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目的 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L)中去分化成分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DL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28例DL中,25例由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1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组成;2例复发性病例未见到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均为非脂肪性梭形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28例中有14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脂肪肉瘤区域脂母细胞S-100蛋白(+),部分脂肪肉瘤中的梭形细胞CD34(+).14例DL中去分化成分3例SMA和HHF35(+),1例desmin和HHF35(+),CD34、CD117、S-100、CD99、AACT、HMB-45、CK、CR均(-),CD68部分病例散在(+).通过对DL的形态学观察发现,去分化区域可以单独或混合呈现以下形态结构:(1)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2)纤维肉瘤样,(3)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4)纤维瘤病样,(5)平滑肌肉瘤样,(6)脑膜瘤样漩涡结构,(7)横纹肌肉瘤分化,(8)骨/软骨分化,(9)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10)血管外皮瘤样等.其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和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结论 DL中去分化成分常见的结构是高级别肉瘤形态,但也可以是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样、纤维瘤病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低级别肉瘤形态.可以是单一分化,也可以向平滑肌、横纹肌、骨/软骨等异源性分化.
作者:穆殿斌;原银萍;莫海英;孙菊杰;张德贤;蔡淑萍;仲伟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脂肪平滑肌肉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分析1例脂肪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为复发的腹壁肿块.组织学上主要由脂肪和平滑肌两种成分构成,表现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的形态,两者的比例大致相等.desmin、α-SMA、h-caldesmon平滑肌成分阳性,S-100脂肪成分表达.结论 脂肪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以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
作者:文小凤;应亚君;林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1R和ACE在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观察AT1R、AC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3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和ACE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AT1R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结果 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再到子宫内膜癌,AT1R的表达逐步上调,ACE的表达逐步下调,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癌中AT1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子宫肌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有关,且AT1R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正相关,而ACE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结论 AT1R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AT1R表达上调可促进癌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AT1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AC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维维;陶金华;许欣;杨秀媚;李广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均为会诊病例:1例原单位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未能定性),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并对病变淋巴结做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15岁,平均病程16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低热及咽部疼痛.术后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5、9、18个月,无1例复发.镜检、免疫表型及EBV检测: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滤泡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增生,其大多数CD3、CD45RO、CD43、CD30均(+),CD15、EMA和ALK1(-),3例EBER均(+).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副皮质区有较多免疫母细胞增生,易过诊,但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与大细胞淋巴瘤不同;结合EBV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作者:张慧芝;宋钰;王朝夫;孙娟娟;蔡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多数涂片常规染色后,依据镜下形态学特点做出诊断,但也经常遇到一些细胞学涂片因无备用白片而需要褪色后改做其他免疫组化来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探讨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方法与体会.
作者:王建;张功亮;郭广秀;肖军兰;黄金长;湛曦;曾金林;阳建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女性,66岁,乏力、气短约10多年、近年逐渐加重.自述20年前患过结核,曾抗结核治疗.查体:一般状态尚可,皮肤、黏膜及四肢无异常改变;血象WBC 2.68×109/L、RBC 2.64×1012/L、HB 81.0 g/L;骨髓涂片显示:红系增生活跃占0.62,以中晚幼红为主,细胞偏大,可见多核、双核、畸形核,H-J小体可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球形红细胞可见.临床诊断:糖尿病,贫血.
作者:庄英;郑晓丹;戴莉萍;周小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7岁.因渐进性头痛2年、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3个月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晰,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头面部及肢体感觉减退,右上肢及下肢肌力4~5级.
作者:牛多山;陈海玲;杨杰;胡睿;王晓军;张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应用HE染色、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具有特征性的横纹肌样细胞,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始神经外胚叶、上皮和间质分化.超微结构见瘤细胞内呈卷发丝样微丝小体,中间可见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EMA、vimentin、CD99、NF和NSE(+),SMA、GFAP、CD117和PLAP(-).结论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作者:刘晓丽;陈佳;吴玉婷;徐利芬;黄凇崧;钟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D2-40、CD117、OCT3/4、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在睾丸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intratubular germ cell neoplasm unclassified,IGCNU)、小管内精原细胞瘤(intratubular seminoma,ITS)和精原细胞瘤中表达,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抗体在7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其中3例伴发IGCNU,1例伴发ITS)及3例隐睾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7例精原细胞瘤中D2-40、CD117均呈阳性,OCT3/4有6例呈阳性,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均呈阴性.3例IGCNU中D2-40、CD117及OCT3/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例、3例和2例,而vimentin、Inhibin阳性表达分别为2例和1例,CK(AE1/AE3)均呈阴性.1例ITS中D2-40、CD117及OCT3/4均呈阳性,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均呈阴性.3例隐睾中vimentin、Inhibin均呈阳性,D2-40、CD117、OCT3/4及CK(AE1/AE3)均呈阴性.结论 CD117、OCT3/4是标记IGCNU及ITS敏感而特异的指标,D2-40、CD117、OCT3/4、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联合检测对IGCNU、IT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辉;钱慧珍;刘天卿;张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Rad17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癌、8例乳腺原位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Rad17表达.测定90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Ki-6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7)、Bcl-2、p53、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 hRad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乳腺原位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三组病例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乳腺浸润性癌中,hRad17阳性表达56例(62.2%).乳腺浸润性癌的hRad17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Ki-67、MCM7、Bcl-2表达密切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hRad1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和p53、ER、PR、c-erbB-2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 hRad17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Rad17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田秀春;范钦和;蒋凤荣;顾学文;肖芹;王翠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脱钙是骨组织制片染色技术的关键步骤.在实践工作中以硝酸、盐酸为主配制的脱钙液,脱钙迅速,但对组织破坏程度大,影响以后染色.螯合剂是一种缓慢的脱钙剂,脱钙后染色分化仍佳,酶也不受破坏,但脱钙需花费2周至几个月时间,不能满足病理科日常工作的需求[1].现介绍一种混合脱钙液,它既对组织损害小,又简便快捷.它可促进脱钙并加快脱钙速度,同时又防止纤维性组织过度膨胀,减少对组织的破坏及对染色的影响.经此脱钙液制成的组织切片薄厚均匀,平坦完整,组织形态和细胞清晰,着色鲜艳.
作者:王晓萌;丁洋;王晓梅;赵玉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传统巴氏染色法因乙醇用量大,导致染色成本高.本文探索一种节省乙醇的巴氏染色法,以0.5%冰醋酸溶液替代OG和EA染色以后的95%乙醇浴,可在保证染色质量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乙醇用量,降低染色成本,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海林;黄咏;张凤华;曾裕微;罗丽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复习9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8例为良性乳腺GCT,1例为不典型乳腺GCT.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充满小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68、S-100、NSE、vimentin阳性表达,而EMA、SMA等阴性表达.结论 乳腺GCT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作者:郭云泉;赵峰;房新志;梁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鼠抗人Ezrin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2例软骨肉瘤和20例软骨瘤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Ezrin在软骨肉瘤组和软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0%和25.00%(P<0.05).(2)Ezrin在普通型、透明细胞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50%、71.43%.(3)Ezrin在普通型软骨肉瘤的Ⅰ-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4.29%、81.82%(P<0.05).结论 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软骨肉瘤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软骨肉瘤的侵袭和转移;检测Ezrin蛋白可以辅助鉴别诊断软骨肉瘤与增生活跃之软骨瘤.
作者:熊光宜;王瑞琳;王艳霞;徐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4,MCM4)、Ki-67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MCM4、Ki-67蛋白在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对照组)、19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嚢腺瘤、16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43例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MCM4在对照组、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1.05%、43.75%、79.07%,Ki-67在对照组、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瘤、交界性嚢腺瘤、浆液性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5.79%、25.00%、53.49%,其随着卵巢肿瘤病变的升级呈增高的趋势.MCM4在卵巢浆液性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卵巢浆液性癌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4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转移[淋巴结转移和(或)器官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Ki-67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MCM4和Ki-67呈正相关.结论 MCM4、Ki-67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增殖指标,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并可初步评估肿瘤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潘云翠;葛霞;承泽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照.结果 正常组、CIN 1级组、CIN 2级组、CIN 3级组及SCC组的Twist和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42.3%、48.3%、52.5%,23.1%、46.5%、73.1%、93.1%和92.5%.Twist和Skp2在正常组与CIN组及SCC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CIN 1级组与CIN 2级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Twist和Skp2随着CIN从轻到重至SCC,表达逐渐增强,表明两者在SCC癌变过程中起到协同性作用,共同参与CIN的进展及SCC癌变机制.检测到Twist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SCC发生的判断及CIN 1级与CIN 2级分级的临床病理诊断.
作者:何春年;张鸿瑞;徐翠清;张秀智;赵焕芬;徐明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致猝死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3~2009年荆州地区5例AD猝死病例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 5例猝死者,年龄分布35~65岁,平均53.5岁;检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初大多表现非心血管病症状.结论 AD致病因素复杂,初始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对患有粥样硬化病变、高血压及Marfan综合征的患者应保持警惕,并早期干预处理.
作者:张燕翔;雷元卫;游永浩;郑鹏才;杨帆;李军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作者:李倩玉;朱延波;奚豪;桂贤;张莉萍;蒋虹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Ⅱ型子宫类似卵巢性索肿瘤是发生在子宫的比较少见的肿瘤,由于对其组织学起源缺乏一致的认识,在WHO(2003)子宫体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独立的疾病归类在杂类肿瘤里,命名为性索样肿瘤.该文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细胞遗传学、治疗及预后、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做如下介绍,以促进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任颖;银平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炎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型感染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炎组织69例(汉族38例,维吾尔族31例)以及子宫颈癌组织124例(汉族36例,维吾尔族88例)中GRP78、CRT、ERP57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 HPV16型感染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1.45%)高于宫颈炎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95.16%、90.32%、90.32%)均高于与其各自在宫颈炎中的表达(89.96%、50.72%、4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和CRT在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100.00%、97.22%)均高于各自在汉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81.58%、39.4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和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87.50%、94.32%)均高于各自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中的表达(64.51%、35.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仅ERP57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94.32%)高于其在汉族宫颈癌中的表达(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对GRP78、CRT、ERP57蛋白与HPV16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RP78、CRT、ERP57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HPV16型感染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8,P<0.05;r=0.429,P<0.05;r=0.222,P<0.05).结论 通过对GRP78、CRT、ERP57 3种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子宫颈癌的标记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ERP5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民族间差异.
作者:荣小灵;郭琼;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