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饶秋;余波;王璇;马恒辉;周晓军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亚急性甲状腺炎中Galectin-3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及其与正常和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结果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Galectin-3染色集中在滤泡上皮密集处,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在肉芽肿区域.Galectin-3在各甲状腺炎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Galectin-3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表达、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Galectin-3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达机制不同,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表达与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而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表达仅反映是一个炎症的过程.
作者:王冬;崔俊生;倪劲松;丁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例罕见的肾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原发于肾脏的SFT临床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缺乏特征性表现,镜下细胞形态基本为长梭形,部分为卵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其主要特点为含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形成多量瘢痕.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34和CD99均(+),BCL-2(±).结论 发生于肾脏的SFT较为罕见,因缺乏特异性的术前诊断依据而极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林玲;范钦和;黄波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的肿瘤,发生于关节、滑囊和腱鞘滑膜,可分为3种类型,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ocalized 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L-GCTS)、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GCTS)和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但这3种类型肿瘤的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差异,在病理诊断时容易和骨、软组织的其他各种富于巨细胞的病变混淆,本文通过对GCT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预后、病因及病变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改变等方面的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提高对GCTS的认识.
作者:汤莉;周隽;张惠箴;蒋智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4例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按2002年WHO骨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复片,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分析并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4例小细胞性骨肉瘤男女比1:1.年龄12~73岁(平均34岁,中位29岁).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干骺端(7/14,50%).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伴钙化,并见软组织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小~中等的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伴有灶性纤细的花边状肿瘤性成骨.免疫表型:vimentin(10/10,100%)、CD99(7/10,70%)、BCL-2(4/10,40%)均呈阳性;S-1OO(2/10,20%)和Syn(2/10,20%)均呈弱阳性.结论 小细胞性骨肉瘤为少见、特殊类型的骨肉瘤.小细胞性骨肉瘤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需与发生于骨的多种其他类型的小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作者:黄文涛;张惠箴;蒋智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染色具有广泛临床意义.但因常规使用的NAP染色方法每次染色都需要使用分析天平称量,过程繁琐致使使用率较低的缺点.因此我们对常规染色法进行改进,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2011年1月、2011年5月和2011年12月每月随机选取新鲜(3天内)骨髓涂片标本10份,共计30份,每份2张;随机编入A组和B组;A组用改进方法染色,B组为对照[1].
作者:李福德;曹元;周赫男;马丽;李焕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确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现代病理工作者已逐渐将目光转向高品质的全自动免疫组化仪,但自动化染色也可能产生一些假象.我们在使用美国Bench Mark XT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后总结了针对提高制片质量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1 标本固定、处理及蜡块选择的相关细节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抗原性保存完整、不弥散或丢失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一张组织或细胞已坏死、抗原已丢失的材料上,再好的技术和抗体也难以成功染色[1].组织处理之前必须保证组织充分固定,如果固定不适当、不完全,可能会改变组织的染色特性[2].
作者:林蓁;田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例膀胱小细胞癌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78岁,首发症状均为间断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所有切除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与肺小细胞癌相似,分别浸润膀胱肌层和外膜层.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CgA、Syn和CD56,局部区域CK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膀胱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诊断时多已浸润肌层,易早期转移及预后不良.活检容易漏诊.
作者:王齐敏;王莉芬;唐颖;陶娟;张丽;汪文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发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表型的特征.方法 光镜观察1例NF1伴发的EGIST的形态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117、CD34、PDGFRA、SMA、S-100、DOG-1、desmin及Ki-67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DNA序列分析kit和PDGFRA基因表型.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略呈编织状排列,细胞中~重度异型,可见多灶性、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CD117和PDGFRA阳性,而CD34、SMA、S-100及desmin均为阴性,Ki-67高表达,增殖指数约20%.DNA序列分析显示kit第9、11、13和17外显子和PDGFRA第12/18外显子均为野生型,未发生突变.患者术后未予以放、化疗,目前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NF1伴发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多为多发性,主要见于小肠,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DNA序列分析大多显示kit和PDGFRA均为野生型,危险度偏低.本例肿块位于腹膜后,其细胞增殖活性高,属高度危险性肿瘤,此类病变可能存在其它发病机制.
作者:李桂梅;杨志慧;顾飞飞;曹晓卉;殷正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PTC)中PPM1D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p53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5例PT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PM1D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5例PTC中PPM1D的表达(74.5%,41/5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9%,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PM1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而在间质硬化的病例中表达增强(P<0.05);PTC中PPM1D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39,P<0.05).结论 高表达的PPM1D与PTC相关,与p53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PTC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伟民;张友元;罗金芳;叶宣光;董军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肾脏病理档案是患者医疗档案的一部分,主要是对蜡块、树脂块、染色切片、染色铜网、文字资料、电子资料、照片等大量实物、文字、电子数据资料的管理[1].计算机管理临床、病理资料技术已被广泛应用[2-5],但专科的病理档案资料管理的文献较少见.广州南方医院广东省肾病研究所积累了十几万张肾脏病理切片、各类会诊用切片、读片会用切片、教学用切片和科研用切片等.本文采用与老管理方式不同的数字化切片技术、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与实物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整张切片的数字存储,使临床医师能便捷、直观的浏览患者临床及病理所有的数字信息,增加临床医师、病理医师及患者网络的互动交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实现肾脏病理档案资料科学的综合管理.改变了以往病理档案管理局限在实物、电子报告、病理数码照片的贮存及多方浏览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展眉;曹维;耿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穿刺活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SANT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6岁,自述左腹部不适,CT检查显示脾占位.组织学低倍镜下可见多个结节,单个结节呈血管瘤样表现,由内衬肥胖内皮细胞的不规则血管腔隙组成,外周围绕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有外渗红细胞及散在炎细胞,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显示3种不同类型的血管;CD34+/CD8-/CD31+的毛细血管,CD34-/CD8+/CD31+ 的窦状隙,CD34-/CD8-/CD31+的小静脉.回顾文献,SANT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SANT.
作者:范明华;邱晓明;李向红;孙宇;刘毅强;周立新;李忠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CCR-1 mRNA及HCCR-1蛋白在人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8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15例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HCCR-1 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8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15例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中HCCR-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15例远端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管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组织中HCCR-1蛋白的表达,分析HCCR-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CCR-1 mRNA在人大肠癌及癌旁肠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HCCR-1蛋白在癌旁肠黏膜组织和管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8%(32/84)、30%(9/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81%(68/84),明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和管状及绒毛管状腺瘤的阳性率(P<0.05).大肠癌HCCR-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明显正相关(P=0.007),与肿瘤是否转移无关(P>0.05).结论 人大肠癌存在HCCR-1蛋白的高表达,其与大肠癌的恶变演进有关.HCCR-1 mRNA的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华;王莉;王弋嘉;王刚;崔宇;吴晓静;朱思伟;唐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zrin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过表达载体pcb6-Ezrin稳定转染Panc-1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形态及表面突起的变化,用未包被及包被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信号相关蛋白Erk1/2的变化.结果 过表达Ezrin后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anc-1细胞表面的细胞突起、微绒毛数量明显增加,运动及侵袭能力也明显增加,但对细胞的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无明显的影响.Ezrin的过表达能够激活Erk1/2的表达.结论 Ezrin蛋白对胰腺癌细胞的细胞突起、表面微绒毛的形成、细胞骨架及细胞的运动和侵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Ezrin可能在胰腺癌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rk1/2信号转导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云霄;于双妮;卢朝辉;陈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及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中CD44+/Ki-67-癌细胞的形态特点、数量及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HE染色,连续切片,同部位观察.结果 正常肠黏膜中CD44蛋白不表达,Ki-67蛋白低表达;腺瘤中CD44蛋白低表达,Ki-67蛋白表达率为5.06%,CD44+/Ki-67-细胞数为0.58%.结直肠癌中CD44+/Ki-67-癌细胞数平均为5.82%,主要分布在腺体基膜缘或腺体共壁侧,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大核细胞,另一种细胞核较小,形似淋巴细胞;在SW620中CD44+/Ki-67-主要表达在小圆细胞和单极细胞中,其它细胞中表达少;细胞数比率与组织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比值接近;Ki-67-的癌细胞中,CD44+癌细胞占67%,CD44-癌细胞占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大多CD44+癌细胞处于G0期或静息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细胞G1、S、G2、M期.结论 CD44+/Ki-67-癌细胞特征和从癌干细胞理论方面考虑,更适合作为癌干细胞的标记,为癌干细胞的分离、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韩军平;刘斌;林艳丽;王丽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压热修复后将β-Trcp冷冻切片抗体应用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技术.方法 在常规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上,分别经0.3% Triton X-100/PBS溶液及0.2 mol/L甘氨酸溶液浸泡后,pH 6.0柠檬酸盐抗原修复液进行组织抗原高压热修复,观察β-Trcp冷冻切片抗体应用于石蜡切片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经上述处理后,石蜡切片中出现β-Trcp冷冻切片抗体的阳性率为63.3%(38/60),与β-Trcp石蜡切片抗体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β-Trcp冷冻切片抗体可经过处理后应用于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作者:李坤;侯宪芹;孙海娇;于晶功;胡波;周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macro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MFPT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通过对2例MFPTC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复习文献并讨论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结果 MFPTC主要由大滤泡构成,富含胶质,内衬单层扁平、立方或低柱状细胞,核形态不典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组织CK19、HBME-1弥漫强阳性,S-100、TPO部分阳性,34βE12局灶阳性,CD56阴性.结论 MFPTC组织形态较独特,临床病理诊断中易与增生性胶质结节或大滤泡性腺瘤相混淆,免疫组化联合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作者:黄坊;孙和国;王瑞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例1男性,35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年入院.查体:甲状腺多发结节,较大者约2 cm,质中,界欠清.B超:甲状腺左、右叶分别可见1~2个低回声结节,直径分别为1.0 cm、1.5 cm和2.3 cm;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针吸检查:触及右侧较大结节行穿刺术,进针后感觉质稍脆,抽出少许血样物.例2女性,55岁,因右颈逐渐增大的肿块半年余而入院.查体:右颈肿物,大小5.0 cm×4.5 cm,质硬,边界欠清,吞咽困难.B超:甲状腺实性占位;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针吸检查:进针后感觉质脆,抽出富含细颗粒的白色黏稠物少许.
作者:王蕊;王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抗p21ras的单克隆抗体KGH-R1、KGH-R2、KGH-R3在肺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性,为该抗体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广谱抗p21ras单克隆抗体KGH-R1、KGH-R2、KGH-R3对30例肺腺癌和3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计算各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HSCORE分值,比较两组间的免疫反应性差异.结果 单克隆抗体KGH-R1、KGH-R2、KGH-R3与肺腺癌发生免疫反应的百分率分别为83.33%(25/30)、93.33%(28/30)、63.33%(19/30);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均为100%;平均HSCORE评分分别为127.50分、280.25分、158.50分.与正常肺组织发生免疫反应的百分率分别为26.67%(8/30)、16.67%(5/30)、33.33%(10/30);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7.75%、7.50%、8.05%;平均HSCORE评分分别为7.75分、7.50分、8.05分.单克隆抗体KGH-R1、KGH-R2、KGH-R3与肺腺癌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比较,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者阳性样本的平均HSCORE分值比较:KGH-R2比KGH-R1、KGH-R3有更强的免疫反应性(P<0.05).结论 KGH-R1、KGH-R2、KGH-R3单克隆抗体与肺腺癌组织的免疫反应性强于正常肺组织,其中KGH-R2免疫反应性强,可进一步开发为肺腺癌的治疗性抗体.
作者:高静;张代军;宋蜀伶;甄时建;陈玥;王丽;杨举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异位蜕膜多于妊娠期妇女剖宫产时偶然发现,一般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为腹腔多发结节,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并形成结节样结构,部分区间质黏液样变,并见小灶状坏死,局灶可见细胞呈印戒样,免疫表型:CD10(+++),PR(++),ER、PLAP均(+),CK、HCG、SMA、desmin、MC、CR、Moc31均(-).结论 异位蜕膜多偶然发现,病理及临床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过诊断或过治疗,需注意其特殊妊娠史,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谨慎诊断.
作者:熊振芳;万红萍;涂梅香;胡妮娅;韩永良;涂露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3例肾脏原发性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00余例肾脏肿瘤,其中3例肾脏原发性黏液性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呈囊性病变,囊壁均可见衬覆肠黏膜样腺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肿瘤细胞内均可见黏液产生;3例腺上皮均形成乳头状结构.3例囊内均充满黏液,2例为多房囊样,2例囊内见实性肿瘤团块伴囊壁间质浸润性生长.临床有结石或其他导致尿路梗阻病史,常伴发血清CEA和CA199水平升高,术后降至正常.其中1例为马蹄肾同时发生黏液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AB/PAS、HID染色提示为不完全性小肠型肠上皮化生.结论 肾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尿路上皮来源肿瘤,其发病与尿路梗阻所致尿路上皮肠上皮化生有关,术后检测CEA和CA199水平有利于了解肿瘤转移与复发.
作者:侯君;何德民;侯英勇;谭云山;曾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