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才;陈宣世;柴利;李霞斌;谢永康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4,MCM4)、Ki-6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MCM4、Ki-67蛋白在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对照组)、19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嚢腺瘤、16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43例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MCM4在对照组、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1.05%、43.75%、79.07%,Ki-67在对照组、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瘤、交界性嚢腺瘤、浆液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5.79%、25.00%、53.49%,其随着卵巢肿瘤病变的升级呈增高的趋势.MCM4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卵巢浆液性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4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转移[淋巴结转移和(或)器官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Ki-67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MCM4和Ki-67呈正相关.结论 MCM4、Ki-67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增殖指标,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并可初步评估肿瘤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潘云翠;葛霞;承泽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合适时间、稀释度的肝癌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透射电镜观察NGF与条件培养基作用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细胞周期、凋亡率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MTT显示48 h肝癌细胞上清液在1:2浓度时对HSC的促增殖作用强;FCM显示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环境中随着NGF浓度增加HSC凋亡率增加,增殖无影响,透射电镜显示:在此环境下随NGF浓度增加HSC凋亡数目增多,并见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结论 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可以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作者:石玉香;官阳;袁静萍;徐慧;罗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7岁.因渐进性头痛2年、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3个月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晰,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头面部及肢体感觉减退,右上肢及下肢肌力4~5级.
作者:牛多山;陈海玲;杨杰;胡睿;王晓军;张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炎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型感染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炎组织69例(汉族38例,维吾尔族31例)以及子宫颈癌组织124例(汉族36例,维吾尔族88例)中GRP78、CRT、ERP57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 HPV16型感染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1.45%)高于宫颈炎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95.16%、90.32%、90.32%)均高于与其各自在宫颈炎中的表达(89.96%、50.72%、4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和CRT在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100.00%、97.22%)均高于各自在汉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81.58%、39.4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和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87.50%、94.32%)均高于各自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64.51%、35.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仅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94.32%)高于其在汉族宫颈癌中的表达(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对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RP78、CRT、ERP5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HPV16型感染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8,P<0.05;r=0.429,P<0.05;r=0.222,P<0.05).结论 通过对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子宫颈癌的标记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ERP5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民族间差异.
作者:荣小灵;郭琼;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54岁,因阴茎肿块1年余入院.查体:阴茎头、包皮缘肿块伴大范围坏死溃烂,范围约3 cm×2 cm×2 cm,淡红色,质硬,边界欠清,易出血,毁损严重,有恶臭,疼痛明显,夜间有畏寒、发热,高体温38.5 ℃,既往无淋巴瘤病史.活检病理诊断:肿瘤性坏死.行阴茎全切术+尿道会阴部再造术,术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刘晔;陈德义;孔德存;户燕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鼠抗人Ezrin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2例软骨肉瘤和20例软骨瘤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Ezrin在软骨肉瘤组和软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0%和25.00%(P<0.05).(2)Ezrin在普通型、透明细胞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50%、71.43%.(3)Ezrin在普通型软骨肉瘤的Ⅰ-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4.29%、81.82%(P<0.05).结论 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软骨肉瘤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软骨肉瘤的侵袭和转移;检测Ezrin蛋白可以辅助鉴别诊断软骨肉瘤与增生活跃之软骨瘤.
作者:熊光宜;王瑞琳;王艳霞;徐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应用HE染色、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具有特征性的横纹肌样细胞,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始神经外胚叶、上皮和间质分化.超微结构见瘤细胞内呈卷发丝样微丝小体,中间可见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EMA、vimentin、CD99、NF和NSE(+),SMA、GFAP、CD117和PLAP(-).结论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作者:刘晓丽;陈佳;吴玉婷;徐利芬;黄凇崧;钟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x43、Kai1、survivin、PTEN与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极少发生转移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中Cx43、Kai1、survivin、PTEN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x43 mRNA的表达.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Cx43蛋白、Cx43 mRNA在BCC中呈阳性表达,在SCC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Kai1、PTEN蛋白在BCC中呈阳性表达,在SCC中呈阴性表达,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urvivin蛋白在BCC中呈弱阳性或阴性,在SCC中的染色呈强阳性,其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BCC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Kai1呈正相关(r =0.629,P<0.01),与Cx43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519,P<0.01);Cx43蛋白与Cx4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2,P<0.01).结论 与SCC相比较,BCC中Cx43及其mRNA、Kai1、PTEN的高表达,survivin的低表达,可能与BCC生长缓慢及极少转移的特有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郭瑞珍;杜金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MFS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3岁、74岁及40岁;2例为左大腿包块,1例发生于头顶部;镜下黏液背景中肿瘤细胞多结节状分布,瘤细胞梭形,其间可见空泡状假脂母细胞和细长弓形血管,3例分别为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除vimentin弥漫强阳性外,MSA、α-SMA、Myoglobin、desmin、S-100、CD34、CD57、CD68、PCK、EMA及Bcl-2均为阴性.结论 MFS是一种纤维母细胞性恶性肿瘤,可以根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加以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晓红;罗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是HE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HE制片质量评定得分标准中占50%的分值.制做一张优质的HE切片,组织切片是制片的关键,也是每个病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总结和查阅复习文献,现将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刘俊才;陈宣世;柴利;李霞斌;谢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K19、TPO、CD56及p63标记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28例良性乳头状增生(benign papillary hyperplasia,BPH)中CK19、TPO、CD56及p63的表达.结果 CK19、TPO、CD56及p63在PTC中的阳性率分别是77%、9%、16%、21%,而其在BPH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1%、86%、68%、43%,四者在PTC与BPH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K19、TPO、CD56及p63用于PTC诊断时的灵敏度分别是77%、9%、16%、21%,特异度分别是89%、14%、32%、57%,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是89%、93%.四者用于BPH诊断时灵敏度分别是8%、86%、68%、43%,特异度分别是23%、92%、84%、79%,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是96%、100%.结论 CK19与TPO、CD56、p63相比较,用于PTC诊断时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BPH,可作为PT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而TPO、CD56、p63可作为BPH诊断的重要标记物.同时,四者在良恶性乳头状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可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诊断,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胡孟钧;吕艳婷;郦秀芳;魏建丽;张海勇;骆雨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规范病理技术的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制片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复习9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8例为良性乳腺GCT,1例为不典型乳腺GCT.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充满小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68、S-100、NSE、vimentin阳性表达,而EMA、SMA等阴性表达.结论 乳腺GCT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作者:郭云泉;赵峰;房新志;梁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发病率非常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选择合适临床处理方法的前提.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有多种分类方法,病理改变为一谱系,因而在病理诊断、分级和鉴别诊断方面难免有一些灰区,只有对之具备较充分的知识,才能对这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做出较好的病理诊断.
作者: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L)中去分化成分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DL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28例DL中,25例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1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2例复发性病例未见到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为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28例中有14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脂肪肉瘤区域脂母细胞S-100蛋白(+),部分脂肪肉瘤中的梭形细胞CD34(+).14例DL中去分化成分3例SMA和HHF35(+),1例desmin和HHF35(+),CD34、CD117、S-100、CD99、AACT、HMB-45、CK、CR均(-),CD68部分病例散在(+).通过对DL的形态学观察发现,去分化区域可以单独或混合呈现以下形态结构:(1)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2)纤维肉瘤样,(3)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4)纤维瘤病样,(5)平滑肌肉瘤样,(6)脑膜瘤样漩涡结构,(7)横纹肌肉瘤分化,(8)骨/软骨分化,(9)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10)血管外皮瘤样等.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和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结论 DL中去分化成分常见的结构是高级别肉瘤形态,但也可以是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纤维瘤病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低级别肉瘤形态.可以是单一分化,也可以向平滑肌、横纹肌、骨/软骨等异源性分化.
作者:穆殿斌;原银萍;莫海英;孙菊杰;张德贤;蔡淑萍;仲伟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作者:李倩玉;朱延波;奚豪;桂贤;张莉萍;蒋虹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多数涂片常规染色后,依据镜下形态学特点做出诊断,但也经常遇到一些细胞学涂片因无备用白片而需要褪色后改做其他免疫组化来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探讨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方法与体会.
作者:王建;张功亮;郭广秀;肖军兰;黄金长;湛曦;曾金林;阳建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iant cell angiofibroma,GCA)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3例GC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为15、45和69岁,1例男性(眼睑),2例女性(肩背部、眼眶),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边界较清.镜下肿瘤表现出3种结构2种细胞:肿瘤细胞分密集区和稀疏区;富含血管和内衬巨细胞的假血管腔隙,腔隙间由无一定排列的增生的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无异型性;间质胶原化或黏液样变性,局部类似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3例均表达CD34、CD99、vimentin、Bcl-2.结论 GCA是具有特征性的好发于成年人眶区,亦可发生于眶区以外的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与孤立性纤维瘤、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
作者:陈金璋;张继平;石怀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脂肪平滑肌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分析1例脂肪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为复发的腹壁肿块.组织学上主要由脂肪和平滑肌两种成分构成,表现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的形态,两者的比例大致相等.desmin、α-SMA、h-caldesmon平滑肌成分阳性,S-100脂肪成分表达.结论 脂肪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以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
作者:文小凤;应亚君;林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1R和ACE在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观察AT1R、AC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3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和ACE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AT1R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 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到子宫内膜癌,AT1R的表达逐步上调,ACE的表达逐步下调,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中AT1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子宫肌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有关,且AT1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正相关,而ACE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结论 AT1R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T1R表达上调可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AT1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维维;陶金华;许欣;杨秀媚;李广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