小,边缘尚光整,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密度不均,左侧精索增粗,明显强化,腹股沟可见淋巴结,直径大于1cm。

    作者:戴芳;王丽;蔡琳;冯强;胡奇婵;宋蜀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灰褐色碎组织一堆,7 cm ×7 cm ×2 cm大小,部分呈息肉状,切面灰褐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泡巢状或腺泡状分布,巢间有纤细薄壁的血管包绕,形成丰富的血管网,肿瘤细胞膜界限清晰。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CD10、vimentin 和 CK 均(+), CD34(血管+)。随访43个月未见其他部位新发病灶。结论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病例非常罕见。既往有肾透明细胞癌病史的患者,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少见部位的转移性病变,引导病理准确诊断。

    作者:郝金燕;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青年人肺原发性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原发性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青年人肺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肺原发涎腺型肿瘤中,8例为黏液表皮样癌,7例为腺样囊性癌。患者多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偶伴有胸痛、胸闷和发热等症状。其中10例行部分肺叶切除术,3例行单侧全肺叶切除术,1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保守治疗,1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肺原发性涎腺型肿瘤胰腺转移后行保守化疗。随访时间4~96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结论肺原发性涎腺型肿瘤少见,年轻人更少见,属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气管及主支气管;主要表现为干咳及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活检可获得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青年患者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杨朝晖;王建军;何燕;余波;陆珍凤;徐艳;周晓军;石群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 M型磷脂酶 A2受体和 Nephrin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 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与Nephrin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IMN及正常对照组中PLA2R及Nephrin的表达,应用Image Pro-Plus软件半定量分析并判断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IMN 组织中Nephr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PLA2R表达升高(P<0.05),IMN中PLA2R与Nephrin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Nephrin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P<0.01),PLA2R的表达量与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各预后组PLA2R及Nephrin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LA2R、Nephrin均表达于IMN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二者表达量呈负相关。二者表达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存在PLA2R表达越高,患者完全缓解率越高的趋势。

    作者:崔静;李文娜;娄景秋;齐栋;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