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泉;陈雅婷;骆曜宇;林雨慧;涂周正;张欣雨;吴萍;闫赛芳;陈秋;石强;梁渊
目的 调查上海市社区骨关节炎患者抑郁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服务中心骨关节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骨关节炎患者抑郁得分(9.46±3.36)分,29例(27.4%)肯定存在抑郁症状.抑郁状况与WOMAC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r=0.354,P<0.001),与健康坚韧性(r=-0.285,P=0.003)及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285,P=0.00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骨关节炎指数、健康坚韧性与社会支持可影响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抑郁水平.结论 上海市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坚韧性及社会支持水平,减少患者抑郁症状的出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学美;李玉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70例不同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并分析自身抗体与血液检测指标、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结果 自身抗体在肝硬化患者中阳性率达37.41%,以抗核抗体(ANA)、线粒体抗体(AMA)和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率高,其中ANA以低滴度(1:100)、颗粒型为主.自身抗体阳性率:丙肝抗体阳性肝硬化>其他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硬化(P<0.05),且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均有关.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白细胞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在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较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自身抗体阳性率与肝硬化病因、性别和年龄相关,肝硬化常规诊疗中应加强自身抗体检测.
作者:练明建;王前明;曾秀雅;刘树业;洪国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其发生房颤伴快速心室率(AF-RVR)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机械通气患者84例,记录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其发生AF-RVR的情况.根据是否发生AF-RVR分为发生组(n=44)与未发生组(n=4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AF-RVR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以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并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AF-RVR发生率为52.4%(44/84),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为55.9%(47/84);相对于未发生组,发生组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NLR及血肌酐(SCr)水平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性别、年龄等相关影响因素后,NLR(OR 1.086,95%CI 1.020~1.156,P=0.010)及SCr(OR 1.008,95%CI 1.002~1.015,P=0.013)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F-RVR独立相关;NLR联合SCr能有效预测患者AF-RVR的发生(曲线下面积0.740,95%CI 0.638~0.841,P<0.001),其约登指数大为0.424,此时,灵敏度为0.583,特异度为0.841.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AF-RVR的发生率较高,NLR与其发生密切相关,且联合SCr水平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F-RVR的预判效能.
作者:洪峰;周大勇;马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对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心脏彩超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TAVI治疗的老年AS的患者2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左室舒张末直径(LVD)、左室收缩末直径(LVS)、射血分数(EF)、主动脉射血峰值流速(Vp-AV)、主动脉瓣大跨瓣压力阶差(Peak-AVG)、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肺动脉收缩压(PAPs);根据术前患者心功能状态比较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入选的22例患者,平均年龄(75.64±9.18)岁;术前心功能(NYHA)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P<0.001),与LVD、LVS、EF、Vp-AV、Peak-AVG、MPG、PAPs无相关性(P>0.05);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复查,发现心脏彩超在TAVI术前后随访结果提示LVD、LVS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EF值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V、Peak-AVG、MPG、PAPs 4个指标TAVI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上述4个指标,在TAVI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随访复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术前心功能状态不同对术后的心脏彩超指标LVD、LVS、PA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VI作为一种成熟的临床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老年AS患者的心脏彩超指标.
作者:江宏飞;戴翠莲;王希星;孟凡琦;宋晶金;朱伟亮;王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 共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7060例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病例组)3704例,糖尿病组(对照组)33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发病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模型(OR:1.49,95%CI:1.32~1.67);显性模型(OR:1.61,95%CI:1.30~1.99);隐性模型(OR:1.79,95%CI:1.50~2.14);加性模型:TT vs GG(OR:2.21,95%CI:1.73~2.82),TG vs GG(OR:1.32,95%CI:1.05~1.65)〕;且与1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相关〔等位基因模型(OR:1.45,95%CI:1.28~1.65);显性模型(OR:1.58,95%CI:1.25~1.99);隐性模型(OR:1.73,95%CI:1.42~2.10);加性模型:TT vs GG(OR:2.11,95%CI:1.62~2.77),TG vs GG(OR:1.31,95%CI:1.03~1.68)〕.结论 EPO基因rs1617640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发病具有相关性;且与1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相关.
作者:赵冬冬;马宝新;李跃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意义.方法 30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Treg CD4+T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表达情况并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降低,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盒子21转录因子(T-bet)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Th2,Th17,Treg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其各自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13,IL-17α、IL-17f、IL-21、IL-22,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TGF)-β 及转录因子GATA3,维甲酸孤儿核受体家族(ROR)γt,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3表达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受到了抑制,Th2、Th17、Treg细胞亚群都得到促进,提示这些CD4+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判断卵巢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作者:莫婧;谭广萍;韦露薇;马艳群;贺红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研究以顺铂为主的化疗疗法联合调强放疗与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咽喉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局部晚期咽喉癌患者7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联合调强放疗,而观察组联合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毒性、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口干、放射性皮肤炎、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局部控制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顺铂为主的化疗疗法联合调强放疗或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咽喉癌的疗效均显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能更有效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海霞;雷竹;杨洁;廖加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4种临床分型患者血生化指标含量的差异及特征.方法 收集21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血脂常规指标、血脂综合指标具体数据及冠心病具体分型,分析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各指标含量的差异,综合分析各指标对冠心病患者分型的影响.结果 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常规指标中三酰甘油(TG)(F=47.32,P=0.00)、总胆固醇(TC)(F=59.19,P=0.00)、高密度脂蛋白(HDL)(F=53.35,P=0.00)、低密度脂蛋白(LDL)(F=49.66,P=0.0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综合指数LCI(F=90.02,P=0.00)、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F=31.87,P=0.00)、非HDL(NON-HDL)(F=47.68,P=0.00)、TC/〔HDL+总胆红素(TBIL)〕(F=10.19,P=0.00)、LDL/(HDL+TBIL)(F=6.24,P=0.0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BIL(F=26.26,P=0.00)、直接胆红素(DBIL)(F=26.41,P=0.00)、间接胆红素(IBIL)(F=35.06,P=0.0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指标异常情况与冠心病患者分型情况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0),入选方程8个指标影响大小依次为:LDL、AIP、LDL/HDL+TBIL、TC/HDL+TBIL、NON-HDL、TC、LCI、TBIL.结论 LCI、AIP、LDL/HDL+TBIL、TC/HDL+TBIL、NON-HDL、TC、LDL、TBIL为具体分型冠心病的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上述指标含量分布特征,可为冠心病鉴别诊断提供经验,为不同分型冠心病的预防性治疗提供可循依据.
作者:陈永衡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头风灵颗粒的镇痛药理活性.方法 通过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热刺激小鼠、醋酸致小鼠扭体等3种药理模型探讨头风灵颗粒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和镇痛的作用机制.结果 头风灵颗粒中剂量组抑制硝酸甘油所致大鼠挠头次数强于西比灵;中、低剂量组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优于西比灵;抑制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含量西比灵作用相当;能够改善硝酸甘油所致大鼠5-HT及NE含量;头风灵颗粒可以使热致痛小鼠的痛阈时间得到有效的延长,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也能够被有效地减少.结论 头风灵能够通过改善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水平失常,减弱神经性炎症,改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
作者:李霞;王立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均采用缬沙坦及非洛地平治疗,对照组于清晨口服降压药,观察组于晚上服用降压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血压变化、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24h SBP、24 h DBP、昼间SBP、昼间DBP、夜间SBP、夜间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昼间SBP、昼间DBP、夜间SBP、夜间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可将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促进24 h血压昼夜节律的恢复,对降低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安少波;徐雷;杜晓静;胡喜田;王云英;吴志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河南省5个城市分层整群抽取的131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08±24.9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和婚姻状况对生理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生理健康、既往职业及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月收入、慢性疾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既往职业.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降低、合并慢性病的减少、收入和文化程度的增高而生活质量增高.
作者:臧赫;陈贞;张金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五味子多糖(CPSC)作用于胶质瘤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CPSC 50、100、200 mg/L组,分别于培养24、48、72 h时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CPSC作用SHG-44细胞后,细胞分泌VEGF和Caspase-8蛋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72 h时,CPSC各浓度组SHG-44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或P<0.01).50、100、200 mg/L CPSC作用SHG-44细胞72 h后,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CPS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spase-8蛋白分泌水平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PSC通过抑制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促进其产生Caspase-8蛋白,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唐泽波;刘永娇;陈默然;牛艳霞;李卓亚;齐玲;温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PPH)的影响.方法 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PP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14 d安慰剂洗脱后所有患者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口服治疗,其中对照组于晨起后立即服药,治疗组于早餐后2 h(10:00)服药,持续治疗8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和PPH治疗效果,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PH疗效的风险因素.结果 治疗8 w后,对照组与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中餐及晚餐后血压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早晨后PPH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早餐PPH新增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餐和晚餐PPH发生概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不同给药时间、入院时餐后血压下降幅度与PPH治疗效果有关.结论 对于年纪较轻、入院时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改为10:00服药(早晨与中餐之间)治疗PPH安全、有效.
作者:李静;李莉;李勋;刘学员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型分布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研究者576例,根据血压及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188例、非H型高血压组109例、高Hcy非高血压组165例、正常对照组11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血生化检查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Hcy水平,筛选VD,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荧光定量法检测MTHFR基因型,并比较各组MTHFR基因型分布及VD的发生率.结果 血浆Hcy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763、0.817,P<0.05);4组VD发生比例H型高血压组>非H型高血压组>高Hcy非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T/T型基因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及高Hcy非高血压组(P<0.05);非H型高血压组及高Hcy非高血压组T/T型基因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及饮酒史、心率、肌酐、尿酸、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后,高Hcy血症(HHcy)是VD的危险因素(OR=8.461,P<0.05);引入高血压为协变量时,HHcy仍然是VD的危险因素(OR=4.211,P<0.05).在校正性别、年龄、BMI、Hcy、收缩压、舒张压时,与C/C型基因组相比,C/T基因、T/T基因型VD的风险均增加(OR=4.193、8.781,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HHcy、高血压及VD的发生相关;可以通过MTHFR基因型的分析来预测VD.
作者:王凌玲;雷梦觉;胡杰;龚爱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放松训练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实验组给予放松训练(约30 min),对照组给予静息平卧30 min,无专业人员进行放松训练,分析实验前及实验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心率平均值(MHRT)、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 ms所占NN间期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HRV信号频域上小于0.40 Hz的能量总和(TP)、0.04~0.15 Hz的能量总和(LF)、0.16~0.40 Hz的能量总和(HF)、LF/HF〕.结果 实验组放松训练后SDNN、PNN50、TP及HF均较放松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MHRT、LF/HF较放松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而RMSSD及LF较放松训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可以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HRV,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改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
作者:高新培;纪征;乔丽颖;刘立娟;王兆翔;马威;王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尿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足细胞标志蛋白(PC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LAP、PCX、血糖、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指标及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尿LAP、PCX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BG)、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肌酐(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LAP、PCX水平,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史春静;马晶;马晓霞;吕士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S)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单用钙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L2~3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BGP、β-CTS等骨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 β-CT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BGP水平、L2~3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均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对骨密度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李建军;庄学伟;乔晓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对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研究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有积极改善作用,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胡杨;杨玲;魏友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10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方面,中药组在总有效率〔RR=1.18,95%CI(1.09,1.28),P<0.001〕,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MD=-3.99,95%CI(-5.65,-2.33),P<0.0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Ⅱ部分(UPDRSⅡ)评分〔RR=-2.73,95%CI(-5.02,-0.45),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安全性方面,中药组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0,95%CI(0.28,0.87),P<0.001〕,并且其睡眠障碍、口干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31,95%CI(0.17,0.57),P<0.001;RR=0.34,95%CI(0.19,0.62),P<0.001〕,而两组在胃肠道反应方面的差异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57,1.30),P>0.05〕.结论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疗效确切,在改善抑郁症状及安全性等方面优于纯西药治疗.
作者:黑赏艳;许玉珉;陈倢;秦劭晨;梁伟雄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米诺环素/阿莫西林/铋剂方案作为一、二线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26例,其中一线治疗组130例,二线治疗组96例,均给予RMAB方案(雷贝拉唑10 mg,米诺环素100 mg,阿莫西林1 g,枸橼酸铋钾220 mg;2次/d,连续服用14 d),分析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按意向性治疗分析:一线治疗组根除率83.85%(109/130),二线治疗组根除率86.46%(83/96);按符合方案分析:一线治疗方案根除率为95.78%(109/115),二线治疗方案根除率为96.51%(83/8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二线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54%(54/130)、44.79%(43/96),两组依从性分别为96.15%(125/130)、97.92%(94/9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AB作为二线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方案根除率略高,而且患者依从性较好.
作者:蒲宁;卡世会;汤志刚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