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法明;李娜;宓宝斌;毕丽丽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 MMP 组织抑制物(TIMP)-1水平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效果和牙周组织状况的关系。方法53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49例行健康检查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I)、探针出血(BOP)、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 GCF 中 MMP-1和 TIMP-1水平差异变化;分析观察组 GCF 中 MMP-1、TIMP-1与 PI 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牙周指标及 GCF 中 MMP-1、TIMP-1水平差异均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GCF 中 MMP-1、TIMP-1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观察组 GCF 中 MMP-1(r =0.493,P<0.001)及 TIMP-1(r =0.515,P<0.001)与 PI 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经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效果显著,牙周组织现状好转改善,GCF 中 MMP-1、TIMP-1水平下降明显,炎症反应逐渐消失。
作者:张澜;江国庆;刘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肝癌靶向治疗对肝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口服索拉非尼进行靶向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索拉非尼(0.4 g /次,2次/d,空腹,连服3个月)基础上,同时给予自体 CIK 细胞治疗3次(每月1次),每次3 d;对照组仅口服索拉非尼(剂量同上),同时定期随访。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 FACT-Hep)评价肝癌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第6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 FACT-Hep 量表各内部评分、FACT-Hep 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自体 CIK 联合肝癌靶向治疗对改善肝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作者:乔翠霞;张新峰;程旭峰;刘琦;蔡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心脏病与 CD36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121例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及体检的健康者217例进行研究;空腹12 h 后采集静脉血5 ml,检查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细胞、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栓素 B2等主要生化指标,记录其体质量、升高、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一般指标,并详细问询其疾病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法(PCR-LDR 法)检测 CD36的 SNPs 基因型。结果对照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压、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血糖、总胆固醇、血栓素、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病例组( P<0.05),病例组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s1761667位点存 GG、AG、AA 3种基因型,两组基因频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分布频率发现,病例组 AG 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G 基因型人群中病例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G 基因型均可明显增加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患病风险(P<0.05);甘油三酯、收缩压、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与 rs1761667AG 基因型为影响动脉硬化心脏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P<0.05);CD36 SNPs 具有群体代表性,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P>0.05)。结论动脉硬化心脏病与 CD36 rs1761667的 AG 型存相关关系,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的遗传因素。
作者:丁法明;李娜;宓宝斌;毕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性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纹状体DA 投射减少,引发黑质-纹状体通路对基底神经节的调节功能紊乱〔1〕。 DA 替代治疗在 PD 早期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2〕,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对以左旋多巴(L-DOPA)为主的 DA 能抗 PD 药物产生耐药性、引发异动症等并发症〔3〕。近年来研究证实,腺苷 A2A 型受体(A2AR)拮抗剂具有增强多巴胺 D2型受体(D2DR)活性的作用〔4〕,能有效缓解 PD 的临床症状〔5〕,且副作用较小〔6〕,迅速成为 PD 治疗的新策略。坚持规律运动可以减缓由于增龄引发 A2AR 活性增高的过程〔7,8〕,这可能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运动疗法显著改善 PD 病人行为功能障碍有关,提示 A2AR/D2DR 在运动调节 PD 状态下基底神经节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弘;乔德才;刘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套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流程和技术手段。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调查表,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对古美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实验室、影像学及社区肺功能检查,对其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413例调查对象,男194例,女219例,平均年龄(68.38±7.39)岁;用 Vitalograph COPD-6进行社区肺功能检查,共筛出37例阳性患者,占总筛查人数的9.0%;剔除第1秒末用力肺活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异常的患者(比值为7.8%)后,共筛出36例阳性患者,占总筛查人数的8.7%。后续差异性和回归分析均以剔除异常值后的数据进行处理。经χ2检验,筛查对象有无气喘、吸烟累计是否超过5包,会带来 Vitalograph′COPD-6检查结果的显著差异(P<0.05);经 t 检验,年龄、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比值与 Vitalograph COPD-6检查结果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有气喘、淋巴细胞比值低,会显著增加 Vitalograph COPD-6检查结果阳性风险(P<0.05)。结论古美社区 COPD 患病率8.7%,气喘、吸烟、年龄、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比值与 Vitalograph COPD-6检查结果显著相关。有效的社区筛查诊断工具,应该将高危因素问卷、生化检查和肺功能初筛进行结合检测,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伟刚;马学东;魏新萍;密一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本体感觉及身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针对太极故里焦作市年龄65~75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从中随机筛选具有3年以上太极拳锻炼习惯和无明显健身锻炼习惯的老年人各50例,分别为长期太极拳锻炼组和无锻炼习惯组,首先检测两组入选者的本体感觉功能和身体稳定性;为了进一步验证长期太极拳锻炼的效果,另对无锻炼习惯组老年人进行6个月的太极拳锻炼实验,观察锻炼后各检测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长期太极拳锻炼组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和身体稳定性指标明显优于无锻炼习惯组(均 P<0.05),无锻炼习惯组老年人经6个月训练实验后,各检测指标较实验前得到了明显改善(均 P<0.05)。结论本体感觉能力和身体稳定性对维持老年人的肢体运动功能至关重要,而进行长期太极拳锻炼能对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和身体稳定性起到明显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作者:马孝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2015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上升至国家核心战略。我国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是我国当前城市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将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优先推动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积极鼓励在财政、金融、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对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作者:郝丽;张伟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辅助治疗老年重症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症精神分裂老年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予以奥氮平治疗,研究组53例予以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评定认知功能,采血检测血清相关指标、炎症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47%,低于研究组90.57%(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神经认知功能状况改善更显著,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升高,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水平降低,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辅助治疗老年重症精神分裂患者疗效显著,对认知功能、血清 BDNF 水平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昉;梅蕊;彭樊;吕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苦荞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用饮用酒灌胃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苦荞组、葛根素组、曲克芦丁组、模型组,同期设立空白对照组。苦荞组用苦荞粉灌胃8 w,葛根素组和曲克芦丁组分别给予葛根素腹腔注射8 w。检测各组大鼠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并计算肝脏指数。 HE 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血清中 AST、γ-GT、ALT 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且苦荞组效果优于葛根素组( 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给药组由脂肪蓄积导致的气球样变细胞明显减少,肿胀细胞数量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肝窦内无瘀血。结论苦荞和曲克芦丁可以减少脂肪在大鼠肝脏中的蓄积,改善肝功能,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闫帅峰;王继红;刘莉;杨升东;杨耀玮;孙丽君;文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低分化腺癌中肿瘤易感基因(TSG)101蛋白的表达,关注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的增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57例经病理确诊为胃低分化腺癌的患者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21例胃高分化腺癌术后组织作为对照组,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中 TSG101和 PCNA 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结果观察组中 TSG10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CNA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组中 TSG101和 PCNA 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脉管累犯、肿瘤大径密切相关,TSG101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 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 TSG101与 PCNA 呈负相关性。结论TSG1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可能起抑癌基因样的作用,TSG101可能通过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于鹏杰;戈锐;王焕丽;张成;武燕速;马玉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藤合剂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70例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硫糖铝口服及胸腺蛋白口服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藤合剂口服及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KPS 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治疗组血清SOD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藤合剂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作者:汪超;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再生及脑组织 N-myc 下游调节基因1(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训练组,bFGF 组。采用两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制作大鼠 VD 动物模型,用 HE、TTC 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 NDRG1蛋白的表达及穿梭箱训练和 bFGF 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第7天缺血海马神经元 NDRG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第21天达高峰。应用穿梭箱训练和 bFGF 的干预后 NDRG1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穿梭箱训练和bFGF 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能由 NDRG1信号介导。
作者:邢雪松;吕威力;吴溪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S100B 蛋白(S100B)、白细胞介素(IL)-1β和 C 反应蛋白( CRP)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 S100B、IL-1β和CRP 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 S100B、IL-1β和 CRP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S100B、IL-1β和 CRP 的表达与脑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 S100B 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 S100B、IL-1β和 CRP 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100B、IL-1β和 CRP 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升高,参与病变的形成和进展。
作者:李玉华;张光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在健康人体内,镁离子的摄入和排出是一个平衡状态〔1〕,包括肠道吸收、骨骼的存储交换和肾脏的排泄。肾脏是调节镁平衡的重要器官,约95%的镁离子通过肾小管被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可重吸收60%左右。正常成人血清镁水平在0.75~1.0 mmol /L,低镁血症定义为血清镁低于0.75 mmol /L,高镁血症即血镁含量高于1.0 mmol/L〔2〕。人体内50%~60%的镁位于骨组织中,其中约1/3的镁存在于骨骼中,剩余2/3的镁离子存在于矿物质元素结构表面。镁离子在细胞外间质中小于1%,绝大多数的镁离子位于细胞内,是细胞内含量位居第二的阳离子〔3〕,可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激活及离子通道的调节,在钾和钙进出细胞的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4〕。同时镁离子还在细胞生长、再生及维持人体内平滑肌兴奋性等方面发挥作用〔5〕。
作者:管文瑜;姜丽丽;魏玉丹;谭虹;王欣;杜玉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sST2)与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年龄>60岁、有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08例为研究组,老年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入组后抽血测定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ST2、心肌肌钙蛋白(cTn)I2、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48 h 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sST2在心力衰竭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1.2±15.3)vs(12.5±9.8)μg /L,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 sST2浓度差异显著(F =48.63,P<0.01);研究组中sST2和 NT-proBNP 明显正相关(r =0.631,P<0.05);sST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负相关(r =-0.682,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sST2明显升高,且随 NYHA 分级升高有上升趋势,是评价老年心功能较为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韩荣丽;张焱;薛红梅;夏芳;石一夫;梁洁;刘宗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干部住院患者未来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150例40~80岁我院干部住院患者未来10年心血管发病危险进行评估。结果老年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检出率高于中年;老年患者未来10年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明显高于中年患者(χ2=61.422,P =0.000,P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未来10年 ICVD 发病绝对危险逐渐升高(χ2=21.658,P =0.000);中年患者未来 ICVD 发病绝对危险高于平均危险及低危险的比例较高(34%、89%)。结论我院中老年干部住院患者未来10年 ICVD 发病危险较高,中年干部住院患者应关注心血管发病相对危险,应该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干部住院患者进行干预。
作者:赵卫刚;胡世莲;丁西平;殷实;方向;刘卉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功能退行性疾病。60~65岁人群中有1%的人患有此病,75~79岁中有6%,95岁以上有45%〔1〕。而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因脑循环障碍(慢性脑灌注不足)、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等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痴呆综合征。中国流行病学调查〔2〕结果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 VD 男性患病率为1.4%,女性为1.2%,总患病率为1.3%。传统认为 AD 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仍存在多种被普遍接受的假说,主要有 tau 蛋白假说、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胆碱能学说、神经保护假说、炎症假说和自由基损伤学说等〔3〕。但以上假说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学者在对一些 AD 患者的尸检过程发现了血管病变,且大多数 AD 患者均有毛细血管的改变,其中包括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变形、周细胞退化与管腔屈曲〔4〕。一些病理研究发现约1/3 VD 患者尸检显示有 AD 型的病理学改变,例如与基底前脑神经元功能相关的胆碱能减少〔5〕。临床发现某些改善脑灌注不足的药物亦可改善 AD 患者的症状,这些发现提示 AD 和 VD 与血管因素均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炎性细胞因子、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AS)六个血管因素在 AD 和 VD 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二者目前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作者:韩宛盈;岳少乾;朱金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VD 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倍数增长关系〔1〕,目前并没有提出较好的针对改善 VD 病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 VD 的效果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半胱氢酸蛋白酶(caspase)-3变化的影响。
作者:孟天娇;王立波;陈飞儿;姜佳风;王玮瑶;齐玲;陈加俊;刘晓阳;孙文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身体脂肪指数在预测老年人高血压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盐城市767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身体测量,分析比较身体脂肪指数(BAI)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腰围(WC)对高血压的预测效果。结果男性 BAI 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 BMI、WHtR 和 WC,女性 BAI 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 WC;无论男女,除 WHR 外,各指标对高血压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 AUC =0.5相比差异均显著,但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I 可以作为反映肥胖、预测高血压风险的指标,特别是在老年人体重无法测量的情况下,但不能说明 BAI 比其他指标在预测高血压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赵雅宜;丁亚萍;李现文;崔焱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