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摘译);许春伟;张博(审校)
目的:探讨TdT阴性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TdT阴性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5岁,胸部CT示胸腺侵袭性占位伴左上纵隔淋巴结增大。镜检: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圆形,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深染,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象易见,脂肪组织内有肿瘤细胞累及。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一致性表达 CD99、CD34和 CD43,不表达 TdT、MPO、CD117、CD1a、CD2、CD3、CD4和CD8等。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显示存在IGH-B和TCRD基因重排。结论 TdT阴性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病理学检测。
作者:涂频;程静;周晓蝶;时姗姗;刘标;徐艳;石群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胸膜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diffuse malignant mesothelioma, DMM)是一种具有多种组织学特征的肿瘤,这些特征与大量的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极为相似,需与多种病变相鉴别。此外,胸膜诊断的另一缺陷是活检标本有限,因此DMM的诊断可能是病理医师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大挑战,部分病理医师甚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对DMM的诊断均不甚清楚[1]。近期《诊断病理学杂志》先后发表了周晓军教授“恶性间皮瘤病理诊断”及余英豪教授“恶性间皮瘤的免疫组化诊断”文章[1,2],对DMM的相关诊断问题进行介绍,本文拟从胸膜活检的诊断思路层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DMM的认识。
作者:余英豪;陈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NKTCL)是由自然杀伤细胞或较少见的T细胞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 NKTCL是一种预后非常差的侵袭性淋巴瘤。尽管有关NKTCL的致病过程知之甚少,然而近几年从全基因组的研究中,发50%以上的患者存在染色体6q21的缺失。有趣的是,这些缺失区域包括4种候选肿瘤抑制基因:PRDM1、ATG5、AIM1和HACE1,且已证明它们在mRNA水平的表达减少。 NKTCL细胞系中存在PRDM1、ATG5和AIM1的突变和甲基化。作者研究NKTCL致病过程中HACE1的所扮演的角色。尽管位于HACE1上游区域CpG-177的甲基化能够导致HACE1在mRNA水平的下调,但其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几乎处于正常水平,并且在NKTCL细胞系中不管是否存在6q21缺失,HACE1蛋白是有功能的(确实无双重6q21缺失和无功能突变的报道)。此外,与以前的报道相反,通过重组蛋白的转导导致HACE1的过表达,并不影响NKTCL细胞系的增殖和生存,因此作者推断HACE1并不直接参与NKTCL的致病过程。
作者:魏建国(摘译);刘勇(审校);Bagot M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阴及直肠阴道隔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外阴及2例直肠阴道隔EGI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基因突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59岁,右侧外阴见一肿物,4.4 cm ×3 cm ×3 cm大小,术后6个月复发。例2,58岁,直肠阴道隔见一7.3 cm ×6.1 cm ×4.6 cm大小肿物。例3,41岁,直肠阴道隔见一8.6 cm ×7.4 cm ×6.7 cm大小肿物。镜下见瘤细胞梭形,呈编织状、漩涡状及栅栏状排列,核分裂象均易见。免疫表型:3例CD117、CD34、NES及H-Caldesmon均阳性,SMA、desmin及S-100均阴性;例1和例3 DOG-1呈阳性。3例均存在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及直肠阴道隔均可发生EGIST,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李杜娟;赵跃武;付芳芳;谢瑞刚;孔令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6岁,因“呼吸困难9个月”入院。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已不能耐受日常活动,静息状态下即有明显症状,伴腹胀、明显乏力、下肢浮肿。平素排便正常,发病后出现便秘,周身肌肉针刺样触痛,体重下降约20 kg。入院查体:血压(平卧位)95/65 mm/Hg,(直立位)75/50 mm/Hg,右侧胸部及背部可见簇状皮损。颈静脉充盈,心肺及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肌力Ⅴ级,无感觉障碍。
作者:陈醒;买琪;李博;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关于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甲苯胺蓝染色、阿尔辛蓝-番红花红染色、硫堇染色、地衣红染色等,因种种原因目前尚无法广泛应用,本文现介绍一种显示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并且可用于新鲜或固定的组织标本。
作者:陈洪勋;王骋;任兴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全自动染色机逐步被引入了病理科,因其具有以人为本的智能化设计理念,周到而完善的处理程序,提高切片染色的高效性,保证切片染色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改善工作环境[1]。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将Symphony 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应用于常规染色以来,切片的染色效率明显提高,染色质量持续稳定。使用该染色封片工作站克服了人工操作不良因素对染色的影响,达到了染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朱小兰;骆新兰;武鸿美;姚军;刘雪峰;豆文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lk1(polo-like kinase1)和Cyclin B1、p21WAF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EliVision 法对102例子宫颈癌、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Plk1和Cyclin B1、p21WAF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Plk1在子宫颈癌、CIN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5%、55.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yclin B1在子宫颈癌、 CIN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30.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21WAF1在子宫颈癌、CIN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5%、10.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k1、Cyclin B1和 p21WAF1在子宫颈癌、CIN 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lk1表达与子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相关(P <0.05)。Cyclin B1表达与子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p21WAF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 <0.01)。组织学分级低的子宫颈癌中p21WAF1阳性率高。Plk1和Cyclin B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297,P =0.002)。Plk1和p21WAF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403,P <0.001)。结论 Plk1、Cyclin B1和p21WAF1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前两者与子宫颈癌预后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子宫颈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秦赟娜;何德明;庄德葆;叶璐;邓颖辉;罗海莲;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formalin fixed paraffn embed-ded, FFPE)是病理科普遍采用的组织处理和保存方法。组织标本经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以及包埋等程序处理之后,可长时间保存[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以下简称《操作规范》)要求, FFPE 组织需保存15年[2]。该操作由于流程简单,易于掌握,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处理,且代价低廉,适合大多数医院病理科开展。目前, FFPE组织已广泛应用于病理科的常规病理工作中。
作者:程凯;章如松;余波;马恒辉;石群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NKX2.2蛋白在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胃肠胰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中NKX2.2、Syn及CgA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KX2.2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7个原发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4例正常胰腺胰岛细胞中弥漫强阳性表达, NKX2.2、Syn及CgA在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00%、100%、46.7%;NKX2.2在前肠、中后肠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01)。 NKX2.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分级、肿瘤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KX2.2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在诊断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上明显优于CgA,联合检测NKX2.2、Syn、CgA可提高小肠、直肠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彭李博;吴楠;王璇;周晓军;吴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脂肪组织因其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油脂成分,其组织制片一直困扰着许多病理技术人员。不少科室把脂肪组织与其它组织采用同一运行程序,致使切出的片子不完整,呈碎渣样,有大空洞。蜡块在室温下放置,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即出现凹陷。有些切片在漂片时,要快速裱片,否则放入水中后蜡片会炸开,无法得到完整的切片[1-3]。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摸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摸索出既能处理好常规标本,又能处理好脂肪组织标本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艳华;曾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WHO(2010)分类推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anNETs)的分级建立在核分裂象和 Ki-67增殖指数的基础上,2级(G2)PanNETs定义为核分裂象2~20个/10 HPF 或 Ki-67增殖指数在3%~20%之间,3级( G3)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NEC)定义为核分裂象>20个/10 HPF或Ki-67增殖指数>20%。然而一些PanNETs在核分裂象和Ki-67增殖指数上存在不一致性,通常Ki-67增殖指数在G3范围,而核分裂象属于G2范围,这就促使我们在核分裂象属于G2 PanNETs的临床大样本中检测Ki-67增殖指数的临床意义。作者复习了经外科切除的核分裂象G2、分化好的PanNETs。其中19例PanNETs Ki-67增殖指数>20%,被选定为级别不一致性研究组(核分裂象计数G2/Ki-67增殖指数G3)。另选53例级别一致性的PanNETs(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均属G2),和43例形态学分化差的(小细胞或大细胞型)胰腺NEC作对照。在圈定的图像“热点区域”通过人工计数至少500个细胞来量化Ki-67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级别一致性和级别不一致性PanNETs及差分化NEC的平均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8.1%(3%~20%)、40%(24%~80%)、70%(40%~98%)。总体上,级别不一致性 PanNETs患者比差分化NEC的患者有显著长的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54.1个月 vs 11个月,5年生存率29.1% vs 16.1%;P=0.002)。另外,级别不一致性PanNETs患者的生存时间比级别一致性PanNETs患者的短(中位生存期67.8个月,5年生存率为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研究发现支持以核分裂象和Ki-67增殖指数为基础的PanNETs分级可能不一致的观点,当Ki-67增殖指数指示G3时,临床预后相对更差。更重要的是,该组研究证实:通过 Ki-67分级的 G3期中,分化好的PanNETs与真正分化差的NEC相比,其侵袭性明显较弱,提示目前WHO G3分类存在异质性,包含两种不同的肿瘤,应该进一步分类为伴高增殖指数的高分化PanNETs和低分化NEC。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邰艳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关节弥漫型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弥漫型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42例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男女比为1∶1.2,发病年龄8~69岁,平均37.6岁。临床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8例,肿胀34例(其中合并功能障碍18例)。发生部位:膝关节30例(71.4%),髋、踝关节和足部各3例(21.4%),腕、肘关节3例(7.1%)。27例行MRI检查,诊断为弥漫型巨细胞肿瘤者9例(33.3%),关节腔积液5例、滑膜病变3例以及其他非肿瘤性病变。镜检:滑膜细胞弥漫性增生、绒毛结节状生长,肿瘤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细胞排列密集,但无肿瘤性坏死和核分裂;常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反应;17例(40.5%)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并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6例复发(20%),其中2例复发2次。结论弥漫型巨细胞肿瘤好发于膝关节,其次是髋和踝关节;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组织学呈现富于滑膜肿瘤细胞的弥漫性增生和细长绒毛结构者更易复发;侵袭性生长为其主要生物学特征,易侵袭关节周围软组织。
作者:姚丰;陆珍凤;周晓军;印洪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3岁,平均40.5岁;病程1~14年,平均5.6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受限伴低血磷、高尿磷;肿瘤大径1~7.5 cm,平均2.7 cm;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病例伴有破骨样多核巨细胞,血管丰富,可见簇状厚壁畸形血管、薄壁血管、散在脂肪岛及软骨样细胞;7例伴有不规则钙盐沉积,2例伴条索状上皮,其中CK(AE1/AE3)阳性;10例核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其中1例肿瘤细胞异性明显;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D56(其中2例分别为弱阳性和灶阳性),11例NSE阳性,8例CD99阳性,7例BCL-2阳性,4例CD34和6例SMA呈不同程度阳性,10例Ki-67增殖指数≤5%,2例分别为10%、25%。随访时间2~108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72、84个月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多表现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其组织学形态多变且缺乏特异性,掌握其共性特征并紧密结合临床才能正确诊断。
作者:张欣;钟定荣;邢荣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8.5、67个月。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ILC患者就诊时年龄较大,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多为2级,ER、PR阳性率高,HER-2多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多为管腔A型(P<0.001)。 ILC中,经典型ILC肿瘤较小,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中管腔A型较多;非经典型ILC中管腔B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较多(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典型与非经典型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48);ILC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P=0.397);多因素分析显示,ILC中管腔A型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P=0.016,P=0.015)。结论 ILC的预后和组织学分型与分子分型有关,应为预后较差的患者探寻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丽;孟刚;汪小霞;王岳君;杨苗苗;陈青;黄雯;韩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异常的有丝分裂是癌症的共同特征,然而关于基因变异导致有丝分裂缺陷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作者以前筛选过高度特异伴有丝分裂缺陷形态学特征的人类肿瘤细胞,在全基因组RNA干扰时,分配候选基因参与到 HeLa细胞中( www. mitocheck. org)。发现早期有丝分裂配置在乳腺癌前期/前中期显著富集。MitoCheck候选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发现,有丝分裂的延迟与表观沉默基因编码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一种分泌性蛋白酶)的缺陷有关。 PAPPA沉默在癌前病变和浸润性乳腺癌中非常普遍。在人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中通过实验操控PAPPA蛋白的水平,发现早期有丝分裂的进展依赖于PAPPA的功能,通过下调这种蛋白酶的表达,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增强。 PAPPA通过调节IGF-1信号通路来调节有丝分裂的进展,导致激活叉头转录因子FoxM1,后者进一步驱动基本有丝分裂基因的转录群体。以上结果表明PAPPA不仅能够调节正常的细胞分裂,而且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进展的分子靶标之一。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张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筛选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中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 Tiam1)相关基因并鉴定其表达。方法腹腔注射二甲基肼( dimethylhydrazine, DMH)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收集Tiam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结直肠癌原发灶新鲜组织5对,应用Affymetrix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两组的差异表达基因,qRT-PCR技术验证部分差异基因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在3倍以上的基因共794个,有远处转移的Ti-am1转基因小鼠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400个,下调基因共394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GENEMANIA共表达网络构建,筛选3个(PIK3R5、FIGF、RPS6KA6)特异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技术验证,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检测相符。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和鉴定结直肠癌转移中Tiam1相关基因,建立了特异性结直肠癌转移表达谱,为寻找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
作者:肖雨;于莉娜;丁彦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7岁,体检发现左侧肺下叶肿物,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查体: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CT示:左侧肺下叶类圆形结节状高密度影,直径约2.6 cm,边缘光滑,相邻前后段支气管通畅,纵隔及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为良性病变。支气管镜检查:左、右主支气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全麻胸腔镜辅助下行左侧肺下叶肿物切除,术中于左侧肺下叶触及肿物,3 cm ×2 cm ×2 cm大小,有包膜,质地中等。
作者:魏娉;路三军;桂红武;尹峰;孙健;孙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制片过程中,较硬的组织蜡块如子宫平滑肌瘤、胃肠道间质瘤、纤维瘤、腱鞘巨细胞瘤等在切片时常常出现“跳片”现象,即切片时蜡带厚薄不均匀,染色时容易掉片,影响镜下诊断。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工作中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仔细分析,摸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亚;陈雪;魏永敬;汪兆亮;邱文鹏;杨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囊性病变( cystic lung diseases, CLD)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干预时机。方法对125例CLD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5例CLD中男性75例,女性50例,男女比为1.5∶1。年龄0~11.5岁,平均23.0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小于1岁者60例(48.0%)。眼观:50例肺组织局部可见单房或多房囊肿,囊肿直径0.5~8.0 cm,囊腔与支气管不相通;18例肺切面呈蜂窝状,囊腔直径0.1~2.0 cm。26例肺组织实变,囊腔不明显。21例肺组织见较厚脓肿囊壁,内壁粗糙,可见脓苔。7例肺气肿肺组织按之有捻发音,切面见微囊。2例见肺组织内囊实性肿物,切面灰白色,鱼肉状。125例CLD中先天性肺支气管发育异常相关的囊肿共94例(75.2%),其中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59例(47.2%),其中1型29例(49.2%),2型18例(30.5%),4型12例(20.3%);肺隔离症26例(20.8%),叶内型15例(57.7%),叶外型11例(42.3%),叶外型肺隔离症中5例合并 CPAM 2型;支气管源性囊肿8例(6.4%);肠源性囊肿1例(0.8%)。获得性病变31例(24.8%),其中感染后肺脓肿21例,1例为真菌性脓肿;肺气肿改变7例;胸膜肺母细胞瘤共3例(Ⅰ型1例,Ⅱ型2例)。结论小儿CLD种类较多,结合影像学特征可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牛会林;刘威;王凤华;陈峥嵘;高秋;曾荣新;王勇;伊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