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目的:探讨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hosphoinositide 3 kine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PTEN与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D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24 h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患者尿液中足盂蛋白( podocalyxin, PCX)的水平;肾活检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根据肾小球病变将DN患者分为3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小球内p-Akt和PTEN的表达。结果 DN患者尿液中PCX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肾小球病变加重其水平逐渐上升;p-Akt和PTEN在DN患者肾小球的表达有所上调,但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减少;DN患者尿液中PCX水平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PTEN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改变Akt的活化状态,从而在DN患者足细胞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邢玲玲;傅淑霞;杨林;姚芳;王建荣;于连英;刘青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肉瘤( prostatic special-ized stromal sarcoma, PS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S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梭形及短梭形PSS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核主要呈卵圆形、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多角形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呈弥漫阳性, PR 呈弱阳性。结论PSS起源于前列腺激素依赖性特异性间质细胞,是一种罕见肉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vimentin、CD34阳性可鉴别诊断,需与肉瘤样癌、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等相鉴别。
作者:吴景;桂照华;王珏;吴铃;李晓洁;程修强;何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淀粉样变性肾病( amyloid nephropathy, AN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ANP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1例ANP占同期全部肾脏穿刺活检的1.19%(31/2603),其中女性15例,男性16例。年龄36~77岁,平均(61.28±10.95)岁。临床分期:单纯蛋白尿期4例(12.90%),肾病综合征期21例(67.74%),肾功能衰竭期6例(19.35%)。镜下见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基膜和小动脉壁,严重时可沉积于肾小管基膜和肾间质。高锰酸钾氧化刚果红染色示:AL型27例,AA型4例。免疫荧光检测部分病例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程度较弱的沉积,部分为阴性。 AL型ANP免疫组化标记示免疫球蛋白轻链κ和λ不同程度表达,其中以λ轻链多见。电镜下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上皮下可见淀粉样纤维。结论 ANP好发于中老年肾病患者,临床表现有时缺乏特异性,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对疑似病例应尽早行肾脏穿刺活检,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隋燕霞;蒋娜;解立怡;赵东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adnoma, MA)3例,黏膜上皮呈高柱状,分泌黏液,无明显异型性。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low grade a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LAMN )5例,管壁可见无细胞或含少量细胞的黏液扩散至阑尾壁各层甚至阑尾外,其中1例伴有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 low grade of peritoneal pseudomyxoma, PMP-L),腹膜病变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与阑尾相同。阑尾黏液性囊腺癌( mucinous adnocarcinoma, MAC)2例,管壁可见腺管或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较大,呈浸润性生长,1例伴有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high grade of peritoneal pseudomyxoma, PMP-H),腹膜黏液湖内可见多量异型性显著的黏液上皮细胞。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系列肿瘤谱系,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性质和类型,准确且规范的病理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黄利华;桂华伟;雷德利;赵晓玲;刘冬玲;张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伴不典型细胞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桥本甲状腺炎153例,分为桥本甲状腺炎伴不典型细胞组(32例)、桥本甲状腺炎伴PTC组(49例)、桥本甲状腺炎对照组(72例)。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桥本甲状腺炎伴不典型细胞与PTC有形态学差异。伴PTC组Galec-tin-3、CK19阳性率高于伴不典型细胞组,CD56阳性率低于伴不典型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Ki-67阳性率在伴不典型细胞组与伴PT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组织形态学特征为基础,联合应用CD56、CK19、Galectin-3、Ki-67可有效鉴别桥本甲状腺炎伴不典型细胞与PTC。
作者:张洪艳;胡营营;陈晋明;支全;徐斌;张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ar3、Par6和aPK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ar3、Par6和aPKC三种蛋白在153例胃癌各个位点(即胃癌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以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结果Par3、Par6和aPKC在胃癌组织各个位点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P<0.01);Par3、Par6、aPKC在胃癌中的表达下调率高于肠型和混合型胃癌(P<0.05,P<0.01,P<0.01),Par6和aPKC在侵袭至浆膜及浆膜外病例中的表达下调率显著高于侵及黏膜及肌层的病例(P均<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ar6的表达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结论Par3、Par6和aPKC表达下调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熊中堂;张声;王行富;郑珂;陈虹;陈余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颞下颌疼痛不适5个月,加重伴肿胀半个月”入院。5个月前自觉左侧颞下颌关节疼痛不适,不伴发热,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近半个月来发现左侧颞下颌关节处肿胀,压痛,咀嚼时疼痛明显,张口受限,开口度约1.0 cm。查体:左侧颞部肿胀,皮肤无充血红肿,无破口。左耳前骨性饱满隆起,压痛明显,张口时压痛加重,通过外耳道有压痛。 CT检查示:左侧颞下颌关节髁突广泛不规则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可见斑块状低密度影,关节间隙增宽,髁突向外下移位,周围软组织高密度影(图1)。 PET检查示:右侧颈部及双肺可见转移瘤。手术所见:左侧髁突骨质破坏至髁突颈部,肿物质地呈鱼肉状,界限不清,向前、下、内扩展,内界至蝶骨翼突外板,上界至颅底,外界至关节,关节囊完整,无明显破坏。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腺癌浸润。遂行肿物切除术。
作者:刘艳丽;张文;赵慧玲;刘琳;刘亮;刘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FISH技术检测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不能明确1级或2级(CIN1/2)病变组织中的扩增,探讨其在CIN分级中的临床病理实用意义。方法选取子宫颈组织标本42例,其中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20例,CIN1/2级22例(其中初步诊断1级8例,2级14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中TERC基因无扩增,CIN1/2级组织中TERC基因的扩增率为22.7%(5/22),77.3%(17/22)的TERC基因无扩增;其中初步诊断1级8例,1例TERC基因扩增;初步诊断2级14例,4例TERC基因扩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难以确定CIN1/2级时,应用FISH技术进行TERC基因检测,TERC基因扩增者可考虑为CIN2级,建议临床积极处理;无扩增者,考虑为CIN1级,可保守处理;FISH技术具有临床病理实用价值。
作者:何春年;荀文娟;徐名堂;徐翠清;赵焕芬;张秀智;陈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刊编辑部收到作者的投稿后,经初审符合本刊征稿内容者,编辑部将及时发回执,注明稿件编号并通知作者缴纳稿件处理费;对通过专家审核的稿件,在进行文字和撰写规范编辑加工后,发送“退修意见单”给第一作者;如作者的修回稿符合退修要求,则进入待用状态。编辑部将根据各期中心内容遴选稿件,并在排版后用E-mail发送校对样稿和缴纳版面费通知。编辑部咨询电话:0551-65161102,投稿邮箱:lcsybl@163. 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男性,47岁,右前臂肘关节外侧有一肿物10余年,无压痛,可活动,生长缓慢。 CT示右侧肘关节外侧皮下脂肪间隙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大小45 mm ×63 mm;密度不均匀,内有脂肪密度影、细小点状钙化及纤细分隔;肿块边缘清晰,相邻肌肉略受压移位,邻近皮肤无增厚。诊断:脂肪肉瘤?(图1)。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大小8 cm ×7 cm ×5 cm,境界清楚,切面灰黄色有砂砬感,质地中等。
作者:张兰凤;肖学文;叶薇;范钦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miR-21靶控的信号转导蛋白K-ras的影响。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姜黄素组用二乙基亚硝胺( DENA)连续灌胃18周,姜黄素组于第9周用姜黄素灌胃,每周2次,连续10周;对照组先用生理盐水灌胃8周,9~18周用生理盐水+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应用qRT-PCR技术检测miR-2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K-ras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模型组miR-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姜黄素组miR-21基因相对表达量较肝癌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姜黄素组肝癌组织中K-ras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姜黄素组大鼠肝癌组织中K-ras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 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实验各组K-ras蛋白及miR-21的表达量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miR-21靶控的信号转导子K-ras蛋白表达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对肝癌生物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建芝;王永玲;李佳;姬翔;韦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来研究表明miRNAs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单个miRNAs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作者对microR-NA-185(miR-185)在肝细胞癌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实验发现,与非肿瘤性的肝脏实质相比, miR-185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qRT-PCR检测显示,与原代肝细胞相比, miR-185在人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下降;在体外人肝细胞癌细胞中miR-185的过表达会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且阻止SCID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miR-185的过表达能够抑制肝细胞癌细胞中DNMT13′端非翻译区域荧光素酶的活性,当 miR-185结合位点发生突变时,就不存在该效应;miR-185的复制或过表达会减少肝细胞癌细胞中DNMT1蛋白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DNMT1是miR-185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的靶向作用蛋白。 DNMT1在miR-185诱导抑制肝细胞癌的增殖中所起的作用,可进一步通过DNMT1的过表达阻止miR-185诱导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这一事实所证实。 miR-185的复制或过表达能够减少PTEN启动子DNA甲基化并且提高PTEN的表达,从而抑制Akt磷酸化;如果DNMT1过表达,这些效应刚好相反。以上结果表明:miR-185靶向作用于DNMT1,通过诱导PTEN和抑制Akt,从而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活化或激活miR-185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新的治疗策略之一。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免疫组化染色已成为病理学临床诊断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染色是否成功受抗原修复、一抗浓度、孵育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检测一些新抗体时需从众多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去摸索佳的检测条件,费时费力。为了减少实验次数和劳动量,降低实验成本,本文将正交设计试验引入免疫组化检测条件优化实验中,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便于寻找一种经济、简易、可行的免疫组化检测条件优化方法。
作者:张炜明;贡其星;宋国新;平国强;王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肾脏拼接型X盒子结合蛋白1(spliced X-box binding protein-1, XBP-1s)和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adipose differentiation related protein, ADRP)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腹腔注射STZ成功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喂养2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XBP-1s和ADRP的表达。结果 XBP-1s和ADRP表达均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XBP-1s和ADRP表达均显著增高,分别升高2.017倍和1.54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2.741,P<0.05)。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肾脏组织中XBP-1s表达增强往往伴随着ADRP的表达增强(相关系数为0.723,P<0.05)。结论 XBP-1s表达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ADRP上调的因素之一。
作者:朱琳;郝军;赵松;赵雪;陈宁;郑书深;段惠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eriostin、VEGF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eriostin、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eriostin和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 Periostin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 VEGF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 Periost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6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获得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48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eri-ostin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 Periostin阴性组( P<0.05), VEGF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 VEGF 阴性组( P <0.05)。结论 Periostin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eriostin、VEGF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客观指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超;徐小玲;王玲;秦珊;朱于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 CK、CD38、CD138、CD79a、CK8/18、CK8、CAM5.2、Ki-67,不表达EMA、CK20、CgA、Syn、CD3、CD20、κ及CEA。结论胃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CT、MRI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诊断上应与低分化腺癌、浆细胞肉芽肿、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转移性癌等相鉴别。
作者:苏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抑制物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 TSLC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SLC1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胃上皮内瘤变和5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TSLC1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14.00%,低于胃上皮内瘤变(46.67%)及正常胃黏膜(95.00%)( P<0.05)。 TSLC1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正常胃黏膜( P<0.05)。 TSLC1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 TSL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TSLC1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作者:阳帅;胡华;王晓瑜;赵强;张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发生于脑干和丘脑的胶质瘤是一类毁灭性肿瘤,难以通过手术切除。为确定这些肿瘤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背景,作者对14例脑干胶质瘤( BSGs)和12例丘脑胶质瘤病例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同时该团队通过针对性突变分析对另外24例该类肿瘤及45例脑胶质瘤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谱进行分析。这项研究发现肿瘤特异性突变PPM1D,该突变编码野生型p53蛋白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D(WIP1),其在37.5%的脑干胶质瘤中存在标志性的H3F3A基因突变导致编码第27号染色体使赖氨酸转换为甲硫氨酸。脑干胶质瘤中PPM1D基因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互斥抑制并且在体外实验中可以衰减p53蛋白活化。 PPM1D基因突变能够缩短外显子6来增强PPM1D抑制DNA损伤反应的检验CHK2蛋白激活的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PM1D可以作为体细胞突变常用的靶点以及脑干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作者:王晶晶;许春伟(摘译);张博(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收到编辑部的退修意见后,请按修改意见认真修改。稿件修改处宜采用不同颜色字体标识,以便编辑和审稿专家查看。修改完成后,请对专家审稿意见逐条说明修改情况,有异议者,可说明理由。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