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汉安;张贤良
目前,自动脱水机已普及运用于大医院病理科,提高了病理科日常工作及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某些意外原因(如电源切断、电压过低等)导致脱水机运行故障,使活检标本吊高而离开液面,尤其是运行进入高浓度乙醇及二甲苯后的这些环节发生故障,易使标本干枯、变形以至硬脆.
作者:黄奕莉;何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冷冻切片是借助低温使组织冻结达到一定的硬度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它是术中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冷冻切片的质量,拖延病理报告发出的时间,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间接影响着病人的预后.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骆新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GFR、nm23-H1及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和40例无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GFR、nm23-H1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7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EGFR、nm23-H1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60.5%和11.8%;但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5),且转移灶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原发灶(P<0.05);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nm23-H1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癌者(P<0.0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nm23-H1的表达有负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EGFR的过表达,nm23-H1的低表达,二者表达的失平衡是其易于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EGFR,nm23-H1联用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指标.
作者:魏启幼;范松青;张利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患者女性,68岁.既往有萎缩性胃炎病史,经治疗现已无不适,遂来我院门诊复查.胃镜所见:胃粘膜以白相为主,花斑明显,红相隆起,粘膜不光滑,充血明显.
作者:张培谊;区士欢;刘旭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6岁.进食梗咽感4月余.钡餐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癌,遂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食管一段,长12 cm,剖面见一纵行溃疡型肿块,约5.5 cm×3 cm×1.5 cm,灰白质脆,浸润管壁全层.镜检:肿瘤由两种界限清楚的癌组织组成.
作者:李德本;陈乐真;丁晓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FP阳性胃癌的病理组织形态及其分型.方法:应用光镜、电镜、组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7例AFP阳性胃癌中临床病理资料较完整的63例进行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并用2例3个月妊娠的胚胎胃肠组织以同样方法行相关的对比研究.结果:AFP阳性胃癌的发生率为6.2%(87/1395例).63例中依据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和肿瘤组织内癌细胞AFP染色阳性表达,并对比3个月妊娠胚胎胃肠组织学的改变,将其组织学类型分为4个亚型:肝样型22例(34.9%),胎儿胃肠型15例(23.8%)和肝样型伴肠胚分化的混合型24例(38.1%)以及卵黄囊瘤样型2例(3.2%).结论:AFP阳性胃癌与普通型胃癌不同,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
作者:李祥周;石凤娟;乐美兆;张佃乾;王春淑;赖仁胜;杨洪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科技期刊中引用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观点、方法和成果为作者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客观佐证,一方面它也是提供检索的依据,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检索到作者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虽然文后参考文献所占篇幅不多,然而信息却很丰富,不但文献类型多,且涉及许多文种.因而为了便于查阅和检索,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的规范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劲松;王立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增生性毛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头皮下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以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透明细胞及毛鞘型角化为特征,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下面我们就其临床与组织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作一报道和分析.
作者:桂律;林梅绥;叶宣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以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试图从致病因素和机制方面探讨HP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任刚;蔡嵘;陈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KA)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生物学特点.方法: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原位检测20例角化棘皮瘤中凋亡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皮损部位bax和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KA中80%(16/20)瘤中心出现凋亡细胞.30%(6/20)肿瘤边缘bcl-2呈弱阳性染色.全部病例bax染色阳性.细胞凋亡指数与bax表达强度显著正相关(r=0.680,P=0.001),与bcl-2表达强度显著负相关(r=-0.618 P=0.004).结论:细胞凋亡为角化棘皮瘤的典型生物学特征,可能在KA的自然消退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利;王琳;成娘;杜晓萍;杨毅;周光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肿瘤与c-myc和p53基因的.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脂肪组织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c-myc和p53蛋白表达.结果:c-myc在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组织良性病变中几乎不表达,主要在脂肪肉瘤中表达.p53只在脂肪肉瘤中表达.分化较高类型脂肪肉瘤c-myc和p5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较低类型脂肪肉瘤.脂肪肉瘤中,c-myc和p5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实验结果提示,c-myc、p53蛋白与脂肪肉瘤的发生、细胞分化和恶性程度有关.它们可作为判断脂肪肉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在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王娅兰;丘钜世;熊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皮内缝合具有减轻瘢痕、避免蜈蚣虫样瘢痕的优越性.通常是使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拆线.1983年Maler等[1]用尼龙线作连续缝合,术后第3天拆(抽)线(为颈部切口,规定4~7天拆线).
作者:姚曙光;邱树敏;李一万;任建军;龙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损害,也叫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血管瘤.现报道3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该病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丁岚;储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科自80年代以来,逐渐将HE染色中的染色后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步骤简化为染色后105℃烤干、中性树胶(二甲苯稀释)封片,以缩短制片时间,减少接触二甲苯的机率,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杨枫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作为一种可在单细胞水平上对大量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高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进行FCM分析的前提是样品为单细胞悬液,而大多数实体组织都难以制成高质量的单细胞悬液样本,因而大大限制了FCM对实体组织特别是实体瘤的分析和研究[1].
作者:李宾;周春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4例隐性乳腺癌均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病例来自我院1985~1994年间的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0、45、49、60岁,都是以腋下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就诊.
作者:吴玉明;郭仁杰;吴宁;蔡爱英;王希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细胞增殖周期失控是肿瘤发生的关键之一,也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对50例鼻咽癌(NPC)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MTS1)的表达产物p16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编码的核磷酸蛋白(Rb)表达的研究,探讨这些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在NPC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细胞增殖、调控的角度深入了解NPC的发生学,为今后对NPC进行基因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陈莉;王桂兰;曹晓蕾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例1 59岁,孕6产6.因绝经19年、水样白带1年余伴阴道流血5月就诊.检查:血压20/11.5 kPa,体重54 kg,血糖4.5 mmol.L-1.术中见子宫约2+月孕大,双卵巢外观正常.
作者:王华;王靖华;步宏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子病理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多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为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进展.
作者:张树辉;魏泓;史景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入肝癌细胞HCC 9204 G418 500 mg.L-1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Bx蛋白的细胞,阿霉素20 μmol.L-1诱导细胞凋亡.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20 μmol.L-1阿霉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稳定表达HBx蛋白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比未进行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凋亡率低.结论:HBx蛋白可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调亡.
作者:郭双平;王文亮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