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刘洪洪;张鋆歆;杜平

关键词:骨肿瘤, 骨肉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骨肉瘤(CMF-like 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CMF-like OS进行病理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9岁,病理性骨折.影像学表现:左股骨下段溶骨破坏,Codman三角及软组织包块;组织学呈分叶状结构,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不明显,可见上述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宿主板层骨被肿瘤侵蚀破坏.免疫组化vimentin阳性.结论 CMF-like OS是普通型骨肉瘤的一种亚型,较为罕见,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黄瘤样组织细胞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黄瘤样组织细胞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观察 3 例乳腺黄瘤样组织细胞样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肿瘤呈片状或巢状分布.瘤细胞大小不一致,形态温和,呈多边形、圆形,胞质丰富淡染或透明,呈泡沫状,核较小而一致,缺乏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呈上皮和组织细胞双表达,AE1/AE3、EMA和CD68阳性.结论 乳腺黄瘤样组织细胞样癌有特殊的形态学改变,易误诊,应注意与反应性泡沫状组织细胞等病变鉴别.

    作者:丁华野;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53 Arg72Pro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p53 Arg72Pro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152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和110例维吾尔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 Arg/Arg、Pro/Pro、Arg/Pro 3种基因型的分布和HPVl6 DNA.结果 p53基因型Arg/Arg、Pro/Pro、Arg/Pro在维吾尔族宫颈癌中的分布频率为46.0%、13.2%、40.8%,对照组为30.0%、14.5%、55.5%,两组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6,P<0.05),Arg/Arg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它两个基因型,且高于对照组中Arg/Arg的比例.维族宫颈癌患者HPVl6阳性率为74.3%.在维族宫颈癌组中,HPVl6阳性组p53基因型Arg/Arg、Pro/Pro、Arg/Pro的分布频率为48.7%、8.8%、42.5%,HPVl6阴性组为38.5%、25.6%、35.9%,两组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5).结论 p53 Arg72Pro多态性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相关,p53 Arg/Arg基因型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且与维吾尔族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潘晓琳;王晓凌;郑兴征;杨安强;郑莉莉;李洪安;周秋媛;李新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卵巢黏液性肿瘤caspase-3、caspase-9和Smac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因子caspase-3、caspase-9和Smac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0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14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和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ma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caspase-3、caspase-9和Smac在41例黏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93%和73.3%;在10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80%和80%;在14例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6%、96%和84%.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弥漫分布.而在正常卵巢中24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80.9%和58.3%.caspase-3、caspase-9和Smac在黏液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caspase-3、caspase-9和Smac可能会成为卵巢黏液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胡琼;李维山;郑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脏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

    例1,男,38岁,因肝区疼痛伴畏寒发热、乏力、厌食2天入院.曾在外院行抗感染治疗有效,但时好时发.体检:无黄疸,肝肋下1.5 cm,有触痛,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王建;张功亮;湛本珠;郭广秀;肖军兰;阳健芽;湛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特殊染色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分析3例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用黏液卡红(MC)和PAs/AB(Alcian blue)及淀粉酶消化后PAS/AB染色观察分泌物的性质,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ER、PR、Ki-67、p53、p63、c-erbB-2、S-100蛋白、CK7、SMA、CK1/3、EMA、CEA和CK34BE12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乳腺分泌性癌仅占同期全部活检乳腺癌的0.36%,平均年龄48.7岁.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出现微囊性结构,癌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等,对PAS/AB及黏液卡红染色呈现阳性反应.某些病例可以出现印戒样细胞,柱状上皮被覆的腺样结构,及问质广泛透明变性,癌细胞萎缩消失后形成的胶原硬化瘢痕,提示其高分泌活性和相对惰性的生长方式.尽管ER、PR阴性或仅局灶性表达,但预后相关基因p53和c-erbB.2全阴性或仅偶见弱表达,另外,Ki-57反映的增殖指数仅为6.3%,可能同其相对良好的组织形态和较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结论 乳腺分泌性癌为一种少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弱,预后良好.根据组织学表现,结合特染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作者:马遇庆;杨重庆;刘冬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Ⅱ型的前期病变和发生机制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概念成功地整合了传统的组织病理与病理遗传机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组织形态学、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和Ⅱ型[1].

    作者:郑文新;王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乳腺新病变的认识和老病变的再评价

    2006年9月,国际病理学会(IPA)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隆重举行了第26届年会暨纪念IPA成立100周年大会.笔者有幸受到国际病理学会的邀请和资助(bursary award)参加了这一大会.现就此次会议中有关乳腺临床病理学的部分内容作简要介绍.

    作者:牛昀;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胃窦血管扩张1例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年入院,发病时偶有腹痛、黑便,无呕血腹泻,无肉眼血尿.体检:中度贫血外观,结膜苍白,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邹宗楷;钟芷芬;纪思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阴部、阴囊疣状黄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外阴部、阴囊疣状黄瘤(verruciform xanthoma,VX)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例阴囊VX、2例外阴VX进行光镜、免疫组化、特殊染色、HPV原位杂交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VX表皮疣状增生,棘层增厚,钉突延长位于真皮同一水平;表面过度角化伴角化不全,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层内上皮钉突间见黄色瘤样细胞(泡沫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黄色瘤样细胞CD68、al,-AT、Mac387阳性,CK(AEl/AE3)弱阳性,S-100、Ki-67、HPV阴性.PAS阳性.原位杂交HPV6/11呈阴性.结论 外阴部、阴囊VX与发生于口腔黏膜的VX临床病理学特征相似,黄色瘤样细胞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

    作者:项晶晶;徐如君;吴能定;周虹;陈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甲状腺并殖吸虫病1例

    患者女性,31岁,因体检发现颈前部包块2周,伴多汗、怕热、易激.平时喜生食海鲜,否认血吸虫病史,无疫区生活史,无局部注射史.

    作者:胡静姿;李玉莉;刘惠敏;张永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戊酸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以0.25、0.5、1.0、2.0、4.0 mmol/L丙戊酸钠处理SHG-44细胞,用MTF比色、流式细胞术、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处理细胞.结果 SHG-44细胞经丙戊酸钠处理后:(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2)细胞周期受阻,S 期细胞比例减少,G1 期细胞比例增多;(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增强.结论 丙戊酸钠能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增殖,1.0 mmol/L丙戊酸钠能诱导SHG-44细胞发生明显分化.

    作者:李苏;王顺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小肠间质瘤2例

    例1,患者,男,49岁,皮肤及皮下多发性结节伴发皮肤多发性色素斑沉着40余年.发现腹腔内肿块2年.查体:全身体表皮下大小不等多发性结节.

    作者:罗志谋;蔡沛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40岁.偶感右上腹部隐痛3个月,近1个月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于2005年2月20日入院.体检:T37.4℃,皮肤黏膜无黄染,右上腹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右肋下肝脏饱满,触及直径约10 cm的肿物,质地中等,轻度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

    作者:平金良;杨利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INCH2-PINCH蛋白家族新成员

    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cline rich protein,PINCH蛋白)蛋白是一种含有5个LIM(Lin-11,Isl-1and Mec-3 proteins,LIM蛋白)结构域的蛋白质,它参与整合素和生长因子信号的传导,与整合素链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ILK)和Nck-2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胞的黏附、迁移等基础功能,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1,3].

    作者:张钰;朱振龙;杨艳红;王大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纵隔伴有局部骨样化生和平滑肌分化的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

    患者,男,61岁,因胸闷伴吞咽困难、刺激性干咳6个月入院.曾在外院CT提示:纵隔巨大肿瘤,突向左胸腔.气管镜及胃镜提示:气管、食管外压性病变.本院CT复查提示:(1)纵隔巨大肿瘤占位,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2)左下肺亚段性不张(图1).

    作者:毛卫波;朱忆凌;黄渊;吕益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化生性胸腺瘤1例

    患者,男,43岁,体检时CT显示左前纵隔包块1周.无其它症状.手术见肿块位于左前纵隔胸腺左叶下极,约6cm×5 cm×5 cm.

    作者:李旭;石怀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 记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和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随着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程度的加重,MIF、CD68 的表达逐渐增强,重度病变时,MIF、CD68的表达强,且MIF表达水平与CD68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 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能是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师锁柱;陈香美;李建军;张雪光;尹忠;朱飞;吴曼;詹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腿皮肤Merkel细胞癌1例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左大腿肿物2月余入院.体检:左大腿中段前侧触及一质硬肿物,大小约3.0 cm×2.5cm×1.5 cm,位于皮下,皮肤表面呈红色,可见溃疡形成.行手术切除.

    作者:张轶华;祁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固定条件对c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的影响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的敏感性和杂交效率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①探针的类型和杂交条件;②检测方法的敏感性;③组织的保存和固定.前两点所涉及的内容已有许多的文献报道.

    作者:倪灿荣;宝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中枢神经系统(CNS)较为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病程短,预后差.我们遇到2例,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侯卫华;胡学信;刘英杰;段尚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