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黎
目的:探讨p16、Rb、cyclin D1和EGFR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即用型S-P法,用图像分析系统对80例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80例星形细胞肿瘤:p16、Rb、cyclin D1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43.8%、71.3%、55.0%和85.0%,4种蛋白阳性率及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均有统计学意义;p16、Rb、cyclin D1阳性率和瘤细胞DNA含量与预后有关,EGFR阳性率与预后无关;Rb失表达时,p16表达增强.结论:p16和Rb在抑制星形细胞肿瘤的生长及EGFR和cyclin D1促使其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表达同DNA含量相结合评估星形细胞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范智勇;杨鑫;赵玉宁;曹晓哲;朱峰;黄克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含巨菊形团的玻璃样变梭形细胞肿瘤(HSCTGR)是近年来才被命名的间叶性肿瘤,光镜下类似低度恶性纤维粘液肉瘤.作者观察了3例HSCTGR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表现.
作者:Nielsen GP;Selig MK;O'Connell JX;吴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在回顾性研究时,经常会遇到因为放置过久或保存不当,蜡块组织变硬、变脆或发糟,而难以制片的问题.配制既不损害组织结构和影响染色效果,又能达到新鲜蜡块标本柔软程度的软化剂,是我们一直探讨的目标.作者以10年以上陈旧蜡块组织为处理对象,对各种试剂进行选择、比较,在不同温度下,通过调整处理时间,反复实验,配制出一种能软化处理各种陈旧蜡块组织而不影响各项染色的软化剂,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郝亚萍;赵美卿;黄奕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男性,18岁.右大腿内上方长一无痛性肿块半年.术中自股血管鞘前外侧分离出一结节状肿物,11 cm×5.5 cm×3 cm,有薄包膜,质软.切面呈浅灰色,细腻,湿润,略有胶冻感,少部分区域呈浅黄色.无出血及坏死.
作者:吴继锋;龚西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膜肿瘤(PNST)中异源性成分的形态特点及组织发生.方法:收集近19年间外检材料及会诊病例中伴有异源性成分的PNST 12例,应用HE、组化及免疫组化进行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变化特点.结果:①伴有异源性成分的MPNST为10.1%;②在12例这类肿瘤中,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者3例、良性骨组织2例、软骨肉瘤成分1例、腺性成分2例、黑色素2例,另外1例I型神经纤维瘤病者,瘤组织内可同时见到黑色素细胞及粘液腺.结论:PNST中出现异源性成分并不少见,它的形成可能与其起源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关.
作者:孟刚;龚西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例为58岁女性,表现为颈部皮下缓慢性生长的肿块;另1例为31岁男性,表现为右后腹膜内肿块.眼观,肿瘤境界均较清楚,镜检,显示以下三个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1)呈簇状分布扩张性的薄壁血管;(2)分布于扩张血管之间的多形性瘤细胞;(3)血管壁、血管周围及瘤细胞之间伴有明显的透明样变性.免疫标记显示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1例弱阳性表达CD34.随访至今,2例均未复发.结论: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了.熟悉这一软组织新病种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坚;盛伟琪;施达仁;朱雄增;张仁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脑胶质瘤中p16 mRNA及其蛋白、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38例人脑胶质瘤中检测p16 mRNA及其蛋白、EGFR的表达.以7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16mRNA和p16蛋白在Ⅲ~Ⅳ级、Ⅰ~Ⅱ级胶质瘤、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 16.7%; 57.7%, 57.7%; 71.4%, 85.7%.EGFR在Ⅲ~Ⅳ级、Ⅰ~Ⅱ级胶质瘤、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 38.5%, 14.3%.结论:p16基因缺失引起的p16蛋白的表达降低、EGFR的过表达在脑胶质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金永健;金玉兰;李龙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经全军病理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定于2000年5月26~28日在南京举办诊断病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特邀请香港国际著名诊断病理学家陈国彰教授和国际著名肝脏病理学家刘宗石教授及国内数位知名病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作者:全军病理专业委员会诊断病理专业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前病理科广泛使用普通刀械取材,对于急性胆囊炎标本,由于囊壁水肿,粘膜层与肌层游离,很难保证组织条薄厚均匀、大小合适、组织结构完整,因而常常费时费力.对此,我们自行设计研制的双排病理取材刀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刀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5219198.9.
作者:杨军;王康敏;苏宝山;黄莺;赵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的鉴别.方法:对5例AMFB和5例AA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对3例AMFB进行电镜观察.结果:AMFB位于外阴或腹股沟区,肿瘤边界清楚,大小0.8~4 cm.光镜: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束状及巢状排列,常围绕小至中等大小的薄壁血管周围.肿瘤有细胞密集区和细胞分散区.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ER和PR.电镜:肿瘤细胞有的可见胞质内微丝和致密体结构,有原始细胞间连接.2例AMFB随访2年无复发.而5例AA中有2例复发.AA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细胞核有明显的裂隙,厚壁血管周围常有肌样嗜伊红条索,有更丰富的粘液样基质.结论:AMFB和AA是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肿瘤,可能均起源于血管周围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干细胞,两者的鉴别目前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
作者:朱延波;束木娟;肖家诚;杨践;金晓龙;储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6周取受损坐骨神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3、4、6周及对照组的坐骨神经轴突的等效直径、周长和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钳夹后1周损伤处远段神经发生华勒变性,钳夹后2周神经纤维开始再生.再生轴突在第3、4周时与正常轴突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第6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第6周,远段神经完全再生.
作者:杨晓顺;杨举伦;王非;翁龙江;刘大荣;蔡学敏;蔡琳;权彤彤;李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软组织平滑肌肉瘤(LMS)组织学亚型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对各种肌源性标记的表达.方法:对48例软组织LMS作了形态学观察、组织学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其组织学亚型依次为普通型(C-LMS)(77.1%),多形性(P-LMS)(12.5%),上皮样(E-LMS)(6.3%)和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GC-LMS)(4.2%);后三种亚型和某些低分化C-LMS易误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Des、MSA和α-SMA阳性率分别为28.9%、68.1%和100%,Des和MS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结论:对低分化和特殊亚型LMS的形态特点应提高认识.多形性肉瘤的诊断除注意其组织结构外,还应特别注意瘤细胞的形态特征;α-SMA是LMS较特异和敏感的标记.
作者:罗晓青;杨光华;郭立新;步宏;张世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TrKA和gp75)在各类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了44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中两种NGF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TrKA在垂体PRL分泌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69.2%,而在其它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为19.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gp75在垂体PRL分泌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为46.2%,而在其它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过度表达率为9.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NGF受体主要在垂体PRL分泌腺瘤中表达,gp75的表达与否可能与PRL瘤的侵袭性和对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敏感性有关.
作者:张作洪;朱炎昌;雷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肿瘤的组织类型、分级与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7例颅内星形细胞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能帮助鉴定组织类型和颅内星形细胞肿瘤的分化程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其术后2年、5年的生存率偏低(P<0.005).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肥胖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更具恶性,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在颅内肿瘤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作者:楼善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软组织是人体内分布为广泛的组织,它一般指来自中胚层,有些来自神经外胚层的组织,主要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骨组织和神经胶质组织外的非上皮性组织.软组织肿瘤大多分布于头颈部、四肢、躯干,纵膈及腹膜后等处,内脏器官发生者亦不少见,故在外科病理学中,软组织肿瘤亦较为常见.软组织肿瘤发生率大约1/10万~2/10万,大约占所有肿瘤的1%,占所有肿瘤死亡病人的2%.
作者:郑颂国;张仁元;朱雄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性,52岁.发现左乳肿块数年伴渐增大,近月增大迅速伴疼痛就诊.查体全身情况好.左侧乳晕部外侧扪及一肿块,活动,临床拟诊纤维腺瘤于1999年8月1日行肿块局切术,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即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顺利,现随访观察中.
作者:倪型灏;周欣;劳加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10多年来,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在国际上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几乎已应用于所有器官疾病的诊断.在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的病变中应用多.
作者:王念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不同分化的的口腔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进行EGFR检测.结果:EGFR在鳞癌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其阳性率(61.5%)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EGFR表达状况与鳞癌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或0.05).结论:EGFR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和判断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状态、恶性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乔尔;吴继锋;王道斌;王元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skin 瘤的本质、起源.方法:以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细胞遗传技术对22例Askin瘤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瘤细胞免疫组化为MIC2(CD99),NSE、CgA 阳性;电镜下见神经分泌颗粒;细胞遗传分析示特异性基因遗传异位,即t(11;22)(q24;q12).这些特点与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相同.结论:Askin瘤实际上是PNET/尤文肉瘤家族的一员,只是发生部位较特殊,预后不良.应与其它小圆细胞肉瘤如淋巴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横纹肌样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促结缔组织生成性小圆细胞肿瘤相鉴别.
作者:范钦和;Philip W Allen;徐天蓉;周青;张智弘;郑肇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性,27岁.2年前发现左侧腹股沟蚕豆大肿块并逐渐增大,近4个月肿块明显增大伴局部酸胀麻木感.体检:左腹股沟三角区见一隆起性肿块约14 cm×12 cm,表面皮肤静脉曲张,局部温度较高,边界不清,活动差,压之酸胀感.X线片示左腹上段内侧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尚清,病灶中央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股骨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左腹股沟横纹肌肉瘤.
作者:樊峰;何影娟;吴伟国;缪杏珍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