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标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量效关系

陈贤庆;李新强;郑开化;梁辉团;张福添;王春木;李荣茂;王移山

关键词:心力衰竭, 肾上腺能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缓释片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0例,将入选患者按照1: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或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并逐步滴定至目标剂量,之后按目标剂量维持治疗26 w,每4周随访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心脏彩超指标的变化,并记录随访期间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根据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目标剂量将治疗组进一步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亚组的变化并评估β受体阻滞剂的量效关系.结果 ①试验期间静息心率(HR)控制水平,治疗组为 (58.3±5.8)次/min,对照组为 (81.7±8.6)次/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低剂量组美托洛尔缓释片使用的平均剂量为74.8 mg,高剂量组为142.5 mg.试验期间药物的耐受性为87%.②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上升,LVEF明显增加,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下降 (均P<0.05).高剂量组心功能分级、LVEF、6 min步行距离较低剂量组明显提高,LVES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④随访期间,治疗组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需住院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 vs 11.1%、8.3% vs 15.6%,均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需住院事件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 vs 4.7%、7.8% vs 9.3%,均P>0.05).结论 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室功能,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预后与其剂量无关,而与HR降低的水平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5例中END患者79例为END组;非END患者206例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血液学指标、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初次收缩压、舒张压、入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DM)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颈动脉狭窄≥50%及大面积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较高、高血清CRP、高HbA1c、颈动脉狭窄≥50%是END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早期识别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评估和治疗.

    作者:赵明艳;刘舒;李永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乙肝治疗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肝癌是目前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致死率居所有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其中,85% ~90%肝癌属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细胞癌〔1〕.在中国,2015年新发肝癌患者46.6万,同时高达42.2万患者因肝癌死亡;即使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内复发者仍高达60% ~70% 〔2〕.目前普遍认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由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变而来,但其深入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对于肝细胞癌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尽管随着治疗手段不断成熟完善,肝内肿瘤复发及转移仍是治疗后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大小、结节数目、血管侵犯、肝外转移、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理分级等都是影响肝癌肝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治疗后肿瘤复发是患者预后欠佳的重要原因.

    作者:孙晨;王希海;孙巍;卢再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孟鲁司特钠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孟鲁司特钠治疗,共12 w.判定疗效,肺功能检测仪测量治疗前后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血清VEGF、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通过降低血清VEGF、TGF-β1水平增强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洪源;钱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替米沙坦对4%高盐饮食诱导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4%高盐饮食诱导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普食组(0.5%正常盐);高盐组(4%高盐);高盐+替米沙坦组(4%高盐+替米沙坦40 mg·kg-1·d-1),每组12只.每4 w用鼠尾无创测压仪测量鼠尾动脉压;24 w末用代谢笼收集尿液,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MAU)、血尿肌酐(Cr)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皮质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球纤维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质区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普食组相比,高盐组及高盐+替米沙坦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双肾重/体重、24 h尿MAU显著增高(均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的纤维化指数明显增高(P<0.05);肾脏皮质区的TGF-β1、p-Smad2/3、Smad7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高盐组比较,高盐+替米沙坦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24 h尿MAU显著下降(P<0.05),肾小球的纤维化指数明显降低(P<0.05),上述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长期4%高盐摄入可诱导Wistar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表达增高导致肾脏纤维化;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赵宇;刘燕;商黔惠;王晓春;刘婵;刘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公寓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公寓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253名公寓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公寓老年人SWB处于中等水平;SWB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8,P=0.392),在是否有子女在身边和身体状况自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6,P=0.007;F=18.245,P<0.001);心理健康在公寓老年人的情绪调节对SWB起中介作用.结论 公寓老年人SWB水平较高,子女的支持、积极的自我评价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其SWB.

    作者:游雪勤;阴山燕;郭成;滕召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西安市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对西安市随迁老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对影响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状况不太乐观.随迁老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子女的关系、与社区其他老人的交往是影响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的主要因素.结论 要提高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度要从随迁老人自身、子女、社区3个层面入手.

    作者:段良霞;景晓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序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序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与对照组(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结束后4w评价两组近期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4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56%,与对照组(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序贯治疗可提高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作者:颜兵;尤锦;王玉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上的效果.方法 65岁及以上难愈性创面患者57例随机分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改良组)28例和负压创面治疗(NPWT)组29例.对比两组创面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结果 改良组与NPWT组难愈性创面治疗效果相同,但改良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42)、手术次数组及治疗费用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用于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

    作者:邢栋;李文毅;杨朝旭;魏景超;赵庆涛;王起奎;张凯;董志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至少随访30 d,记录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和非肠梗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88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30 d内肠梗阻的发生率为6.25%(18/28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肠梗阻、肿瘤位置、TNM分期、吸烟史、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肿瘤分化程度等是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0岁、术前有肠梗阻、直肠癌、TNM分期为Ⅲ~Ⅳ期及手术时间≥2 h是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蒋丽萍;吴煌福;何贵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00名健康老年人依据个人意愿分组,观察组50名(男25名,女25名),愿意开展为期12个月的太极拳锻炼;对照组50名(男25名,女25名),未开展太极拳锻炼.两组追踪调查12个月,用BIODEX步态仪评估步态稳定性.结果 观察组男性锻炼后步长明显较女性更长(P<0.001);男性与女性步频、移动指数、单脚支撑时间、相关变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步长、移动指数、相关变异值(左脚)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与女性步频、单脚支撑时间、相关变异值(右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长、移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步频、单脚支撑时间、相关变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女性步长距离更长,移动指数较低,男性相关变异值(左脚)和女性相关变异值(右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男性、女性步频、单脚支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行太极拳锻炼可有效增强步态稳定性,促进平衡控制能力.

    作者:朱从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中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中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临床确诊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只患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10.0 mg/ml康柏西普0.05 ml、10.0 mg/ml雷珠单抗0.05 ml,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记录初始治疗至6个月后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康柏西普组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康柏西普、雷珠单抗组BCVA、CMT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BCVA、CMT值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各时间点康柏西普组与雷珠单抗组BCV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柏西普组治疗6个月后CMT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平均注射次数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眼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中老年RVO继发黄斑水肿效果相当,但康柏西普对CMT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且能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

    作者:章欣怡;郑小薇;吴锐彬;杨夏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有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均选择水泥型人工关节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组给予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治疗组术后1、4和24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术后24 h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手术后出现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寒战及呼吸抑制方面,前者均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机体代谢无明显影响,有利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作者:李媛;王世禄;衣晓卓;张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及多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结果 观察组在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腹水发生率为4.3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7.39%、胆漏发生率为6.52%,观察组腹水发生率为2.1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35%,胆漏发生率为2.17%,两组腹水、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为(489.32±230.14)ml与实际切除肝体积(489.36±230.09)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前安全评估,定位关键解剖部位,实时导航手术,利于术中精细操作,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作者:杨闯;张永川;李华国;古广强;何静宇;万祎;刘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清磁共振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其在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组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考虑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5例,稳定型斑块25例为稳定组,不稳定型斑块20例为不稳定组.使用3.0T HRMRI对椎基底动脉斑块进行检查,评估斑块稳定性,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斑块评估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稳定组基线量表得分(9.64±5.19)分,不稳定组为(9.35±5.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851);治疗后稳定组评分为(7.2 ± 5.2)分,不稳定组为(10.95 ± 6.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6,P=0.042);稳定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08),不稳定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188);稳定组治疗前后差值为(2.44±4.19),不稳定组为(-1.6±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6,P=0.006).结论 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可提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

    作者:朱银伟;季立标;王国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在回、汉族中老年人群间的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比较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在回、汉族中老年人群间的差异及其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社区306名回族和618名汉族中老年人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提取DNA,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以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者181例为病例组,认知功能正常者743例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apoE基因多态性与MCI发病风险.结果 回、汉族apoE 基因各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oE等位基因E2、E3、E4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P<0.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等位基因E2携带(OR=0.68)、E4携带(OR=2.45)和风险指数(OR=0.63)与MCI显著相关.结论 E4等位基因携带式MCI的独立危险因素,apoE基因多态性对MCI的影响是普遍的,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一致性.

    作者:丁莉;王志忠;马万瑞;杨文君;张金玲;刘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老年关节置换假体周围MRSA感染的效果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对老年关节置换假体周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MRSA感染患者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假体周围MRSA感染,治愈率为81.8%,治愈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1、3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降至正常范围;1例出现复发情况,1例治疗失败.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1%、18.2%.结论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老年假体周围MRSA感染效果显著.

    作者:路坦;刘晓潭;李爱国;董玉珍;赵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潍坊市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潍坊市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CD)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5例潍坊市农村地区老年CD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的相关信息,利用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0份)分析患者健康素养现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对12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健康素养的条目平均得分(3.07±0.54)分,条目汇总分(72.52±11.58)分,具备总健康素养的患者比例为34.17%.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及慢性病种类患者之间的总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情况、职业及医保情况患者之间的总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及慢性病种类(P<0.05).结论 潍坊市农村地区的老年CD患者健康素养较低,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及慢性病种类均可能对健康素养产生影响,临床上应关注上述影响因素.

    作者:王波;迟丽华;张德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GF 500 BU组和NGF 1000 BU组),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以NGF或生理盐水干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视网膜萎缩和视神经节细胞缺血坏死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右眼在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5 d时,可见明显视网膜萎缩变化,具体表现为视网膜厚度比减少,内核层变薄.经过NGF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右眼损伤情况得到明显修复,修复损伤的程度与NGF剂量呈正相关;治疗组大鼠右眼视网膜厚度比增加,内核层厚度也明显增加,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 500 BU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修复,坏死神经节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 1000 BU组大鼠视网膜坏死和变性神经节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球旁注射可扩散到视网膜,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刘宏伟;孟岩;金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四川省城市老年人抑郁现状

    目的 研究四川省城市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对四川省城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方便抽样).结果 四川城市老年人有抑郁症状的为10.1%.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锻炼状况、家庭成员间感情、有无子女、在家居住与在养老院居住、有无慢性病和是否有突发事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 四川省城市老年人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希望各界人士关注与研究,降低老年人的抑郁发生.

    作者:戴冰;李维;熊梅;李彦章;张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技术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心脏代偿情况进行分组,其中60例心脏功能代偿组(B组),60例心功能失代偿组(C组);对照组60例(A组).DCG分析系统24 h连续不间断采集其心电信息,分析ST-T改变,包括ST段下移和抬高发生率、ST段改变幅度、各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B、C两组ST段下移的发生率、平均幅度及位移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ST段下移的发生率、位移幅度及位移时间及ST段抬高的发生率、位移幅度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窦性心动过缓(SB)、室性期前收缩(VPB)、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VPB、PVT、心房颤动(AF)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ST段压低≥0.10 mV,VPB、PVT、AF的高发生率是鉴别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王春光;刘月霞;赵小祺;张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