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方法

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关键词:巴氏染色, 乙醇, 冰醋酸
摘要:传统巴氏染色法因乙醇用量大,导致染色成本高.本文探索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法,以0.5%冰醋酸溶液替代OG和EA染色以后的95%乙醇浴,可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乙醇用量,降低染色成本,现介绍如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恶性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异常表达

    目的 观察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异常表达.方法 选择30例确诊为子宫颈SCC的住院患者,手术前采集子宫颈涂片,分别进行传统的巴氏染色和CAP检测.CAP的检测采用FSC-811染色试剂盒,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物质为CAP阳性.巴氏染色结果的判定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 正常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CAP表达为阴性,而正常的子宫颈管细胞中CAP表达阳性;30例诊断为子宫颈SCC的患者子宫颈涂片中CAP均为阳性.典型的CAP细胞内分布呈颗粒状,这可能与溶酶体的分布一致.结论 CAP在子宫颈SCC中的表达或活性增加,提示CAP有可能成为子宫颈SCC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胡健力;李洪言;魏兆莲;孟刚;方圣云;沈玉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简易手工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制片方法

    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制片技术已被国内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但因其仪器及配套耗材的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该项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推广应用.本文经反复实验,探索出一种成本低廉、无需专门设备的手工液基薄层宫颈细胞制片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是HE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HE制片质量评定得分标准中占50%的分值.制做一张优质的HE切片,组织切片是制片的关键,也是每个病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总结和查阅复习文献,现将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刘俊才;陈宣世;柴利;李霞斌;谢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方法

    传统巴氏染色法因乙醇用量大,导致染色成本高.本文探索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法,以0.5%冰醋酸溶液替代OG和EA染色以后的95%乙醇浴,可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乙醇用量,降低染色成本,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hRad1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Rad17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癌、8例乳腺原位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Rad17表达.测定90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Ki-6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7)、Bcl-2、p53、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 hRad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乳腺原位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三组病例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乳腺浸润性癌中,hRad17阳性表达56例(62.2%).乳腺浸润性癌的hRad17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Ki-67、MCM7、Bcl-2表达密切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hRad1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和p53、ER、PR、c-erbB-2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 hRad17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Rad17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田秀春;范钦和;蒋凤荣;顾学文;肖芹;王翠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简便快捷的骨及钙化组织脱钙液

    脱钙是骨组织制片染色技术的关键步骤.在实践工作中以硝酸、盐酸为主配制的脱钙液,脱钙迅速,但对组织破坏程度大,影响以后染色.螯合剂是一种缓慢的脱钙剂,脱钙后染色分化仍佳,酶也不受破坏,但脱钙需花费2周至几个月时间,不能满足病理科日常工作的需求[1].现介绍一种混合脱钙液,它既对组织损害小,又简便快捷.它可促进脱钙并加快脱钙速度,同时又防止纤维性组织过度膨胀,减少对组织的破坏及对染色的影响.经此脱钙液制成的组织切片薄厚均匀,平坦完整,组织形态和细胞清晰,着色鲜艳.

    作者:王晓萌;丁洋;王晓梅;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简易的蜡块封存装置

    目前,病理组织蜡块资料尚无法进行计算机管理,蜡块的长期有效的保存仍是病理科人员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制作的简易的装置可利用包埋机板台进行蜡块封存,构思精巧,操作简便,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军兰;张煦;王宗定;王艳惠;岳鹏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阴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患者,54岁,因阴茎肿块1年余入院.查体:阴茎头、包皮缘肿块伴大范围坏死溃烂,范围约3 cm×2 cm×2 cm,淡红色,质硬,边界欠清,易出血,毁损严重,有恶臭,疼痛明显,夜间有畏寒、发热,高体温38.5 ℃,既往无淋巴瘤病史.活检病理诊断:肿瘤性坏死.行阴茎全切术+尿道会阴部再造术,术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刘晔;陈德义;孔德存;户燕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应用HE染色、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具有特征性的横纹肌样细胞,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始神经外胚叶、上皮和间质分化.超微结构见瘤细胞内呈卷发丝样微丝小体,中间可见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EMA、vimentin、CD99、NF和NSE(+),SMA、GFAP、CD117和PLAP(-).结论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作者:刘晓丽;陈佳;吴玉婷;徐利芬;黄凇崧;钟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多数涂片常规染色后,依据镜下形态学特点做出诊断,但也经常遇到一些细胞学涂片因无备用白片而需要褪色后改做其他免疫组化来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探讨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方法与体会.

    作者:王建;张功亮;郭广秀;肖军兰;黄金长;湛曦;曾金林;阳建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研究进展

    Ⅱ型子宫类似卵巢性索肿瘤是发生在子宫的比较少见的肿瘤,由于对其组织学起源缺乏一致的认识,在WHO(2003)子宫体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独立的疾病归类在杂类肿瘤里,命名为性索样肿瘤.该文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细胞遗传学、治疗及预后、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做如下介绍,以促进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任颖;银平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脊髓内透明细胞室管膜瘤1例

    患者男性,16岁.因进行性左下肢乏力4年入院.患者于2005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2年后出现左小腿腓肠肌肌肉萎缩.2008年1月~2009年8月,以上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腰痛、左足背皮肤麻木感,小便无力.专科检查:左臀部肌肉和左小腿腓肠肌轻度萎缩,左足趾屈伸功能障碍,左提睾反射和膝腱反射减弱,左下肢皮肤浅感觉减弱.

    作者:蒙国照;黄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zrin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鼠抗人Ezrin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2例软骨肉瘤和20例软骨瘤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Ezrin在软骨肉瘤组和软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0%和25.00%(P<0.05).(2)Ezrin在普通型、透明细胞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50%、71.43%.(3)Ezrin在普通型软骨肉瘤的Ⅰ-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4.29%、81.82%(P<0.05).结论 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软骨肉瘤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软骨肉瘤的侵袭和转移;检测Ezrin蛋白可以辅助鉴别诊断软骨肉瘤与增生活跃之软骨瘤.

    作者:熊光宜;王瑞琳;王艳霞;徐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作者:李倩玉;朱延波;奚豪;桂贤;张莉萍;蒋虹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简单的制作多聚赖氨酸黏附载玻片方法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飞速发展,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等检测方法不断普及,黏附载玻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中黏附剂多采用多聚赖氨酸,将其与双蒸水按1∶ 9稀释后浸泡载玻片,晾干后备用.此方法虽可一次制作出大量黏附载玻片,但防脱片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通过使用棉签直接涂片和降低多聚赖氨酸稀释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吴建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黏液纤维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MFS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3岁、74岁及40岁;2例为左大腿包块,1例发生于头顶部;镜下黏液背景中肿瘤细胞多结节状分布,瘤细胞梭形,其间可见空泡状假脂母细胞和细长弓形血管,3例分别为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除vimentin弥漫强阳性外,MSA、α-SMA、Myoglobin、desmin、S-100、CD34、CD57、CD68、PCK、EMA及Bcl-2均为阴性.结论 MFS是一种纤维母细胞性恶性肿瘤,可以根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加以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晓红;罗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后纵膈髓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66岁,乏力、气短约10多年、近年逐渐加重.自述20年前患过结核,曾抗结核治疗.查体:一般状态尚可,皮肤、黏膜及四肢无异常改变;血象WBC 2.68×109/L、RBC 2.64×1012/L、HB 81.0 g/L;骨髓涂片显示:红系增生活跃占0.62,以中晚幼红为主,细胞偏大,可见多核、双核、畸形核,H-J小体可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球形红细胞可见.临床诊断:糖尿病,贫血.

    作者:庄英;郑晓丹;戴莉萍;周小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软组织脂肪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研究脂肪平滑肌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分析1例脂肪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为复发的腹壁肿块.组织学上主要由脂肪和平滑肌两种成分构成,表现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的形态,两者的比例大致相等.desmin、α-SMA、h-caldesmon平滑肌成分阳性,S-100脂肪成分表达.结论 脂肪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以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

    作者:文小凤;应亚君;林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Twist基因蛋白及Skp2表达

    目的 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照.结果 正常组、CIN 1级组、CIN 2级组、CIN 3级组及SCC组的Twist和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42.3%、48.3%、52.5%,23.1%、46.5%、73.1%、93.1%和92.5%.Twist和Skp2在正常组与CIN组及SCC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CIN 1级组与CIN 2级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Twist和Skp2随着CIN从轻到重至SCC,表达逐渐增强,表明两者在SCC癌变过程中起到协同性作用,共同参与CIN的进展及SCC癌变机制.检测到Twist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SCC发生的判断及CIN 1级与CIN 2级分级的临床病理诊断.

    作者:何春年;张鸿瑞;徐翠清;张秀智;赵焕芬;徐明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1R和ACE在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观察AT1R、AC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3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和ACE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AT1R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 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到子宫内膜癌,AT1R的表达逐步上调,ACE的表达逐步下调,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中AT1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子宫肌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有关,且AT1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正相关,而ACE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结论 AT1R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T1R表达上调可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AT1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维维;陶金华;许欣;杨秀媚;李广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