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乳腺癌前驱病变

杨举伦

关键词:乳腺病变, 导管内增生, 癌变
摘要: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一组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且限定于乳腺导管小叶系统的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细胞形态多样性和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不典型平坦上皮增生(flat epithelial atypia, FEA)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3例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脾脏SANT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并对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脾脏SANT具有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病理学检查:(1)眼观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清楚.(2)镜下见有其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内皮细胞异质性表达,即小叶状分布毛细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31均(+),CD8(-),窦岸样细胞免疫表型为CD34(-),CD31、CD8均(+);小静脉样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8均(-),CD31(+);结节内梭形细胞混合表达CD31、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混合表达SMA和CD68.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阳性反应,desmin和NSE均(-).术后随访,患者病变均复发和转移.结论 该病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可能是一种增生性病变,与血管瘤出血坏死机化关系密切.需要与脾脏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鉴别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

    作者:钱世庆;何琼;谢明;方俊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Cowden病并发贲门癌1例

    患者女性,58岁.因身体明显消瘦伴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入院.查体:颜面部、四肢、躯干见多发性丘疹,口唇、舌、牙龈、颊部黏膜布满细小乳头及丘疹,似草莓样或鹅卵石样外观,舌体肥厚(图1);甲状腺肿大明显,双侧乳腺未触及肿块,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纤维胃镜示:食管全段密布细小乳头或成簇密集的实性小叶团块,乳头表面光滑(图2);贲门处见溃疡性肿物,5.0 cm×3.0 cm×2.5 cm大小,溃疡污秽,溃疡周边黏膜不规则,呈堤状隆起,黏膜放射状断裂,质脆,触之易出血.

    作者:肖方星;罗春华;郑启忠;聂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

    患者女性,30岁,因左大腿上段肿物2年6个月伴局部肿胀6个月入院.肿物位于皮下深部组织,大小8 cm×6 cm×4 cm,边界较清楚,似有包膜.影像学MRI示左大腿上段分叶状软组织肿瘤,大小7.1 cm×3.8 cm×3.8 cm,T1W1示与肌肉信号相似,T2W1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浑浊点状、条状信号,肿物部分边界模糊,考虑良性肿瘤,疑为韧带样纤维瘤.

    作者:冼丽芳;刘子展;肖刚;文剑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在诊断涎腺嗜酸性细胞癌中应用

    嗜酸性细胞癌(oncocytic carcinoma)是细胞形态学上恶性的大嗜酸性瘤细胞的增生,具有腺癌的结构表型和浸润特点[1],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临床上极少见[2].PTAH(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是标记嗜酸性细胞的组织化学方法,其阳性结果是诊断嗜酸性细胞癌的重要依据.PTAH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胞核及纤维组织颜色鲜艳,对比明显,可达到诊断要求,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作者:辛萱;耿明;刘晓红;丁吉元;毛蕊琪;王义;曹永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可能来源于Wolffian管的输卵管系膜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可能来源于Wolffian管的女性附件肿瘤(female adnexal tumor of probable Wolffian origin,FATW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输卵管系膜FATWO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变位于输卵管系膜,呈境界清楚的实性肿块,组织学分析可见管状、网状及实性结构.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vimentin、calretinin阳性,α-inhibin局灶阳性,EMA、CEA阴性.特殊染色显示PAS阳性的基膜围绕网状和管状结构.结论 FATWO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作者:周炳娟;张金库;刘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肝细胞性肝癌中Hep27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Hep27、癌基因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4例肝癌组织和54例对应的癌旁组织中Hep27、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54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ep2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6%和24.07%,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和20.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p27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性别、是否伴肝硬化、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MDM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否伴肝硬化、转移和大小均无关(P>0.05).(3)肝癌中Hep27蛋白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5).结论 Hep27蛋白与MDM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增高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褚晓磊;吴永平;柳红;刘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PV阳性宫颈细胞学标本及活检组织中L1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HPV L1衣壳蛋白在HPV阳性的宫颈细胞学标本和活检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1蛋白在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中表达.结果 52例细胞学标本中,L1蛋白在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7/16)、28.5%(10/26)、0(0/10);100例组织学标本中,L1蛋白在炎症、CIN1、CIN2、CIN3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15/27)、43.8%(14/32)、15.4%(4/26)、0(0/15);两组资料L1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49,P=0.01;χ2=23.555,P=0.00).结论 早期检测HPV L1蛋白,有助于判断宫颈病变程度及其恶性进展趋势,为宫颈病变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流程.

    作者:王伟;吴王飞;钱宁;李凤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双侧卵巢内膜样间质肉瘤1例

    患者,41岁.2006年1月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伴腹痛2个月行诊刮术,病理报告为少量增生期子宫内膜伴子宫内膜间质增生,可见丰富的螺旋动脉,核分裂5~6个/10 HPF,由于组织破碎,与周围结构不清,目前难以判断良、恶性.术后患者常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多次B超及宫腔镜检查均见宫腔后壁占位,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生,但不能明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近2个月出现下腹痛,2009年8月B超示宫腔占位,右侧附件混合型包块.2009年9月行手术治疗,术中切除右侧卵巢肿块送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遂予扩大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

    作者:邢宝玲;葛素梅;何晶;唐正华;王明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脊索样脑膜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脊索样脑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成人,年龄30~69岁,肿瘤均位于幕上,均因视力下降或头痛就诊.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或索状,间质内富含嗜碱性黏液的脊索样区及局灶性典型脑膜瘤区.免疫组化:EMA、vimentin阳性,GFAP、CK、S-100阴性.3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 脊索样脑膜瘤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为幕上,少数患者可伴Castleman病或血液系统异常.组织学上类似脊索瘤,免疫组化:EMA、vimentin阳性.肿瘤易复发,WHO分类相当于Ⅱ级.

    作者:周玉华;金美善;马洪喜;王银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提取的条件优化

    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在进行回顾性实验研究时,病理科保存的大量石蜡包埋组织(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PETs)系分子生物学研究材料的可靠来源,但从福尔马林固定的PETs中提取高质量的DNA仍存在一定难度.PETs在制作过程中受到多种理化因素影响,造成DNA降解严重,使得PCR扩增结果不稳定.如何避免DNA分子损失,保持DNA相对完整和纯度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脱蜡方法和抽提方法所得DNA的质量,旨在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PETs中提取DNA的方法.

    作者:张玲玲;刘月平;王永军;王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软斑病1例

    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右侧腰痛3个月余、加重伴右侧背部包块1周入院.患Ⅱ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多年.体检:右侧十二肋下与腋后线交界处可触及鸡蛋大小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触痛明显.MRI示右肾占位并累及周边软组织.PET-CT扫描检查示右肾占位,呈高代谢,伴邻近腹膜、后腹壁肌肉肿瘤侵犯.临床诊断:腹膜后占位,间质瘤?予右腹膜后肿块切除+右肾切除术.

    作者:游思静;姚丽青;曲利娟;郑智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波改良Masson三色法在观察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中应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终导致肺脏结构和功能严重破坏,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bleomycin, BLM)可以造成大鼠肺纤维化,此病理过程与人类TPF的病理过程极其相似,因此,对BLM致大鼠肺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肺组织病理改变进行研究,探讨肺纤维化在IPF不同阶段的病变程度,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用显示大鼠肺纤维化的效果来比较微波改良Masson三色法和VG染色法.

    作者:林云恩;龙惠东;许惠娟;何新明;杨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脏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kidney,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1例肾脏NEC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主要由分化差的小圆形或梭形细胞构成,呈片状、巢状或小梁状排列.其间可见广泛坏死,肿瘤细胞质稀少,细胞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CK(AE1/AE3)、Syn、CgA、CD56和NSE.结论 发生于肾脏NEC较为罕见,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估需要长期随访,确诊依赖于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等手段.

    作者:韩冬艳;奚豪;朱延波;李倩玉;张莉萍;桂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NF-κBp65、CD44v6、Kiss-1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CD44v6、Kiss-1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20例正常早孕绒毛、15例葡萄胎、15例绒癌、10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中NF-κBp65、CD44v6、Kiss-1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NF-κBp65、CD44v6分别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PSTT、绒癌中表达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P2<0.01).NF-κBp65、CD44v6在PSTT中表达高于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P2<0.01、P3<0.01、P4<0.05);NF-κBp65在PSTT和绒癌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在PSTT和绒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ss-1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PSTT、绒癌中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ss-1在PSTT中表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P2<0.01);在PSTT和绒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和CD44v6呈正相关(r=0.356,P=0.005)和Kiss-1呈负相关(r=-0.527,P=0.000);CD44v6和Kiss-1呈负相关(r=-0.346,P=0.007).结论 NF-κBp65、CD44v6的高表达和Kiss-1的低表达可能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辛礼辉;练玲芝;惠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潮州地区高危型HR-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潮州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潮州农村35~60周岁的妇女进行HR-HPV检测,对HR-HPV阳性妇女进行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HybriMax)和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检查,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结果 潮州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为8.25%(4 080/49 458).发现15种HR-HPV,感染率高的型别是HPV52,其次为HPV16、58、68、33和18型.HPV16、HPV59和混合型感染者子宫颈病变较严重,与其他型别感染者子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潮州地区人群感染HR-HPV优势型别为HPV52,HR-HPV不同型别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罗招云;杨立业;林敏;李文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发肾脏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 脾脏SANT 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之间为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间为硬化的胶原纤维,梭形细胞较少,多灶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免疫组化表达有一定特征性.右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3级,临床分期2期.结论 脾脏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伴发恶性肿瘤时需加以鉴别,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作者:杨树东;张丽华;周志毅;芮俊;梁加贝;孙荣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鼻骨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骨骨肉瘤(primary nasal bone osteosarcoma,PNB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PNBO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块位于鼻骨,组织学上可见上皮样骨母细胞增生伴肿瘤性骨基质形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 PNBO罕见,确诊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临床与病理均需与骨痂、骨化性肌炎、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等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一般骨肉瘤好.

    作者:黄海建;姚丽青;郑智勇;余英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网状纤维染色中氨银溶液配制的再认识

    传统组织病理学技术理论中,用于病理切片组织网状纤维染色的氨银溶液有多种配制方法,本文基于相关化学原理对其进行比较优选.1 传统氨银溶液配制方法的比较分析1.1 James法、Lillie法和Lillie-Fullmer法的异同 Lillie法和Lillie-Fullmer法氨银溶液几乎是一样的,James法氨银溶液虽配制工艺不同,但试剂成分也是相同的,3种方法都只用硝酸银水溶液与氨水直接反应制得氨银溶液,而且都认为溶液略有混浊为好.3种方法的试剂用量较大.

    作者:赵宝忠;方立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乳腺癌前驱病变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一组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且限定于乳腺导管小叶系统的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细胞形态多样性和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不典型平坦上皮增生(flat epithelial atypia, FEA)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作者:杨举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核酸干扰技术在肝癌及其相关病变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核酸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阻断外源基因表达的自我防御体系.RNAi技术已成为医学研究中为活跃的研究热点.该文复习RNAi现象的发现与其作用机制,阐述RNAi技术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相关病变(HBV、HCV感染和肝硬化)中的作用,重点阐述针对HCC发生相关的免疫监视机制、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中RNAi技术的应用,及RNAi联合放疗、化疗、联合肝移植治疗HCC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RNAi技术引发应用存在的挑战,展望优化siRNA传输系统与化学修饰提高RNAi作用的安全性、特异性和稳定性.RNAi可成为HCC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

    作者:卫颖泽;陈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