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与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李昌庆

关键词:气质性乐观, 纳西族, 主观幸福感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方法 运用气质性乐观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55名纳西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纳西族老人气质性乐观总平均分(19.29±4.48)分.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总分(37.21±7.29)分.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的纳西族老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乐观倾向型(40.71 ±5.33)分,悲观倾向型(33.90 ±6.05)分,不明确型(35.45±8.08)分,双重型(38.78±7.25)分.结论 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属于中上水平,乐观倾向型纳西族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脓毒症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侵袭性感染的应答而成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当伴随器官系统性功能紊乱或心血管性休克,会出现严重的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这是严重病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脓毒症是非冠脉ICU病患主要的死因〔1〕.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脓毒症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所有住院病患)及6% ~30%(ICU病患);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2〕.脓毒症是住院病患常见的死因,北美及欧洲死亡率在28.3% ~41.1% 〔3〕.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推荐抗感染治疗,比如抗生素治疗及手术源控制应当尽快开始以取得佳预后〔4〕.鉴于及时启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优化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性,临床医师必须取得感染的快速诊断,而标准微生物培养(血培养)缺乏灵敏度,在取得微生物学培养和临床可行动的结果之间存在固有延迟.此外,一旦诊断脓毒症开启标准治疗,区分监测病患的预后通常十分困难.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提供额外的信息指导临床医师快速诊断及标准治疗以外的扩大治疗.现在有上百种生物标志物对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有潜在的价值.但仅有一小部分被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因为许多缺乏足够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尚有一些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对于目前脓毒症诊断具有较大潜在价值标志物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立朋;伊茂礼;徐绣宇;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SI)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27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SI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SSI组大鼠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行模拟手术.SSI组术后开始腹腔注射SSI 25 mg/kg,1次/d.3组大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6和12天测定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术后14 d将大鼠处死并测定各组脊髓CX3C超化因子受体(CX3CR)1和核因子(NF)-κB mRNA水平.结果 SSI组机械和热痛阈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12 d后,SSI组脊髓CX3CR1和NF-κB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I可能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提高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

    作者:郭莉;吴茂彬;张帅;潘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贝那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WT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nephrin和WT1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及二者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阿霉素肾病(B组)、贝那普利干预(C组)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贝那普利干预(D组)各15只,实验开始后6 w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对肾组织nephrin和WT1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与A组比较,B组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肾组织nephrin、WT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5),D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1);C、D组与同时期B组比较病理变化明显减轻.C、D组肾脏nephrin、WT1表达较B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变化与肾组织nephrin和WT1的表达改变有关,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贝那普利可能通过上调nephrin和WT1的表达,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小球足细胞功能.

    作者:史亚男;王利军;胡志娟;冯珍;牛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IL-17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性关节炎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性关节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0例为骨性关节炎组;另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检测IL-17A G-289A基因rs3386824位点和IL-17F T-8599基因rs87489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组间有明显差异的基因型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IL-17A G-289A(rs3386824)基因分布频率方面,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基因型OR值分析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G/A、G/G)的受试者骨性关节炎发生风险明显高于A/A基因型者.对基因频率在人群中分布情况进行H-W定律检验显示,骨性关节炎组基因遗传不平衡(P=0.000),健康对照组基因遗传平衡(P=0.358).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受试者的IL-17A G-289A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65岁)中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IL-17A G-289A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中(>65岁)骨性关节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 值分析显示,高年龄组人群携带 IL-17A G-289A 基因增加骨性关节炎发病率.IL-17F T-8599 (rs874891)基因分布频率方面,骨性关节炎组各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老年人群中,IL-17A G-289A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阳性位点rs3386824等位基因G/A、G/G是其高风险因素,A/A为低风险因素.

    作者:吴迎春;吕刚;依力潘·凯赛尔;孙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2、Vancouver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2、Vancouver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关节翻修手术时的假体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ncouver分型及股骨峡部皮质骨完整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14例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以及2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而且两种类型假体周围骨折16例患者其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均≥4 cm,应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13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和2例骨缺损虽然不严重但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VancouverB2型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翻修,其中8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随访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及X线片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结果 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0.5)个月,8例使用异体骨板的患者中,均与宿主骨发生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0±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6±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8).并发症:双下肢不等长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12.5%(4/32).随访期间未出现大腿疼痛、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及再骨折病例.结论 根据Vancouver分型,综合考量股骨峡部骨质条件,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柄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而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在行翻修手术治疗时,应用一体化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甚至骨水泥假体,术中操作简单、省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较生物型组配式锥柄更具有实际应用性.

    作者:张必;谢源;史毅;耿玮峥;韩浩;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怀旧疗法对成都市养老机构老人孤独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怀旧疗法对成都市养老机构老人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某养老机构,采用加利福尼亚(UCLA)孤独感量表对筛选出存在孤独感的23名老人,实施为期8 w的怀旧疗法干预,并于干预前和干预8 w结束后,比较干预前后UCLA得分.结果 怀旧疗法干预后UCLA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怀旧疗法干预有利于降低孤独感,提高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刘诗祺;秦思;白惠琼;杨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ormⅡ对脓毒症血小板α颗粒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Ⅱ对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PLT-α)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健康供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小板,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建立脓毒症血小板异常活化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无活性CormⅡ组、10 μmol/L和30 μmol/L CormⅡ组,另再设PKCδ抑制剂(LY317615)组(10 μmol/L脂多糖+100 nmol/L LY317615)、CormⅡ+LY317615组(10 μmol/L脂多糖+30 μmol/L CormⅡ+ 100 nmol/L LY31761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PLT-α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关键信号分子PKCδ、MUNC18a的表达.结果 脂多糖诱导后PLT-α释放的PDGF-bb、MMP-2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活性CormⅡ组PLT-α内容物释放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脂多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mⅡ诱导后,PLT-α释放的PDGF-bb、MMP-2明显减少,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脂多糖诱导后中央区的PLT-α逐渐向血小板磷脂膜区转移,与磷脂膜融合后释放到血小板外;无活性CormⅡ组与脂多糖组PLT-α分布情况相似;CormⅡ诱导后血小板α颗向血小板膜汇聚明显减少.脂多糖诱导后血小板p-PKCδ、p-MUNC18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317615组、CormⅡ组、CormⅡ+LY317615组板p-PKCδ、p-MUNC18a的相对表达量与脂多糖组和无活性CormⅡ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rmⅡ可通过释放的CO活化PKCδ/MUNC18a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时PLT-α的异常释放,减弱脓毒症损伤.

    作者:黄立;方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与老年人视力健康

    高达61.7%的高度近视被发现有眼底改变〔1〕,当眼底出现脉络膜萎缩或更严重表现,被称为病理性近视,其主要并发症包括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及近视性视神经病变,可引起视力的不可逆损伤甚至丧失〔2〕.其中高度近视直接引起的黄斑区病理性改变称为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3〕,是老年人低视力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4〕.本文从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危险因素、临床检查、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焦阳;苏冠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种Eclipse系统计划优化方法在胸腺瘤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Eclipse计划系统的基底剂量补偿计划功能(BDP) 在胸腺瘤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取10例胸腺瘤术后患者,分别设计IMRT计划和BDP-IMRT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OAR)等剂量参数和机器跳数(MU).结果 BDP-IMRT计划靶区的Dmean,D2明显低于IMRT计划,D98明显高于IMRT计划,适形度指数(CI)(0.89±0.03)高于IMRT(0.82±0.06),剂量均匀性指数(HI)(0.05±0.01)明显低于IMRT(0.1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和脊髓计划区的大值近似;肺的V5 BDP-IMRT计划显著低于IMRT计划(P<0.05),其余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的Dmean、V20、V30、V40 BDP-IMRT计划均显著低于IMRT计划(均P<0.05);BDP-IMRT计划的MU(590±41)较IMRT计划(522± 40)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较IMRT计划来说,BDP-IMRT计划提高了靶区覆盖率和适形度,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好地保护了部分OAR,其剂量学优势明显,MU略微增加.

    作者:张武哲;黄宝添;林珠;彭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I3K/AKT信号通路与骨肉瘤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过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与骨肉瘤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过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及30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AKT,FASN的表达,并分析AKT, FASN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KT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显著高于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26.66%(8/30),P<0.05〕.FASN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17/30),显著高于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20%(6/30),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KT在骨肉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61±0.072),显著高于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0.127±0.008),P<0.05〕,FASN在骨肉瘤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27±0.059),显著高于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0.218±0.012),P<0.05〕.AKT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FASN 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相关(P<0.05).AKT,FAS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KT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ASN的表达与软组织浸润相关,且均在骨肉瘤中表达上调,提示两种基因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仇海军;赵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项目中完成骨密度检查的189例老年人(年龄≥60岁)由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检查.MMSE与T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方法.结果 MMSE得分与T值呈正相关(P=0.0379),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和OP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需要强调筛查OP;同时OP患者中应及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曹颖;吕洋;邓永涛;段景喜;涂琦;代明彬;陈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肺癌患者组织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2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肺癌组织及其癌旁(>5 cm)组织.比较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MGB1、MMP-9及 VEGF-C 的表达,并分析肺癌组织中 HMGB1、MMP-9及 VEGF-C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织中的HMGB1、MMP-9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腺癌中的HMGB1、MMP-9及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P<0.05).肺癌组织中HMGB1与MMP-9、VEGF-C呈正相关(P<0.05),MMP-9与VEGF-C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的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型有关.

    作者:林国辉;王燕;杨家盛;王钧;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肢骨折中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1〕.中老年患者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2〕.本文就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进展予以综述.1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分型爱尔兰的外科医生Colles在1814年首先报道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即 Colles 骨折.随后在1847年,英格兰医生 Simth 报道了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即Simth骨折.Barton骨折的命名取自于Barton医生,于1938年首先报道了伴有腕关节半脱位的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并将其分为背侧和掌侧两类.相继出现的以人名命名的骨折还有Chauffeur 骨折、Rutherford 骨折等〔3〕.1967年,Frykman等〔4〕根据桡骨远端骨折中桡腕关节及桡尺关节的受累情况及是否存在尺骨茎突骨折,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8型.Müller等〔5〕和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出了 AO/ASIF 分类系统.这个系统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A)、简单或部分关节内骨折(B)、复杂关节内骨折(C)3大类,每一类分别根据有无粉碎、嵌插,掌、背侧,关节内或干骺端是否粉碎又分为3个亚型.而后Fernández〔6〕对该分类系统做了适当的修改补充,区分骨折类型的稳定与否,将并发症纳入分类,同时将小儿骨折进行了同等分型,使得这个系统更加实用.更有研究组根据年龄不同,为和成年人的骨折分型区别开来,提出了新的分型〔7〕.由于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AO/ASIF系统凭其全面的分型方法成为了临床上公认的常用、实用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政基;姚霁航;张晓猛;祁宝昌;王兵;李英超;郝宝辉;孙大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影响

    目的 评估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LMWHC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影响.方法 80例NSCLC随机分为两组,LMWHCI治疗组为多西紫杉醇(DOC)+顺铂(DDP)+LMWHCI;非LMWHCI治疗组(DOC+DDP).DOC+DDP方案化疗为DDP 75 mg/m2,静滴2 h,DOC 75 mg/m2,静滴1 h;每3周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生存率、凝血功能.结果 LMWHCI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42.4%、21.2%,均显著大于非LMWHCI治疗组(46.5%,20.3%,9.3%;P<0.05).LMWHCI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MWHCI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Fbg、D-D、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CI治疗组治疗后Fbg、D-D、aPTT、PT较非低LMWHCI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CI联合DOC+DDP方案治疗NSCLC患者可以改善生存率、凝血功能;而且疗效安全.

    作者:梁柳丹;林明宽;周韶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葛根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病情进展的影响

    目的 研究葛根素调控凋亡进而影响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进程及机制.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葛根素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实验后测量各组体重、血糖及应用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晶状体前囊膜中肿瘤蛋白53(P53)水平.结果 实验后4、8和12 w,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葛根素治疗组体重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1);实验后8和12 w,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体重显著升高,血糖显著降低(P<0.05);实验后12 w,对照组P53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葛根素治疗组(P<0.01),模型组P53表达显著高于葛根素治疗组(P<0.01).结论 葛根素可经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调P53蛋白水平而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张剑;韩方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诊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口服,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2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对治疗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组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组内比较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助于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促进心肌酶水平下降及异常心电图的恢复.

    作者:惠慧;张明;彭志国;廖梅;及孟;吴光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清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患者62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和IMT未增厚组(2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的IMT和血清SF、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分析IMT增厚组患者的IMT与SF、Hcy、SOD、MDA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受试者血清SF、Hcy、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增厚组血清SF、Hcy、MDA显著高于IMT未增厚组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IMT未增厚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未增厚组血清中 SF、Hcy、MDA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的IMT与SF、Hcy、MDA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结论 EH患者CAS程度与血清中SF、Hcy水平及氧化应激程度均呈正相关.

    作者:吕卫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与应对策略

    失独老人指的是失去独生子女的60岁以上人口,准确地说是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失去独生子女的60岁以上人口.刘鸿雁等〔1〕对我国15~29岁独生子女人口规模的推测,可大致估计我国每年至少产生82 460人15 ~29岁的独生子女死亡人口,从而产生8.25万个失独家庭和16.5万失独父母.由此可见,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将会因人口老龄化,人口高龄化和高计划生育率趋势的加剧而逐渐增加.

    作者:韩振燕;夏林;李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人跌倒的公共卫生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跌倒是全球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它在老年人意外伤害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跌倒不仅造成老年人身体上的创伤和残疾,而且还将导致如抑郁、焦虑、活动限制、跌到恐惧等心理问题〔1〕.据统计,2008年美国老年人由于跌倒所导致的医疗费用是233亿美元,英国为16亿美元〔2〕.中国老年人每年发生跌倒的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人民币以上,疾病负担为(160 ~800)亿元人民币〔3〕.国内外关于老年人跌倒方面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国内外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现状、影响因素、后果、疾病负担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蔡伦;林岑;周鼒;方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食管鳞癌组织同源异型盒B7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同源异型盒(HOX)B7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食管鳞癌新鲜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HOXB7 mRNA相对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OXB7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HOXB7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OXB7 mRNA在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都有表达,但食管鳞癌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HOXB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率〔62.50%(35/56)〕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16.07%(9/56)〕,HOXB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HOXB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XB7 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玉含;闫琛;康运凯;魏攀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