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神经内分泌癌2例

曹志星;赵甲升;李东海

关键词:喉肿瘤, 癌, 神经内分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型
摘要:例1,男,52岁.以喉部肿痛2个月,于2003年8月5日入院.有30年的吸烟史,每天10支.查体:颈部未触及明确肿大淋巴结.CT扫描示:左侧声门上喉室肿物.纤维喉镜检查:左侧会厌喉面根部可见3 cm×2.5 cm的菜花状肿物,累及同侧声带及室带,左侧披裂活动受限,右侧声带前端黏膜糜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死亡尸解1例

    患儿,女性,36+3周顺产,Apgar评分出生0 min评6分,5 min后评9分,体重2 400 g,羊水Ⅲ.粪染,出生后予吸黏液、吸氧等治疗.查体:唇周微绀,前囱平软,呼吸平,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软,四肢肌张力稍低,诊断:(1)新生儿窒息;(2)早产低体重儿;(3)羊水吸入.

    作者:易旭夫;陈晓刚;邓振华;林霞;谢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发病极早期的VEGF和MMP-2表达(二)

    (续上期)3讨论3.1内异症发病机制黏附的发生可能不是影响内异症发生的限制性因素,Sampson理论是关于内异症发病原因为流行的学说.其认为内异症的发生必然要经过以下步骤:内膜碎片随着逆流月经通过输卵管进入腹膜腔,其中仍具活性的细胞接下来发生黏附、植入、反复生长、出血而形成内异症.

    作者:宁维侣;黄荷凤;金帆;周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肾集合管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的肾集合管癌,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集合管癌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镜下肿瘤呈弥漫性或腺管状、乳头状排列.肿瘤纤维性间质反应性增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高分子CK、EMA、vimentin、溶菌酶阳性.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的罕见的肾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

    作者:朱艳红;刘芳;顾莹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高肾脏穿刺标本免疫组化切片质量的方法和体会

    由于肾组织在显微镜下呈囊腔状结构,肾小管上皮细胞又含有丰富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在免疫组化染色时常出现结构不清晰,阳性信号定位差,背景非特异性着色深等现象,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经反复摸索,发现用Trition X-100处理切片,蛋白酶K修复抗原解决了上述问题,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颜亚晖;郑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消化道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消化道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7例消化道小细胞癌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光镜形态分为3型:小细胞型8例,中间细胞型4例,混合型5例.免疫表型:EMA 12例、NSE 10例、keratin 9例、CgA 6例、S-100蛋白3例呈阳性,vimentin均阴性.结论EMA、NSE、keratin为小细胞癌的较为可靠的标记物,支持此瘤来源于内胚层全能干细胞.

    作者:马敬涛;李成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组织芯片上的应用

    组织芯片是从组织块中挑选典型部位的组织以获得数百个圆柱状的样本,并按次序排列在一个新的石蜡块上,制作成HE切片,然后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研究[1,2].组织芯片技术重要的特点是:一次可以同时对多个组织块检测研究而对原来的组织材料破坏很小[3].

    作者:赵秀兰;张诗武;刘增辉;王欣;古强;孙保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检测脑胶质瘤蛋白共表达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并评价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细胞蛋白共表达中的应用性.方法利用双标免疫荧光分别检测EphB4/ephrinB2蛋白与GFAP或CD34蛋白在35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及人脑胶质瘤细胞系CHG-5、SHG-44中的共表达状况,以Leica SP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摄像并分析.结果EphB4或ephrinB2蛋白与CD34蛋白可共表达于部分间质血管,EphB4和ephrinB2在肿瘤血管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在瘤组织内肿瘤细胞及两种细胞系,亦可见EphB4或ephrinB2蛋白与GFAP的共表达.SHG-44细胞中EphB4或ephrinB2红色荧光强度强于CHG-5细胞,而CHG-5细胞GFAP绿色荧光强度较之SHG-44细胞则明显增强.结论(1)脑胶质瘤间质可能存在不同免疫表型的血管内皮,提示肿瘤血管的不同属性;(2)EphB4/ephrinB2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3)双标免疫组化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是一种可用于观测肿瘤蛋白共表达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增鹏;肖华亮;张沁宏;王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ICAM-1和ToPoⅡ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作为判断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程度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26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ICAM-1和TopoⅡ标记.结果ICAM-1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肝癌84.3%、62.5%(27/32,20/32);癌旁组织为68.7%、46.8%(22/32,15/32);肝硬化为65.3%,38.4%(17/26,10/26).10例正常肝组织无表达及弱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肝癌组织中ICAM-1和TopoⅡ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1),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组织中ICAM-1和TopoⅡ的过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肝癌、肝硬化发展及细胞增殖活性,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闽峰;孟加榕;郑瑞丹;郭以河;刘会发;林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波快速石蜡细胞块切片技术在细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可以对体表及实质器官的肿块作定性及分类诊断,但有局限性,对少见疑难病难以定性和分类,文献报道细胞块切片可一定程度地弥补细胞学诊断的局限性,因在制作细胞块切片过程中可部分恢复原组织结构,其中的微小组织碎片经切片也更清楚地显示其组织学特征,对疾病的病理诊断、分类有一定帮助.

    作者:邱瑞成;唐世洪;杨天真;刘玉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目的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17例胃髓样癌和64例非髓样癌(低级别癌19例,高级别癌45例)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胃髓样癌病理学以瘤细胞实体样排列和纤维少、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为特征.与非髓样癌比较,还有以下特征:(1)胃髓样癌、低级别癌平均生存时间好于高级别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2)胃髓样癌29.4%(5/17例)、非髓样癌9.4%(6/64例)未累及浆膜,髓样癌较不易累犯浆膜(P<0.05);髓样癌、非髓样癌各70.5%(12/17例)和20.8%(11/64例)为推进性生长,髓样癌推进性生长较常见(P=0).(3)胃髓样癌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 380/10HPF,较非髓样癌(147/10HPF)明显(P=0);35.2%(6/17例)髓样癌、3.1%(2/17例)非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较常见(P=0.001);70.6%(12/17例)髓样癌Crohn样反应阳性,较非髓样癌32.8%(21/64例)常见(P<0.05).(4)与低级别癌比较,胃髓样癌和高级别癌上皮钙粘素低表达更常见(P<0.05).(5)41.2%(7/17例)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比非髓样癌的2.5%(1/64例)更常见(P=0).结论(1)胃髓样癌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宜作为单独的组织学类型.(2)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和阴性两个亚型在预后上有差异,Bat26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炳建;来茂德;程蕾;许敬尧;黄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发生于成人,位于小脑.形态学上是一个小细胞肿瘤,由神经细胞和散在或成簇的脂肪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Syn、NSE阳性,Ki-67弱阳性.结论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是一非常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依赖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预后相对良好,不同于髓母细胞瘤.

    作者:束木娟;陈颖;张福林;金嘉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中P63与P53、E-cadherin、Ki-67表达的比较

    目的比较p63及p53、E-cadherin(E-cad)、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以了解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63与抑癌基因(p53)突变、上皮分化标志基因(E-cad)失活及细胞增殖标志基因(Ki-67)激活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1例原发性肺癌中p63、p53、E-cad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率为100.0%,而在其他组织类型肺癌中p63基本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鳞癌中p63、p5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Ki-67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的表达在小细胞肺癌与肺鳞癌和肺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Kj-67的表达在各种组织类型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鳞癌中p63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63可作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和分化有意义的指标,并可作为鉴别分化差的鳞癌和腺癌、小细胞癌的指标.

    作者:周春辉;王华新;李晓楠;孙雷;宋波;郑仁恕;李连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乳腺错构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错构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8例乳腺错构瘤,均为女性,占同期970例乳腺良性肿瘤的0.8%.年龄28~46岁,平均38岁.62.5%(5/8)位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37.5%(3/8)位于右侧,均为单发病灶.临床主要症状为无痛性包块,术前临床均未能获确切诊断.组织学主要以纤维、脂肪和腺体增生3种成分组成,且其组成比例有所不同,无细胞间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6例肿瘤中乳腺小叶上皮细胞ER和PR表达阳性.结论乳腺错构瘤是一种属乳腺组织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良性病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廖谦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癌中BRG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BRG1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Rb、p53基因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中BRG1及pRb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且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初步探讨其和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RG1与pRb的表达有相关性,而和p53无关.BRG1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与正常组织相比呈高表达.BRG1和pRb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分级和分期有关.结论BRG1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BRG1及pRb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青;周晓军;谢海龙;苏宁;邓红;孟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肉芽肿性胃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结直肠癌组织P53表达的差异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浙江汉族结直肠癌组织中p53、Ki-67、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上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4例结直肠癌组织(新疆维族38例和汉族52例、浙江汉族54例)中p53、Kj-67、COX-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组结直肠癌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族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于两组汉族(浙江汉族、新疆汉族和维族病人的年龄分布分别为57.7士12.6、57.0±11.5、51.4士11.2岁,经方差分析,F=3.520,P<0.05).组织学类型:浙江汉族病人管状腺癌占82.7%,新疆汉族和维族病人乳头状腺癌所占的比例高于浙江汉族,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间分化程度:新疆汉族高于其他两组(P<0.01).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民族与结直肠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有关.维族p53阳性率高于汉族,比值比为2.492(95%CI 1. 046~5.939).新疆汉族和维族结直肠癌与Ki-67和COX-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维族结直肠癌p53蛋白表达高于汉族病人,其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买买提艾力·吾马尔;沈宝茵;黄琼;朱益民;陈俭;来茂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间皮相关抗体在胸膜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alretinin、CK5/6、mesothelial cell(MC)、CEA和vimentjn在胸膜恶性间皮瘤及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3例胸膜恶性间皮瘤和13例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calretinjn、CK5/6、MC、CEA、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calretinin、CK5/6、CEA在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MC、vimentin在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间皮相关抗体calretinin、CK5/6及癌抗体CEA对鉴别胸膜恶性间皮瘤及胸膜转移性肺腺癌有诊断价值.

    作者:喻朝霞;郑晓刚;夏思钧;孟奎;陆珍风;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中CK-mit和bax表达及相互关系

    线粒体肌酸激酶(mitochondrial creatine kinase,CK-mit)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在磷酸肌酸穿梭过程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ax和bcl-2是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二者表达失平衡可导致肿瘤的发生[1,2].笔者探讨CK-mit和bax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作者:成继民;贺占国;陈静;郭宏;刘艳丽;张乃哲;陈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喉神经内分泌癌2例

    例1,男,52岁.以喉部肿痛2个月,于2003年8月5日入院.有30年的吸烟史,每天10支.查体:颈部未触及明确肿大淋巴结.CT扫描示:左侧声门上喉室肿物.纤维喉镜检查:左侧会厌喉面根部可见3 cm×2.5 cm的菜花状肿物,累及同侧声带及室带,左侧披裂活动受限,右侧声带前端黏膜糜烂.

    作者:曹志星;赵甲升;李东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自主神经瘤

    以往,临床、影像及病理工作者对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认为平滑肌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当前,人们已将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mtestmal mesenchymal tumor,GIMT)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的观点逐渐转变到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的观点上来,大量文献报道了当前认识的GIST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1~3].

    作者:侯英勇;谭云山;朱雄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