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运动型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詹祥粉;史曙生

关键词:运动型骨骼肌损伤, 针刺, 按摩, 超微结构, 磷酸肌酸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运动型骨骼肌损伤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及磷酸肌酸激酶的影响及对运动型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运动组(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运动对照组、按摩组、针刺组、联合组,每一运动组又按照样品采集时间不同分为以下亚组,包括即刻组、24 h组、48 h组。共计13组,每组10只大鼠。运动组在大鼠跑台上进行持续性下坡跑,做力竭离心运动。力竭运动后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按摩组每日二次给予肱三头肌的揉捏推压和牵引按摩5 min。针刺组给予每日一次毫针斜刺肱三头肌,留针5 min。联合组在给予按摩治疗同时给予针刺疗法。实验方案完成后在运动后即刻、24 h、48 h取大鼠血清行磷酸肌酸激酶检测。取肱三头肌组织在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为细胞结构的异常与Z线的异常。结果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包括细胞结构异常(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和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这些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在运动后24 h明显,48 h 有所恢复。而磷酸肌酸激酶在运动后即刻开始显著升高,48 h 有所恢复,但仍高于安静对照组。各治疗组超微结构损害在24 h和48 h 均较运动对照组减轻,联合治疗组损伤轻;磷酸肌酸激酶值在24 h和48 h 较运动对照组降低。联合治疗组磷酸肌酸激酶值低。结论(1)力竭离心运动可引起骨骼肌超微结构损害和磷酸肌酸激酶升高。(2)磷酸肌酸激酶更能早期反映骨骼肌的损伤。(3)按摩联合针刺疗法可以减轻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损害和降低磷酸肌酸激酶,说明两者联合对运动型骨骼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 IL)-6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综合的检索策略在万方、CNKI、维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关于IL-6基因多态性与A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tata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15篇相关文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经过Meta分析,发现IL-6-174 G/C多态性与AS无关;IL-6-572 C/G多态性与AS显著相关:携带GC基因型个体患AS的危险性是CC基因型个体的1.68倍(95%CI=1.47~1.93,P<0.001);携带GG基因型个体患AS的危险性是 CC基因型个体的2.45倍(95%CI=1.78~3.37,P<0.001)。结论 IL-6-572C/G多态GC和GG基因型是AS发生的风险基因型。

    作者:李鹏;毕明辉;程诚;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正常人皮肤活检汗腺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目的:探讨正常人汗腺神经纤维分布的数量和形态学特点,寻找汗腺神经纤维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不同解剖部位、年龄和性别的健康成年人皮肤标本192例,将其分为6个解剖部位、4个年龄组,均男女各半,通过皮肤活检结合组化技术观察汗腺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学。结果年龄对汗腺神经纤维密度有较大影响;在排除年龄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同性别对汗腺神经纤维密度也有明显影响。随肢体取材部位的由近及远汗腺神经纤维密度表现为逐渐递减的趋势,体现了神经轴突“长度依赖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上肢体现地更为明显。结论汗腺神经纤维分布规律特点能为临床判断周围神经损伤起到更好地促进和参考作用。

    作者:李颖;魏云霄;陈龙剑;凌丽;赵红杰;谭海波;路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意义

    目的:观察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比较72例新诊断T2DM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 A-FABP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A-FABP与血糖、血脂、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 和 A-FAB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OMA-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T2DM 患者血清 A-FABP 与 HbA1c、PPG、TC、TG 以及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A-FABP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脂代谢紊乱加重密切相关。

    作者:柏凤;程亮;俞伟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1〕。60岁以上女性为甚,其发生率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2〕。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越来越常见,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且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3〕。由于骨折类型复杂以及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差别很大,此类骨折一直都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

    作者:王林祥;王兵;赵滨;刘颖;张吉亭;秦大明;祁宝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与N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BU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老年HFpEF患者80例,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患者作为 HFpEF组36例,无症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作为AVDD组44例。两组常规检测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血糖( 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NT-proBNP、hs-CRP、BUA、HCY。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两组间 NT-proBNP、hs-CRP、BUA、HCY的差异。结果与AVDD组比较,HFpEF组NT-proBNP、hs-CRP、BUA、HCY明显升高(P<0.01),随NYHA分级的增加,NT-proBNP、hs-CRP、BUA、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 NT-proBNP与hs-CRP、BUA、HCY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56、0.556、0.559,均 P<0.05)。结论联合检测 NT-proBNP、hs-CRP、BUA、HCY水平可对老年HFpE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其升高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相关,NT-proBNP、hs-CRP、BUA、HCY 联合检测为早期诊断老年HFpEF的良好指标。

    作者:王淼;张强;王义围;王竹君;孟庆满;孙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磷酸鞘氨醇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 AS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是血管壁对各种损伤的一种异常反应〔1〕。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高密度脂蛋白( HDL)具有抗AS作用,近些年发现与HDL结合的1-磷酸鞘氨醇( S1P)在抗A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S1P影响着不同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炎症等,在心血管、神经、免疫、呼吸等多个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S1PR激动剂FTY720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本文就S1P及其受体在AS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彭晖;闾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证型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对61例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波动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服务包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异性、患者自我监测血压、中医证候量化积分与杜氏高血压量表积分等指标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干预8 w后,61例患者意向性治疗( ITT)分析显示血瘀证及痰湿证患者收缩压晨峰值( SBPM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P<0.05),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及杜氏高血压量表积分较干预前未见明显变化( P>0.05);46例患者方案数据(PP)分析显示血瘀证组患者收缩压晨峰值(SBPMS)、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nSBP-CV、nD-BP-CV)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痰湿证组患者白昼舒张压平均值(dDBP)、SBPMS、全天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及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BP-SD)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老年波动性高血压干预服务包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两证型(血瘀证&痰湿证)患者血压变异性。

    作者:方锐;胡镜清;王传池;杨燕;葛金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上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支气管上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 mRN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痰热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两组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方法制备 COPD模型, RT-PCR技术分析MRP1 mRNA基因表达。结果 COPD模型组和痰热清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RP1的表达减少( 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热清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增高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MRP1的表达而有效减轻COPD气道炎症,达到延缓COPD肺功能恶化和改善症状的效应。

    作者:黄燕玲;罗光伟;毛先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与突触可塑性研究进展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生物信号通过突触前膜经突触传递到突触后膜。突触数量和功效的改变可引起突触可塑性的改变〔1〕。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突触后致密区( PSD)是突触后信号转导和整合的结构基础,而PSD-95是新近在谷氨酸能突触的 PSD 中发现的一种特殊蛋白质〔2〕,能够整合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信号。该蛋白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本文就PSD-95与突触可塑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尹若熙;李树民;俞腾飞;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抗感染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 OA)又称老年性关节炎,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并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对OA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OA的防治。近年来细胞因子,特别是抗感染细胞因子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证实抗感染细胞因子在OA的发病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本文就抗感染细胞因子与OA作一综述。

    作者:阳乐;许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羟色胺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80例,分为单纯脑卒中组(PD组)60例和PSD组120例,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 w、3个月,采用脑涨落图仪检测患者大脑中5种神经递质功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5-HT水平,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分析神经递质功率与血浆中5-HT水平与 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SD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PD组,而5种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HT 水平低于 PD 组(P<0.05);治疗后,PD组 HAMD 评分、5种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HT基本不变,而PSD组HAMD评分明显减低,而5种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HT水平明显上升,并于治疗后3个月与PD组水平相当(P<0.05);相关分析显示,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HT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SD患者的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HT水平明显下降,与患者的抑郁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可用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HT水平评价PSD患者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

    作者:宋扬;刘津;臧大维;田竹;卢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鼠肺损伤模型建立及一氧化碳肺保护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一氧化碳(CO)肺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按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14只,其中7只为供体,7只为受体。摘除供体大鼠的肺部,将对照组的供肺进行12 h的保存,再进行1 h的静脉血灌注。研究组在移植的过程中全程吸入低浓度的CO,至再灌注后1 h结束,余同对照组。抽取流入及流出供肺的血液进行对血气分析,包括静脉血CO2分压( PvCO2)、静脉血氧分压(PvO2)、酸碱度(pH)、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测定,20 min/次。再灌注期间对气道峰压(PawP)、肺动脉压(mPAP)、PaO2进行测定;再灌注完成后对肺组织干湿比(W/D)、白细胞介素(IL)-8、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进行测定,20 min/次。结果各时段的PvCO2、PvO2、pH、H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PaCO2、mPAP、PawP水平逐渐上升,而PaCO2水平逐渐下降;在第40、60 min时,研究组的Paw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20、40、60 min 时,研究组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PAP 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L-8、MDA、W/D、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移植的过程中全程吸入低剂量的CO,可有效改善供肺功能,减轻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慰芳;张海萍;肖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关系

    目的:探讨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OP)的关系。方法绝经后OP妇女71例为观察组,同期绝经后无OP妇女71例为对照组,行雌激素和骨标志物检测并分析其与绝经后妇女O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雌二醇、孕酮、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骨钙素 N端中分子高于对照组( P<0.05)。雌二醇、孕酮、骨密度值与OP呈明显负相关。促卵泡成熟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骨钙素 N端中分子与 O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和骨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OP的关系密切。监测雌激素和骨标志物可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OP。

    作者:林雪完;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9例,术前1d、术后3d和5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评价,且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6的含量。结果术后2 d共诊断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患者19例(21.3%)。 POCD组患者MMSE各项指标评分结果显示,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 d除时间定向外,其他指标均有下降( P<0.05);POCD患者TNF-α、IL-1β在术后均有下降,IL-6在术后先升后降。术前POCD组患者TNF-α、IL-1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5 d差异不显著。 POCD患者术后2 d 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的变化相对平稳。结论 TNF-α、IL-1β、IL-6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贾宁;马云;谷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VAD方案和V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VAD方案和VD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70例 MM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VAD组(59例)和VD组(11例)。 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患者初次化疗前后血钙下降值、β2-微球蛋白下降值、IgG和IgA下降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红蛋白增长值、白蛋白增长值、球蛋白下降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VAD组中相关症状改善占28.8%(17/59),VD组中占63.6%(7/1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感染及末梢神经炎,有54.2%(32/59)的患者在初次化疗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感染多在3度以上。 VD组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腹泻和末梢神经炎,有27.3%(3/11)出现症状,症状较轻,经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 VD方案对初诊 MM患者的初次化疗中血钙、β2-微球蛋白、IgG/IgA恢复效果明显,症状改善率大于VAD组,同时其副作用较轻微,患者较易耐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钟思思;李方林;刘爱飞;王金霞;辛柳燕;陈懿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和肽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 copepti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分为Ⅱ级、Ⅲ级和Ⅳ级三个亚组;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血浆copept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间copeptin、NT-proB-NP、LVEF、LVEDd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不良组患者 copeptin、NT-pro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均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copeptin与 NT-proBNP、LVEDd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eptin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张媛;钟晓鸣;林旭红;李彦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

    目的:评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价值。方法11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补充白蛋白、利尿和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萘洛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5%,显著优于对照组62.26%(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重、腹围、周平均24 h尿量、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脾厚、门静脉内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萘洛尔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过程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红;李宪;唐维;许广杰;孙秀玖;张凤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9个行政村2644名老年人,使用专家研讨制定和论证的调查和访谈问卷,进行入户一对一调查,并选定部分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1200人(45.4%)参与有经济收入活动,680人(25.7%)参与一项或多项社区活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446)、与父母或兄弟姐妹同住(OR=1.736)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OR=1.645)老年人社区活动参与率更高。结论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低,相关部门应大力完善和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和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动员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

    作者:梁岭;陈圆静;何倩;沈先卿;李远程;金昱;张驰;黄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术后心电图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PCI)术后心电图( ECG)指标变化和心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PCI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及术后1 h ECG检测结果,ST段回落<50%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余57例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行6 min步行实验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治疗(TIMI)血流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 h均有明显改善,且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G指标是反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恢复的良好指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杨;裴丽丽;王业勤;吕厚龙;常明;刘桂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 Hp)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菌,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 IS )、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多发性硬化( MS)、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等,抗感染治疗后可减轻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本文就Hp感染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葛小金;姚刚;满玉红;于挺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