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莱·苏祖克;吾甫尔·尤努斯;陈晓;买买提·艾力;陈蓉
目的:通过癌细胞核仁组成区(NORs)蛋白的图像定量分析,评价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的癌细胞群体增生能力.方法:对18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银染(AgNORs),应用CAS200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和梭形癌细胞群体的AgNORs参数值,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与梭形癌细胞群体相比,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具有较高的每核AgNOR计数、每核AgNOR面积和平均AgNOR面积/粒,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且与泡状核癌细胞群体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梭形癌细胞群体的前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泡状核癌细胞群体的增生能力明显高于梭形癌细胞群体,增生能力各异的癌细胞群体存在于同一组织类型鼻咽癌中,反映了鼻咽癌细胞群体增殖能力的异质性,其构成比例和增生差异程度将是影响患者对放射线治疗敏感性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茂怀;李川军;罗锡源;沈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9例SEGA的临床特点,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进行随访.结果:SEGA出现临床症状时多为青少年(10~20岁);好发于侧脑室,由大的节细胞样星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GFAP,NSE和Vim,不表达EMA;随访2~23月,8例存活.结论:SEGA为生长缓慢良性肿瘤,属WHO Ⅰ级,常伴随结节性硬化;需与室管膜瘤、肥胖细胞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等鉴别.
作者:陶琨;张福林;周范民;汪寅;袁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例正常肾组织、18例癌旁肾组织和4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肾组织和18例癌旁肾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二者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的分布形式无差异.抑癌基因PTE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不同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肾组织,12.5%的肾细胞癌呈PTEN蛋白阴性;17.5%的肾细胞癌PTEN蛋白呈弱阳性;70%的肾细胞癌PTEN蛋白呈阳性或强阳性,与癌旁组织PTEN蛋白的染色强度无差异.PTEN蛋白阴性的肾细胞癌,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80%;PTEN蛋白阳性的肾细胞癌,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20%.PTEN蛋白阴性肾细胞癌的肾门淋巴结转移率与PTEN阳性肾细胞癌的肾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肾细胞癌中存在着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和异常;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抑癌基因PTEN是肾细胞癌的一种新的相关基因.
作者:郭双平;翟宇强;王文亮;马福成;李华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针吸细胞学是临床病理诊断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体表和深部脏器占位的穿刺,获取细胞成分涂片,用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或其他炎症类疾病.我们将穿刺获取的微小标本包埋制片,应用组织学方法以期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作者:张穗;杨广英;孙莉;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在病理组织学上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混合增生性病变.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发生之前都要经历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但有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发展为癌者仅占极少数,因此,仅仅出现内膜增生不应当作为子宫切除的依据.
作者:王美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乳腺少见癌(uncommon carcinoma)是相对于常见癌或普通型癌(common carcinoma)的一些癌,其共性是少见.其中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与生物学行为者,称乳腺的特殊型(special type)癌;另一些更为少见或其规律性尚未明了者,称罕见型(rare brms)癌.少见癌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普通型癌,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外检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龚西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收集并整理18年SLE尸检材料,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可累及多个器官,以肾、皮肤黏膜、骨关节为主,脑部病变常见.16例有不同类型肾损害,11例有皮肤黏膜损害,9例脑损害.继发性肺部感染10例,肺结核6例.结论:SLE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玉岳;崔全才;詹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例1:女性,16岁,因月经不规则近2年,发现盆腔包块16 d入院.肛门指检:左附件处可及一直径约8 cm大囊性包块,边界清,活动好.子宫及右附件无殊.B超检查:左侧附件见8.9 cm×6.8 cm×6.7cm囊肿,内见分隔.实验室检查:血FSH、LH、PRL、睾酮、雌二醇、孕酮、CA1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行左卵巢囊肿切除术.
作者:陈晓端;周彩云;赵承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u-PA/PAI-1)在大鼠Thy-1肾炎病变进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抗Thy-1单抗成功制备大鼠Thy-1肾炎模型,并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分别于1、3、7、14、21、28 d处死动物并分别取其肾皮质.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u-PA/PAI-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观察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法显示肾炎模型组(G组)于3~28 d的肾皮质u-PA mRNA和3~21 d的肾皮质PAI-l 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肝素治疗组(H组)仅21 d时肾皮质u-PAmRNA的表达高于G组(P<0.05),而PAI-1 mRNA的表达于3~28 d时均低于G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28 d时,G组u-PA和PAI-l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这与RT-PCR检测结果相似;H组肾皮质u-PA蛋白表达量与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3~21 d时PAI-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G组(P<0.05或P<0.01).结论:大鼠Thy-1肾炎肾皮质u-PA与PAI-l的表达均随肾小球病变的进展而增强,肝素治疗可能通过干扰或抑制u-PA和PAI-1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秦蓉;陈广平;张农;刘琛;张秀荣;郭慕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1年来,笔者采用Leica2500型切片机,制作塑料包埋不脱钙大块骨组织切片,获得8~10 μm厚完整切片.游离片染色,着色效果良好.
作者:吕荣;徐新智;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苗勒混合瘤(MMM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女性生殖系统MMMT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9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各部位MMMT的形态特征相似,均含有上皮及间叶两种组织成分,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组织成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有助于判断.恶性度与异型性、核分裂数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有效.结论:MMMT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宋蔚青;程晓东;陈晓端;赵承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ML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4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表现,并系统复习文献,讨论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均为女性,镜下共同特点为多个高度扩张的囊腔,其内充满黏液,囊腔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部分区域腺上皮增生呈乳头状,囊内黏液可溢入间质,其中1例伴黏液腺癌.结论:MLL为一种连续的病变过程,可伴发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甚至黏液腺癌,诊断时应慎重.
作者:范宇;傅西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EGFR和p16蛋白在人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4例乳腺癌中EGFR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HpLAS 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EGFR的表达强度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与乳腺癌预后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检测EGFR和p16蛋白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彧;赵宏颖;唐小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阴茎包皮发现肿块1个月余,伴红肿、流液.于门诊手术切除包皮并送检.2病理检查眼观:灰白、灰红色不规则组织2.5 cm×1.0 cm×0.5cm,切面灰白色.镜检: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部分上皮坏死、溃疡形成,溃疡处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于真皮层、皮下组织及深部肌肉组织中见小血管显著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图1).
作者:吴继锋;龚西蝌;胡闻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9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和TIMP-2表达的情况.结果:MMP-9和TIMP-2在人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97%和30.27%;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而TIMP-2的表达则相反.结论:MMP-9和TIMP-2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慧;战忠利;李雯;吴洁;宁连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7 231例乳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学对照有744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针吸细胞学诊断敏感性93.67%,特异性96.43%,假阳性率3.57%,假阴性率6.33%,符合率94.09%.结论:针吸细胞学是乳腺肿块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肿瘤实质细胞较少或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是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注意触诊和重复针吸是减少假阴性的主要措施.
作者:徐慧琴;杨桂芳;罗峻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复习40例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复发的10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并选用actin、desmin、ER、PR、PCNA、P53、c-erbB-2和bcl-2 8种抗体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瘤组织的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并见黏液变性和肿瘤性凝固性坏死区.复发3次以上的4例均为肉瘤变,ER和PR检测与肌瘤分化呈正相关,PCNA和p53检测则与肌瘤分化呈负相关,与复发次数呈正相关.结论: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第1次复发时应给予重视.出现第2次复发时,治疗必须到位,应常规进行ER、PR、PCNA和p53检测,以防止肉瘤变的发生.
作者:黄志勇;章宜芬;张华勇;聂进军;吴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cl-2的表达与胸腺增生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33例胸腺增生性疾病组织中,28例胸腺瘤按M-H标准分类,并与Salyer标准作一比较.采用微波处理二步法进行bcl-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cl-2主要在胸腺的上皮细胞成分中表达.髓质型胸腺瘤中bcl-2的阳性率高,其余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则较低或阴性.在重症肌无力胸腺的髓质中bcl-2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胸腺.结论:bcl-2在髓质型胸腺瘤上皮中的强表达可作为区分髓质型胸腺瘤和皮质型胸腺瘤的一个手段.过表达的bcl-2可能与MG胸腺中修复的凋亡细胞的死亡有关.
作者:张敏;张容轩;赵云兰;陈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实验运用三羟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观察皮肤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细胞凋亡、p16与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关系.
作者:王成海;袁浩琛;杨邦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0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不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近1个月出现下腹部胀痛.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表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膀胱镜检查:膀胱左侧输尿管开口处见-4.0 cm×3.0 cm×3.0 cm菜花样肿物,表面充血、粗糙;周围黏膜见多处出血点.
作者:余上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