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任丽莉;张晓玉;刘超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 copepti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分为Ⅱ级、Ⅲ级和Ⅳ级三个亚组;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血浆copept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间copeptin、NT-proB-NP、LVEF、LVEDd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不良组患者 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均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copeptin与 NT-proBNP、LVEDd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eptin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张媛;钟晓鸣;林旭红;李彦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的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特点、脑脊液检查和治疗预后。结果14例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13例,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颈抵抗7例(合并克氏征阳性3例)。头CT平扫见脑室变小5例(合并脑肿胀3例),硬膜下积液1例,正常8例。头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见弥漫性硬脑膜强化14例,累及颈段脊膜增厚强化5例,脑下垂10例,硬膜下积液7例,脑室脑池变小8例,垂体饱满、垂体柄显示不清4例。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扩张7例。所有病例行颈椎MRI:颈椎轻度退变7例,正常7例。腰穿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60 mmH2 O。所有患者均口服补液或生理盐水静脉补液治疗,治疗后除1例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转脑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 mmH2 O,结合特征性 MRI表现有利于临床诊治。
作者:柴文;项正兵;屈新辉;吴晓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及联合DPP-4抑制剂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用组)55例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单用组)55例,测定治疗前及12 w 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①单用组治疗12 w后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Ins、HOMA-β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用组治疗12 w后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 FIns、HOMA-β均高于同组治疗前( P<0.05);③与单用组治疗12 w 后比较,联用组治疗12 w 后 FPG、2 h PG 及HbA1c均显著降低(P<0.05),且FIns、HOMA-β均增加(P<0.05)。结论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不仅可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且可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
作者:王思瑶;李军;曹国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肺活血颗粒对慢性阻塞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2016年该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益肺活血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 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换生长因子(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中,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EV1/肺活量(FVC)%、6 min行走距离(6MWT)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症状总积分均比对照组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益肺活血颗粒的使用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使患者体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改善肺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昊颖;黄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大鼠脑内Nogo-A、NgR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又分为1、2、7 d 3个亚组,预处理时间为10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ogo-A、Ng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g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在1、2、7 d 3个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均增高;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Nogo-A及Ng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脑内Nogo-A及NgR的表达而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焦义明;何健玲;何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支气管上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 mRN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痰热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两组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方法制备 COPD模型, RT-PCR技术分析MRP1 mRNA基因表达。结果 COPD模型组和痰热清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RP1的表达减少( 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热清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增高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MRP1的表达而有效减轻COPD气道炎症,达到延缓COPD肺功能恶化和改善症状的效应。
作者:黄燕玲;罗光伟;毛先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外周血 miR-21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45例中CHD患者77例,其中心绞痛(AP)45例(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AMI组),另外无冠脉病变68例为对照组。采用Gensni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应用荧光实时定量( 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21表达。结果三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AMI组、AP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亦显著高于AP组(P<0.05);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miR-21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r=0.895、0.888,均 P<0.05)。结论 CHD 患者外周血miR-21高表达,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为CHD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管文娟;牛锁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比较72例新诊断T2DM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 A-FABP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A-FABP与血糖、血脂、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 和 A-FAB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OMA-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T2DM 患者血清 A-FABP 与 HbA1c、PPG、TC、TG 以及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A-FABP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脂代谢紊乱加重密切相关。
作者:柏凤;程亮;俞伟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VAD方案和V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70例 MM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VAD组(59例)和VD组(11例)。 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患者初次化疗前后血钙下降值、β2-微球蛋白下降值、IgG和IgA下降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红蛋白增长值、白蛋白增长值、球蛋白下降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VAD组中相关症状改善占28.8%(17/59),VD组中占63.6%(7/1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感染及末梢神经炎,有54.2%(32/59)的患者在初次化疗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感染多在3度以上。 VD组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腹泻和末梢神经炎,有27.3%(3/11)出现症状,症状较轻,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 VD方案对初诊 MM患者的初次化疗中血钙、β2-微球蛋白、IgG/IgA恢复效果明显,症状改善率大于VAD组,同时其副作用较轻微,患者较易耐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钟思思;李方林;刘爱飞;王金霞;辛柳燕;陈懿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9个行政村2644名老年人,使用专家研讨制定和论证的调查和访谈问卷,进行入户一对一调查,并选定部分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1200人(45.4%)参与有经济收入活动,680人(25.7%)参与一项或多项社区活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446)、与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OR=1.736)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OR=1.645)老年人社区活动参与率更高。结论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低,相关部门应大力完善和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和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动员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
作者:梁岭;陈圆静;何倩;沈先卿;李远程;金昱;张驰;黄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蛋白(NLRP)3信号通路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 Western印迹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1β、IL-18、IL-4、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实验组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血浆IL-1β、IL-18、IL-4、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原发性HU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炎性体 NLRP3各基因蛋白及相关致感染和抗感染因子表达异常,NLRP3参与原发性HUA患者的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参与病程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王茉琳;李晓光;王建杰;邱洪斌;关宝生;白雪;张淑红;孙佳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对61例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波动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服务包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异性、患者自我监测血压、中医证候量化积分与杜氏高血压量表积分等指标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干预8 w后,61例患者意向性治疗( ITT)分析显示血瘀证及痰湿证患者收缩压晨峰值( SBPM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P<0.05),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及杜氏高血压量表积分较干预前未见明显变化( P>0.05);46例患者方案数据(PP)分析显示血瘀证组患者收缩压晨峰值(SBPMS)、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nSBP-CV、nD-BP-CV)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痰湿证组患者白昼舒张压平均值(dDBP)、SBPMS、全天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及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BP-SD)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患者血压变异性。
作者:方锐;胡镜清;王传池;杨燕;葛金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R-125靶向Smad4调控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系HMSC-bm,将miR-125b 模拟物( mimics)、miR-125b 抑制物( inhibitor)和对照( miR-NC)转染到细胞内,qRT-PCR和 Western印迹检测过表达对Smad4表达的影响,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mad4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别命名为 Wt-Smad4和 Mut-Smad4,将构建好的质粒做三组共转染,即Wt-Smad4与miR-125b mimics、Mut-Smad4和miR-125b mimics以及miR-NC与miR-125b mimics,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BMP-2诱导HMSC-bm分化,将miR-125b mimics和si-Smad4转染到分化的细胞内,以不转染的细胞作为参照,检测 miR-125b 靶向 Smad4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将 miR-125b mimics、miR-125b inhibitor和miR-NC转染到对数生长期的HMSC-bm细胞系,胆囊收缩素(CCK)8检测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miR-125b mimics与pcDNA3.1-Smad4质粒共转染;miR-125b mimics;miR-NC 组;miR-NC 与 pcDNA3.1-Smad4组转染到 HMSC-bm 细胞系,检测 miR-125b靶向 Smad4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转染 miR-125b mimics组Smad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miR-125b NC组,转染miR-125b inhibitor组Smad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iR-125b NC组(P<0.01),Western印迹的检测结果与其一致,荧光素酶结果显示,Wt-Smad4与miR-125b mimics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NC与miR-125b mimics组(P<0.01),结果证实Smad4是miR-125b的靶基因;miR-125b mimics和si-Smad4组Runx2和Osterix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CK8检测结果显示,miR-125b mimics组在24 h、48 h、72 h 3个时间点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iR-125b inhibitor 组在3个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iR-125b靶向Smad4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miR-125b mim-ics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miR-NC组(P<0.01),miR-125b mimics与pcDNA3.1-Smad4质粒共转染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miR-NC(P<0.05),miR-NC与pcDNA3.1-Smad4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miR-NC组(P<0.05),miR-125b mimics组和miR-125b mimics+pcDNA3.1-Smad4组细胞中 Runx2和 Osteri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iR-NC组( P<0.01);miR-NC+pcDNA3.1-Smad4组细胞中 Runx2和 Osterix 的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 miR-NC 组(P<0.01)。结论 Smad4是miR-125b的靶基因,上调miR-125b促进细胞增殖,下调miR-125b减弱细胞增殖,miR-125b靶向 Smad4调控 HMSC-bm细胞增殖和分化。
作者:李钧;童哲;魏勇;舒正华;王西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MTS法检测来那度胺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来那度胺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50μmol/L 的来那度胺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抑制作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以25、50、100μmol/L 来那度胺处理 SMMC-7721细胞12 h后, 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5);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25、50、100μmol/L 来那度胺处理 SMMC-7721细胞24 h后,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来那度胺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双重抗肿瘤作用。
作者:孙静;任熙玲;曹珮华;武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 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AECG检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行3导联AECG归为3导联组(40例),行12导联AECG者归为12导联组(40例),将同期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左右束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2导联组分析时间较3导联组长,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检出率较3导联组高;12导联组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12导联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动图和3导联AECG,有利于心律失常分型。
作者:谢金玉;黄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 STEMI患者71例按照多中心、双盲分组方式进行对照研究,A组3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单纯性导管抽吸治疗后植入药物支架;B组36例,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探析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治疗后,病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B组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患者均明显多于A组( P<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B 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效率,提高心肌再灌注成功率,降低治疗期间无复流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心功能,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小伍;马礼坤;黄文胜;冷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济南市366例社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 BMD)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桡骨远端BMD,根据BMD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骨质疏松(OP)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血钙和血磷,对BMD值与各项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正常组和OP组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中老年人 BMD缓慢下降,OP发生率逐渐升高;60岁以后男、女BMD值下降明显,60~69岁、70~80岁年龄组女性OP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 OP组和正常组的ALP、血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 BMD T值与ALP、血磷呈负相关,调整身高、体重、年龄之后,这些指标与BMD值的偏相关系数仍然有显著意义,其中OP组BMD和ALP以及正常组BMD和血磷的负相关程度较好(P<0.05,P<0.01)。结论 ALP是BMD减少的重要预测因子,其增加与 OP患病风险有关,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OP。
作者:谌红珊;胡藩;刘冬梅;冯建;赵长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一氧化碳(CO)肺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按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14只,其中7只为供体,7只为受体。摘除供体大鼠的肺部,将对照组的供肺进行12 h的保存,再进行1 h的静脉血灌注。研究组在移植的过程中全程吸入低浓度的CO,至再灌注后1 h结束,余同对照组。抽取流入及流出供肺的血液进行对血气分析,包括静脉血CO2分压( PvCO2)、静脉血氧分压(PvO2)、酸碱度(pH)、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测定,20 min/次。再灌注期间对气道峰压(PawP)、肺动脉压(mPAP)、PaO2进行测定;再灌注完成后对肺组织干湿比(W/D)、白细胞介素(IL)-8、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进行测定,20 min/次。结果各时段的PvCO2、PvO2、pH、H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PaCO2、mPAP、PawP水平逐渐上升,而PaCO2水平逐渐下降;在第40、60 min时,研究组的Paw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20、40、60 min 时,研究组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PAP 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L-8、MDA、W/D、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移植的过程中全程吸入低剂量的CO,可有效改善供肺功能,减轻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慰芳;张海萍;肖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6例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脑卒中筛查门诊就诊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PBMC,提取全组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与体征,进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急性脑梗死后1 d开始,持续到7 d,PB-MC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其中梗死后第3天蛋白H3值低。不同OCSP分型患者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组蛋白 H3乙酰化水平降低幅度大,明显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和部分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显示,PBMC组蛋白 H3乙酰化水平是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 NIHSS 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呈明显直线负相关(β=-0.283,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且以TACI型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患者的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下降为明显。
作者:林秀洁;黄礼传;张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老年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抗病毒、镇痛、营养神经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IL)-2、IL-4、IL-10水平,观察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评估疗效并计算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2、IL-4、IL-10水平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观察组角膜虹膜睫状体炎、眼睛干涩不适、疼痛、畏光消失时间及角膜损伤愈合时间、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水泡结痂时间均较短(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应用与老年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具有以下优势:①能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消失,缩短康复进程;②提高治疗总有效率;③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牟琳;李妍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