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9例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

徐梅;王惠珍;王金庄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肾上腺肿瘤/外科学, 嗜铬细胞瘤/外科学, 手术中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中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手术室自2003年~2005年间实施的49例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体位及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手术中出入量、手术中血压变化等情况.结果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49例,平均手术时间86±31min、术中出血量132±65ml、输入晶体量2191±507ml、胶体量1864±568ml;术中收缩压波动范围为60±35mmHg,舒张压波动范围为30±15mmHg.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波动大,且需借助于腹腔镜、超声刀等仪器设备,手术室护士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腹腔镜等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技术,手术中预见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便能确保手术平稳、顺利地实施.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拔针传统按压法与抬高肢体按压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采取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观察局部穿刺点出血或皮下淤血,以选择佳的按压方法.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2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用传统按压方法和抬高肢体按压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种拔针方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抬高肢体按压法优于传统按压法,并能显著减少穿刺点的出血或皮下淤血.

    作者:安成玲;程林惠;易巧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与护理问题的性别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男女老年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各自特点与护理.方法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的种类和主要护理问题,并根据性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合并脑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为多见.男女病人在有暴力行为的危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药物副反应的问题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根据病人合并疾病特点及护理问题的性别差异,实施不同的护理,可有效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余腊英;何晓红;明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出院健康教育干预对带T管出院患者的影响作用

    目的探讨出院健康教育干预对带T管出院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带T管出院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按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常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察组出院前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外,再进行出院健康教育干预,并在出院后进行两次电话回访,两组患者均在回院拔T管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对总体生活质量满意度,心理状况,T管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出院健康教育干预能使带T管出院在家的患者达到与住院相同的治疗效果,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桂珍;孙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鼻腔冲洗指导,术后加强术腔管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术后术侧鼻腔的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术后随访,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代莉莉;向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化整体护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整体护理的核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提供全面、整体、身心的高质量护理.我院从1998年开始试行整体护理工作,2000年全院全面推广,护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与提高护理质量,我们体会到在深化整体护理过程中须注意如下问题.

    作者:贺惠娴;吴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观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名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然后,将护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对比数据均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父母的心理障碍.

    作者:王惠梅;张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5年10月共21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随访1~5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形成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作者:侯天霞;王建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护理方法

    长期便秘可诱发和加重痔疮、肛裂、脱肛及前列腺肥大等疾患,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猝死的发生.而老年人易发生便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治疗便秘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开塞露和保留灌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便秘,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强了通便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萌;夏敏;孟晓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婴幼儿体温不同时肛温与腋温测值差异的研究

    目的准确客观地反映婴幼儿体温不同时,肛温与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将997例婴幼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量肛温与腋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84例、中等热组305例、低热组115例、不发热组493例,对 4组体温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19±0.13℃;中等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33±0.12℃;低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44±0.16℃;不发热组肛温与腋温平均差值在0.54±0.12℃.且4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温差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肛温与腋温的测值差异在0~1.1℃.两者之差随着体温升高而缩小,呈反向相关.

    作者:吴德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进后的胃管置入法的效果观察

    1998年6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饮水插胃管法,用于不能由口进食,手术及口腔疾患等患者.并随机对100例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置管法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文莉;王爱娟;汪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士对病人自我概念的认识及评估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护士对病人自我概念的认识及评估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以自我概念为指导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调查者自行设计的量表对5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所有被调查的护士都意识到疾病会对病人自我概念水平产生影响,认为护士帮助病人树立正性自我概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护士认为对病人心理及家庭社会功能的评估存在困难.结论护士应当加强对病人心理及家庭社会功能评估的学习,应当重视对护士人际交流及沟通技巧的培训.

    作者:贾娟娟;汪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手术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更是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责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1].此时对急诊病人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在有限时间里与病人感情交流,提高病人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手术顺利进行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许柳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预防老年人跌倒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价.方法向所有就诊的老年保健对象发送宣传单,统计一年因跌倒导致骨折发生率与上一年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通过预防老年人跌倒与健康教育,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比上一年下降3.8%.结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风险,降低跌倒导致骨折发生率.

    作者:李修英;张会芹;毕淑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新时期护士长应对策略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基层管理人员,是病房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指挥者,在完成病房管理和临床护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笔者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分别在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儿科担任护士长职务,现将护士长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鱼丽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1].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和猝死.既往的治疗方法为使用负性肌力药、DDP起搏器安置术和外科局部心肌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同时存在着药物效果差、手术风险大、起搏器治疗有增加室间隔厚度的危险.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皮、经腔间隔消融术(PTSMA)这一新技术的开展,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为HCOM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于凝;孙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例同侧肢体桥式交叉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桥式交叉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移植术是修复合并血管损伤的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5年5月15日收治了1例左小腿截肢术后,右小腿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于2005年5月26日行右小腿清创疤痕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术+桡动脉桥式交叉吻合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为同侧肢体的交叉吻合,成年人为首例.术后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于7月7日行断蒂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三莲;董文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士在医疗行为中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在从事临床护理中,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很多,其锐器刺伤是常见危险的因素,其它的依次为消毒剂的损害、药物损害、放射性损害和心理性损害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职业防护,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机会与时间.

    作者:王燕;许丽芝;杨利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我科1998年12月~2003年12月40例PCI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饮食、穿刺部位、卧位、排尿、拔管、抗凝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学分析,两组穿刺局部损伤、迷走神经反射、排尿困难、舒适度差、失眠、焦虑等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鼓励进食,术后多饮水,拔除动脉鞘管后卧床6h、6~12h可向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排尿、自由活动,局麻后拔管,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抗凝等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成功方法的护理进展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常用于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采血,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近几年来,许多护理同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作者:汪晓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肠减压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目的了解胃肠减压的效果与胃管插入长度对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均为成年人)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5~66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病人腹胀及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多,腹胀明显减轻,对照组较观察组引流量少,病人腹胀不适,观察组恢复较对照组早,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肠减压增加插管长度10~11cm,使引流量增加,能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早日康复.

    作者:吴国英;周文莹;吕艾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