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苏永俊;郭建荣;金孝岠

关键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认知功能障碍, 血液保护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血液稀释组(0.3ANH组和0.27ANH组),即目标血细胞比容(Hct)分别为30%和27%.监测分析各相关指标,并通过简易智能量表和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测定来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血液稀释组术后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Hct为27%~30%的ANH应用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安全可行,不增加患者POCD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42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该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行SGB,对照组在同一位置注射生理盐水,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评估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清Aβ-42及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认知功能、血清Aβ-42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认知功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术后各时间节点,实验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血清Aβ-42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L-6水平持续升高至t3,实验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4,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抑制Aβ-42及IL-6的产生,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吴海玲;李浩;陈鹭;张凌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不同模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接受LFHD 3个月后再接受HFHD 3个月,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 h,超滤不超过体重增长的5%,采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及阶段性(3个月为1个阶段)相关血清学化验指标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HD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有明显下降,且对透析3、4 h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LFHD(P<0.05),而LFHD前、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FHD后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肌酐(Scr)水平下降,同时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执行HFHD血压控制水平明显好于LFHD,且部分血清学指标有所改善.

    作者:魏学婷;白久旭;张妍;崔汉民;张晓玲;曹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防治中老年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成纤维细胞的效果

    目的 探讨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DMSCS)对中老年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成纤维细胞的防治机制.方法 中老年增生性瘢痕患者12例,按瘢痕形成时间分为6个月组、1年组、2年组,每组各4例,术中留取瘢痕组织标本,分离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非接触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hDMSCS和瘢痕成纤维细胞21 d,瘢痕成纤维细胞用普通6孔板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核心蛋白多糖(DCN)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DMSCS经诱导成功向成脂、成软骨、成骨细胞分化,符合间充质干细胞低鉴定标准.共培养21 d后,6个月组、1年组、2年组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DCN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6个月组)α-SMA、DCN mRNA和蛋白变化为明显.结论 hDMSCS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DC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对早期成纤维细胞作用明显.

    作者:钱晓莺;周宇;赵春华;张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四维超声诊断老年盆腔脏器脱垂及手术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盆底四维超声对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诊断价值以及对盆底手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 测量90例POP患者术前和术后及100例阴性对照组盆底结构二维、三维及四维超声数据指标,评估术前及术后的膀胱低点、子宫宫颈前后唇、直肠壶腹部与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观察两组肛提肌形态结构.结果 盆底手术前,Valsalva动作下POP组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P<0.05);子宫宫颈前后唇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小于15 mm、膀胱低点及直肠壶腹部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下;术后,Valsalva动作下POP组膀胱颈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阴道残端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上且距离大于15 mm、膀胱低点及直肠壶腹部均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上.结论 盆底四维超声能很好地评估老年女性盆底结构,是有效诊断POP的辅助手段.同时,盆底四维超声还可以用来对盆底手术后效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预防术后POP的复发.

    作者:黄蓉;申志扬;喻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潍坊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潍坊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潍坊地区农村老年人550名,采用WHO生存质量量表和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潍坊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4个维度均显著低于我国常模(P<0.05);疾病状况、经济收入和居住类型是提高生理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年龄和性别是降低得分的主要因素;经济收入、居住类型和疾病状况是提高心理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居住类型和子女回家的频次是提高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家庭和睦程度和子女回家的频次是环境领域提高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 潍坊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较低,应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改进相关服务和社会支持,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德春;迟丽华;李万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分水带区血流动力学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黄斑区脉络膜分水带区(CWZ)的血液流体力学特点.方法 选择渗出型AMD 40例,其中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47只眼,萎缩型AMD 10例20只眼;另选取年龄与AMD患者相匹配的无AMD患者40例80只眼作为对照组.AMD组、对照组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眼底造影(ICGA)、吲哚菁氯脉络膜造影、彩色超声Doppler血流检查和血液黏滞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D组和对照组相比全血黏滞度升高(P<0.01),渗出型AMD与萎缩型AMD相比全血黏滞度升高(P<0.01).渗出型AMD组与萎缩型AMD及对照组比较,渗出型AMD组CWZ区的颞侧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阻力增加(P<0.01).结论 渗出型AMD黄斑脉络膜CWZ可能存在脉络膜灌注障碍.

    作者:张雅涵;魏丹;韩宁;高林林;李亚萍;刘早霞;苏冠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微创种植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微创种植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行牙种植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微创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牙植入术,微创组给予微创牙植入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症状消除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激素应用时间.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种植体成功率及感染、异常感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疼痛症状消除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激素应用时间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种植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45,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050,P<0.05).结论 微创种植技术相比于常规植入术,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明显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玲;曹直;占时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贵州长寿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目的 调查评估贵州省区域人口长寿水平状况.方法 选择新的评价指标:(1)9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LI%);(2)百岁老人占9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CI%);(3)百岁老人占65以上老龄人口万分比(UC)等综合分析.结果 在长寿人口的城乡分布中,乡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高,但长寿人口比例却是低的.通过多种长寿指数的分析发现,在全省各市州中,六盘水市显示出较高的长寿水平.在县域水平上也并未显示出社会经济较发达地区长寿水平高,可见长寿水平较高的地区并非经济发达地区.结论 长寿水平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气候、环境以及个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樊云龙;赵朝芬;龚胜生;邹细霞;刘艳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规范化干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AD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普通治疗组(40例):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补肾益智颗粒+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40例):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补肾益智颗粒+针刺治疗+经颅电刺激;各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16、20、24 w进行AD痴呆评定量表(ADAS-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测定.结果 对照组、普通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ADAS-cog及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24 w后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治疗24 w后ADAS-cog、MMSE及ADL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D的疗效肯定.

    作者:陈炜;蒋凌飞;吴林;邢俊娥;梁健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血液稀释组(0.3ANH组和0.27ANH组),即目标血细胞比容(Hct)分别为30%和27%.监测分析各相关指标,并通过简易智能量表和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测定来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血液稀释组术后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Hct为27%~30%的ANH应用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安全可行,不增加患者POCD的发生.

    作者:苏永俊;郭建荣;金孝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管鳞癌中骨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OPN和EGFR、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7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OPN、EGFR、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9%(51/70)、67.1%(47/70)、75.7%(53/7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4/70)、18.6%(13/70)、17.1%(12/70),P<0.05〕;OP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Akt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OPN与EGFR、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5、0.403,均P<0.05),EGFR与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4,P<0.05).结论 OPN可能通过激活EGFR/Akt所在的信号系统发挥其抗食管鳞癌作用.

    作者:张卉;杨德生;马许辉;索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弥漫大B淋巴瘤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弥漫大B淋巴瘤(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DLBCL患者108例,根据病理亚型分为活化B细胞型组(ABC组)和生发中心型组(GCB组)各5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ERCC119007 T>C和ERCC18092 C>A位点多态性检测,分析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3组ERCC1基因型中19007 T>C的TT和CT+CC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092 C>A的CC和CA+CC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单体型中2种单体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体型C-C-C降低了个体DLBCL患病的风险(OR=0.589,P=0.039),单体型T-C-T则提高了个体DLBCL患病的风险(OR=0.915,P=0.025);TT和CT基因型发生不同亚型DLBCL发病危险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高分化和高分期患者的CT+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低分化和低分期患者(P<0.05).结论 ERCC1基因19007 T>C位点多态性与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DLBCL发病风险及亚型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作者:苏蕊;黄耘;王思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液体管理及容量复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复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18例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随机分予以Vigileo监测的观察组以及常规监测的对照组,复苏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础体征及干预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及液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升高明显,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则降低明显(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升高明显,心率(HR)、机械通气时间、复苏时间及并发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仅1例(1.69%),而对照组发生4例(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Vigileo监测,可较好地对于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进行监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及液体管理.

    作者:赵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Survivin蛋白的相关性并分析HIF-1α和Survivin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IF-1α、Survivin蛋白的表达,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两组中HPV DNA的表达.结果 ①NSCLC中HIF-1α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和38.3%,肺良性病变组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SCLC中HIF-1α的表达率与Survivin呈正相关(r=0.335,P<0.05).③HPV DNA检出率NSCLC组为41.7%,肺良性病变组5.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④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和45.7%,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Survivin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然而NSCLC中HIF-1α、Survivin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作者:周颖;赵敏;张辉;谢永红;李晓超;尹端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回医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喂养4 w后,再给予10%的自体粪便1 ml/100 g灌胃,1次/d,连续3 d,造成痰热腑实证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给药剂量为尼莫地平组10.8 mg/kg、扎里奴思方组1.54 g/0.1 kg,制备MCAO模型前3 d灌胃给药.大鼠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3、7 d取脑;取材前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侧海马区TNF-α、ET-1表达,RT-PCR检测TNF-α mRNA和ET-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增高(P<0.01)、TNF-α、ET-1阳性细胞和TNF-α mRNA、ET-1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扎里奴思方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NF-α、ET-1阳性细胞数减少,TNF-α mRNA、ET-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扎里奴思方7 d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NF-α、ET-1阳性细胞数减少和TNF-α mRNA、ET-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扎里奴思方对痰热腑实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脑内TNF-α和ET-1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超;刘敬霞;黑常春;刘抒雯;甘佳乐;顾玉宝;王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对关节恢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目的 以行动研究为指导,通过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促进关节恢复的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 纳入7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提高组和对照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干预方法,通过为期2轮循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于术前和干预后分别测定患者的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和早期活动依从性问卷得分,并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前提高组髋、膝关节功状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髋(36.12±12.24)分 vs(37.80±8.15)分,t=0.524,P=0.55;膝(33.24±10.10)分 vs(30.18±11.60)分,t=0.746,P=0.46〕.提高组早期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84.72%vs 68.06%),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髋(79.44±9.12)分vs(68.52±10.30)分,t=3.729,P<0.01〕,膝(87.20±8.65)分vs(78.18±9.22)分,t=3.352,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4.63%,χ2=3.986,P=0.046).结论 行动研究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状态,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尹慧珍;山慈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老年翼状胬肉患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CEACAM6、VEGF和CD105的表达.结果 两组CEACAM6、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CAM6、VEGF和MVD在不同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CEACAM6与MVD值、VEGF与MVD值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翼状胬肉中CEACAM6、VEGF高表达预示病变处于进展状态,间质中有较高的血管密度.

    作者:李娟;朴天华;王睿;王云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2及其磷酸化形式在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及其磷酸化形式在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脂肪干细胞,对第3代细胞进行脂向分化诱导,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的PPARγ2非磷酸化及其磷酸化形式表达,RT-PCR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的PPARγ2 mRNA表达.结果 随着脂向分化诱导时间的增长,PPARγ2的非磷酸化与磷酸化形式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PARγ2 mRNA相对表达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P<0.05),其中第7、9天达到峰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2在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自身的磷酸化来促进脂向分化.

    作者:周炜;张骏;凡进;殷国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行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诱导麻醉后,对照组泵注给予生理盐水,试验组泵注给予右美托咪定.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术前、术后1、3 d进行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MMSE评分.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血清NSE、S100β蛋白及TNF-α水平.结果 试验组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试验组S100β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及TNF-α水平.

    作者:林柳蓉;吴冰冰;林兰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可能机制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 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紫杉醇+顺铂)及观察组76例(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可能机制.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03,P=0.040).治疗后观察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及7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此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02,P=0.045).结论 加用卡培他滨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可能与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有关.

    作者:王丽娟;沈存芳;李进章;姬发祥;马金华;李豪;徐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