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万用调节炉在冷冻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朱育连

关键词:冷冻切片, 组织制片, 万用调节炉
摘要:目前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已成为大多数病理科的常规工作,手术中等待快速冷冻病理报告,根据病变性质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随着临床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提高冷冻切片的质量和速度.冷冻切片染色和某些特殊染色过程中常需提高温度来缩短制片时间及染色质量等.现在许多病理科在冷冻制片过程还在使用乙醇灯、电吹风、微波炉等加热工具,或苏木精放烤箱预温等方法.乙醇灯加热温度不好控制,组织易烤焦;苏木精预温不方便操作,还容易使苏木精使用期缩短而造成成本的浪费.本文现介绍一种稳定、经济、方便的调节炉,既可节省大量的经费和电能,还节省工作室空间,为技术人员带来方便,提高制片质量和制片速度,本实验室经1年多时间的使用,效果满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9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Kaplan-Meier法评估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KIP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5.9%和4.1%(P<0.05);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UI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20.56%)显著低于阴性组(60.38%)(P<0.05);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KIP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其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冬霞;千智斌;李永真;李巧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中CTGF、 IL-1β、 Agr和AdipoR1表达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聚糖聚合物(aggrecan,Agr)和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1)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与HPV16感染、子宫颈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TGF、IL-1β、Agr和AdipoR1在喀什维吾尔族17例子宫颈炎和46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PCR技术检测相应标本中HPV16的感染.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PP 6.0半定量检测子宫颈病变中CTGF、IL-1β、Agr和AdipoR1的累积光密度(IOD SUM)值.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子宫颈癌中HPV16阳性者22例,阴性者24例;子宫颈炎中HPV16阳性者5例,阴性者12例.CTGF在子宫颈癌组中的表达低于子宫颈炎组(P<0.01).IL-1β、Agr在子宫颈癌组的表达高于子宫颈炎组(P<0.01).CTGF在HPV16阳性子宫颈癌组的表达高于HPV16阴性组(P<0.05).AdipoR1在HPV16阳性子宫颈炎组的表达高于HPV16阴性组(P<0.05).CTGF、IL-1β、Agr和AdipoR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与子宫颈炎组织相比,子宫颈癌中CTGF表达量下降,IL-1β和Agr表达量上升,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检测结果对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海力曼·衣拉洪;贾索尔·肖克热提;阿力木·伊力亚斯;阿力甫江·海力力;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切片技术的应用

    送检胸腹水标本通常处理方法是离心后涂片,95%乙醇固定染色后显微镜下阅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制出的切片镜下观察细胞不集中,且数量不多,如果发现可疑细胞,诊断医师则需冒很大风险去诊断该病.因此,我们把细胞沉渣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胸腹水的制片中,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送检胸腹水离心后,将沉淀物再处理,然后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后,细胞明显增多且集中,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也提高诊断医师的阅片速度.

    作者:杨小苗;申成香;司有谊;怀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在消化道内窥镜活检组织批量处理中的应用

    消化道内窥镜活检组织在日常病理外检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常需要病理医师在短时间甚至当日作出明确诊断,以便临床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应用于快速石蜡制片,大大缩短了组织处理的时间,制片效果与常规制片无明显差异.但以往的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只可以同时对单例或少数几例标本进行操作,不适用于内窥镜活检组织的批量处理,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病理外检工作需要.本文应用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JYCL-2超声波组织处理仪)进行消化道内窥镜活检组织的批量处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璇;章如松;魏雪;何燕;陈辉;卢梅英;周晨光;周晓军;马恒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聚乙二醇在病理实验教学标本制作方面的应用

    水溶性塑料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性质温和,低毒无刺激性,能完全溶于水、乙醇以及其他许多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制药、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1,2].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PEG性状可从无色无味无刺激性黏稠液体(相对分子质量200~ 700)至蜡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1 000 ~ 20 000).近年来,有关PEG应用于组织固定方面的文献已有报道[3,4].本实验尝试在病理实验教学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引入PEG,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燕翔;雷元卫;苏波;郑鹏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原位杂交检测HPV与EBER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原位杂交检测与免疫组化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其可提供分子水平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成为病理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病毒感染、肿瘤异常基因等鉴别,特别在诊断某些人类疾病,无法得到可靠抗体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现已被有效地应用到现代病理学研究及诊断中.原位杂交操作步骤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人为差异,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如何提高制片质量,正确发挥原位杂交优势,笔者现将目前病理科常用的石蜡原位杂交(HPV、EBER试剂盒购自福建泰普生物公司)检测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建议介绍如下.

    作者:林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万用调节炉在冷冻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目前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已成为大多数病理科的常规工作,手术中等待快速冷冻病理报告,根据病变性质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随着临床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提高冷冻切片的质量和速度.冷冻切片染色和某些特殊染色过程中常需提高温度来缩短制片时间及染色质量等.现在许多病理科在冷冻制片过程还在使用乙醇灯、电吹风、微波炉等加热工具,或苏木精放烤箱预温等方法.乙醇灯加热温度不好控制,组织易烤焦;苏木精预温不方便操作,还容易使苏木精使用期缩短而造成成本的浪费.本文现介绍一种稳定、经济、方便的调节炉,既可节省大量的经费和电能,还节省工作室空间,为技术人员带来方便,提高制片质量和制片速度,本实验室经1年多时间的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朱育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表达量的临界值研究及验证

    目的 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FFPE样本中ERCC1的相对表达量,确定判别ERCC1表达量等级的临界值并对其进行回顾性验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FPE样本中ERCC1和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2-ΔCt法计算ERCC1的相对表达量.以其中位值为判别ERCC1表达量等级的临界值,并通过患者应用铂类化疗药物的短期、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验证.结果 200例FFPE样本中,ERCC1和内参基因均可检出的检出率为89.0%.ERCC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型、分期及有无吸烟史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表达、低表达ERCC1患者在应用药物后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2.0%、53.7% (P <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RCC1表达量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ERCC1高表达、低表达患者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14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8);ERCC1高表达、低表达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15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 =0.028).结论 判定非小细胞肺癌ERCC1表达量等级的临界值适合进行后续验证,为相关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王雷;李爱国;刘庆熠;贾金明;栾艳超;杜媛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p16及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p16及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例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子宫颈及卵巢的癌灶进行含p16在内的多个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3例患者的子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糜烂及肿块,双侧卵巢增大,切面有黏液感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子宫颈腺癌周围有不典型增生的子宫颈管腺上皮,与腺癌移行过渡,可见癌栓,腺癌几乎侵及子宫颈全层;双侧卵巢纤维增生明显,腺癌穿插其中.颈体交界、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阴道手术切缘等查见癌累及.3例子宫颈及卵巢癌灶的免疫表型基本一致,均强阳性表达p16、CK7和Ki-67,HPV亚型分型检测阳性结果如下.子宫颈/卵巢:例1,16、18/16、18、58;例2,16、18/18;例3,16/18.根据p16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结果,提示3例均为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结论 子宫颈黏液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属于晚期子宫颈癌.借助p16的表达及HPV亚型的分型检测结果可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利于肿瘤的后期治疗.

    作者:沈扬眉;何英;徐炼;魏晓霞;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PCA3基因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国内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迅速上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目前用于筛选PCa常用的标志物,但其特异性较差,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前列腺癌基因3(prostate cancer gene 3,PCA3)是一种在PCa组织中高表达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具有高度特异性.大量研究证明PCA3对PCa诊断的重要性.PCA3与血清PSA和其他临床资料联合使用,可提高PCa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现就PCA3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袁俊清;张惠箴;蒋智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19、EpCAM、CD133、CD90的表达及其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分别为31.9%(23/72)、40.3% (29/72)、51.4% (37/72)、41.7%(30/72),有镜下癌栓和门静脉癌栓组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均高于无镜下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组,Ⅲ+Ⅳ期、肿瘤数目多发的HCC中EpCAM、CD133、CD90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和单发的HCC;<46岁、组织学Ⅲ+Ⅳ级、血清AFP≥350 ng/ml的HCC中CK19阳性率高于其相应对照组.E-cadherin与其余两种EMT标志物均呈负相关(vimentin:r=-0.572,P=0.004;Snail:r=-0.597,P=0.003),CK19、Ep-CAM、CD90阳性HCC组中vimentin阳性强度均高于阴性组,CD133阳性HCC组中E-cadherin阳性强度低于CD133阴性组,vimentin、Snail阳性强度均高于CD133阴性组.结论 与CK19、EpCAM、CD90相比,CD133阳性的肝癌干细胞与EMT的关系更加密切,CD133可作为同时针对HCC肝干细胞和EMT的治疗靶点.

    作者:徐军;胡勇;王健;王星星;程兰兰;余宏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sa-miR-150再表达对Burkitt淋巴瘤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hsa-miR-150在正常人B淋巴细胞群及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中的表达,分析hsa-miR-150再表达对人BL细胞株Daudi及Raji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从扁桃体炎标本中分选出正常B淋巴细胞群,应用qRT-PCR技术检测hsa-miR-150在细胞群中的表达,同时检测hsa-miR-150在BL细胞株Daudi及Raji中的表达;将载有hsa-miR-150的慢病毒稳定转染Daudi及Raji,采用FCM、MTT及IP染色法观察hsa-miR-150再表达对Daudi及Raji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FCM从扁桃体组织中分选出4群正常的B淋巴细胞群,分别为na(i)ve细胞(NC)、中心母细胞(CB)、中心细胞(CC)、记忆B细胞(MC),hsa-miR-150在NC、CB、CC、MC中的表达呈动态性,相对于NC,CB及CC低表达hsa-miR-150(P <0.001).与正常B淋巴细胞相比,hsa-miR-150在Daudi及Raji中明显低表达(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01),凋亡明显增加(P <0.001).结论 hsa-miR-150对正常B淋巴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与BL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系;hsa-miR-150再表达可抑制Daudi及Raji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后续诱导分化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陈少红;韩西群;代新珍;简文静;严金海;赵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膀胱癌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膀胱癌及25例癌旁组织中ILK、AKT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ILK、AKT和β-eatenin在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19%和12.00%、44.68%和20.00%、48.94%和12.00%,且差异均有显著性(x2=11.651,x2=4.309,x2=9.650,P<0.05).同时,ILK、AKT及β-catenin在高分化膀胱癌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β-catenin和ILK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ILK、AKT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揭示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有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ILK、AKT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

    作者:高娟;董兵卫;张渭波;康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FISH技术在93例自然流产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应用

    染色体异常包括胚胎染色异常和夫妇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常见的原因,其中胚胎染色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1].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自然流产的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检测,FISH具有成功率高、准确、省时,对检测标本限制低等优点[2].而如何确保FISH的制片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FISH技术操作在3种类型流产组织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少颜;杨嶽鑫;谭学贤;罗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泪腺非侵袭性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伴眼胀痛2个月余”入院.查体:左眼球突出,左眼泪腺区可触及一0.8cm×0.6 cm大小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患者左眼球既往病史为:角膜白斑、陈旧性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废用性外斜.CT检查示:左侧眼眶内泪腺区可见一椭圆形实性占位病变,其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29 mm×19 mm大小,周围骨质结构未见明确破坏性改变,左侧眼球内未见明确异常征象,考虑泪腺混合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完整切除肿物后给予放疗.术后电话随访24个月,患者无瘤生存.

    作者:江瑞康;王玉玲;刘培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拇指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患者男性,76岁,因“左手拇指肿痛2个月余”入院.体检:病变位于左手拇指腹侧皮下.因既往外伤导致左手拇指远节指节皮表陈旧性瘢痕形成,瘢痕与病变无关.左手拇指远节指节局部红肿明显,可见陈旧性瘢痕,无渗液及渗血,甲床颜色加深,指端及周围局部触痛、压痛明显,皮温稍高,远节指节活动受限.左手腕桡动脉搏动可扪及,左手其余各指活动、感觉及血供均可.CT示:左手拇指远节指骨远端边缘骨质密度欠均匀,部分骨皮质欠连续,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MRI示:左手拇指远节指骨远端骨质改变并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图2).ECT示:左手拇指点状放射性稍增强影(图3).遂行左手拇指病灶切除活检术.

    作者:张雨涛;冯浩;范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 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 +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 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刘劼;徐阿曼;陆震;袁笑;郭涛;汪礼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EBER、 LMP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特指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中EBER、LMP1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1例PTCL-NOS及59例对照组[48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和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CL)]中EBER和LMP1的表达,并分析EBER表达与PTCL-NO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81例PTCL-NOS中,EBER阳性率为43.2% (35/81);35例EBER阳性的PTCL-NOS病例中免疫组化得分1分+2分者共29例,占EBER阳性病例的82.9%(29/35),3分+4分者共6例,占17.1% (6/35).EBER表达与PTCL-NOS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81例PTCL-NOS组织中,LMP1蛋白阳性率为22.2%(18/81).LMP1蛋白表达与EBER表达具有一致性,但EBER阳性率明显高于LMP1 (P <0.05).(3)33例PTCL-NOS获得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6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总生存率为33.3%(11/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BER阳性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EBER阴性组(P<0.05).结论 EB病毒(EBV)感染可能是PTCL-NOS发生、发展中重要但非根本性的因素.EBER-ISH检测EBV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BV感染对PTCL-NO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鹤琴;朱雄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肠腺癌中SNCG、MAP2和CXCR4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NCG、MAP2和CXCR4蛋白在大肠腺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大肠腺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中SNCG、MAP2和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组织中SNCG、MAP2和CXCR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2.22%、86.67%、76.67%,三者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大肠腺癌组织中SNCG、MAP2和CXCR4的阳性表达均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NCG与MAP2、CXCR4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0.341,rs=0.244,rs=0.247;P均<0.05).结论 SNCG、MAP2和CXCR4在大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郑淑芳;时丽芳;于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价.方法 收集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单纯性淋巴管内癌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病理改变及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评价.结果 患者女性,51岁,左侧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诊断淋巴组织中查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接受表柔比星、多西他赛3周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外上方有一3cm×3.5 cm大小黄白相间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质中.镜下见乳腺无浸润癌及原位癌,可见弥漫分布的淋巴管内癌栓,间质有多灶状淋巴细胞浸润,腋窝淋巴结有转移,部分癌细胞呈退行性变,形态不规则,胞核浓集,胞质嗜酸,有多核瘤巨细胞.结论 建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评价体系增加对淋巴管内癌栓的判断标准.

    作者:程涓;史晓光;戴欣;丁华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