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莉莉;向敏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临床上发病率约占肌无力总数的9.8%~26.7%,病情急剧恶化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05年7月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引发胆碱能危象,经及时抢救脱离危险,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卓龙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腔内射频静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应用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共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疼痛程度轻,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早期有序的下肢活动及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毅;聂利霞;林美;李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1].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和猝死.既往的治疗方法为使用负性肌力药、DDP起搏器安置术和外科局部心肌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同时存在着药物效果差、手术风险大、起搏器治疗有增加室间隔厚度的危险.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皮、经腔间隔消融术(PTSMA)这一新技术的开展,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为HCOM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于凝;孙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桥式交叉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移植术是修复合并血管损伤的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5年5月15日收治了1例左小腿截肢术后,右小腿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于2005年5月26日行右小腿清创疤痕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术+桡动脉桥式交叉吻合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为同侧肢体的交叉吻合,成年人为首例.术后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于7月7日行断蒂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三莲;董文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观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名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然后,将护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对比数据均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父母的心理障碍.
作者:王惠梅;张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鼻腔冲洗指导,术后加强术腔管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术后术侧鼻腔的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术后随访,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代莉莉;向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护理实习是培养学生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实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医院,如何带好学生,是每个带教人员的职责.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习的重要科室.现将9年来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卢振玲;朱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3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大,卧床1周以上,多种基础疾病等相关因素是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等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淼;瞿青云;周维智;刘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加强AMI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对87例AMI紧急PTCA加支架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拔管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指导.结果术后病人安全度过卧床期.其中7例术后穿刺局部渗血、血肿形成,5例拔管后出现低血压等,经积极治疗护理痊愈.结论PTCA加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向岚;曹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采取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观察局部穿刺点出血或皮下淤血,以选择佳的按压方法.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2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用传统按压方法和抬高肢体按压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种拔针方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抬高肢体按压法优于传统按压法,并能显著减少穿刺点的出血或皮下淤血.
作者:安成玲;程林惠;易巧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男女老年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各自特点与护理.方法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种类和主要护理问题,并根据性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合并脑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为多见.男女病人在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药物副反应的问题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根据病人合并疾病特点及护理问题的性别差异,实施不同的护理,可有效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余腊英;何晓红;明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常用于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采血,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近几年来,许多护理同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作者:汪晓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预防老年人跌倒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方法向所有就诊的老年保健对象发送宣传单,统计一年因跌倒导致骨折发生率与上一年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通过预防老年人跌倒与健康教育,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比上一年下降3.8%.结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风险,降低跌倒导致骨折发生率.
作者:李修英;张会芹;毕淑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及护理,并对治疗时机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期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效果好,视力由入院时的光感提高到0.1~1.0.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4h内进行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刘秀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5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接受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中心型肺癌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通过精心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观察和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海新;刘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我科1998年12月~2003年12月40例PCI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饮食、穿刺部位、卧位、排尿、拔管、抗凝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学分析,两组穿刺局部损伤、迷走神经反射、排尿困难、舒适度差、失眠、焦虑等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鼓励进食,术后多饮水,拔除动脉鞘管后卧床6h、6~12h可向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排尿、自由活动,局麻后拔管,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抗凝等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改善有口腔感染危险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有感染危险的226例口腔疾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计划,并严格按要求执行.结果226例患者经严格按护理程序护理,无1例发生继发性感染.结论对于有口腔感染危险的患者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克玉;马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脑卒中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伴有神经系统局限性功能改变.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脑卒中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病因,脑卒中病人虽经救治得以存活,但其中80%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康复治疗的及早介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取以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措施,大限度地促进偏瘫病人的功能恢复,同时防治并发症,并充分发挥其残余功能,以争取病人达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的目的.
作者:金智妍;刘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脏移植术是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自身免疫能力的抑制使感染成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引起的死亡占移植后死亡率的25%[1],故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非常重要.我院于2001年1月~2005年4月成功地为4例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未发生围手术期感染.
作者:薛培青;武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长期便秘可诱发和加重痔疮、肛裂、脱肛及前列腺肥大等疾患,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猝死的发生.而老年人易发生便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治疗便秘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开塞露和保留灌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便秘,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强了通便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萌;夏敏;孟晓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