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丽;张盼;邢凤梅;汪凤兰;赵雅宁;景丽伟
目的:对比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以及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VVHD)两种肾脏替代治疗对老年患者乳酸酸中毒的改善效果。方法180例老年乳酸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和CVVHD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基础治疗,CVVH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VVHD,均进行24 h持续治疗。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48 h的血液乳酸、血生化、凝血功能与动脉血气;对比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乳酸水平与 pH均得以显著改善;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48 h,两组患者之间的乳酸水平与pH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8.7±2.1 vs 9.0±2.6)d〕、住院病死率(11.1%vs.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与CVVHD均可以有效清除老年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乳酸水平,改善酸碱失衡状态,ICU住院时间与住院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光权;李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2岁。因咽痛5 d、发热1 d于2013年12月13日就诊于我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0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 )0.08×109/L,红细胞( RBC )2.82×1012/L,血红蛋白(HGB)91 g/L,血小板(PLT)75×109/L;行骨髓象:(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2)粒细胞系:增生重度减低;(3)红细胞系增生减低(占1%),形态方面有核红细胞无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4)单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单+幼单占90.5%,形态方面:胞体较大,不规则,浆灰蓝色,胞浆中颗粒细小,核质纤细网状,核仁1~3个且清晰;(5)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正常;(6)全片未找到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可见;(7) POX染色:计数100个病理细胞,未见阳性;(8)血片分类:白细胞少,计数50个有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原幼单7个,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易见。检验诊断: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5;行流式细胞检测:P9占74.26%,主要表达 CD117、CD33、CD56、CD123、HLA-DR、CD15dim、CD13dim、CD64、CD4、CD11c、CD36。诊断为AML-M5型。自2013年12月18日起给予患者(地西他滨+CAG+DLI )方案化疗、间歇14 d,复查骨穿达CRi,间歇第28天复查骨穿:原、幼单0%,流式残存:异常髓系幼稚细胞占0.54%,染色体:46 XY,达CRc。后给予多巴胺(DA)1个疗程、HD-AraC 1个疗程方案治疗,均维持于CRc水平。确诊后5个月患者出现左手腕部一红色无痛小结节、直径约0.5 cm,左大腿外侧皮肤一红色无痛结节、直径约1 cm,复查骨穿涂片示:原、幼单0%。活检:经AML-M5治疗后,可缓解骨髓象。流式残存:未见明显异常髓系幼稚细胞。染色体:46 XY。 WT1定量:0.024%。考虑患者皮肤结节不能除外疾病转移所致,但因患者骨髓象示缓解状态,故暂不行活检。继续给予患者HD-AraC化疗1个疗程,效果不良,左腿部结节渐增大,同时左腿膝盖及臀部等处出现多个紫红色结节,直径约5 mm。予腿部结节行活检,结果回报:肌肉组织内见恶性肿瘤浸润,髓系肉瘤Ki-67(+80%),MPO (-),CD117(+),CD68(+),lysozyme(+),CD20(-),CD3(-), CD34(-),CD43(+),CD4(+),CD56(+),CD7(-),CD15(+), MPO(-)。补充诊断:伴髓外浸润(皮肤)。更改化疗方案,予以IA方案化疗1个疗程,周身结节基本消失。继续予以IA方案化疗1个疗程及HAA方案化疗1个疗程。效果不良,全身再次出现散在圆形红色结节,大小不等,较大者直径约1 cm,突出表面,压之不褪色。复查骨髓象:AML-M5缓解骨髓象。髓系残存:未见明显异常髓系幼稚细胞。患者暂不同意放疗,故继续予以IA方案1个疗程,化疗期间患者周身红色结节大部分缩小,但此次化疗期间患者WBC计数、PLT计数显著下降,中性粒细胞低时无法计数、PLT计数低达3×109/L,患者化疗间歇期间合并真菌性肺炎,难以再行后续化疗。此次化疗后2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尤以右侧下肢胫前部及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皮肤受侵病灶为著,皮疹直径约1 cm伴局部皮肤破溃。因患者难以耐受序贯化疗,故考虑先对以上两个较大的皮肤浸润病灶行局部放疗,如放疗效果良好,则考虑针对其余皮肤浸润病灶行局部放疗。放疗靶区及剂量:右侧下肢胫前部及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皮肤受侵病灶行姑息性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剂量:40.0 Gy/2.0 Gy/20f。放疗:12 Gy/6f,给予放疗的2个皮肤浸润病灶较前可见变小扁平,以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病灶为著,原破溃结节病灶现已干瘪结痂。放疗:18 Gy/9f,右侧下肢胫前部及左侧膝关节外下方皮肤受侵病灶较前进一步缩小,原有色红的结节状病灶现已缩小、干瘪结痂。射野外皮肤原有较小的浸润病灶现可见明显进展,对比明显。放疗期间患者出现PLT计数降低,低达62×109/L。虽复查骨髓象未见明显进展,但患者及家属不同意继续放疗,故终止放疗。因患者周身皮肤浸润病灶较前进展明显,遂予以地西他滨方案化疗1个疗程。化疗效果不佳,患者一般状态持续下降,随后患者出现睾丸肿大结节,直径大小约7 cm伴有明显疼痛,患者病情持续恶化,于2015年3月逝世。
作者:杨硕;刘敏;张玉宇;董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情况下腺苷预处理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蛋白(GLT-1)和趋化因子(CX3CL1)的表达变化。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组。模型组:细胞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糖24 h处理;腺苷预处理组:细胞在氧糖剥夺前24 h加入100μmol/L腺苷后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糖24 h。在5 h氧糖剥夺/复氧糖24 h后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检测各组CX3CL1的相对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GLT-1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组、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氧糖剥夺5 h复氧糖24 h后细胞活力(OD值)分别是(0.763±0.065),(0.217±0.052)和(0.404±0.013),腺苷可以减少缺氧复氧引起的损伤(P<0.05)。②与正常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复氧后,其释放的趋化因子 CX3CL1明显升高(P<0.05),GLT-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可明显降低缺氧复氧组CX3CL1的释放(P<0.05),以及增加缺氧复氧GLT-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使氧糖剥夺/复氧糖后CX3CL1的释放减少,GLT-1表达量升高,从而增强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作者:王洁;韩艳艳;李娟;毛向雷;牛草原;李艳艳;兰春伟;谭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的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特点、脑脊液检查和治疗预后。结果14例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13例,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有颈抵抗7例(合并克氏征阳性3例)。头CT平扫见脑室变小5例(合并脑肿胀3例),硬膜下积液1例,正常8例。头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见弥漫性硬脑膜强化14例,累及颈段脊膜增厚强化5例,脑下垂10例,硬膜下积液7例,脑室脑池变小8例,垂体饱满、垂体柄显示不清4例。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扩张7例。所有病例行颈椎MRI:颈椎轻度退变7例,正常7例。腰穿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60 mmH2 O。所有患者均口服补液或生理盐水静脉补液治疗,治疗后除1例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转脑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 mmH2 O,结合特征性 MRI表现有利于临床诊治。
作者:柴文;项正兵;屈新辉;吴晓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老年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抗病毒、镇痛、营养神经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IL)-2、IL-4、IL-10水平,观察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评估疗效并计算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2、IL-4、IL-10水平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观察组角膜虹膜睫状体炎、眼睛干涩不适、疼痛、畏光消失时间及角膜损伤愈合时间、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水泡结痂时间均较短(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应用与老年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具有以下优势:①能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消失,缩短康复进程;②提高治疗总有效率;③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牟琳;李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苏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措施依从性的现状,观察健康教育对其治疗措施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遵医嘱常规应用降压药等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1~3个月后观察治疗依从性与血压控制情况,6个月后观察服药依从性。结果苏州市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佳者33.33%,服药依从性较低;健康教育后1~3个月,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Z=-2.916,P<0.01),观察组血压下降优于对照组(χ2=3.991,P<0.05);健康教育后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Z=-2.376,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不依从治疗是当今高血压治疗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法和重要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消除对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误解和顾虑,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措施依从性和药物依从性,显著增强降压效果。
作者:蔡小红;邹瑞;金肖云;夏薇;王晨;潘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4个社区,再从抽取的社区中选取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自我管理培训项目,制订自我管理计划并实施,采用贝克焦虑、抑郁问卷及疲劳量表测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疲劳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贝克焦虑、抑郁问卷及疲劳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 w、3、12个月,实验组在贝克焦虑、抑郁问卷及疲劳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干预后6 w,3、12个月贝克焦虑、抑郁问卷及疲劳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6 w,3、12个月贝克焦虑、抑郁问卷及疲劳量表得分与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我管理项目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疲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彩虹;阳晓丽;郭洪花;蔡小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复方甲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儋州农垦那大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0例。不同剂量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复方甲硝唑栓治疗14 d。治疗前后检测不同剂量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水平,观察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治愈率分别是22%、37%、52%,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7%、90%、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IL)-1β、p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经过不同剂量复方甲硝唑栓治疗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免疫球蛋白(sIg)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P<0.05)。结论患者的临床疗效随复方甲硝唑栓剂量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复方甲硝唑栓剂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作者:肖淑;郑新秋;尤共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OP)的关系。方法绝经后OP妇女71例为观察组,同期绝经后无OP妇女71例为对照组,行雌激素和骨标志物检测并分析其与绝经后妇女O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雌二醇、孕酮、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骨钙素 N端中分子高于对照组( P<0.05)。雌二醇、孕酮、骨密度值与OP呈明显负相关。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骨钙素 N端中分子与 O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OP的关系密切。监测雌激素和骨标志物可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OP。
作者:林雪完;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 BPH术后再发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根据主诉分为肉眼血尿组和排尿困难组,又根据BPH手术方式分为前列腺开放手术组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术组,观察两组间发病年龄、与BPH手术间隔时间、前列腺体积、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的差别,分析低分化腺癌、Ⅳ期和硬结发生率。结果前列腺开放手术与TURP术后两组发病年龄、术后间隔时间、前列腺体积、血PSA、临床分期(F=0.727,P=0.403)无显著性差异。血尿组与排尿困难两组发病年龄、术后间隔时间、血PSA、Gleason评分、低分化腺癌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血尿组前列腺体积较排尿困难组大(F=5.923,P=0.024)。血尿组硬结发生率明显高于排尿困难组(P<0.05),临床分期晚于排尿困难组(P<0.05)。结论 BPH手术治疗(包括TURP)后再发的前列腺癌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基本同原发性前列腺癌。手术仅切除增生腺体,存留压迫、萎缩变形之外周带可能是术后前列腺癌再发的主要起源,再发癌可能与前列腺干细胞增殖、演变有关。 BPH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非常重要,可尽早发现癌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盛斌武;王明珠;范晋海;张越;马茂;贺大林;南勋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外周血 miR-21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45例中CHD患者77例,其中心绞痛(AP)45例(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AMI组),另外无冠脉病变68例为对照组。采用Gensni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应用荧光实时定量( 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21表达。结果三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AMI组、AP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亦显著高于AP组(P<0.05);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miR-21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r=0.895、0.888,均 P<0.05)。结论 CHD 患者外周血miR-21高表达,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为CHD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管文娟;牛锁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 copepti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分为Ⅱ级、Ⅲ级和Ⅳ级三个亚组;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血浆copept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间copeptin、NT-proB-NP、LVEF、LVEDd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不良组患者 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均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copeptin与 NT-proBNP、LVEDd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eptin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张媛;钟晓鸣;林旭红;李彦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运动型骨骼肌损伤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及磷酸肌酸激酶的影响及对运动型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运动组(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运动对照组、按摩组、针刺组、联合组,每一运动组又按照样品采集时间不同分为以下亚组,包括即刻组、24 h组、48 h组。共计13组,每组10只大鼠。运动组在大鼠跑台上进行持续性下坡跑,做力竭离心运动。力竭运动后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按摩组每日二次给予肱三头肌的揉捏推压和牵引按摩5 min。针刺组给予每日一次毫针斜刺肱三头肌,留针5 min。联合组在给予按摩治疗同时给予针刺疗法。实验方案完成后在运动后即刻、24 h、48 h取大鼠血清行磷酸肌酸激酶检测。取肱三头肌组织在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为细胞结构的异常与Z线的异常。结果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包括细胞结构异常(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和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这些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在运动后24 h明显,48 h 有所恢复。而磷酸肌酸激酶在运动后即刻开始显著升高,48 h 有所恢复,但仍高于安静对照组。各治疗组超微结构损害在24 h和48 h 均较运动对照组减轻,联合治疗组损伤轻;磷酸肌酸激酶值在24 h和48 h 较运动对照组降低。联合治疗组磷酸肌酸激酶值低。结论(1)力竭离心运动可引起骨骼肌超微结构损害和磷酸肌酸激酶升高。(2)磷酸肌酸激酶更能早期反映骨骼肌的损伤。(3)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可以减轻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损害和降低磷酸肌酸激酶,说明两者联合对运动型骨骼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祥粉;史曙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老年患者工作记忆与血浆低氧诱导因子(HIF)-1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CR)进行评估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21例OSAHS老年患者及120例对照组的工作记忆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标准判定两组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IF-1的水平。结果 OSAHS组WMS-CR评测中的听故事、倒背、顺背、数字广度及积累测试评分差于对照组,MoCA评测中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命名及定向的评分差于对照组,且aMCI发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组血清HI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SAHS组 aMCI患者的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差于非aMCI者,血浆HIF-1水平高于非aMCI患者(P<0.05);OSAHS的程度与WMS-CR各项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0;r=-0.53, P=0.00;r=-0.49,P=0.01;r=-0.51,P=0.00;r=-0.55,P=0.00)与MoCA各项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r=-0.45,P=0.01;r=-0.44,P=0.01;r=-0.56,P=0.00;r=-0.50,P=0.00;r=-0.48,P=0.01;r=-0.52,P=0.00),与血浆 HIF-1水平正相关(r=0.61,P=0.00);OSAHS患者血清HIF-1水平与工作记忆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P=0.01;r=0.52,P=0.00;r=0.53,P=0.00;r=0.55,P=0.00;r=0.52,P=0.00);OSAHS组aMCI患者HIF-1水平与工作记忆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P=0.00;r=0.88,P=0.00;r=0.92,P=0.00;r=0.94,P=0.00;r=0.87,P=0.00)。结论 OSAHS患者的工作记忆损伤与HIF-1水平升高相关。
作者:闫小芳;郭霞;赵雅宁;王红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1〕。60岁以上女性为甚,其发生率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2〕。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越来越常见,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且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3〕。由于骨折类型复杂以及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差别很大,此类骨折一直都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
作者:王林祥;王兵;赵滨;刘颖;张吉亭;秦大明;祁宝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 STEMI患者71例按照多中心、双盲分组方式进行对照研究,A组3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单纯性导管抽吸治疗后植入药物支架;B组36例,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探析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治疗后,病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B组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患者均明显多于A组( P<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B 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效率,提高心肌再灌注成功率,降低治疗期间无复流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心功能,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小伍;马礼坤;黄文胜;冷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大鼠脑内Nogo-A、NgR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又分为1、2、7 d 3个亚组,预处理时间为10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ogo-A、Ng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g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在1、2、7 d 3个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均增高;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Nogo-A及Ng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脑内Nogo-A及NgR的表达而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焦义明;何健玲;何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调研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和出院医嘱用药情况。方法调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从该院心内科出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慢性心衰病例20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与性别、纽约心脏病( NYHA)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既往并发症前三位为高血压130例(62.5%),心肌梗死112例(53.8%),2型糖尿病90例(43.3%);治疗药物总体应用比例为:他汀类88.9%,硝酸酯类78.8%,阿司匹林73.1%,β受体阻滞剂62.0%,利尿剂67.3%,醛固酮拮抗剂( MRA)57.2%,地高辛36.1%,其中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 ARB)、β受体阻滞剂、MRA 三类药物两者合用比例40.4%,三者合用仅18.8%。年龄<75岁组阿司匹林使用率高于年龄≥75岁组,而氯吡格雷、ARB、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 CCB)均在年龄≥75岁组使用率更高,除利尿剂女性应用多于男性,其余各药物使用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他汀类在NYHAⅠ/Ⅱ级组使用率高,氯吡格雷、利尿剂、MRA、地高辛的使用率在NYHAⅢ/Ⅳ级组高,ARB、CCB在射血分数正常组应用高于射血分数减低组( LVEF<50%),MRA、地高辛在射血分数减低组应用偏多。结论抗血小板聚集类、他汀、利尿剂、硝酸酯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使用率高,总体应用规范,尤其是≥75岁者更规范,但是β受体阻滞剂、ACEI/ARB、MRA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比例低,与指南有差距,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仍需要继续规范化,加强医师培训及患者依从性的教育。
作者:赵丽媛;王建昌;李玉茜;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糖尿病效能感量表( DSES)对唐山市456名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唐山市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为(3.61±0.82)分,其中有信心三餐固定吃与饥饿时挑选合适食物得分较高(3.96±1.68,3.72±1.21),而有信心判断异常身体状况与避免运动时低血糖的发生得分较低(3.47±1.32,3.43±1.21)。其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糖尿病知识及是否有并发症(P<0.05)。结论唐山市农村中老年T2DM患者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可通过提升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知识水平、减少并发症等途径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张小丽;张盼;邢凤梅;汪凤兰;赵雅宁;景丽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 LNR)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有无术后远处转移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转移组,36例)和对照组(非转移组,60例),按照LNR水平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HLNR组和LLNR组,统计分析LNR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结直肠癌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分析LNR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相关性。结果 HLNR组和低LLNR组在年龄、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类型及分化程度与老年结直肠癌LNR水平独立相关(均 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总数(ELN)及LNR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NR、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独立相关( RR:2.098;CI%:1.050~4.192;P<0.05)。结论 LNR、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与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独立相关,可联合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情况。
作者:吴廷红;熊杰;周贵军;向双庆;施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