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手术中保暖对切口愈合的影响

白晓霞;李福宣

关键词:伤口愈合, 外科手术/康复, 温度
摘要:目的 降低老年手术患者术中浅低温的发生,减少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普外科和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保暖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保暖组采取术中给予保暖措施,对照组术中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术中浅低温发生率分别为8.7%和65.3%,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0%和10.0%.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保暖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应成为手术室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癌症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53例癌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生口腔黏膜炎51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33.33%,以颊、舌及牙龈等部位发生率高,本研究显示影响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口腔PH值、白细胞计数、预防性漱口、及化疗方案内含5-FU/MTX药物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在排除药物因素外,PH值异常、白细胞计数越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越高,预防性漱口越及时、口腔护理越到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越低.

    作者:卢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手术中保暖对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 降低老年手术患者术中浅低温的发生,减少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普外科和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保暖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保暖组采取术中给予保暖措施,对照组术中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术中浅低温发生率分别为8.7%和65.3%,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0%和10.0%.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保暖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应成为手术室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

    作者:白晓霞;李福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房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个性化护理

    由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大气污染等多种原因,乳房疾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许多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而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钱广玲;徐姝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赵亚珍;周鲜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行PICC对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提高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QOL)的有效途径. 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采用评估癌症患者QOL评分表对每组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化疗期间的疼痛、睡眠、对癌症的认识、治疗的态度、日常活动和副反应优于对照组.结论 PICC是目前临床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实验组QOL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杨毅华;李丽娟;杨柳;洪晓丹;朱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时早期鼻饲喂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时早期鼻饲喂养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30例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营养,观察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以早期鼻饲喂养.观察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和黄疸持续时间,有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体重增加明显,黄疸持续时间缩短,未发生NE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充足的营养是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保证.采用静脉营养加早期鼻饲喂养补充营养物质较单纯静脉补充好,它可以使早产儿体重增加,黄疸持续时间缩短,提高治愈率.

    作者:包健;陆国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与整体护理整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 将168例LC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P,满足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新的护理模式,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P与整体护理整合后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深化了整体护理,满足病人需要.

    作者:张秀丽;梁丽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使用过程中发生腹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调查111例ICU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的种类、量、速度以及患者的肝功能(转氨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腹泻的情况,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使用肠内营养的量越大、速度越快,腹泻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患者使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腹泻的发生率也高.结论 调节速度,控制温度,早期喂养,逐步加量,配制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李秀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夫西地酸钠与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药很多,很多新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在药物说明书中未说明,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因对新药了解不全面或使用不当而出现一些配伍变化和临床反应.我科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夫西地酸钠与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DM组)与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NDM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DM组患者和120例NDM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血管损害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 DM组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心力衰竭,血管损害明显高于NDM组(P<0.05),心力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 DM组患者发生非典型胸痛与临床症状以及发生心力衰竭,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聂洁萍;王美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于口腔科门诊病人管理的探讨

    我院口腔科门诊是一个集口腔内、外、修复、正畸、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口腔门诊,平时门诊量大,而口腔科的治疗大多数一次不能完成,需多次复诊,且治疗时操作时间长,复诊及新诊病人往往因候诊时间过长而产生不满甚至引发纠纷,为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我科自2007年1月起采用系统化的病人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世娴;王双;禇金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开放式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分别记录两组吸痰前、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1min、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计算SBP和HR的乘积(RPP).结果 A组吸痰结束即刻HR、SBP、DBP、RPP, B组吸痰结束即刻SBP、RPP与吸痰前比较显著升高 (P<0.05或<0.01),两组吸痰结束即刻SPO2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 A组吸痰后3min、B组吸痰后1、3min与吸痰前比较SPO2显著升高 (P<0.05或<0.01).两组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即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B组SPO2在吸痰后1、3min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吸痰后1min RPP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可有效的维持ICU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低氧血症,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作者:江海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糖尿病重症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策略

    总结750例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病人的护理策略.认为成立血糖控制治疗小组,进行严格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和间隔时间,正确地使用胰岛素,准确记录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是成功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保障.

    作者:郭建英;阳秀英;康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例腹腔镜辅助下超声刀行肠癌根治手术配合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超声刀具有以下优点:可有效地凝切直径5mm以下的血管[1],超声刀在工作时向周围组织热传递范围仅为0.2mm,明显小于高频电流的1.6mm,可避免深度的组织热损伤[2].我院于2008年3月~5月完成腹腔镜下超声刀行肠癌根治术2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王义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七叶皂苷钠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05年10月~2007年1月应用诺维苯的化疗患者25例,共化疗98例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例,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治疗,对诺维苯化疗后出现的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 18.8 %.结论 七叶皂苷钠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

    作者:何茗芳;周肖艳;徐琳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影响. 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扩容的同时,A组产妇右侧臀部垫一方垫,手术开始时去垫取平卧位,B组取平卧位.观察两组BP、SPO2、ECG、HR的变化,比较体位干预和非体位干预两组产妇手术中血压的变化,发生低血压的概率.结果 A组产妇术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和血压下降幅度的均值小于B组(P<0.01).结论 体位干预可有效减少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提示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急剧减少是引起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巢自莲;刘学红;张艳峰;欧阳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宫颈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在术前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了解患者个体排尿习惯、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体位进行腰部、腹部、阴道、尿道及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排尿训练.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情况.结果 对照组B超下测定残余尿量为143.5±8.7ml,发生尿潴留11例,实验组残余尿量为63.7±4.2ml,尿潴留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留置尿管时间为16.4±1.9天,实验组为13.9±1.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缩短术后尿管留置时间.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开放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气道开放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行气道开放(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开放合并呼吸道感染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支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糜血影响检验结果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慢性扁桃体炎于2007年8月12日收治入院,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患者平素身体状况良好,否认遗传病史.

    作者:赵书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同步电除颤的应用及进展

    电除颤是抢救室颤有效迅速的手段[1].临床护士常常是心脏骤停或发生室颤的第一目击者,发生室颤后,若不能及时抢救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据文献报道[2]有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仅20%左右,而早期电除颤有效率高达90%[3].因此,临床护士应能迅速识别室颤图形并熟练掌握电除颤技术,争分夺秒,为后续的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十分重要.

    作者:杨正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