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颈癌中MHC-Ⅰ类分子抗原呈递相关蛋白GRP78、CRT、ERP57表达及意义

荣小灵;郭琼;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GRP78, CRT, ERP57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颈炎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型感染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炎组织69例(汉族38例,维吾尔族31例)以及子宫颈癌组织124例(汉族36例,维吾尔族88例)中GRP78、CRT、ERP57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 HPV16型感染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1.45%)高于宫颈炎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95.16%、90.32%、90.32%)均高于与其各自在宫颈炎中的表达(89.96%、50.72%、4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和CRT在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100.00%、97.22%)均高于各自在汉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81.58%、39.4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和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87.50%、94.32%)均高于各自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64.51%、35.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仅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94.32%)高于其在汉族宫颈癌中的表达(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对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RP78、CRT、ERP5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HPV16型感染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8,P<0.05;r=0.429,P<0.05;r=0.222,P<0.05).结论 通过对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子宫颈癌的标记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ERP5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民族间差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NGF对癌性微环境下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合适时间、稀释度的肝癌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透射电镜观察NGF与条件培养基作用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细胞周期、凋亡率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MTT显示48 h肝癌细胞上清液在1:2浓度时对HSC的促增殖作用强;FCM显示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环境中随着NGF浓度增加HSC凋亡率增加,增殖无影响,透射电镜显示:在此环境下随NGF浓度增加HSC凋亡数目增多,并见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结论 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可以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作者:石玉香;官阳;袁静萍;徐慧;罗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恶性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异常表达

    目的 观察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异常表达.方法 选择30例确诊为子宫颈SCC的住院患者,手术前采集子宫颈涂片,分别进行传统的巴氏染色和CAP检测.CAP的检测采用FSC-811染色试剂盒,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物质为CAP阳性.巴氏染色结果的判定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 正常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CAP表达为阴性,而正常的子宫颈管细胞中CAP表达阳性;30例诊断为子宫颈SCC的患者子宫颈涂片中CAP均为阳性.典型的CAP细胞内分布呈颗粒状,这可能与溶酶体的分布一致.结论 CAP在子宫颈SCC中的表达或活性增加,提示CAP有可能成为子宫颈SCC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胡健力;李洪言;魏兆莲;孟刚;方圣云;沈玉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K19、TPO、CD56、p63标记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

    目的 探讨CK19、TPO、CD56及p63标记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28例良性乳头状增生(benign papillary hyperplasia,BPH)中CK19、TPO、CD56及p63的表达.结果 CK19、TPO、CD56及p63在PTC中的阳性率分别是77%、9%、16%、21%,而其在BPH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1%、86%、68%、43%,四者在PTC与BPH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K19、TPO、CD56及p63用于PTC诊断时的灵敏度分别是77%、9%、16%、21%,特异度分别是89%、14%、32%、57%,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是89%、93%.四者用于BPH诊断时灵敏度分别是8%、86%、68%、43%,特异度分别是23%、92%、84%、79%,联合应用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是96%、100%.结论 CK19与TPO、CD56、p63相比较,用于PTC诊断时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BPH,可作为PT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而TPO、CD56、p63可作为BPH诊断的重要标记物.同时,四者在良恶性乳头状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可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诊断,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胡孟钧;吕艳婷;郦秀芳;魏建丽;张海勇;骆雨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后纵膈髓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66岁,乏力、气短约10多年、近年逐渐加重.自述20年前患过结核,曾抗结核治疗.查体:一般状态尚可,皮肤、黏膜及四肢无异常改变;血象WBC 2.68×109/L、RBC 2.64×1012/L、HB 81.0 g/L;骨髓涂片显示:红系增生活跃占0.62,以中晚幼红为主,细胞偏大,可见多核、双核、畸形核,H-J小体可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球形红细胞可见.临床诊断:糖尿病,贫血.

    作者:庄英;郑晓丹;戴莉萍;周小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

    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发病率非常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选择合适临床处理方法的前提.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有多种分类方法,病理改变为一谱系,因而在病理诊断、分级和鉴别诊断方面难免有一些灰区,只有对之具备较充分的知识,才能对这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做出较好的病理诊断.

    作者: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MCM4与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4,MCM4)、Ki-6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MCM4、Ki-67蛋白在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对照组)、19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嚢腺瘤、16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43例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MCM4在对照组、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1.05%、43.75%、79.07%,Ki-67在对照组、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瘤、交界性嚢腺瘤、浆液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5.79%、25.00%、53.49%,其随着卵巢肿瘤病变的升级呈增高的趋势.MCM4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卵巢浆液性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4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转移[淋巴结转移和(或)器官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Ki-67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MCM4和Ki-67呈正相关.结论 MCM4、Ki-67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增殖指标,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并可初步评估肿瘤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潘云翠;葛霞;承泽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iant cell angiofibroma,GCA)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3例GC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为15、45和69岁,1例男性(眼睑),2例女性(肩背部、眼眶),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边界较清.镜下肿瘤表现出3种结构2种细胞:肿瘤细胞分密集区和稀疏区;富含血管和内衬巨细胞的假血管腔隙,腔隙间由无一定排列的增生的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无异型性;间质胶原化或黏液样变性,局部类似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3例均表达CD34、CD99、vimentin、Bcl-2.结论 GCA是具有特征性的好发于成年人眶区,亦可发生于眶区以外的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与孤立性纤维瘤、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

    作者:陈金璋;张继平;石怀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简便快捷的骨及钙化组织脱钙液

    脱钙是骨组织制片染色技术的关键步骤.在实践工作中以硝酸、盐酸为主配制的脱钙液,脱钙迅速,但对组织破坏程度大,影响以后染色.螯合剂是一种缓慢的脱钙剂,脱钙后染色分化仍佳,酶也不受破坏,但脱钙需花费2周至几个月时间,不能满足病理科日常工作的需求[1].现介绍一种混合脱钙液,它既对组织损害小,又简便快捷.它可促进脱钙并加快脱钙速度,同时又防止纤维性组织过度膨胀,减少对组织的破坏及对染色的影响.经此脱钙液制成的组织切片薄厚均匀,平坦完整,组织形态和细胞清晰,着色鲜艳.

    作者:王晓萌;丁洋;王晓梅;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简单的制作多聚赖氨酸黏附载玻片方法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飞速发展,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等检测方法不断普及,黏附载玻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中黏附剂多采用多聚赖氨酸,将其与双蒸水按1∶ 9稀释后浸泡载玻片,晾干后备用.此方法虽可一次制作出大量黏附载玻片,但防脱片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通过使用棉签直接涂片和降低多聚赖氨酸稀释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吴建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方法

    传统巴氏染色法因乙醇用量大,导致染色成本高.本文探索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法,以0.5%冰醋酸溶液替代OG和EA染色以后的95%乙醇浴,可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乙醇用量,降低染色成本,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睾丸软组织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睾丸软组织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睾丸软组织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睾丸软组织巨细胞瘤边界清楚,切面浅棕色,镜下瘤体成结节状,单核、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细胞无异型,可见骨化生,CD68(+).结论 睾丸软组织巨细胞瘤与其它部位软组织巨细胞瘤病理特征相同,易与富含单核、多核巨细胞的相关肿瘤混淆,CD68可资鉴别.

    作者:喻珊;王鹤林;刘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猝死5例尸检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致猝死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3~2009年荆州地区5例AD猝死病例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 5例猝死者,年龄分布35~65岁,平均53.5岁;检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初大多表现非心血管病症状.结论 AD致病因素复杂,初始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对患有粥样硬化病变、高血压及Marfan综合征的患者应保持警惕,并早期干预处理.

    作者:张燕翔;雷元卫;游永浩;郑鹏才;杨帆;李军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作者:李倩玉;朱延波;奚豪;桂贤;张莉萍;蒋虹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颈癌中MHC-Ⅰ类分子抗原呈递相关蛋白GRP78、CRT、ERP57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颈炎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型感染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炎组织69例(汉族38例,维吾尔族31例)以及子宫颈癌组织124例(汉族36例,维吾尔族88例)中GRP78、CRT、ERP57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 HPV16型感染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1.45%)高于宫颈炎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95.16%、90.32%、90.32%)均高于与其各自在宫颈炎中的表达(89.96%、50.72%、4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和CRT在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100.00%、97.22%)均高于各自在汉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81.58%、39.4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和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87.50%、94.32%)均高于各自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64.51%、35.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仅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94.32%)高于其在汉族宫颈癌中的表达(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对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RP78、CRT、ERP5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HPV16型感染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8,P<0.05;r=0.429,P<0.05;r=0.222,P<0.05).结论 通过对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子宫颈癌的标记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ERP5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民族间差异.

    作者:荣小灵;郭琼;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是HE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HE制片质量评定得分标准中占50%的分值.制做一张优质的HE切片,组织切片是制片的关键,也是每个病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总结和查阅复习文献,现将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刘俊才;陈宣世;柴利;李霞斌;谢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Twist基因蛋白及Skp2表达

    目的 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照.结果 正常组、CIN 1级组、CIN 2级组、CIN 3级组及SCC组的Twist和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42.3%、48.3%、52.5%,23.1%、46.5%、73.1%、93.1%和92.5%.Twist和Skp2在正常组与CIN组及SCC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CIN 1级组与CIN 2级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Twist和Skp2随着CIN从轻到重至SCC,表达逐渐增强,表明两者在SCC癌变过程中起到协同性作用,共同参与CIN的进展及SCC癌变机制.检测到Twist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SCC发生的判断及CIN 1级与CIN 2级分级的临床病理诊断.

    作者:何春年;张鸿瑞;徐翠清;张秀智;赵焕芬;徐明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简易手工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制片方法

    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制片技术已被国内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但因其仪器及配套耗材的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该项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推广应用.本文经反复实验,探索出一种成本低廉、无需专门设备的手工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制片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多数涂片常规染色后,依据镜下形态学特点做出诊断,但也经常遇到一些细胞学涂片因无备用白片而需要褪色后改做其他免疫组化来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探讨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方法与体会.

    作者:王建;张功亮;郭广秀;肖军兰;黄金长;湛曦;曾金林;阳建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去分化脂肪肉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L)中去分化成分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DL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28例DL中,25例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1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2例复发性病例未见到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为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28例中有14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脂肪肉瘤区域脂母细胞S-100蛋白(+),部分脂肪肉瘤中的梭形细胞CD34(+).14例DL中去分化成分3例SMA和HHF35(+),1例desmin和HHF35(+),CD34、CD117、S-100、CD99、AACT、HMB-45、CK、CR均(-),CD68部分病例散在(+).通过对DL的形态学观察发现,去分化区域可以单独或混合呈现以下形态结构:(1)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2)纤维肉瘤样,(3)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4)纤维瘤病样,(5)平滑肌肉瘤样,(6)脑膜瘤样漩涡结构,(7)横纹肌肉瘤分化,(8)骨/软骨分化,(9)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10)血管外皮瘤样等.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和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结论 DL中去分化成分常见的结构是高级别肉瘤形态,但也可以是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纤维瘤病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低级别肉瘤形态.可以是单一分化,也可以向平滑肌、横纹肌、骨/软骨等异源性分化.

    作者:穆殿斌;原银萍;莫海英;孙菊杰;张德贤;蔡淑萍;仲伟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黏液纤维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MFS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3岁、74岁及40岁;2例为左大腿包块,1例发生于头顶部;镜下黏液背景中肿瘤细胞多结节状分布,瘤细胞梭形,其间可见空泡状假脂母细胞和细长弓形血管,3例分别为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除vimentin弥漫强阳性外,MSA、α-SMA、Myoglobin、desmin、S-100、CD34、CD57、CD68、PCK、EMA及Bcl-2均为阴性.结论 MFS是一种纤维母细胞性恶性肿瘤,可以根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加以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晓红;罗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